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州市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广州市城市湿地资源的特点,分析广州市城市湿地资源的价值,并对广州市城市湿地资源的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由此得出湿地资源的总价值量为66.805 3亿元人民币,其中湿地生态系统直接利用价值为66.3318亿元人民币,占99.3%.评估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湿地资源资产价值主要表现在湿地生态系统的直接利用价值.因此,保护好广州市城市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广州市城市湿地资源,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利用,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李  张清源  朱其静  陆林 《地理科学》2017,37(9):1363-1373
基于艺龙网酒店房价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以及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研究第117和118届广交会举办前后广州市主城区699家星级酒店客房价格变动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广交会举办一、二、三期形成3个谷峰,休会期形成谷底,总体呈现“三升三降”态势,展会期间酒店星级越高,房价的涨幅越大。广交会举办期间不同星级酒店房价热点区不同;酒店房价空间分布呈圈层式结构,以琶洲馆为中心呈现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酒店房价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与会者需求、酒店类型、城市交通与展馆距离、商圈及生态环境、区域发展战略与方针政策等。酒店房价可以作为测度大型展会对城市影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在总结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的7种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并运用能值分析、市场价值、替代价格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045亿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为0.060亿元,间接经济价值为0.985亿元,间接经济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16.42倍。  相似文献   

4.
牛强  沈英杰  周燚  黄经南  王盼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0):1656-1666
城市群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存在客观的时间滞后效应,即“用地投入—建设开发—效益产生—效益爬坡—效益稳定”的全周期过程。计算其滞后期长短和总效应大小,并挖掘导致差异的内在机制,对区域建设用地的供给与管理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1995—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主要城市的统计数据为支撑,提出了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滞后变量模型,定量确定了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的滞后期长短、各滞后期的效应以及总效应,并发现了以下规律:① 城市群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存在普遍的滞后效应,滞后期在0~4 a;② 城市群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面效应,总效应介于1.66~49.5亿元/km2;③ 城市群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期和总效应均呈现出“中心—边缘”的空间分异特征;④ 滞后期主要与城市的等级和功能定位有关,高等级的中心型城市、中等级的副中心型城市和低等级的节点型城市对应的滞后期分别为4 a、2 a和0~2 a;⑤ 总效应主要与产业构成有关,城市产业高、中、低端对应的效应分别为30亿~50亿、10亿~20亿、1亿~10亿元/km2。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精确刻画城市用地结构与影响因素间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对城市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和用地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通径分析法,对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厘定,结果表明:①人口增长对居住用地比例的直接效应最大(0.446),其通过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间接效应分别为-0.189、0.221、-0.042;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通过人口增长对居住用地的间接效应较大(0.420、0.309)。②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比例的直接效应为-1.357和1.236,对公共服务用地比例的直接效应为1.387、-1.100;人口增长通过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比例和公共服务用地比例的间接效应分别为1.163、-1.036,作用方向相反。③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是影响绿地比例的重要因素;人口增长通过经济发展后的间接效应(0.451)显著于直接效应(-0.117)。④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和人口增长及三者的耦合作用是影响城市用地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生态与环境     
X171 2003043487广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八‘sessment on urhanecOSystem serViceS of Guangzhou eity/徐俏,何孟常…//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一2003,39(2)一268一272 以广州市为例,运用环境经济学的方法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并在GIS平台上制定出其服务功能空间分级分布图.其结果表明广州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02亿元,如果考虑生态系统的直接经济价值,广州市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价值排序为:湿地>经济林>农田>针叶林>草地>针阔混交林>灌木林、疏林>阔叶林.如果仅考虑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即不考虑直…  相似文献   

7.
发展数字经济是当前中国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的新机遇。在理论诠释数字经济对城乡差距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衡量指标,识别了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差距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发现:(1)2013—2017年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但区域差异明显,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分布不均衡的空间格局;(2)数字经济通过发挥市场一体化效应、模块化分工效应直接地缩小了城乡差距,经由集聚经济通过发挥劳动力再配置效应、集聚效应间接地缩小了城乡差距;(3)分地区检验发现:受核心城市的虹吸强度差异影响,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呈现出正向、不显著和负向的直接效应。东中部地区具有显著负向的间接效应,西部地区则由于较高制度成本阻碍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而表现出正向的间接效应。据此,缩小城乡差距应重视缩小数字鸿沟、促进要素流动和集聚平衡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奥运经济影响评价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举办奥运会必将对举办城市产生经济影响.但如何理解奥运经济影响,又该如何合理测算与评价这些影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奥运经济影响的界定与理解、奥运经济影响评价模型与方法,以及现有评价研究的优点与不足等方面,对洛杉矶1984至北京2008共七届奥运会相关经济影响评价研究进行了述评,有助于总结这一研究的分析框架,以及北京2008奥运会成功举办后的总体评价,也为国内学者进行事件经济影响研究提供部分借鉴.  相似文献   

9.
皖西大别山五大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皖西大别山5大水库水资源特征,将其水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2大类8个小类,以2010年为评价基准年份,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替代工程法等环境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对大别山5大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5大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60.59亿元,占当年六安市国内生产总值的8.95%,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19.62亿元,占总价值的32.41%;间接使用价值为40.97亿元,占总价值的67.59%。调蓄洪水和水资源蓄积的功能价值构成比例高,分别为34.32%和32.51%,水库在防御洪涝灾害和涵养水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政府驻地搬迁是政府重新配置空间资源以达到优化空间结构并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行政手段。然而,当前中央政府对城市政府搬迁的谨慎态度与地方政府热衷搬迁的现实行为产生了矛盾,增强了对该政策评估研究的强烈需求。同时,以往研究较少关注城市政府驻地搬迁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且缺乏大样本实证证据。本文选取1996—2016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检验城市政府驻地搬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政府驻地搬迁对城市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市发展因素会调节搬迁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产生异质性结果。其中,搬迁距离、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率、政府干预等城市发展因素会放大搬迁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建设用地增长率会缩减这一效应,而城市规模对搬迁带来的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从时间效应上来看,城市政府驻地搬迁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长期促进作用,并在搬迁约7年后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本研究不仅直接检验了城市政府驻地搬迁对城市整体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为优化行政区划调整提供学术依据,也对评估地方政府驻地搬迁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历届广交会的统计数据以及第109届广交会共2万多家国内参展企业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数理统计、地理集中指数( Index of Concentration)、吸引半径指数(Attractiveness Radius)、相关性分析等量化方法,从空间分析角度研究广交会吸引国内各地区、各行业企业参展的吸引力空间分布结构以及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广交会对国内参展商的吸引力在空间上已经形成了广泛的覆盖;相同等级分布区(带)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连续性,不同等级的分布区(带)则呈现较显著的从  相似文献   

12.
通过现场清点法、观察法和实地访谈,对第107届广交会流动商贩的类型、动机、重复参与率、销售商品以及所得收入等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讨论定期举办的大型活动对流动商贩就业的影响,为以后深度研究城市商务活动的社会意义作铺垫.研究显示:广交会庞大的商务人流吸引了大批的流动商贩,其国际商务性、周期性的特点使得广交会流动商贩也具有...  相似文献   

13.
广交会与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酒店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亚运会落户广州,有关这一重大事件对城市酒店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已提上日程.对广州来说,已具有50余年历史的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是这个城市常年举办的一项大型活动.在广州酒店形成5个主要集群区的过程中.广交会作为主要的社会经济推动力量之一,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结合对多年统计数据的整理以及对亚运会实际需求的分析预测,指出广交会作为一种周期性事件(periodic event),对于广州酒店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博  朱竑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4):574-583
“广府庙会”是广府文化记忆与北方“庙会”文化符号杂糅的产物,一经举办即备受争议。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在广府庙会中不同社会群体(包括政府、媒体、专家、普通民众等)如何利用其拥有的文化表征权力,基于其文化记忆与地方认同,以话语与实践来表达自己对地方以及广府文化的理解,从而最大程度将自身地方认同在新创节庆中得以表征的协商过程。研究认为,城市内部存在多元文化认同,文化不断被争议与协商,本质上是“政治的”;新创民俗节庆成为地方认同建构的场域,地方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能成功地获取更大的文化表征权力。首届广府庙会由政府主导,媒体为多个群体话语提供沟通渠道,广州世居居民,特别是反对派的话语受到格外重视,代表广府地方文化认同的话语占据主导地位,政府采取积极倾听的态度,从而第二届广府庙会开始充满“广府味”,广州世居居民的地方认同得以表征。而新来者由于缺少文化表征权力,其话语未受重视,甚至部分新来者有被边缘化的感觉,不利于增强其地方认同。研究理论上有助于对新创节庆地方认同建构的理解,实践上则对利用节庆增进城市不同群体的文化融合与地方认同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罗秋菊  陈可耀  黄霞 《热带地理》2012,32(2):113-120,127
广交会及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已成为广州会展业的代表符号,广州琶洲村毗邻琶洲会展中心,是会展业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典型城中村.本文以琶洲村村民为例,通过社区居民感知内容、感知结构及感知特征3个维度解析城市大力倡导发展的会展业对社区经济的影响.其区别于以往研究之处有二:一是把视角放在产生持续效应的会展中心和大型展会对周边社区的经济影响上,而非偶发性的体育事件和节庆活动;二是运用定性的方法重点挖掘社区居民的经济影响感知,而非运用追求普适性的定量方法.研究结果显示:社区经济对会展业的依赖性增强,主要表征在影响居民的收入来  相似文献   

16.
戴光全  谭健萍 《地理学报》2012,67(8):1109-1124
从报纸媒体的角度研究广交会作为重大事件的综合影响力的时空分布特点。以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所属“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CCND) 2000-05-05 到2011-05-30 时间段内“广交会”为主题的4333 条新闻报道为研究文本, 通过传播学中的内容分析法建构分析类目, 统计类目包括新闻的时间、所属的届数与期数、报社所在城市、新闻版面、新闻字数等, 共由3 个编码员进行统计, 并对类目编码进行信度检测。在对新闻内容进行计量统计的基础上, 引进信息熵度量信息量, 利用信息熵和报道篇数构建广交会综合影响力指标, 进一步构建广交会空间综合影响力指数方程, 分析广交会综合影响力在全国的分布情况, 并检验综合影响力指标和经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① 从时间分布来看, 以新闻报道数量来衡量, 在事件(广交会) 进行时其综合影响力存在时间衰减现象, 各展期综合影响力的年际变化则呈现为周期性的年度重复现象。② 从空间分布来看, 广交会综合影响力空间分布与城市参展商数量、经济情况和距离有着密切的联系:受影响大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 受影响小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整体上综合影响力大小和城市分布的密度由东到西递减;综合影响力总体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距离衰减, 但对于北京和上海这两个特殊城市而言, 空间距离已经不是广交会综合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而在广交会举办地的“当地”(广东省内) 较短的距离内, 距离衰减并不显著, 当空间距离超出一定范围, 则存在明显的距离衰减现象。  相似文献   

17.
辛晓东  保继刚  刘义 《热带地理》2020,40(5):930-941
城市大型会展事件对酒店业的空间差异化影响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现有研究多关注某一届展会造成的短期且静态化的经济格局影响,较少关注展馆迁址所产生的长期而动态化的格局变化。因此,文章以2008年秋季广交会会展业务整体迁至琶洲为例,探究了展馆迁址对广州市域星级酒店在展会期间营收格局的空间重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计量统计和ArcGIS平台,研究揭示了展会期间广州市域星级酒店营收格局的变化趋势及其背后逻辑。研究发现,在展馆迁址后的8年间,广交会期间的市域星级酒店:1)总体及平均营收均从“单核”转向“双核”格局,营收重心的“东延”“南拓”与展馆迁址在空间上具有相对一致性。展馆迁址改变了酒店与展会的空间距离,引发住宿需求在空间上的转移,推动市域酒店业“双核”营收格局的形成。2)营收变化率随时间呈现出由剧烈到平缓的趋势,且迁出地的变化率小于迁入地。3)迁入地酒店供给增长不足以消化会展期间巨大的住宿需求,而迁出地酒店供给格局在区域竞争中仍占优势,并且特殊的酒店购买模式使得原有住宿需求仍较多留在展馆迁出地酒店,抑制市域酒店业“双核”营收格局向以展馆新迁入地为中心的“单核”格局的演变,这使得在展馆迁址后,迁出地酒店业的总体与平均营收水平依然会保持较长时期的营收优势。  相似文献   

18.
全球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贸易自由化是当前和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2001年开始的多哈回合贸易自由化多边谈判和最近刚刚取消的“多种纤维协定”(MFA)将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揭示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采用全球贸易模型,我们分析了MFA和在多哈回合初期欧盟、美国和凯恩斯集团分别提出的贸易自由化提案。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取消MFA对一些国家纺织部门带来冲击,但它极大地促进了大多数国家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全球福利;多哈谈判过程中提出的各种贸易自由化提案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其影响大小依次为凯恩斯提案、美国提案和欧盟提案;贸易自由化对经济的影响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国家间存在显著差别;更大程度的贸易自由化不但符合全球共同利益,也符合中国国家利益;中国在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应发挥更积极和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然地理学中的气候变化研究前沿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候学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气候变化和当代气候增暖的影响与适应研究是中国自然地理学在气候变化领域的2个主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这2个研究方向的主要进展,包括:分别简述研究的意义、发展历程与主要科学问题;梳理总结中国过去气候变化重建与时空特征分析,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增暖背景下中国气候区划变动特征,全球增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等方面影响的区域差异,气候变化的综合风险区划等方面的前沿进展,特别是在各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学认识;以期为未来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编制相关领域和学科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