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研究了近地面气温周日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激光测距的最佳时刻,在该时刻内沿测线可以得到±0.1°~±0.2℃的测温精度,达到0.5·10~(-6)·D的测距精度。为了事先估算出任何地区、任何季节的最佳观测时刻,推导出最佳观测时刻的估算公式,经初步检验,时间精度为±15分,在该时间范围内沿测线有±0.1°~±0.2℃的测温精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电测距仪、全站仪的普遍应用,使三角高程导线的测量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只要遵循在最佳时刻进行测距和在11h~14h之间观测垂直角,采用合适的照准标志、精确量取仪器高和目标高,并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是可以达到等级水准测量精度的。本文通过全站仪三角高程的几种测量方法,综合研究全站仪三角高程代替水准高程测量的可行性并提出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基于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的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距离测量的特性,利用卡尔曼滤波及其变式处理原始TOF测距值,剔除TOF测距粗差并对距离观测值进行降噪处理以减小观测误差的影响;同时利用已知长度分析多路径效应和非视距环境等对TOF测距系统误差的影响规律。基于该实验数据的定位结果表明,在较好地改正TOF测距系统误差的情况下,UWB静态定位精度能达到10 cm以内,动态定位精度优于0.2m。  相似文献   

4.
达州市气候变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达县测站1961-2007年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主要采用小波分析,结合趋势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达州市47年来近地表气温、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达州市近50年来冬季(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0.9℃(0.4℃),增温速率接近0.18℃/10a(0.08℃/10a),低于全球的升温幅度.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冬季气温的周期性发现,达州市的冬季气温存在着明显的8年和50年以上的特征时间尺度和周期性振荡.通过对降水的趋势分析发现,夏季降水的增加幅度比年均显著.小波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达州市的夏季降水同样存在50年以上的特征时间尺度,但在小尺度上20世纪70年代末前后存在不同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唐山地震前观测到了重力场随时间的变化,但该变化是否可靠?引起了国内外地震工作者的关心。 本文研究了CG—2型重力仪的观测精度和仪器性能。详细分析了测量过程中各种误差的作用规律和性质。通过对现在精度估算公式的分析,提出一个比较实用的精度估算方法。并应用了相关数据处理方法估算累积误差。也对气温、气压、地下水,开采煤矿所引起的干扰进行了估算。介绍了震前重力观测中所采用的一些作业方法的依据。 最后,本文指出唐山地震前的重力变化是可靠的。但是,由于唐山地区在测网布局上存在着其它地区难以达到的有利条件。所以,今后在测量方法、仪器观测精度上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重庆地面最高气温与最大风速年极值的渐近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重庆1951-1990年间地面最高气温和1956-1990年间地面最大风速年极值的记录,采用韦伯分布和耿贝尔分布分别对其渐近分布进行拟合.通过统计推断,找出重庆地面最高气温和地面最大风速年极值遵循的最佳渐近分布--韦伯分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日本环境署(MOE)与日本环境研究(NIES)所等联合开发的全球首颗专用温室气体观测卫星“呼吸号”(GOSAT)上的被动红外探测器(TANSO)官方反演的近地面975hPa左右的CO2浓度L4B数据产品,采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方法,对比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地面观测数据进行真实性检验,分析中国区域近地面CO2浓度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近地面CO2浓度空间分布集中,东高西低,差异显著;CO2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月平均浓度4月份(春季)升至最高,7月份(夏季)降至最低。结合“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的2009年人口密度、能源消费总量(煤)和GDP等辅助数据对比发现:导致中国近地面CO2浓度空间分布规律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可轻易定论是人为或自然使然,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依据马陵山地震台台站仪器安装日志等基础资料,结合现场勘察结果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综合水位、降雨及气温等辅助观测资料,对台站近10 a的视电阻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因台站地处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上,地下结构复杂,EW向观测电极存在高差,视电阻率特征清晰且复杂。综合研究认为,马陵山地震台NS向视电阻率的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EW向视电阻率主要受水位变化影响,且水位影响的量级约为气温的3倍;7~8月2个方向同时受短暂快速降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ME-3000测距仪,于不同季节在大地四边形测网上进行了三期连续观测试验。试验表明,下午存在持续2—3小时的最佳观测光段,其中心时刻在日落前两个半小时。最佳观测光段与温度垂直梯度低值段大体吻台,其中心时刻与温度梯度平均反转时刻相一致。而在太阳中天前后、日落前后、雷雨前后,不应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10.
利用西藏日喀则、那曲1993年7月至1994年4月近地面层梯度观测资料,采用近地面层相似理论方法,计算了观测期间地面粗糙度、平均曳力系数、平均动量通量、平均感热通量和平均湍流系数,讨论了它们与稳定度的关系,给出了日变化个例。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熟台水管仪与垂直摆2009~2015年观测数据,研究了气压、降雨、气温、洞温等因素对地倾斜观测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对地倾斜观测数据干扰最为显著,表现为NS分量发生南倾,EW分量发生西倾,量级上NS分量受干扰程度比EW分量大,垂直摆受干扰程度比水管仪大;气压变化影响表现为短周期扰动,并导致日值曲线出现短时间畸变;气温及洞温变化影响观测值出现明显的年变规律和年变幅变化,对日观测值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近47年白银市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白银市4个代表站逐日平均气温、逐日地面最低温度,分别得到≥0℃初终日期、初终霜冻日期以及利用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逐月降水资料,对白银市近47a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充分利用变化了的农业气候资源,减少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序贯分析方法对华北地区六个台站的九套倾斜仪1970年—1977年的全部观测资料,统计了地面倾斜方向急剧变化与地震发生的关系。认为,在目前的观测条件下不宜把一些地震前曾观测的地面倾斜方向急剧变化这一现象视为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4.
极端气温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对人群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深入理解人群对气温变化的感知特征有助于提高应对极端气温事件的预警、适应和管理水平。针对传统调查数据在样本量和覆盖度等方面的不足,本文使用基于微博的社交媒体数据来研究人群对气温感知的定量特征。研究通过建立气温关注度、敏感性和耐受性等指标,调查了中国2017年31个城市的人群对气温感知的空间格局变化与局部变异性,分析了不同季节和不同群体对气温感知的差异性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人群对气温的感知表现出显著的纬度梯度规律性,纬度每下降1°,人群平均的热耐受性增强0.42oC,冷耐受性降低0.31oC,冷敏感性增强0.51;人群对气温的感知在不同季节、不同群体之间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反季的异常气温更易引起人群对于气温变化的关注,青少年与女性群体对冷更为敏感;气温感知特征的区域差异性与气候分区紧密相关,温带地区的人群比热带显示出更强的热耐受性,而热带地区的人群具有更显著的气温敏感性。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理解大尺度上人群对气温变化感知的基本特征和分异规律提供新的规律发现与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对通渭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钻孔设计、布极方式、观测方式、技术措施及测试指标进行系统总结,用形态法及均方差法对原地面观测系统和新建井下观测系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映震能力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井下观测系统能够抑制地表电磁干扰,信噪比和数据的离散度较地面观测系统有明显提升,对其附近地震有一定的响应;可抑制因气象因素引起的浅地表地电阻率变化,提高数据稳定性,缓解地电观测用地与社会经济和城镇发展的矛盾,是地震电磁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重庆 1951-1996 年间 46 年地面气温年极小值的记录,采用韦伯分布和耿贝尔分布分别进行拟合试验.通过统计推断和对比,找出重庆地面最低气温年极值遵循的最佳渐近分布--韦伯分布.  相似文献   

17.
以青藏高原地区为研究背景,以评估水文模型在该区的影响因素、改善条件及其整体适应性为研究目标,利用GRACE重力卫星对比水文模型模拟的陆地水变化,以及地面气象实测数据对比降雨与温度两项重要指标,采用相关与误差分析法评价水文模型输入参数,将其作为模型预测数据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LDAS/Noah各项指标与GRACE更为相近,降雨与气温数据除夏冬两季存在幅值差异外,整体上周年幅值与相位都存在较高NSE系数,表明GLDAS模型的降雨及气温输入参数与地面观测数据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系列比例尺二次调查缩编成果缩编更新工程,对利用大比例尺土地调查变化数据更新小比例尺土地调查缩编成果的缩编更新模式、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对于难以由计算机决策和操作的工作由人机交互完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缩编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周期分析法分析了西安台长水管历年观测资料,给出了引起趋势性变化的卓越周期,并就产生此类周期性变化的物理因素作了探讨,认为西安台长水管观测资料多年来出现的趋势性变化主要是由降雨、气温、气压、洞室温度、地温等气象因素的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20.
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为基础地理信息的及时更新提供了持续、可靠的参考数据。本文针对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应用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的实际需求,从数据转换、要素匹配、变化识别和增量更新等方面设计了基于地理国情数据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技术框架。针对要素相似性匹配和变化识别难题,从距离、面积和形状相似性等方面设计了面向几何要素匹配与变化识别的系列指标、算法和知识规则。研究成果在山东莱芜某地进行了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方法对变化要素的识别精度达96.6%,极大地提高了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工作效率。研究成果不仅为基础地理信息增量式更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将提高地理国情数据成果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