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LUCC信息学方法体系的结构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CC信息学方法体系是集区域自然地理学理论方法与GIS技术于一体的新兴学科领域。该方法体系以遥感、GIS及海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为基础,主要应用于多尺度、多层次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时空过程与格局演替探测与模拟、驱动机理提炼及宏观生态效应分析研究,并在相关专题的案例研究中,得到不断验证、丰富与发展。本文回顾了LUCC信息学方法体系的发展历程,阐明了我国LUCC信息学方法体系的核心方法、技术特征和研究现状。其中,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遥感动态信息提取与分析、驱动机理提炼、时空过程模拟、宏观生态效应评价技术的发展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研究信息平台的建设及相关技术方法的集成,推动了中国LUCC信息学的形成,并构成了LUCC信息学方法体系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了测绘技术近年来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探讨了测绘新技术与数字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测绘新技术在数字临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指出测绘新技术为数字临沂建设的发展带来极其难得的机遇,但应清醒的认识到其在各方面尚存在的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数字测绘技术和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分析各种测量模式的应用背景和适用环境,对地籍测量同"数字国土"进行比较,从高效的角度得出具有GPS与PDA的组合方式和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是今后地籍测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遥感技术(RS)为野外勘察提供客观、快速的时空信息,而地理信息系统(GJS)具有强大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显示、处理和分析能力,GPS为野外勘查提供定位、数据采集的手段。RS、GIS和GPS的有机结合,将从根本上改变野外勘查的传统运作模式,从整体上提高野外勘查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本文论述了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GPS技术建立野外勘察定位导航采集查询系统。就系统的功能结构流程设计及主要功能模块作了详细描述。该系统为野外勘查提供了信息化、可视化、自动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是政府实施土地严格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绵阳市2009年度遥感土地执法检查为例,选用2008年和2009年两个时相的中巴资源卫星02B遥感图像作为信息源,对3G与3S集成技术在土地利用执法检查中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利用RS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VRS-GPS技术采集变化图斑空间与属性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城市防洪的特点,论述了基于3S(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防洪管理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体系结构设计等内容。总体设计思路采用系统工程方法,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根据用户需求和网络化要求,按照层状结构划分为决策层、业务层、管理维护层和技术支撑层4个层次。总体结构设计包括系统功能结构设计和软件体系设计,并以深圳市防洪管理支持系统为例,介绍了提出设计思路的具体实现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3S高新技术学科的特点,针对工科学生的学科背景,以郑州大学GIS专业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摄影测量学为例,探讨了这些学科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扩大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与信息量、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三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效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3S技术,运用叠置分析、统计分析、数字制图等方法对湖北省自然资源厅2018年向黄石市分解的2009—2016年批而未供消化处置任务进行了分析.该套技术方法简单易行,能快速获取较大尺度范围内建设用地批而未供空间信息,有利于任务分解和基层工作人员快速掌握有关信息,提高批而未供处置效率.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的土地详查即将展开,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详查方法予以创新,准确、高效地获取数据是本次详查的重点之一。在结合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此次详查中如何应用"3S"理论和技术,对土地资源数据的数字化和土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确保土地数据的真实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服务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软件和硬件的飞速发展,3S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将3S技术应用到移动终端,能够改善地理信息的采集方式,便于对地理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基于移动终端的GIS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将GIS技术应用于校园地理信息管理领域,由传统的卫星采集信息转化为移动终端采集信息,实现了采集方式的改变,同时移动终端也将成为获取信息处理结果的终端,最终服务用户。  相似文献   

11.
Policy and Practice Progress of Watershed Eco-compensation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the watersheds in China is being confronted with a lot of problems such as soil and water erosion, water pollution at present. Therefore watershed eco-compensation is becoming a question of common interest.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the major problems and their origins in the watershed protection in Chin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rned policies including relative rules and laws, financial policies and water right transaction policies. Simultaneously the paper reviews the practices carried out in China, including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western China, the trans-provincial eco-compensation practice and the small watershed eco-compensation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compensation practices and the future policy requirement, this paper finally puts forward four ke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watershed eco-compensation of China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M的福建省小流域划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10万的数字线划图为工作底图,在ARC/INFO软件环境下,采用空间内插法生成福建省的DEM。其在ARC/INFO软件的水文模块环境下,经过数据预处理、流向分析、汇流分析和流域识别等过程,最终自动提取1435个小流域。研究结果表明:在山区,流域界线基本与分水岭吻合,但在平坦地区由于等高线稀疏,加上福建海岸线非常曲折,海湾支离破碎,流域提取的结果不尽人意,流域界线需要人工进一步修正。基于DEM的流域的快速提取,大大节省了的人力、物力,从提取的效率和精度来看都是切实可行的。随着DEM的精度将不断提高,这种方法将为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流域各自然要素空间组合特征的快速分析与站点观测数据的综合管理,以及流域信息的空间可视化浏览、查询、统计和流域水文模型的应用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SUTDY ON THE FRAMEWORK SYSTEM OF DIGITAL AGRICULTURE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China is a great agricultural country with large population,limited soil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farming mode,s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been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put forward a 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revolution-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r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and from exten-sive farming to intensive farming,Digital agriculture is the cor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The enforcement of digital agriculture will greatly promot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revolution.two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s and its rapid develop-ment,and enhance China‘s competitive power after the entrance of WTO.To carry out digital agriculture,the frame sys-tem of digital agriculture is required to be studied in the first place,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digi-tal earth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gricultural reality of China,this artile outlines the frame system of digital agricul-ture and its main content and technology support.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多时相的TM卫星影像及相关资料,建立了晋江市生态环境的分类系统,得到相应的晋江市生态环境类型图,并构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的空间分析模型,测算结果表明:在这一监测期间,晋江市生态环境类型间的相互转化异常激烈;城区空间变化亦较为明显,分为东北发展区、西南发展区和中部新生区3个变化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M的黄土地貌逼近度因子构建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谷源点作为沟沿线上最为活跃的部位,其分别到上游分水线、下游沟谷线的流线空间比对关系,是表征三线空间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它在空间上向流域分水线逼近的程度,是量化黄土流域地貌系统发育程度的重要切入点。为探究黄土地貌区流域沟谷源点向流域分水线逼近的程度,揭示黄土流域地貌发育进程及该进程所表现的主要侵蚀方式,本文从水平和垂直2个维度,构建量化三线空间结构关系的核心因子--逼近度(PI),其中包括水平逼近度(HPI)和垂直逼近度(VPI),基于5 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在陕北黄土高原遴选了包含16种地貌类型的42个样区,利用数字地形分析方法,探讨其平均值(MHPI, MVPI)的空间分异规律。另外,选择其中南北序列分别代表黄土塬、残塬、梁状丘陵沟壑和峁状丘陵沟壑区的淳化、宜君、甘泉和绥德4个地区,完备包含一至五级别沟谷的典型流域为重点实验样区,探讨陕北黄土高原流域尺度平均逼近度变异指数(MPIV)序列性特征。实验结果表明:①陕北黄土高原平均逼近度(MPI)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MHPI在南北序列上先增大后减小,东西方向上逐渐减小,在黄河沿岸峡谷丘陵区MHPI达到最大;MVPI由西南-东北先减小后增加,由西北-东南逐渐减小,在渭北黄土台塬区达到最小;②在流域尺度上,MPIV值的正负与黄土塬区、丘陵沟壑区敏感相关;③4个重点样区MHPI、MVPI与其它地形因子存在南北序列上的一致性。104个外部汇流区平均水平逼近度与平均坡度相关性较好(P=0.43, a<0.001),平均垂直逼近度与面积高程积分强烈相关(P=0.75, a<0.001)。平均逼近度指标综合考量了黄土高原地区最典型的三条具有结构控制意义特征线的空间关系,对黄土地貌的发育程度有明显的指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是近几年刚提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 ,但数字城市的建设却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着 ,国务院总理朱熔基在视察宜昌时提出要把宜昌建设成世界级的城市 ,未来的城市数字化程度将是衡量一个城市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 ,启动数字宜昌建设是跻身世界级城市 ,提高宜昌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中国1∶100万地貌图色彩系统的设计与建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1:100万地貌图的色彩设计是在对中国地貌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地貌图物理色彩模型,根据颜色三个基本特征:即色相、亮度和饱和度的不同变化与组合,结合人们对色彩感受的物理与心理特征,对中国1:100万地貌图2 000多个类型的不同色彩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现代数字地图印刷技术的C、M、Y、K四色值来构建色彩与地貌类型之间的联系,建立完整的地貌类型色彩库。以此编制的中国1:100万地貌图不仅很好地反映了中国地貌的总体特征,也反映出不同地貌类型之间的差异,该色彩系统可为编制相关专题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极地环境特点,并根据极地的基本情况确定极地位置服务(LBS)的系统架构,详细介绍了在极地位置服务中所用到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主要包括车辆和人员的监控技术、基于PDA的定位技术及极地的通讯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Establishment of rural housing land standard in China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On the basis of rural household survey in 12 provinces of China in 2005,this research built an econometrical model to find the area standard for rural housing land.This standard is expected to facilitate rural housing land administration,efficient and intensive housing land use and policy making.This research concludes:1) according to the household survey data,the average area for rural housing land in China is about 235.26 m 2,and the rural housing land mainly includes unused land(42.89%) and house construction land(37.76%) with the average floor-area ratio of 0.42;2) the indexes in the standard concern the factors such as location,landform,house form,household popul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area per farmer,which all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rural housing land use;3) the reasonable area for rural housing land may be 150 m 2 in average before 2020,and the referential standards in different provinces are 120 m 2,130 m 2,140m 2,150 m 2,160 m 2,170 m 2,190 m 2,200 m 2,210 m 2,220 m 2,230 m 2 and 250 m 2 respectively;and 4) if there are less than two persons or more than five persons in a family,these standards need to be decreased or increased by 7%.When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per farmer is lower than the provincial average,the standards have to reduce by 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