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平衡发展(增长极理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地财政及其运作模式推动城市和开发区,房地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形成"增长极"产生极强的"极化效应",从而实现城市和开发区,房地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同时产生强烈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最终实现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可以这么说,土地财政对实现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功不可没。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土地财政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征地补偿偏低,损害农民利益;土地财政造就了"征地—卖地—收税收费—抵押—再征地",即所谓的"卖地财政";土地财政扩大了贫富差距;"土地财政"卖地透支未来收益,"爷卖孙田"难以持续;土地财政推高了房价;土地抵押存在金融风险等等。分析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实施相应的对策,是土地财政后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陈书荣一直以来比较关注土地财政问题,尤其是土地财政(土地资本化)的可持续问题。2015年,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策划了相关专题,拟深度分析关于土地财政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本刊从第四期起将陆续刊登他撰写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国土资源市场管理,确保长沙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保增长、保红线"的目标,长沙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经请示长沙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决定采取系列新措施激活长沙土地市场,5月19日印发《关于激活长沙土地市场有关措施的通告》,被业界称为长沙地产5·19新政.  相似文献   

3.
中国楼市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业已形成.但过高的房价,却又透支了国民的财富,抑制了民众的消费需求,长远又将损害中国的整体经济,不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房价的过快上涨,还造就了众多的财富神话,拉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的稳定;高房价不但让部分城市居民离"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渐行渐远,还阻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成为户籍制度之后又一个阻止农民成为"城里人"的壁垒;房地产业严重的"官商勾结",腐蚀了社会机体,更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总之,房地产业的非理性发展,已经引起民众的普遍不满.  相似文献   

4.
去年以来,为了解决一些地区出现的房地产业投资规模过大、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中央采取了果断措施,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这些措施一出台,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的措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有的作用则不甚明显.例如,土地政策参与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就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阻力.这些阻力来自何方,其理论成因是什么?本文拟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结合笔者实际工作,做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适应宏观经济形势 1.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出现了新一轮繁荣期,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所带动的.但是,我国房地产业总体上还是一个年轻的新兴产业,才经历十多年时间,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从历史的眼光看,我国城市以住宅为主体的房地产业在一段时期内超常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在还历史欠账.新中国前40年,国家集中进行工业投资,城市建设进展不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现在开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势必会刺激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住房建设在过去实物分房的体制下,受到严重的抑制,居住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随着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住房消费需求的潜能才得到大量释放,并直接拉动了以住宅建设为主的房地产业快速发展.这是属于"补偿"性的快速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基本上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6.
崔岩 《国土资源》2013,(6):22-24
"土地财政"的历史并不久远。它是伴随我国财税制度改革、土地使用有偿化改革、住房商品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行以及近年来房地产业迅猛发展,而逐步跃入人们视野的。近年来,"土地财政"逐渐成为各方持续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因一些负面效应而有被"妖魔化"的倾向。客观看待"土地财政"问题,研究分析利与弊,提出完善和改进管理的建议,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克服过度依赖以及避免短期行为都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趋好及国家一系列促进房地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我省房地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房地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机制也不断得到完善,逐步成为我省国民经济体系中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推动力强、与居民消费联系密切的支柱性产业.因此,为了适应我省房地产业变化趋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我们近几年主要是从管理模式、配置机制和供地政策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和强化房地产市场土地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中国经济触底并反弹。中国房地产业也坐了一轮过山车,先是叫冷,后是喊热。09年初房地产项目大量停工,销售中心门可罗雀、群体退房时有所闻,断供事件不绝于耳、土地流拍屡屡见诸报  相似文献   

9.
引言 (重耳)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日:"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左传> 中国人历来敬重土地,爱护土地. 在古老的自然崇拜中,土地崇拜占据着重要位置.几千年前,土地常常作为国家的象征,所以国家也叫社稷,这里的"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构成了一个农耕国家的主干.在漫长的农业文明中,土地的崇拜情结成为深厚、凝重的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底蕴和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关心  李铭  侯迪 《国土资源》2016,(6):44-45
回顾2015年,我国房地产业政策可谓是暖风阵阵.二套房首付比下降、公积金首付比下降、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年限缩短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给低迷的房地产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使得各项产业指标逐渐好转.本文将从整体经济形势和相关产业政策人手,结合沈阳市实际情况,对沈阳市2015年土地市场及地价水平进行分析,并对2016年土地价格走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房地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开发区的泛滥,集约利用土地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土地招拍挂市场化的实行,集体土地的流转日益突出,这都对土地的使用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经济建设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转型阶段,中国的新一轮土地改革势在必行.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总商会副会长、湖南万家丽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黄志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土地管理法》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第八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修改为"城市土地除居民住宅与实业型企业土地外属于国家所有,其中居民住宅与企业土地个人依法拥有所有权,可自由转让".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业一直被认为是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因此,关于2002年中国房产经济怎么走的问题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不少业内人士、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们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归纳起来,这些观点主要分为三类:"唱衰论"、"唱旺论"和"又一春论".  相似文献   

14.
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国六条),在土地方面要求科学确定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规模,加强土地使用监管,制止囤积土地行为。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业正成为温州市的主导产业之一。房地产业的发展已被人们普遍关注,就温州而言,城市建设所需资金大部分来自出让土地收取的出让金,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也得益于土地出让的收益。经营土地已成为城市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政府如何垄断一级土地市场成为政府领导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关注重点,土地储备作为一种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有效的手段为专家学者所关注,规范土地储备行在市场上的流转,以及由于旧城改建和各工程指挥部的自求平衡式的用地供应,严重制约了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调控能力,给土地投机者进行投机创造了机会,不利…  相似文献   

16.
胡玥 《国土资源》2007,(7):26-28
当今社会,土地管理与土地利用正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日趋统一与强大的房地产业巨鳄正悄然将各个地区与城市打造出千篇一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业的非理性发展,掩盖了中国经济生产力低下及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对房地产业依赖过重,中国经济走势将愈加步履蹒跚。  相似文献   

18.
适应宏观经济形势 1.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出现了新一轮繁荣期,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所带动的。但是,我国房地产业总体上还是一个年轻的新兴产业,才经历十多年时间,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从历史的眼光看,我国城市以住宅为主体的房地产业在一段时期内超常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在还历史欠账。新中国前40  相似文献   

19.
<正>引言:土地闸门的开关真的很烫手年末岁初,政策冷雨。房地产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房地产业展现着一种畸形的繁荣,在民众舆情激论下,中央政府密集出台系列调控政策,给虚热不退的房地产业打下退烧针。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几次土地制度改革,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50年代的土改,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现了农民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的关系;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