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克勤院士离开我们一周年了。我以无限崇敬的心情,怀念这位杰出的矿床学家、岩石学家和地质教育家。徐先生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1939年赴美深造,1944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1945年回国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1946年起任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次年兼任系主任。1949年南京解放,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徐先生继续担任南大  相似文献   

2.
3.
一年前的12月19日,我们敬爱的导师徐克勤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徐先生为我国地质科学、地矿事业及地质教育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已经永久地载入了史册。作为我国著名的矿床学家,徐克勤先生在矿床学的许多领域,在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两个方面都作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这篇短文所记述的,仅仅是笔者所知的一些方面,谨以此表达对徐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4.
潘云唐 《地质论评》2005,51(5):606-607
今年10月6日,是德国著名地质学家、地理学家斐迪南·保尔·威尔赫姆·弗莱厄尔·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paul Wilhelm Freiherr von Richthofen)逝世100周年纪念日,他在地质地理科学上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对中国近代地质科学研究的重大贡献,值得人们深深地缅怀和钦敬。1 李希霍芬生平概述李希霍芬于1833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上西里西亚一个商业小镇卡尔斯卢厄(今属波兰)。他在家乡中学毕业后, 于1850年到布列斯劳(今弗罗茨瓦夫)进西里西亚大学。两年后他转到柏林大学学习地质,1856年,他以优异的毕业论文《论斑岩》获博士学位。刚毕业时,在西南提罗尔调查地质,不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句古话“如其人”,今天我们怀念侯德封先生其人则是对他科学思想之作一反思。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的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限于篇幅,本刊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2003,28(5):J001-J002
~~求索创新 孜孜不倦——祝贺陈崇希教授从事地质科学与教育事业50周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地质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的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本文内容丰富,篇幅较长,本刊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适应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煤田地质事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0.
章雨旭 《地质论评》2013,59(4):715,768-715,768
为促进海峡两岸三地及世界华人地质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世界华人地质学家的学术水平和凝聚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水平,提高华人地质学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自1999年中国地质学会联合世界各地华人地学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科学50年的简要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世界之效科学技术大发展的现阶段,中国地质科学必将发展,因为它具箅了社会需求、科学问题和社会基础技术三个科学发展的条件。由于中国地质学奠基者的远见卓识,中国地质学在本世纪20~30年代已建立了世界声誉。新中国建立后,50~70年代中国地质科学取得迅速工。自70年代珂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更取得了全面的发展。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新概念为广大地质学者所接受,地质学各分支学科必将走向互相交驻融合,形成综合的和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和古人类的栖居地。在浩如烟海的古籍和民间传说中,都有丰富的有关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的描述。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的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的突破使地质事业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包括远古时代人类对地质现象的探索在内,文章把中国地质矿产调查事业的发展史划分为6个阶段,即石器时代的地质遗迹、远古时代的地质认知、启蒙时代的地质考察、奠基时代的地质调查研究、快速发展时期的地质工作和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地质事业,分别论述了各个发展阶段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的重要地质事件、地质工作的内容和特点、主要调查研究成果和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毓芳 《地球科学》2001,26(2):134-134,166
地质科学 ,在六大自然科学 (即天文、地质、生物、数学、物理、化学 )中居第二位 ,与五大学科交叉 ,据路甬祥[1 ] ,在世界科技前沿七大领域 (即生命科学、物质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数学、大科学、交叉科学 )中居第三位 ,亦是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科学在信息、材料、能源、农业、医药、空间、海洋、国家安全 8个方面中 ,同样是无所不在 .  中国地质科学名称 ,据柴育成等[2 ] ,地质学二级学科共列 1 8个 :1 .古生物学 (含古人类 ) ;2 .地层学 ;3.矿物学 ;4.岩石学 ;5.矿床学 ;6.沉积学 ;7.石油地质学 ;8.煤田地…  相似文献   

15.
给地球表面画上格子 1987 年,第12 届国际地球化学勘查学术讨论会在法国奥尔良举行,谢学锦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他与芬兰、挪威的两位化探学家一起提出了一个更大的计划——"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计划":将全球大陆划分为5000 多个160千米×160千米的方格,以每个方格一个即总共5000 多个组合样品覆盖全球大陆,分析其中...  相似文献   

16.
丁文江先生(1887—1936)是我国地质事业发展早期的一位著名地质学家,在地质研究、矿产调查、创立地质学会、兴办地质教育等方面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为了纪念前辈,了解我国早期煤田地质事业的历史,发扬爱国主义,崇尚科学精神,扼要介绍他对我国煤田地质事业的贡献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张立生 《地质学报》2022,96(1):25-49
谢家荣是中国地质学家群体中极其重要和突出的一位,他在地质科学领域里涉猎面之广,在我国地质界独一无二,是一位“全方位的地质学家”,是现代中国地质学领域当之无愧的拓荒者。本文略述其简历和他在中国煤岩学和煤地质学、土壤学、石油地质学、铀钍矿产地质与勘查、北京西山地质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学、矿床学、经济地质学和地质教育领域的贡献与成就。谢家荣对中国地质事业和中国地质学会的建立与成长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忘记、都值得纪念的一位伟大的地质学家。  相似文献   

18.
翁文灏 《第四纪研究》2005,25(4):449-449
文章原稿系用英文写成,曾载《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933年第3期,以纪念李希霍芬百年诞辰。原文由李海晨汉译刊登于《方志月刊》1933年第6卷第12期,37~38页。今年为李希霍芬逝世100周年,本刊重新刊发李海晨翻译的文章,介绍李希霍芬对中国地质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的科学精神,以激励有志的年轻学者。  相似文献   

19.
斐迪南·冯·李希霍芬出生于1833年。少年时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使他对地质学产生了兴趣。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随父母游历了家乡的许多地方,并且利用暑假到阿尔卑斯去旅行。在柏林学习地质学的时候,就显示出他宽厚的知识基础,他很快就意识到对他而言,未来工作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科学家。1859年,为了获得财政支持进行欧洲以外地区的研究,李希霍芬申请参加了普鲁士政府向东亚派遣的一支探险队,开始了他最初对中国地质的研究。1862年当探险队的成员开始返回柏林,他独自到了上海开始他自己在中国的研究工作。只是由于太平天国起义,他的计划没能立即实现。1868年新年前夕,他和他的朋友对全球地质勘探的状况做了一个回顾,认为中国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是最有研究价值的国家之一。于是他选择了中国作为他进行地质研究的对象。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他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向和工作方法。李希霍芬希望建立一个系统的中国地质学的基础。他认为野外工作是第一位的。除了对可开采的矿床进行了估计,他还特别注意了中国煤炭沉积的储量和产量。在1868到1872年期间,他在中国先后进行了7次旅行。他是第一位对中国地质从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外国地质学家。旅行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来自加利福尼亚银行和上海商业会馆。他提交了一份地区经济信息的报告,这个报告包括了中国的交通、贸易路线,煤矿的形成、品位和储量、可采性以及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等。他重要的科学文献是关于经济、运输和人口地理学。从他的著作《中国》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丝绸之路”的命名是在汉学家、古典文献学家以及地图学家共同合作研究之前。在综合大量的文献后,他在地图上详细地标注了“丝绸之路”,并且讨论了汉朝及其以后历史时期内中国境内主要的贸易路线。由于丝绸一直都是重要的贸易商品,因此他把这条贸易路线称之为“丝绸之路”。对于社会、经济问题与地质问题的综合认识,使他同时又成为一个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和德国的地图工作者一起开创了一种新的地形的描绘方法,并且修正了当时的中国地图,使中国地图有了更为详尽的内容。对比当时在中国出版的地图,他们绘制的地图在很多方面是全新的,如他们采用图解法(graphicpresentationsofmontains)来代表山脉和其他的地形形态特征。在地质学领域,他绘制了中国地质图,及《中国地图集》中的地形图,连同后来出版的4卷《中国》书稿中大量的横断面和地层剖面,奠定了中国乃至东亚的地质学基础。但是他从来没有把制图作为他旅行的一个主要目的。对他来说,制图只是作为来证实他的野外观察的一个方法,以尽可能正确地体现出地貌的基本特征。李希霍芬到中国旅行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研究中国地质。他是第一个把中国地质按着现代组成物的分布、序列,发展成为一个系统。可以认为,他是把中国地质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创始人。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知识使他很快就认识到了中国地质结构的原理。他的综合知识使他可以在地图上系统地标绘出他所观察到的现象。他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中国地图集》中的27张地质图,《中国》书稿中另外14张地质图以及大量的剖面图。另外矿产资源也是他研究的主要的内容。他不仅研究了煤炭资源,同时也经常记录贵金属矿产资源。他是最早注意到中国黄土具有风成特征的地质学家。他在研究黄土剖面时,注意到大部分没有层理的沉积物都保存有大量的陆生软体动物的壳。由此,他得出与前人相反的结论,认为黄土不是湖相沉积物,而是风成沉积物。并以北美大草原所见到的草将粉尘固定的过程作为他风成假设的证据。他认为黄土沉积是草原环境下形成的,当时的植被是草原。并且认识到粉尘来源于西部和北部的中亚的沙漠地区。他只是没能将冰期、间冰期的粉尘沉积加以区分。他研究的另一个科学领域是地貌学。在地貌学中他是最先描述一些地表变化过程的先驱者之一。正如他一直意识到的自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一样,他同样将地球生态系统看作是地质结构、地貌过程、与气候有关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所组成的一个复合体。他是最早萌生地球系统的科学思想的科学家。李希霍芬对中国的研究起初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他的《中国》出版以后,他对中国地质学和地理学的影响才明显起来:他的著作和地图很快就传入中国,在学术界被广泛地阅读和讨论;他的书是地质学和地理学专业的基础教材。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他的发现也得到了认可,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19世纪末,世界上没有哪个科学家像他那样了解中国和东亚。他也从一个地质学家成为一个跨越多个学科的大科学家,他的影响在他的那个时代体现在科学领域的很多学科之中。李希霍芬在中国现在仍然有很高的赞誉。他的方法学的研究以及他的《探险家指南》,对于年轻的地质科学工作者,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他的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对当前土地退化、生态不平衡等环境问题的解决仍然起着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学前缘》2012,(6):71
<正>何梁何利基金2012年度颁奖大会10月29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前缘》主编翟裕生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翟裕生先生长期从事矿床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在金属矿床地质、矿田构造和矿床成因等方面均有系统研究成果,培养了大批地质人才。他是我国矿田构造学的开拓者之一,主编的矿床学教材被广为应用。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