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原始地图地图发展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产物。今天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地图分别是距今约4700年的苏美尔人和距今约4500年的古代巴比伦绘制的地图。古代巴比伦绘制的地图是制作在粘土陶片上的,绘有山脉,4个城镇和流人海洋的河道。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地图的国家之一。成书于春秋战国年间的《左传》就载有夏禹“铸九鼎,像九州”,即把九州的山川地形镌刻在“九鼎”上。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地图了。 在先秦的诸多典籍中,有关我国上古时期地图的使用、绘制的记载屡见不鲜。《管子·地图篇》即明确指出,作为军事指挥者“必先审知地图”,并详细总结了地图运用的一般规律。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时期,地图在军事政治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于和国家命运相联系。荆轲刺秦王,献的就是燕国的地图。  相似文献   

3.
杨剑 《地理教学》2011,(18):38-39,21
对于我们地理老师来说地图更多用于出题当中,而题中的地图都是黑白的,在制图上就有了一定限制。特别是小比例尺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只能用图案纹理来填充,但是在ArcGIS中我只能做出等高线,很难制作填充纹理效果,如果用Surfer制作很容易但是经纬网、地图投影,还有其他的图层绘制比较麻烦。  相似文献   

4.
《西部资源》2012,(6):51-51
考古专家最近在河北省境内,发现了一张2300年前绘制并标有距离的地图。它被认为是世界同类地图中最古老的一张。这张镌刻在长9km、宽48cm、厚10.5cm的铜板上的地图,绘制的是战国时期一个小诸侯国"中山国"第5代国王的王陵。"它不仅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地图,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用数字标注的地图,"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杜乃松说。杜乃松及其带领的文物鉴赏专家认定这张名为"兆域图"的地图为国宝。杜乃松和一批来自中国各大博物馆的专家正在河北从事文物鉴定工  相似文献   

5.
王开队 《地理研究》2013,(12):F0003-F0003
不管是研究历史时期经济、文化、人口抑或其他要素的地理变化状况,其基础与研究成果的最终反映都要落实到地图上来,而若要绘制出历史时期上述要素的地理变化均需要同时期的政区地图作为基本的底图。  相似文献   

6.
P28 2003043676视觉比例尺对建立心像地图的影响=The effect of visualscale on founding mental map/侯玻,刘芳…//地球信息科学一2003,5(2)一12一15 地图并不是地面实际情况的简单缩小的拷贝,它是人类依据不同需要对地面事物认识后进行抽象和概括的地面模型.比例尺不仅确立了图面与实地之间的几何比例关系,而且反映了人类对空间认识后进行抽象的程度.地图作为人类进行空间认知的有力工具,其地位从来就没有被其它的事物所动摇过,究其原因是地图的空间表达方式比其它表达方式更适合人类的思维,心像地图是人类在综合了或智能处理了各种感觉…  相似文献   

7.
聂钠 《地理教学》2004,(9):38-39
Matlab的地图工具箱(Mapping Toolbox)包含许多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工具,可以通过在Matlab命令窗口输入工具箱命令进行选择。这些工具箱GUI系统是许多独立的GUI的集合,它们的绝大多数都可以通过命令、绘图等Madab对话框激活。地图工具箱还提供了一个集成环境——maptool。Maptool建立一种带有一个地图坐标和相关地图绘制工具的图形窗口,它还带有一个地图轴并激活投影控制对话框来定义地图投影和显示特性。这个图形窗口有一个重要特色是它具有一个特殊的菜单条可以提供使用绝大部分Mapping工具箱的图形用户界面的权力,它还包含一个帮助按键,通过这个按键我们可以进入每一个GUI的帮助模块。利用Maptool以及Matlab工具箱中丰富的地理数据资源,应用于世界地理教学将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小比例尺制图中河流自动渐变绘制是地图制图研究中的常见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难点。该文针对当前河流自动渐变研究实用性较差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河流类树结构的河流自动渐变方法:在研究河流复杂树结构基础上,提出了河流类树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并从网结构中搜索出主流和支流、河流的流向以及面状水域的处理,在补充河流上下游出图面的长度后,依据河流渐变率实现河流的渐变绘制,并基于MapGIS二次开发,实现了小比例尺地图河流的绘制。结果表明,该算法极大减少了地图制图过程中河流渐变绘制的人工干预,提高了自动化渐变绘制效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982年7月1日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规模空前,成果巨大,取得了上百亿个人口信息资料,为分析我国人口方面的国情提供了坚实基础。应用这些信息,途径是多方面的,采用地图方法来反映和分析人口信息是一条有特殊功能的途径。其特性有: (一) 可以将单纯、抽象的数据具体化、形象化,使人们能将数据的思维感觉变成目视的直觉。 (二) 将人口统计资料绘在地图上,可以看到它的地理分布规模,数据与空间分布特征相联系,从而可以分析人口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开队 《地理研究》2013,32(12):2377-2377
不管是研究历史时期经济、文化、人口抑或其他要素的地理变化状况,其基础与研究成果的最终反映都要落实到地图上来,而若要绘制出历史时期上述要素的地理变化均需要同时期的政区地图作为基本的底图。然而,由于中国历史时期政区演变的频繁以及遗存资料不全等原因,若要完整地搞清楚历史时期中国政区的演变过程却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一些时间跨度较长的朝代,则更为不易。以唐朝为  相似文献   

11.
地图是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文化事业的重要工具。通过了人类在地面上的劳动,人们将新的发现及成果,充实和改善地图壳;所以地图和一个社会的经济及科学的成就具有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12.
地图是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文化事业的重要工具。通过了人类在地面上的劳动,人们将新的发现及成果,充实和改善地图壳;所以地图和一个社会的经济及科学的成就具有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13.
伊洛河流域是我国原始农业发展最早地区之一,也是水利开发较早地区之一,本文探讨这一地区水利开发的历史过程,并总结人类改造利用的经验教训.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简要地论述了影响伊洛河水利开发的历史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二、论述了历史时期伊洛河水利开发的大势.三、就历史时期伊洛河水利开发的三个主要方面,即漕运、灌溉、防洪作进一步的探讨.四.论述了在水利开发的历史过程中,由于人类活动,对伊洛河的水系变迁带来的影响.文章最后认为:伊洛河水利开发的历史,其趋势与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水利开发中以漕运最有影响,开发地区主要在伊洛河水中下游的河谷地带,尤其是洛阳附近,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受社会经济,尤其是受洛阳城市发展的影响.从历史发展并结合现状来看,今后本区的水利开发应以灌溉为主,适当兼顾航运、防洪、城市用水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社会历史中,有的地方名称虽然相同,但所指的地方并不一样。这种“同名异地”的现象,在阅读古书时要特别留意。东汉以河南洛阳为都城,当时人们称洛阳为“东京”,东汉文学家张衡所作的《东京赋》,就是以洛阳为描述对象的。到了北宋,以河南开封为都城,也称为“东京”。宋代盂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是作者追忆北宋都城开封的繁盛景况之作。曾经风靡港澳及内地的电视剧《包青天》有《五鼠闹东京》,其中的”东京”也是指北宋的都城开封。可见,东汉和北宋都有“东京”之地名,而所指之处有异…  相似文献   

15.
洛阳地区史前聚落遗址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史前聚落与聚落之间按照一定的社会组织原则,在空间上近距离相聚而形成的各种聚落群聚形态,不仅是当时人类一种普遍生活方式的反映,而且还为窥探和研究史前社会的历史演变提供了一个视窗与平台。以中原核心地区洛阳地区(以洛阳盆地为主)为例,作为史前聚落群聚形态和社会演变的代表与典范展开研究。以仰韶文化时期与龙山文化时期的洛阳盆地为研究重点,基于GIS技术对该地区已发现的史前聚落遗址的数量、规模、空间分布、空间相互关系、以及与地形、地貌的空间关联等进行可视化的表达分析,并充分挖掘空间及属性信息,揭示"聚落群"与"聚落群团"的组织形态特点,辅助分析该地区聚落形态和社会演变规律,为史前文明进程的研究提供空间分析支撑。  相似文献   

16.
正黄河下游始于何处,不同版本的现行中学地理课本均以旧孟津为界。孟津前面为什么要加上一个"旧"字,原来孟津历史上为黄河南岸主要渡口,兵家必争之地。周武王伐纣,先在此会盟后再率军渡河北上,直捣商朝都城(安阳殷墟)。金代以孟津为县名,明嘉靖时县城迁到洛阳东北邙山北麓黄河岸边。1959年,又迁往洛阳北边的长华镇(现城关镇)。新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中,历来十分重视地图技能,包括地图阅读、地图绘制、地图解释等技能的培养,却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地图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学生的心理地图是学生学习的丰富资源,了解他们的心理地图,并运用所得的信息增加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是每一个地理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盛世修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迄今地方志与地图就有不解之缘。地图以其简明直观的特点,生动形象的表现方法,信息丰富和替代文字记述的功能,成为方志体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我国历史上有“无图不成志,有志必载图”之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方志的种类增多了,分类也越来越明细。因此,在地图的选题、内容和表示方法以及地图的色彩设计诸方面,对地图制图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课题。但当前在各类方志编纂工作中,则存在着重视文字表述有余,忽视地图在方志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倾向。我们在大型企业的厂志编纂工作中,对厂志地图制图问题进行了探索。述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黄河水灾对河南乡村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是中国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该省的大部分地区自古至今都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以洛阳为中心的大河南北地区是中国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起源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时期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很多的利益,但同时也给沿河居民带来了不少的灾难.民国时期,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灾害严重,给河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农业区划地图制图的意义和作用 农业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生命线,无论是在经济发达的工业国家,或在经济尚不太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都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显要位置上。在中国,远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反映地类物产的“地溉图”等农业图的制作。这是因为地图不仅是空间信息的传输工具,而且是空间信息的载体,可以为农业研究、规划、设计、管理提供更多的与农业息息相关的信息。尤其是在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就更应注意正确地根据我国经济地区和自然地区来布置农业生产,并注意农业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平衡发展。因此,农业区划地图的编制是客观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