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强震的分布及其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文[1]作者给出的全球地震目录,重点考察1832~1994年间全球强震(Ms≥7.5)的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全球强震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可能关联。结果表明,1832年以来的全球强震分布与现代的地震观测结果比较一致,这些强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与全球强震的频次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云南强震和月相,白赤交角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考察本世纪云南强烈地震与月相和白赤交角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强震与月相的关系呈区带性的相关,中甸丽江带的强震大多发生在望;巧家宜良带多发生于朔和望,而大关马边带的强震则完全不发生在朔和望,另一结果显示:本世纪云南13次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中11次发生在月球白赤交角的极值年及其前后2a(年)中,尤以海,耿马,峨山特别明显,通海峨山强震则发生在白赤交角最大值处。  相似文献   

3.
考察本世纪云南强烈地震与月相和白赤交角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强震与月相的关系呈区带性的相关。中甸丽江带的强震大多发生在望;巧家宜良带多发生于朔和望;而大关马边带的强震则完全不发生在朔和望。另一结果显示:本世纪云南13次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中11次发生在月球白赤交角的极值年及其前后2a(年)中,尤以勐海、耿马、峨山特别明显。通海峨山强震则发生在白赤交角最大值处  相似文献   

4.
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1]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以来云南的4个M≥6.7级强震活跃期有3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第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80%。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11年的准周期,据此,作者利用20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4组11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2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我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2006/2007年,并可能持续活动至2015年,该期间将有较多M≥6.7级地震发生,将构成云南又一个地震重灾期。文中还对强震首发地点作了预测估计。  相似文献   

5.
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分析了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以来云南的4个M≥6.7级强震活跃期有3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第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80%。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11年的准周期,据此,作者利用20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4组11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2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我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2006/2007年,并可能持续活动至2015年,该期间将有较多M≥6.7级地震发生,将构成云南又一个地震重灾期。文中还对强震首发地点作了预测估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分析了近期云南连续发生的三次强震与天体位置的关系。这三次大震都在期望期,又出现很多天文奇点,表明天体的引潮力影响也是这三次大震发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分析了近斯云南连续发生的三次强震与天体位置的关系。这三次大震都在朔望期,又出现很多天文奇点,表明天体的引潮力影响也是这三次大震发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 1 90 0~ 1 996年全球的M≥ 7.0的全部地震发生在日、月引潮力极值与非极值附近的轮次检验 ,从而揭示出地震的发生与日月引潮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根据日、月引潮力的计算结果 ,从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与强震的震源机制 ,讨论了在地震的触发中起重要作用的可能是引潮力的水平分力。  相似文献   

9.
日月引潮力与地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对19800-1996年全球的M≥7.0的全部地震发生在日、月引潮力极值在极值附近的轮次检验,从而提示出地震的发生与日月引潮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根据日、月引潮力的计算结果,从现代的构造应力场持征与强震的震源机制,讨论了在地震的触发中起重要作用的可能是引潮力的水平分力。  相似文献   

10.
天文国介一般都从地球大气的局部运动来解释天文时纬残差波动的原因,但长期得不出确定的结论。本文从残差波动异常同台站周围强震活动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地下物质运动与构造活动也是产生天文时纬波动异常的可能原因,其中的关键是地方铅垂线的变化。作者认为,天文时纬仪器的特长是能检测铅垂线的连续变化,若经改进,它即能铅垂线的变化,又能对地震预测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位处小江断裂带西支的抚仙湖周边地区是云南省潜在的强震危险区之一.该地区不仅历史上发生过5级(Ⅵ度)以上破坏性地震,而且曾多次受到相邻地区≥6级地震的波及.从地震地质构造分析和近年地震活动特征来看,抚仙湖及周边地区仍是未来7~7.5级地震的潜在震源区.因此,按照<防震减灾法>、<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和<玉溪市防震减灾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建议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对在该区域老鹰地一带筹建的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和天文观测设施所在地,按照国家<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受中国天文学会委托,由北京天文台召集的天文地震工作协调会,于1986年5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我国各天文台、天仪厂及国家地震局、局分析预报中心的负责同志和科研人员.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组织力量更深入地开展天文经纬度观测异常与强震关系的研究工作.与会代表认真听取和讨论了有关学术报告,肯定了天文经纬度观测异常研究的意义与发展前景,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出了保持和加强现有经典时纬仪器观测,在北京天文台成立天文经纬度观测资料分析中心,及将来在可能发震地区建立试验观测站等六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研究光学天文时纬残差异常在地震预测中的作用,介绍了光学天文时纬残差震前异常的发现和在地震预测中的研究实践,以及云南天文台光电等高仪的时纬残差异常变化与其周邻强震的对应关系,最后以讨论的形式给出了这种关联的可能的地球物理机制,目前在地震预测中的局限性和可能的解决途径。重要的是,2010年以来的预测实践进一步表明,利用光学天文时纬残差的同步异常提供地震预测信息,既没有虚报,也没有漏报。这就说明,它是完全可以作为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投入地震预测实践中,值得更多重视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日地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太阳活动对人类流行性疾病的影响,根据云南地区自建国以来的15种流行性疾病每年人数的资料,对每种疾病人流的相对比率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对应用图比较,并求其相关系数。考察结果为:猩红热,疟疾,炭疽,百日咳,白喉,流感,乙脑,痢疾,麻疹,脊髓灰质炎,姜片虫病,肝炎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不明确,伤寒,斑疹伤寒和流脑与太阳活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在恒星大气连续吸收系数的计算中,用最丰富元素的每个粒子的连续吸收系数a_c(T,lgp_e)代替通常用的每克物质的连续吸收系数是有益的。本文所考虑的连续不透明度源为:(一)H~-,HI,H_2~-,H_2~ ,He~-,HeⅠ,HeⅡ,CⅠ,CⅡ,CⅢ,NⅠ,NⅡ,NⅢ,OⅠ,OⅡ,NaⅠ,MgⅠ,MgⅡ,AlⅠ,AlⅡ,SiⅠ,SiⅡ,ClⅠ,KⅠ,CaⅡ的吸收。(二)HⅠ,HeⅠ,CⅠ,NI,OI,H_2的瑞利散射。(三)自由电子的汤姆逊散射。最后对太阳光球型大气(见表3),计算了以一个氢粒子为单位的连续吸收系数a_c(T,lgP_e)。  相似文献   

16.
高中,这个与初中完全不同的地方,连空气都是紧张的。地理老师通知有冬令营,是去南山天文台的,我很高兴,缠了妈妈好久,终于获准去了。时隔多年,我又要踏上这片土地了,儿时的记忆还依稀的留在脑中,那片星空灿烂的天,在脑海中依然。不知道,这片天,变了多少,心中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17.
小行星动态     
小行星,这些19世纪初才被天文学家发现的小“精灵”,大多数游弋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间,当时可能不曾有人想到它们会给地球带来灾难。但是,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通古斯上空神秘的爆炸,美国亚利桑那州奇大无比的陨石坑似乎都表明,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并且是已经发生过的。进入21世纪,小行星做为重要的空间资源,也将会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探测目标。 近年,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越来越关注对小行星的观测和研究,越来越多的近地小行星搜索计划在进行中。曾有人开玩笑地说,“现在的天文学家,找小行星就像从锅里捞饺子,一捞一大把”。那么,这些被天文学家们“大把大把”逮住的小行星,是如何被发现和命名的呢?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将陆续给大家介绍被天文学家逮住的小行星,以及它们十分有趣的名字。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近一二十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进步,我们对于恒星光谱里吸收线的形成,有了更正确的了解。它的形成,并不像早年天文学家所想像的那样简单,以为星的光球发射连续光谱,光球外面较冷的反变层有吸收和散射作用而产生吸收线。恒星大气,由密而疏,渐渐向外分布,从光球到外面稀薄的大气,并没有什么界限存在。光球里的原子在发光,同时也在吸收和散射;大气里的原子在吸收和散射,同时也在发光。实际情况,是层层在发光,同时也在吸收和散射,只因为物理情况,像温度、压力、吸收和散射系数的不同,结果产生了吸收线。线轮廓的形  相似文献   

19.
也许是我童年时 ,家乡的小城还缺少现代化的缘故吧 ,没有灯光的干扰 ,没有电视的喧闹 ,每到夜晚 ,璀璨的群星就深深吸引着我 ,它们成为我最亲密的伙伴 ,仿佛近在咫尺一般。至今回想起来 ,仍让我心驰神往 ,多少次梦中的我又回到了那片星空下 ,尽情地欣赏着波澜壮阔的星河。小学时我就对星星产生了兴趣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 ,对天文的爱好到现在已快 2 0年了 ,从未间断。上中小学时周围没有人给我天文指导 ,《天文爱好者》杂志便成为我的启蒙老师 ,在父母对我“独特”爱好的大力支持下 ,我买了星图 ,还自制了小望远镜 ,它们陪我度过了不知多少个…  相似文献   

20.
少年问天路     
人类百万年来对于自然的探索之路,是从仰望星空开始的,当我们的祖先第一次仰望星空的时候,那种神秘与壮丽一定深深吸引了他们,唤起了他们无限的好奇,自己从何而来?周围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那种探索未知的本能,那种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不断思考,不断求索,他们寻根问底,一代又一代人在探寻世界本质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人类文明才得以发展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