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质图智能综合具有可重复、效率高等优点。面状地质要素是地质图中的主要要素,通过算法研究实现面状地质要素的智能综合,在地质图缩编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地质图缩编技术的行业经验、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以及年代—地质体关系、地质体接触关系和面状地质要素拓扑规则等面状地质要素综合的理论基础,设计智能综合算法的逻辑流程,并基于ArcEngine和C#开发环境,设计实现地质图综合过程中面状地质要素智能化综合算法。首先根据由新到老的顺序依次对面状地质要素边界点集进行抽稀,然后对抽稀后的边界点集进行边界圆滑,并对综合面状地质要素的结果进行自动拓扑检查,最后得到最终的综合结果。以郑州、洛阳及周边区域的4幅1:25万地质图缩编至1:50万地质图为例进行面状地质要素综合,缩编后地质图(1:50万)中面状地质要素综合效果经过地质专家评估并得到认可。综合结果符合地质要素的压盖关系和拓扑规则,同时可以高效、批量、准确地实现地质要素智能综合,综合效率大大提高,可节省80%以上的工作量。地质图缩编过程中面状地质要素智能综合算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实现了理论与技术的生产转化,改善传统编图综合的工作模式,促进了缩编制图效率的提高,推动了行业技术的进步,可以投入到大规模的地质图缩编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1∶5万观水、水道、崖子、冯家、乳山寨和乳山市6幅地质图的拼接,是以GIS为技术平台,利用山东省1∶5万已数字化的地质图进行地质信息的数据拼接与整合,对相邻图幅接边处地质体不一致的问题,充分吸收1∶20万和1∶25万地质图的新成果资料。通过对1∶5万冯家、观水等6幅地质图拼接的实践工作,提升了地质编图的整体水平,为该地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地质填图是在预查、普查阶段的一种大面积综合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也是研究区域地质矿产情况的一种重要方法。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使用GPS定点,在形成地质草图时地质点坐标有少许人为误差,在室内工作进行地质图转绘以及地质图矢量化时地质点坐标也存在一定误差。在右玉杨村预查项目地质填图形成的电子版地质图时使用GPS中自带Basecamp软件将地质点全部导出,与地形图直接镶嵌配准,将地质点坐标生成电子版地质图过程中的三次人为误差消除,极大地提高了地质填图的准确性,为下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九·五”期间 ,广西区调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 1∶5万区调 :完成 9个测区 2 7.16幅 ,面积 12 774km2 ,经广西地矿局评审验收 ,2 3.16幅评为优秀 ,4幅被评为良好 (表 1)。(2 )桂林片区、云开片区 1∶5万区调总结 :1∶5万区调桂林片区总结已于 2 0 0 0年完成 ,云开片区总结2 0 0 1年底完成。通过总结 ,将片区不同时期、不同单位完成的图幅 ,按新的 1∶5万区调填图方法 ,以新的标准将片区岩石地层单位、岩石谱系单位统一起来 ,形成 1∶2 5万片区地质图及其说明书 ,并以新的地学理论对片区地质构造、地质发展史加…  相似文献   

5.
目前基于野外地质调查数据自动、快速地建立区域三维地质体模型是中国全面开展三维数字地质填图的迫切需求。本文基于产状、地质界线与路线剖面等野外区域地质调查要素,提出了一种二维平面地质图及路线剖面图向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快速转换方法。该方法针对无剖面约束及含剖面约束2种情形,通过地质界线区域分割、多段线仿射变换等空间几何变换处理,推估出剖面线约束的地下地质界线,基于Coons曲面构建出地质体的侧面模型;然后,通过约束三角网算法构建地质体的顶、底面模型,最终建立拓扑一致的区域地质体三维模型。基于此方法,对中国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试点区域进行了区域三维地质建模实践,实现了火山口、地层、岩体、断层等典型地质构造的快速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6.
深部地质调查是研究基础地质及成矿预测的重要方面。从八十年代开始又把深部地质研究提高到与探明矿产资源相结合的实用阶段,区域深部物探资料对研究板块运动、深部地质构造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深部地质理论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应用现有航空磁测,区域重力资料研究河南深部地质构造及成矿规律是当前找矿工作的迫切需要。本文根据河南物探队三分队和研究室收集整理的重磁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和地震局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对我省深部构造及成矿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利用计算机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依据原始数据1:5万太原市水文地质图、太原市工程地质图、太原市地下水污染程度图等图件,以MAPGIS为平台设计研发了太原市1:5万水工环地质综合空间数据库,实现了水工环地质综合图件的显示、统计、查询、编辑等功能,初步进行了有关水工环地质的空间分析,利用GIS的强大功能来获取更广泛、更准确的空间参数,展示水工环地质各参数的时空变化过程,为规划、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8.
西藏双湖角木日地区发育一套典型的造山带混杂岩,包括陆源复理石、海山块体、蛇绿岩块体、外来岩片、洋壳残片和高压变质岩块体等,其总体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混杂和变形变质作用。通过多年来在该区区域地质调查和填图工作实践,以对该区混杂岩的划分和合理建立混杂岩填图单位为目的,采用大比例尺物性填图结合构造填图等方法,结合露头尺度岩块与基质变形和变质调查,初步总结出适合该区造山带混杂岩的地质填图思路:依边界断裂为界划分岩片级构造单元,在岩片内部基质和外来岩块划分基础上建立混杂岩填图单元,将混杂岩作为地质实体进行构造填图,重视物性填图,造山带混杂带填图综合采用构造填图与物性(岩性)填图有机结合的双重填图法,表达客观存在的地质体,在角木日混杂岩地区区域地质调查中达到了较好的填图效果。   相似文献   

9.
广西地质印刷厂承担北海地质矿产勘察公司编制1:5万北海城市综合地质调查报告中的地质图、矿产图、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4种图件的首次制印出版,由广西地矿局于3月2—3日组织了地矿处、科技处、资料处等单位的评审员及北海矿产地质勘察院、测绘队的代表共9人在南宁进行出版质量的评审。  相似文献   

10.
在森林沼泽覆盖区利用重砂寻找原生矿床,曾是我省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省已完成的1:20万区域地质填图及部分1:5万地质矿产调查中,都曾系统地开展过重砂测量,  相似文献   

11.
营口—宽甸地区重力场自北而南有逐渐增高的总趋势。中部区重力低与重力高呈带状相间出现。结合该区已知的地质构造特征综合分析,重力负值带是早元古宙拗拉槽边界深断裂和构造—岩浆岩带的反映。隐伏、半隐伏花岗岩体的解释和推断,为逃一步寻找金、硼、铅锌等矿产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2.
涧里金矿位于招平断裂南端的旧店金矿田东侧,为一小型焦家式金矿,矿体受NE,NNE向小型构造控制;通过对该区次极构造开展地质普查,在其深部发现数个隐伏金矿体,认为旧店金矿田周围的小型蚀变带及深部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就山东各大地构造单元的重磁场特征,利用几何、物理方法来探讨其深部构造形成规律及其与表层构造现象的内在联系。所提出的问题仅供参考,并希望能得到更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在此,我们将陆续发表山东各大地构造单元的区域重磁场特征及深部构造机制解释意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招远-莱州成矿带是胶东最重要的金矿密集区,留村金矿床位于此成矿带南端,是发育于古老岩体间构造破碎带中的小型石英脉型金矿,矿体严格受NE向断裂的控制。近几年在该区开展地质勘查找矿工作,在其中深部发现了数个隐伏金矿体,通过对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等的分析,认为矿床中深部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归来庄金矿是目前鲁西南地区唯一的大型新类型碲金型金矿床,近几年深部找矿有了进展。在充分研究归来庄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金矿化类型的基础上,根据归来庄金矿深部的地质勘查工程资料,以Surpac系统软件为主要工具,首次建立了归来庄深部金矿床的地质数据库, 构建了矿体的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基于归来庄金矿深部矿体三维模型,应用距离幂次反比法对归来庄金矿深部矿体估算了资源量。将估算结果和传统地质块断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用此软件进行资源量估算简便且准确,可以为矿产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三维地质模型可直观展示金矿床地质特征,在数据提取、分析上更加方便、准确,便于研究金矿床地质特征,深化成矿规律认识。夏甸—姜家窑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地,目前勘查深度已超2000m,勘查程度高,地质资料丰富,易于构建三维地质模型。本文在基于200余个钻孔资料建立夏甸-姜家窑金矿床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金矿床的三维空间特征。通过三维透明化分析发现,以往作为独立金矿床勘查、开采的多个浅部矿区,其主要矿体向深部连为一体,构成一个超大型金矿床。矿体品位×厚度的三维分布显示有2处矿化富集区。主控断裂在三维空间上形态变化大,构造产状变化地段为矿体富集部位。分析表明,矿化富集区与断裂倾角变化部位相吻合,且矿体主要富集在倾角较缓部位,认为探索深部构造三维形态可有效指导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17.
在覆盖区或半覆盖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或地质勘查前,运用航空磁测资料对工作区进行解释,可以对测区地质面貌有系统的了解,根据解释结果有针对性地部置工作,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本文以猴石地区地质测量(1:5万)为例,讨论了有关地层、岩石、构造和矿产的解释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焦家断裂带与三山岛断裂带,是胶东西北部著名的金矿成矿带。利用综合物探资料,对三山岛断裂与焦家断裂带之间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和中生代花岗岩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了重新划分。利用高磁、重力、大地电磁(MT)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综合研究剖面,研究探索焦家断裂与三山岛断裂带深部断裂构造的分布关系及成矿模式。系统总结了两带金矿地球物理特征及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并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提出了6处深部成矿靶区。其中Au4预测靶区,深孔验证见到厚大金矿体,取得了良好的地质科研效果,为胶西北地区深部地质找矿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井中磁测主要是测量钻孔周围空间磁性体的磁场,从而起到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作用。在铁矿普查中,由于钻孔往往穿过或靠近矿体,且矿体与围岩磁性差异较大,因而井中磁测更容易发现孔旁或孔底盲矿。山东省东平县旧县地区铁矿属沉积变质型,围岩均不具有磁性或磁性极弱,具备了磁法找矿的物性基础。该矿床主矿体埋藏较深,矿体较薄,勘探难度较大。而矿体的发现得益于紧密结合的地质与物探资料的二次开发。其中井中三分量磁测对深部矿体的发现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对ZK408孔开展井中三分量磁测,准确预测了井底盲矿的存在,为钻孔继续钻进与否的决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在不保证漏掉磁性体的前提下减少了钻探工作量,节约了生产成本。对勘查区内磁性体的赋存状态和空间位置做出了合理推断,为东平县旧县铁矿探明储量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为下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了参考意见。井中三分量磁测在寻找深部磁性矿体方面具有科学准确的指导作用,为旧县铁矿深部找矿和外围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区域重磁场的基础上,由重磁资料结合深部地震和大地电磁测深资料所得的莫霍面、居里面、磁性体顶面及上地幔低阻层顶面深度,探讨我国南方地区的岩石圈和地壳厚度变化以及地热构造和基底构造特征,从而阐述了全区各层次的深部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