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绝热β中尺度非线性不稳定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海燕  张铭 《气象科学》2006,26(1):24-30
本文从无粘、非绝热的Boussinesq方程出发,凝结加热参数化采用Emanuel的Wave-CISK方案,研究了在考虑凝结加热时β中尺度非线性不稳定问题,发现潜热释放会加强不稳定,且其作用时段在不稳定发展的中后期;非线性作用使得波形发生变化,也改变了波动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2.
暴雨中尺度系统不稳定理论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马艳  程麟生 《高原气象》1996,15(4):414-424
针对已有的不稳定理论研究,提出把不稳定问题由求解特征值问题转化为求解初值问题,在考虑扰动气压和水汽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二维线性化的非静力模式,以真实反映不稳定扰动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尺度对称不稳定的诊断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通过个例诊断分析,讨论了黄土高原上暴雨的对称不稳定性及其判据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对称不稳定层结在此类天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计算表明,暴雨区的判据值是小于零的。  相似文献   

4.
应用非线性非静力数值模式,对中一α尺度中线性和非线性横波不稳定的结构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理想试验。结果表明:线性和非线性横波不稳定在其发展初期,都有“猫眼”流型出现;随着不稳定的进一步发展,非线性作用增强,其扰动结构不同干线性情况,流函数的扰动最后演变为以负环流为主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个二维非静力数值模式,把线性和非线性对称不稳定作为一个初值问题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线性和非线性对称环流的演变特征及其结构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洁琳 《广西气象》2005,26(2):1-3,13
通过用中尺度MM4模式对2004年11月14日到15日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预报试验,了解MM4模式和用数值预报模式进行天气预报的全过程。对MM4模式的初次应用表明,中尺度数值模拟及预报的研究在一般台站是可行的,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为今后发展地县精细化预报及中尺度过程诊断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线性与非线性对称不稳定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颖  张铭 《气象学报》1995,53(2):225-231
设计了一个准二维非静力数值模式,用该模式研究了对称不稳定的发展和演变特征。线性和非线性对称不稳定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线性和非线性对称环流的演变特征及其结构有很大差异。在基本状态是对称不稳定的情况下,线性对称不稳定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维持着向冷区倾斜的对称环流;而非线性对称不稳定在其发展初期与线性情况相同,当扰动增长到一定程度时非线性平流项的作用不可忽略,原来对称的环流则被破坏。  相似文献   

8.
张立凤  施连俊 《大气科学》2004,28(6):931-940
计算分析了不同的环境场下,三种类型β中尺度扰动的不稳定结构,结果表明β中尺度对称不稳定的结构与α中尺度扰动不同,随水平尺度的减小,不稳定重力惯性波的垂直波数增大;斜交型扰动与横波型扰动不稳定的结构相似的,在Ri较小时,其流函数的垂直结构表现为"猫眼"流型,在Ri较大时,其流函数的垂直结构表现为不规则的波动流型,这说明在β中尺度范围内,这两种不稳定也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9.
江淮气旋发生发展中尺度系统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中尺度模式MM5对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气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动力协调资料、HUBEX试验期间的加密观测资料进行江淮气旋的中尺度诊断研究。结果表明:从大尺度角度看,江淮气旋的生成可分为静止锋上的波动和倒槽锋生两种类型,但从中尺度角度分析,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特点:(1)它们的生成源地均在大别山西侧,大别山地形均使得气旋发展增强,移速减慢。(2)在发展阶段,700hPa层以下的温压场的斜压结构是气旋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冷平流与暖平流呈现西北-东南的偶极子型时,气旋发展;当冷暖平流偶极子呈东西型时,气旋发展进入成熟期。(3)气旋中的中尺度雨带与Wave-CISK湿条件对称不稳定区有密切关系,辐合上升区出现在气旋暖锋前部和冷锋后部50-100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一个由表面摩擦和辐射线弛强迫驱动的斜压准地转两层模式作数值试验,来研究斜压大气中的亚临界不稳定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当无量纲量β≥0.25时,斜压两层大气中能够发生亚临界不稳定现象。亚临界不稳定现象的发生与初始扰动的选择有关。科氏参数的经向梯度的大小又是影响斜压稳定性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值越大,斜压稳定性强度越小。  相似文献   

11.
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中的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寇正  陆汉城 《大气科学》2005,29(4):636-644
应用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模式用数值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中尺度对流系统中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的发展, 结果表明, 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的发展过程首先是对流的发展, 为对称不稳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而对称不稳定发展的结果使对流组织化, 环流加强, 生命史增长, 并且对流发展与对称不稳定的释放存在一个正反馈过程, 从而给出了其中物理过程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2.
张颖  张铭 《大气科学》1997,21(4):499-505
本文应用一准两维的非静力平衡数值模式研究了凝结加热反馈对线性及非线性对称不稳定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Ri<1时,对于一定的加热廓线,Wave-CISK可以激发出快速增长的线性对称不稳定,其指数增长率比无加热时增加一倍半,并产生向暖区的移动,而加热廓线对对称不稳定的发生发展及结构都有明显的影响。具有凝结加热的非线性对称不稳定在其发展初期与线性情况相同,当扰动增长到一定强度,非线性作用增强,其不稳定增长速度就减慢,原来对称的环流结构被破坏,正环流不断减弱,负环流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Recently, the improvement of accuracy in the out-puts of a numerical mesoscale model by the physi-cal dissipative technique is reached (Liu et al., 2002;Liu and Liu, 2003). The effect of improvement ofthis technique differs not only from model to model,but from scheme to scheme of parameterization em-ployed in the same model. The rapid developmentof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makes possible the com-plicated numerical experiments by a model with highresolution and multiple domains …  相似文献   

14.
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2评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艳  张庆华 《气象》2000,26(11):52-55
由于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2本身的进步和目前能提供给中尺度数值模式的资料越来越多,使中尺度数值模式系统在灾害天气的预报方面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从MM5V2的两大部分,模式初始化和预报模式出发,全面分析和总结中尺度数值模式的特点,并对中尺度数值模式未来发展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预报系统及其业务化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中尺度静力平衡层状云系数值模式;针对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特点,开发了模式预处理、后处理和产品服务系统;初步建立了一套可在业务中实时运行的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经过两年多的业务运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实用,对降水场和云场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对小、中雨量级的稳定性降水预报准确率较高;模拟的云场同卫星、雷达实测云系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及降水预报等实时业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一次与西南低涡相联系的低空急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智  高坤  翟国庆 《大气科学》2003,27(1):75-85
梅雨期西南低涡的东移发展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加强有密切关系,作者采用中尺度模式对一次西南低涡及其伴随低空急流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长江中下游大巴山地区低空急流先于西南涡东移发展;西南低涡及低空急流的生成发展在开始阶段与中层(400 hPa)的弱辐散密切相关;南风分量在西南低空急流的演变发展过程中起着更为主动的作用;南风分量增大中心位于南风分量中心的前方,促使南风分量中心东移;南风分量的动量方程收支分析表明水平平流项和产生项是促使南风分量变化的主要作用项,水平平流项和垂直平流项大部分相互抵消,科里奥利项的作用不可忽视,而其他项的值较小,在个别阶段和地区行星边界层项的作用在低层也较大.  相似文献   

17.
董海萍  赵思雄  曾庆存 《大气科学》2008,32(5):1159-1173
对2001年5月31日~6月1日发生于低纬高原地区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确定大尺度环流形势场、降水过程及雨团模拟正确的基础上,对引发强降水的主要雨团A,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模拟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再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雨团A所在区域未发现有明显的气旋系统(或扰动),但在其发展强盛期,仍具有明显的中尺度动力和热力结构特征;中低层正涡度中心先于降水系统的发展,而垂直上升运动是低层气流辐合抬升的结果;雨团A的形成与近地层气流辐合线密切相关,并与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密切关联;南风分量对强雨团A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受其大尺度环流场的影响,雨团A的发展演变与印缅槽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对中尺度雨团A的水汽来源分析表明:在中尺度系统发展成熟前有较强的向雨团A区域的水汽输送,并且水汽主要来源其西南侧,即孟加拉湾。  相似文献   

18.
19.
潜热和惯性不稳定与气旋爆发性发展关系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PSU/NCARMM5模式对1981年12月19日20时-21日20时一次太平洋西部气旋强烈爆发过程进行干过程和控制过程对比数值模拟试验,得出:潜热释放使对流层顶和等温面抬高,气流在高层上升冷却形成扰动槽,其适应过程使高层出现惯性不稳定。惯性不稳定总是伴随强惯性稳定区存在,两者产生的加速度场可形成高层辐合、辐散引起气旋加强以及降水加大,降水加强又使潜热进一步加大和扰动槽加强,从而导致惯性不稳定加剧。这种正反馈的过程有利于气旋的加深。  相似文献   

20.
It was found that the heavy rainfall event along the Meiyu front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on 23 June 2009 was connected with a mesoscale disturbance vortex,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and developed upward later and was discovered by using the Shuman-Shapiro filtering method. The mesoscale disturbance vortex in the PBL (PMDV) in this process corresponded well to the short-time rainstorm in the Doppler radar echo. Analysis of the high-resolution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the Advanced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ARW)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everal surface disturbances along the southern warm section of the Meiyu front prior to the generation of the PMDV. The PMDV interacted with the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CS) and intensiˉed the local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The north and southwest flows in the PBL converged at the time of the PMDV formation. Meanwhile, a southwesterly jet on the top of the PBL to the south side of the vortex reinforced the ascending motion and convergence. Henc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MDV was generated when the strong cold air flows north of the shear line encountered the southwest flow south of the shear line. The convergence line in the PBL,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southwest wind, and the southward aggression of the north wind were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MDV. The release of latent heat was found cruc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PMDV as it facilitated the convergence at low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