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成矿地质背景概述如果将成矿作用理解为在一定的地质阶段和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中与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岩浆(包括火山)活动密切相关而发生的矿床形成过程;那么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就是成矿地质背景,湖南省的有色金属矿床以及一些贵金属(金)的原生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重要矿种成矿系列成矿谱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陈毓川院士"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以全省煤、油页岩、铁、铜、铅、锌、铝、金、银、钼、稀土、硫、萤石、重晶石、菱镁矿、钾、磷、金刚石、石膏、石墨、滑石、水泥用灰岩、膨润土等23个重要矿种为基础,辅以其他矿种,从山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环境与区域成矿作用关系研究划分全省重要矿种成矿系列;按照鲁西陆块、胶北陆块和胶南-威海造山带构造单元建立全省区域成矿谱系,以揭示全省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不同区域地质构造环境下成矿作用的时空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地区铁矿床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是进行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理想地区。按照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将该区铁矿床成矿系列划分为变质作用铁矿床成矿系列和沉积作用铁矿床成矿系列2个系列6个亚系列,并依据各系列、亚系列含铁建造的时空分布特征、成矿事件、成矿作用类型等地质特征,论述了成矿系列研究在地层分区归属、大地构造属性、区域地质构造发展演化以及区域地质对比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5月22日—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到省地科院作了题为"矿床的成矿系列和我的科技之路"的学术报告,省地调院、省国土测绘院及我院地质科技人员120余人参加了学术报告会。学术报告会上,陈毓川院士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从矿床成矿系列概念的形成及建立讲起,详细阐述了其基本内涵及结构,重点结合矿床成矿系列实例,深入讲解了矿床的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概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列表介绍了与区域成矿背景有关的山东省地层和侵入岩谱系序列,在综合研究其与矿产成因联系的基础上,依据地质事件对成矿作用的控制,初步建立了山东省矿床成矿系列50个。按山东省二级大地构造单元(鲁东地区三级构造单元)和成矿系列排序,建立了山东省区域矿床成矿谱系。依据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所反映的矿床成矿系列时空演化,结合地壳发展阶段初步总结了矿床成矿系列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内蒙古敖汉期撰山子金矿区的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矿石特征、岩浆岩以及地质构造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该区金矿成矿规律,对在该区同类型金矿的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矿床形成的一些基本规律,包括地质重演律、成矿作用趋向律及矿床形成的复杂性。地质重演律表明较低层次的成矿作用是较高层次成矿作用的“缩影”,是高层次同类地质作用发展历史的简短重演。地质重演律是地质演化周期性和不可逆性的辩证统一。成矿作用趋同律,即在不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产生相似的、甚至相同的矿物形成物。“一定元素组合在一定的热力学环境中形成的矿物组合是一定的,而与其成因方式无关。”这一规律表明不同层次、不同成因的成矿作用受某种共同因素的支配,成矿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矿床形成的复杂性,由矿质多来源、成矿多(长)期多阶段、矿床多成因的“三多”表现,可以得出两点认识:(1)随地质历史的演化,矿床是在愈来愈复杂的成矿系统中产生的;(2)矿床规模越大,形成时间越长,矿床的复杂性就越强。这几个有关矿床形成的基本规律,不仅对于成矿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成矿系列理论辽宁铁矿类型可划分为成矿系列组合、成矿系列、成矿亚系列、矿床成因类型(或矿床类型式)四级,并较详细地阐述了其具体内容,同时探讨了鞍山式铁矿富矿成因。铁矿在铁质来源、矿物组成、矿床类型与成矿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演化规律,这种演化与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地幔、地壳、水圈、气圈、生物圈的演化是紧密联系着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老厂矿区铅锌矿床中存在的闪锌矿脉和方铅矿脉的地质特征、单矿物特征元素、矿物包裹体成分特征和稳定同位素示踪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因不同。根据基底和盖层中矿化类型的不同、基底容矿构造被盖层沉积覆盖、花岗岩时代、基底不整合面上有Pb元素古次生晕存在的特点,表明基底和盖层中矿床的成矿时代是不同的。矿床中包括了加里东期沉积改造型闪锌矿床成矿系列和岩浆热液型方铅矿床成矿系列,华力西期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成矿系列。以上分属于不同时代的三个成矿系列的不同矿床.往往共同叠加在同一容矿断裂构造中.形成一种多时代、多来源、多成因的复合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华北地台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铜矿集中区。区内成矿地质作用复杂,铜矿类型多,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此文通过幔枝构造分析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各种矿床成矿规律以及成矿远景,为以后中条山找矿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地质科技通报》2017,36(1):150-160
辽宁省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基地,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运用成矿系列的理论和方法,以辽宁省区域构造演化为基础,充分研究省内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与一定成矿作用有关的重要矿产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环境、成矿时代、成矿作用、成矿演化规律,以及与矿床形成有关的地层、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等特征。重新厘定了辽宁省重要矿产成矿系列,划分了16个成矿系列、17个成矿亚系列。从成矿环境、成矿时代的横向上与构造单元、矿集区的垂向上,结合成矿作用、矿床组合划分了成矿谱系。最后阐述了成矿系列及成矿谱系的特征。辽宁省重要矿种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的划分,对深入研究辽宁省区域成矿规律和指导矿产勘查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2月7日,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于学峰院长、张增奇副院长、张天祯研究员及李大鹏博士一行4人出席了陈毓川院士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暨成矿规律与找矿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21位院士,以及全国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矿山企业、地勘单位代表及陈毓川院士的同事、学生等近200人参加了会议。陈毓川院士是我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桂北三江地区扬子型铅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床预测模型,并开展了定性成矿预测,对地质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广西沉积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划分了沉积矿床成矿系列;建立了海相沉积矿床和陆相沉积矿床两种成矿模式;新提出台沟相沉积和海沟相沉积矿床;呼吁重视对台沟相和海沟相沉积矿床的研究和找矿。  相似文献   

15.
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天山成矿带是整个中亚地区天山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境内外“中亚金腰带”的核心部位。吉尔吉斯斯坦天山成矿带自新元古代晚期开始到古生代晚期,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造就其特有的成矿地质条件,产出了一系列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金矿床。结合前人研究工作,系统梳理了吉尔吉斯斯坦天山成矿带内已知金矿床类型,通过各矿床类型中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总结、矿床成因分析,从控矿因素、主要成矿期、矿床分布等方面总结了吉尔吉斯斯坦天山成矿带金矿区域成矿规律,以期为吉尔吉斯斯坦天山成矿带开展金矿勘查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我国境内新疆天山地区寻找类似的金矿床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据成矿地质特征、成矿环境和成矿作用研究,内蒙古黄岗梁—孟恩陶勒盖地区存在同熔、重熔两个岩浆岩系列和与此相应的深源浅成Sn-Ag-Cu-Pb-Zn(Mo,Au)矿床系列;浅源深成Sn-Fe-W-Be矿床系列。区内矿床可划分为6个主要的成因类型和11种元素组合型式,本文探讨了成矿作用、成矿模式。成矿过程可用大井式、孟恩式、黄岗梁式、胡家店式、宝盖沟式5个矿床型式来概括。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动力成矿观点对小秦岭金矿田富矿体的形成提出了新的解释,对本区的动力成矿特点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文中联系到地壳演化的不同阶段对金矿的富化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新的成矿系列。笔者以基础地质、大地构造和同位素年龄资料为依据对小秦岭金矿田含金石英脉的成因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新观点,认为它是晋宁晚期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辽宁省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研究,将省内金矿划分为 4个成矿系列组合, 5个成矿系列类型, 7种成矿系列, 13个亚系列和 17个矿床(式)类型,并阐述各成矿系列的主要特征及规律,为金矿的预测和勘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桓仁—宽甸金、有色金属矿比集中区是华北地台北缘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成矿区。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的分析,划分了六种区域成矿类型及两大成矿系列,建立了区域多元成矿模式。沉积变质改造型铅锌、金、铜矿产受辽吉古裂谷含矿岩系中的特定层位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火山作用。中生代有色金属矿产受燕山晚期不同阶段特定岩性控制,第一阶段受张剪性断裂控制的中性、中酸性侵入岩与铜(铁)、金关系密切;第二阶段的中酸性脉岩控制部分铅锌、铜矿床;第三阶段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体与铝、铅锌、铜矿有关。中寒武世地层可提供部分矿质,并成为接触交代型矿床的最佳赋矿层位。  相似文献   

20.
2012年8月4日至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著名的矿床学家和地质教育家翟裕生到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作学术报告,并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主持了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暨学术委员会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