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海洋地质前沿》1996,(4):21-22
南极冰川变化莫测,各国专家说法不一英美科学家:气候变暖引起南极冰架脱落据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报道,英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南极冰架融化脱落,并且脱落的浮冰很可能会引起海平面上升.英国研究人员说,南极半岛气温的持续上升使...  相似文献   

2.
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架分离导致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这些冰山正在成为海洋生物聚集地。据英国《泰晤士报》日前报道,南极海  相似文献   

3.
温室气体排放、工业革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将不断上升……这些说法,恐怕是这些年人们听到最多的有关地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话题。绝大多数人,已经笃信我们所处的地球正在面临非常严峻的气候变暖考验。不断消融的冰山、频发的飓风与其他气候灾害一次又一次敲打人们脆弱的神经。地球的气候状态是不是到达了危机四伏的临界点?各种由于气候变暖所造成的灾难会不会一触即发?这些问题萦绕在无数人的心头,更激起了全球一波又一波呼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采取必要手段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的运动。不过,人类活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对地球的气候系统造…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岁月,全球变暖和气候巨变问题愈益受到国际普遍关注,这是因为它同世界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和能源问题联系在一起了。探讨全球变暖现象及其起因,对阐明陆架发育演变进程,预言亿万人所关切的地球未来气候变异和海、陆地变迁规律具有积极意义。1现代全球变暖期的起始与终结目前,全球变暖趋向,已是千万人切身感受到的现象。例如,据1999年12月6日路透社伦敦报道,英国气象学家宣称,1999年全球温度比1961年~1990年间的平均温度高出大约0.33℃,比19世纪末的温度高出大约0.7℃。又据2000年美联社华盛顿报道,美国科学家已经发现,过去40 a来世界…  相似文献   

5.
思进 《海洋世界》2007,(4):17-21
主流的看法是,全球变暖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某个地区的影响比较容易预测;与此背道而驰的观点是,全球变暖的过程是以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反复升降和气温的剧烈变化为特征的,这预示着将来的气候也可能会反复无常,难以预料,变暖抑或是变冷的情况都会出现且非常突然,而海洋在这种变化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李健  王广策 《海洋科学》2011,35(7):122-129
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应对的首要环境问题,其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被认为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所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能是逆转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大规模微藻培养可以在减排二氧化碳的同时处理废水、  相似文献   

7.
人们普遍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会导致极地冰帽融化,海平面上升,造成洪水泛滥。1992年英国《自然》杂志曾载文说在南极中部山区的冰川中发现了300万年前的海生植物化石,说明南极东部冰盖在温度只比今天高出3摄氏度时就有一部分融化了。但是这一学说最近遭到了反驳。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地质学教授戴维·萨格登和美国缅因州大学的地质学教授乔治·登顿根据对南极火山灰和化石的分析得出结论说,气候变暖不仅不会造成洪水泛滥,甚至还会使海平面降低。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11,(1):9-9
全球变暖几乎是一个让人谈虎色变的麻烦事.但是科学家认为情况也不尽然。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最近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推动人们关注全球变暖的问题,他有一大批拥趸,追随着他反对全球变暖。对于全球变暖的反对者来说,总是将地球变暖与其导致的恶劣结果联系起来,但事实上,研究人员认为,变暖未必全是坏事。  相似文献   

9.
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是自然环境特点的主导因素.气候环境的变化具有异地同时的相似性,亦具有同时异地的差别性,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中,气候在地区和时段的差异性,可能反映气候与气候带的变迁.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强劲风力作用的干燥气候环境,如此广阔范围、连绵起伏活动沙丘的厚层沙,来源于何种营力与气候环境是讨论的中心议题.塔里木盆地...  相似文献   

10.
渤、黄海冬季海冰对大气环流及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渤、黄海冬季气候呈明显的变暖趋势。在1951-2010年共60年中,后30年较前30年,气温升高了1.6℃,升幅异常显著。与此相对应,渤、黄海冬季海冰的冰级下降了0.6级。渤、黄海冰情持续偏轻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相当一致。冬季渤、黄海气温异常是对全球大气环流变化的响应,直接受同期东亚大气环流制约。研究表明,渤海海冰和大气环流的关系是清楚的,这对预测渤、黄海海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最后5 Ma以来,全球气候在北半球经历了从仅有的小冰川发育的变暖到每100~40 ka大范围冰川作用而变冷的演化,这种气候转换的根本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近几十万年来,米兰科维奇和千年级气候振荡虽在某些地区的响应过程是清楚的,但这些振荡的全球性机制还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8,(8):7-7
在全球变暖的进程中。北极地区深受其害。现在,北极的这种情况可能得到暂时的缓解。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与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每年北美的森林大火都有增加的趋势.大火带来的烟尘将从北美转移至北极地区,进而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北极的气候。大气科学家罗伯特·斯通表示.大气中的烟尘可暂时减少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从而部分抵消温室效应所带来的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13.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10,(2):11-11
<正>"气候变化"从逻辑上讲是一个比"全球变暖"相对更易于接受的概念。虽然很多科学家都认同全球的气候有比较明显的变暖趋势,可以看到和找到越来越多的线索和证据,但是不可否认,地球的气候系统是异常复杂的,在总体变暖的态势中,普通人深刻体会的,  相似文献   

14.
0引言随着大气温室气体的增加,气候变暖引起的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经济的发展。据政间气候变化联合委员会(IPCC)2007年报告,气候变暖将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水资源减缺,以及传染病增加等严重后果。为此,联合国于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09,(8):6-6
日前,澳大利亚一位著名的海洋学家表示,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海水温度日趋变暖,大堡礁将在20年内消失。  相似文献   

16.
漂浮的冰架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物(Mercer,1978)。海洋的轻微变暖现象可以有效地减少冰架的体积。过去和现在建立的漂浮冰架下面的环流模式对于了解全球变暖对现今冰架的作用以及对全球海洋环流和气候的后期效应是至关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海岸和近海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冰冰情变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台风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强度和频率加大等事件的发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渤海和北黄海的冰情持续偏轻,2006年中国海域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高于全球水平。从我国海岸和近海工程安全与未来规划和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伴生事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海域海温的变化特征,利用1854-2008年共155 a的全球海温数据资料——ERSST V2,通过对全球年平均海温方差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全球海温变化较大的海域主要分布在赤道东太平洋海域,北半球太平洋中纬度海域,北半球大西洋中纬度海域,非洲西南端海域;赤道与中纬度地区海温变化较剧烈,太平洋较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温变化更剧烈.海温变化方差值较大的区域多为具有较明显海温变化模态的区域.在不同的时期,全球海温方差的空间分布也是不同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温方差值较大的区域越来越多,而且海温的振荡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其高频振荡部分有所增强.通过观察方差值较大区域其海温振荡模式在全球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在低纬度地区高频振荡模式占主要地位,而在中高纬度地区则主要是低频振荡模式.  相似文献   

19.
青岛近百年气候变化趋势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暖及海平面升高问题已成为当前海洋学与气侯学研究的热点。在全球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海平面升高的总趋势下,青岛地区海平面不是上升而是下降了。本文根据青岛近百年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青岛气候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新仙女木事件的发生及其全球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短时间尺度气候事件的研究成果 ,对新仙女木事件 ( YD)的全球性分布及其界定方法和成因机制进行探讨。揭示了新仙女木期的气候特征和多种不同的气候替代指标 ,表明在太阳辐射 -大气 -冰盖 -陆地 -生物相互作用、多层次反馈的全球气候系统中存在着非线性气候变化 ,且在时间上、地域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不同步性 )。进一步阐明了 YD事件是全球性气候突变事件 ,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过程中一次短暂的滞缓或回返 ,支持了 Fairbanks的气候 -海平面变化理论。冰期 -全新世过渡期气候变暖的驱动力是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 ,YD事件作为非轨道事件 ,其驱动力可能归因于全球 CO2 浓度的变化 ,但 CO2 变化的因果关系至今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