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貌环境对砂金矿床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有利的地貌条件,尽管砂金来源丰富也不能形成砂金矿床。 一、山岳地貌与砂金矿的形成 高山山岳地貌区多为流水的发源地,流水湍急,侵蚀作用强,碎屑物质不易停留,因此不易形成砂金矿床。中山和低山或丘陵区外生地质作用持续的时间较长,碎屑物质丰富,且易于沉积停留,是砂金富集的良好地貌区。平原地区河流丧失侵蚀能力,搬运和沉积的碎屑物粒度很细,砂金矿物难以达到富集,故不易形成砂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小兴安岭砂金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统计分析工作基础上,对研究区内60余个砂金矿床、矿点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了本区砂金的富集规律和砂金矿的形成条件。砂金矿床是物源和地貌共同作用的产物,两者构成了砂金矿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本区有金丰度较高的老变质岩系,构造活动与岩浆作用使其内的分散金多次迁移再富集,结果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含金地质体。这些地质体构成了本区砂金的物质基础,地貌及地貌形成过程使这些含金地质体不断遭受风化、剥蚀  相似文献   

3.
中汤河砂金矿为第四纪一中型冲积型砂金矿床。本文分别对砂金矿地质特征、新构造运动、砂金源、古气候、古水文条件、河谷地貌以及河谷底岩产状和性质等成矿条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甘肃省礼县田家河一带砂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第四系地质、地貌条件与成矿特征,分析了各类型松散堆积物的成因、分布特征,对砂金的富集规律和成矿特征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混合砂含砾率、砾石度、含泥量等进行了测定,对矿体厚度、品位在纵向上、垂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砂金富集部位和补给方向及搬运距离。田家河砂金矿床产于第四系全新统河床相及河漫滩相中,成因类型属河流冲积型,形态类型属河床、河漫滩型,成矿时代为第四纪全新统;全新世开始,地壳上升幅度极小,河流侧蚀作用增强,使含金地质体和各级阶地的剥蚀物被搬运、分选,并在谷底堆积形成田家河砂金矿。该砂金矿的发现和评价为该区寻找相似类型的砂金矿床提供了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冰川作用对于砂矿的影响,过去只侧重于冰川对砂矿破坏的一而,而对冰川能在特定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富集成矿的一面则很少报道。近年我们在黄河源共开展砂金矿普查勘探工作,发现该地第四纪冰川活动与砂金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现将该冰川砂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控矿条件概述于下,以期获得各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藏东贡觉县马曲砂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曲砂金矿位于基本东部昌都地区,地处著名的三江成矿区,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造山带东段弧形转弯处。根据砂金矿床的地质特征,重砂矿物组合以及主要重砂矿物特征,认为该矿床是近源型砂金矿。其形成与位于砂金矿南的各贡弄斑岩型铜金矿床有关。砂金聚集于河漫滩地貌单元含含砾层的下部,砂金矿的大小,品位和稳定性明显受河谷河漫滩形状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乐都县湟水砂金矿床,位于湟水河中段,为河漫滩冲积型,具中型规模,有很广阔的找矿前景。 该矿床以东,在湟水河的主流及支流还发现有六处砂金矿点,可供进一步工作,该区附近的黄河河谷盆地—官亭盆地、大通河的门源盆地、河西走廊东端的哈溪等处,砂金矿化普遍。因此,对湟水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砂金富集规律的分析研究,不仅为矿床的地质研究所必须,而且也有助于对该区域金矿地质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薛卫冲  徐强  柯霖 《江苏地质》2014,38(2):314-318
卢瓦斯砂金矿位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卢瓦斯河道及一侧阶地。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喜马拉雅—马来西亚—苏门答腊火山活动带之东段。依据该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貌特征、地质特征、重砂矿物组合,初步认定该矿属近源型冲积型砂金矿,其砂金的物质来源于萨温河上游含金地质体,特别是火山碎屑岩中的含金石英脉和硅化脉。该砂金矿聚集于河道河漫滩及一级、二级河谷阶地中的泥、砂、砾等现代沉积物中。矿体产状受河流及两侧地形、地貌控制。  相似文献   

9.
嘉陵江,汉水上游砂金的分布特征和成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怀奎 《铀矿地质》1989,5(4):226-230
嘉陵江与汉水上游,广泛分布着砂金矿床,本文概述了其区域地质、地貎和砂金分布的特征,指出该区砂金矿源丰富,地貌与新构造运动对成矿有利,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孙德君 《地质与资源》1992,1(4):228-234
梧桐河-都鲁河流域是我国主要砂金富集区之一.区内以流水成因河漫滩砂金矿和阶地砂金矿为主.砂金矿的分布,明显地受矿质来源、新构造运动、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的控制.砂金矿体多呈带状、条带状赋存于河谷堆积物的底部,在矿体中经常出现一至几个富矿地段.砂金粒度为0.03-3.5mm.区内砂金矿的找矿前景好,主要找矿标志是旧采金迹、金矿化异常区和老变质岩分布区.根据砂金矿的分布和富集规律,可在五号山、小梧桐河北支沟、西梧桐河二支沟一带寻找岩金矿.  相似文献   

11.
龚德奎  徐强 《江苏地质》2013,37(2):248-251
马尼卡砂金矿区位于莫桑比克马尼卡省马尼卡矿田东侧古河道中。地处世界著名的马尼卡金矿成矿带区,属非洲新元古代基巴拉构造旋回(距今约1100Ma)巨型造山带中部弧形突出部位之东侧。依据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重砂矿物组合,认为该矿床属近源型砂金矿,其中砂金的物质来源于该古河道北、西、南侧3个方向山坡上的花岗岩-绿岩地体。砂金聚集于古河道河漫滩砂层、砂砾层和泥砂质填隙物内,特别富集于底部基岩之上的砾石层之中。矿体形状严格受河床底部基岩地貌控制。  相似文献   

12.
藏北羌塘小盆湖-拉雄错砂金矿带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盆湖砂金矿床为典型的一系列砂金矿床。矿点在藏北羌 塘中部构成一个呈东西向的砂金矿带,笔者1999年首次将其命名为“藏北羌塘小盆湖-拉雄错砂金矿带”。通过对小盆湖砂金矿床基岩地质,地貌,第四纪地质,矿床类型,成因类型,矿体特征,砂金特征的全面介绍及与该带其它砂金矿床,矿点的对比,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前泥盆系阿木岗群和石炭系中的火山岩层位是主要矿源层,此后若干不同时期的沉积不整合界面,都表征着其下古风化壳,其上底部碎屑岩的含金物聚源区可以直接或经改造就近形成金矿矿床,羌塘中央隆起带及其两侧和东西方向石炭系分布区具有广阔的金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云南砂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其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云南的残坡堆积、洪积、冲积和冰碛等砂金矿床类型的成矿作用和成矿环境的基础上,总结了云南砂金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砂金矿床主要受深大断裂或大断裂、地层岩石、地貌、水系和水化学环境的综合因素控制,探讨了金沙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等6大水系砂金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预测。  相似文献   

14.
塞拉利昂中部马卡利地区出露有大片的太古界花岗-绿岩带地质体,其金矿资源丰富。通过矿产勘查和成矿规律研究表明,金的来源与太古界花岗-绿岩带地体密切相关。岩金矿床类型为含铁建造金矿床,主要赋存于绿岩带的绿片岩中及含铁建造的片岩中,受褶皱和断裂构造控制;砂金矿的类型为河流冲积型砂金矿,主要分布在花岗-绿岩带内及其周边河流中的全新统冲积层中下部砂砾石层中。重砂异常和地球化学异常区内具备良好的岩金、砂金成矿地质背景和找矿前景,实施砂金-岩金综合找矿方法,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呼伦贝尔盟北部地区由于新构造运动含金地质体长期风化剥蚀,促使金的活化。河流及其2-3级支流发育,流域广,水流充足,有利于砂金矿的迁移、富集。现代的乐山丘陵、宽阔沟谷有利于砂金的保存。该区已发现数十个砂金矿,多为河谷型,主要含金层为含粘土砂层或砂砾层。砂金富集与河谷地貌关系密切,河床弯曲的凸岸、变异部位、关门咀、迎门山等地貌是砂金富集有利部位。该区金直接来源于加里东和华力西花岗岩。结合金的来源、矿床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指出了该区今后砂金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阿尔泰造山带砂金矿资源丰富,前人对河流中的砂金矿进行了详细研究,而对山间盆地中赋存的砂金矿研究较少.本文对哈萨克斯坦阿尔泰造山带南缘最东侧的戈尔诺耶古近纪含砂金盆地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地质、自然重砂测量圈定了砂金异常,经浅井和砂钻等工程深部查证,结果显示砂金主要赋存在古近纪粗粒的石英砾石层中,砂金形态以片状为主,是以微...  相似文献   

17.
砂金矿由分布在松散碎屑沉积物中的颗粒自然金所形成的矿床。成矿条件可分为两大类:首先要有丰富的砂金物质来源,其次应具备有利于含金松散碎屑物并能长期进行分选堆积的环境。因此,砂金矿找矿分析内容主要为决定砂金物质存在的地质环境和控制砂金的成生,并使其集中富集的各种内外营力条件,包括新构造运动、古气候和地貌环境等。这两大类  相似文献   

18.
首先详细地介绍了延边地区砂金分布与地貌、水系关系。在地貌上,砂金矿的分布受区域地貌影响,但主要是受微地貌,尤其河谷地貌的控制,砂金一般多富集在冲积层的下部或底部;一般分布在河床、边滩和阶地中,碎屑物分选性相对较好,成层性也较明显地段。在水系上,大部分砂金矿均分布在Ⅰ—Ⅱ级水系的中上游,水系的汇水面积大,流程长者含金性好。最后阐述了砂金的物质来源、成矿条件及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9.
我队两年来工作,发现砂金有向湖富集的趋势。为了查明湖底砂金是否具有工业意义,今年开始进行砂金普查工作。根据该湖的地质特点和砂金矿取样工艺要求、设计、试制了适应该矿区砂金矿床特点的取样工具——冲击取样器。  相似文献   

20.
邵晓东 《地质与资源》2000,9(2):111-115
本区6个砂金富集区与6个岩金集中区的空间分布完全相吻合;新构造运动频繁,地质环境动荡,金的次生富集作用效果较差;一部分砂金金粒与石英、蚀变岩石等脉石连生在一起;一部分砂金金粒的成色偏低;有的砂金矿体中部分砾石含金,有的高达3×10-6~10×10-6.据此认为研究区内砂金物质来源是以高含金地质体——岩金矿床(点)补给为主,低含金地质体补给为辅.碧口群、志留系、泥盆系作为矿源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均有利于本区岩金矿的形成,而且在矿源层的出露区已有近百处岩金矿床点分布.研究区化探异常、重砂异常30多处且分布较密集,异常峰值较高.研究认为本区确已具备形成更多更大的岩金矿床的地质条件,为此笔者提出勉县—平武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