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仅就h值在新疆伽师强震群趋势判断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在传统的h值判定原则的基础上,利用序列活动自相似的客观存在,提出了自强震发生后从其后较大中强地震起算的h值判别准则。两种算法的结合在伽师强震群预报过程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同时对预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h值的算法问题、强震及强震群中震级的估算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前言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震群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研究内容已由过去对单个震群特性的研究进而对一定时空范围内众多震群的共同特性进行研究,并依据这些特性制定出一些判定指标来区分什么是前兆震群,什么是一般震群或后效震群等等。最终找出震群活动与中强地震之间的联系。近几年来,一些作者提出了用h值、U值、K值等作为前兆震群的判定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当一个震群或地震序列的h值小于1或U值大于0.5  相似文献   

3.
已经平静了的伊豆半岛东部海域的震群活动从1984年9月8日晨开始重新活跃起来。从凌晨1时7分到上午10时48分(当地时间)之间曾四次在大岛,网代一带观测到烈度为1度(日本气象厅烈度标准,下同)的微震。10时33分前后,发生了估计震级为4.5的地震,大岛、馆山烈度为3度(弱震),网代、石廊崎、新岛等地烈度为2度(轻震)。人体感觉不到的微小地震也急剧增加,同一天到10时为止的30分钟之内共发生了68次。把微小地震也计算在内的地震次数迄今已超过三千次。伊豆地区居民担心地震的不安感正在逐渐升级。地  相似文献   

4.
采用传统方法和数字地震学方法(视应力),对首都圈东部地区2009-2017年发生的震群序列性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使用传统方法不能确定震群序列性质,可以利用视应力方法进一步分析,该方法能够反映每个震群应力场的变化特征,可以进行异常性质判别;②通过2种方法的对比分析,可以提高震群序列异常性质判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为后续地震活动趋势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对2种方法进行震例检验,可知后续地震一般为中等以上地震,在震群(具有异常性质)发生1-7个月后发震,发震位置在震源区附近。  相似文献   

5.
6.
研究新疆伊宁——乌鲁木齐和乌什——库尔勒1972年以来发生的49个震群的ρ值表明,ρ<0.55可作为前兆震群的判据指标。分析了ρ<0.55标准下的前兆震群的预测能力,认为,震群序列的ρ值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7.
山西代县震群尾波Q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6年4月至5月间山西代县及邻区发生了一系列小震(本文简称代县震群),依据Sato单次散射模型原理和朱新运等开发的Q值软件,对雁门关数字地震台记录的代县震群波形资料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尾波衰减特征.结果表明,代县震群的QC值变化较为稳定,总体上拟合的误差较小,表明该地区当时的构造运动并不活跃,原震区短期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8.
申金超  李士成  张斌 《地震》2019,39(2):28-36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7年2月~2018年5月长岛震群进行重定位, 根据重定位结果计算长岛震群地震集中活动区域b值在深度上的变化分布。 结果显示: 长岛震群重定位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北、 南两个地震活动区域。 北部地震活动区域的地震数量多, 时间跨度长; 南部地震活动区域的地震数量较少, 形成时间较晚, 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地壳深度4~25 km之间; 长岛震群北、 南两个地震活动区域的b值总体上均随深度增大而减小, 在8.5 km深度左右均存在转折上升的情况。 长岛震群b值的深度变化特征表明, 其应力主要受围岩静压力影响, 受断裂活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的尾波衰减特征和Qc值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才中  葛焕称 《地震学报》1995,17(2):196-202
根据中国东部地区短周期近震记录尾波地动振幅A随时间的经验衰减关系lgA=G 2.235lg,利用对震中距作校正的尾波单次散射理论,得出尾波校正振幅Ac(r,t)曲线族,并计算出不同尾波时段的/2Qc值,并由此导出相应于各平均观测频率和采样深度的Qc(f,h)值.该结果与云南、北京和中亚地区的Qc观测值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的尾波衰减特征和Qc值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东部地区短周期近震记录尾波地动振幅A随时间τ的经验衰减关系lgA=G-2.2351gτ,利用对震中距作校正的尾波单次散射理论,得出尾波校正振幅Ac(r,t)曲线族,并计算出不同尾波时段的ω/2Qc值,并由此导出相应于各平均观测频率和采样深度的Qc(f,h)值。该结果与云南、北京和中亚地区的Qc观测值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12.
在当前的地震活动性研究中,关于b值的研究较多。宇津德治在文献[1]中曾指出:古登堡-里克特G-R式中的震级与频度的对数关系往往并不呈直线,而表现出曲线特征,并且为此提出了两种修正的G-R式,引入了η值来表征实际资料偏离G-R式的程度。文献[2]利用宇津提出的η值对一些大地震和强余震前的资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近年来,国内外对强震发生前后,在较大范围伴随着一系列震群活动引起普遍重视,並有“前兆震群”的提法。人们试图从震群的空间分布、时间进程、测震学指标及震源特征等方面探讨所谓前兆震群与一般震群的区别,从中寻找前兆震群的判据和指标,以期为预报未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大关、龙陵、宁蒗、普洱以及越南5次6.7级强震前后半年的地震余震衰减系数h值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发现震前的h值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h≤1.2和h>3,而震后h值主要分布在1.3—2之间。  相似文献   

15.
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高台地震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研究了临泽震群序列尾波QC值在60s流逝时间下的变化特征,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QC(f)=(27.67±2.94)f(0.9924±0.0411)。分析发现:在中等地震频发时段,QC值变化起伏较弱且偏低;研究结果与民乐—山丹地震序列接近,故认为这个结果近似了祁连山地震带中段地区的介质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大森公式n(t)=K/(t+c)^p求解K、c、p三个参数,对云南1965年以来71个地震序列进行研究。确定P=0.8为前兆震群和正常震群的判定指标。利用K、c、p三参数计算序列理论曲线得到晚期强余震前差残曲线超出两倍均方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冯锐  何正勤 《地球物理学报》1980,23(03):291-297
本文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4条射线上5次地震的记录资料,利用两台间测定面波介质品质因数的方法,测得了瑞利波的QR值。 结果表明:此区是大陆地壳中一个十分突出的低Q值区域。在7~51秒周期范围,QR值为31—376;在短周期范围(T≤15秒),QR值约为140—380,其离散度大;在长周期范围(T≥40秒),QR值约为30—40。实测QR值与MM8模型的理论值比较接近。 这种低Q值的分布特点,反映了地震面波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衰减强烈,这不仅在于地壳上部构造中差异显著,引起了较强的散射作用;还在于地壳内及至岩石层底部可能存在局部熔融区域,吸收了弹性波的能量。上述各种现象与板块间的碰撞可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面波Q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4条射线上5次地震的记录资料,利用两台间测定面波介质品质因数的方法,测得了瑞利波的QR值。 结果表明:此区是大陆地壳中一个十分突出的低Q值区域。在7~51秒周期范围,QR值为31-376;在短周期范围(T≤15秒),QR值约为140-380,其离散度大;在长周期范围(T≥40秒),QR值约为30-40。实测QR值与MM8模型的理论值比较接近。 这种低Q值的分布特点,反映了地震面波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衰减强烈,这不仅在于地壳上部构造中差异显著,引起了较强的散射作用;还在于地壳内及至岩石层底部可能存在局部熔融区域,吸收了弹性波的能量。上述各种现象与板块间的碰撞可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云南地区1965~1999年的地震序列中选取28个序列,根据古登堡-里克特的地震频度与相应震级之间的公式、刘正荣的h 值判别法,得到这些地震序列中一些主要地震后的b值、h值,并对由b值误差Δb导致的最大后续地震震级Mm的误差ΔMm进行定量分析.Mm的误差的平均值大于0.3,这可能是h >1时地震活动趋势预测多次误判的原因,在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到b值的误差Δb对Mm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收集了1966—1986年期间34起震群及1971年太谷4.6(M_L)、1979年介休5.5(M_L)、1980年平遥5.0(M_L)地震的序列资料.讨论了这些震群和3个非震群序列的基本特征(含时间序列、能量释放等)及其震兆特征(含衰减、U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