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MR检查65例髓外硬膜下肿瘤。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40例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17例脊膜瘤。髓外硬膜下肿瘤具有相同的定位MRI表现:1、推移脊髓向对侧移位;2、肿瘤侧上下蛛网膜下腔扩大。本文讨论了每一种肿瘤的信号特征。MRI在评价椎管肿瘤方面显示出世大的优越性:无电离辐射、无创伤性、无骨伪影、多平面成像、不需椎管内注入造影剂、多发病变一次成像,直接显示肿瘤信号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定位及定性准确率高。尤其是Gd-DTPA的应用,对微小肿瘤的检出及鉴别肿瘤囊变与实体部分都是十分有用的。目前,MRI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替代椎管造影或CT检查。  相似文献   

2.
4例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在CT扫描下未发现病灶影,仅显示出中到右侧脑室因受压移位,核磁共振提供了诊断所需的参考证据。建议对硬膜下血肿应采用核磁共振为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胸部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北京煤炭总医院就诊的临床怀疑胸部肿瘤患者102例,共计158处病灶,包括肺癌病灶33例,肺部良性肿瘤性病变18例,恶性淋巴瘤病灶24例,纵隔及腋下淋巴结转移病灶24例,乳腺癌病灶22例,乳腺良性病灶17例,20处正常乳腺组织。全部病例均行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STIR-EPI序列成像,其中33例病灶同时行SE-EPI(SPIR)序列扫描,另有4例行全身大范围采集,包括胸部、腹部及盆腔;DWIBS图像后处理后可获得ADC图,利用ADC图各病变的ADC值,对其进行评价;利用3D MIP重建及黑白翻转技术立体观察病灶。结果:①STIR-EPI的背景抑制效果优于SE-EPI(SPIR) (P<0.05),经过3D MIP重建及黑白翻转技术可以得到类PET图像,从而更加清晰地观察病变。②胸部转移淋巴结ADC值为(1.37±0.41)mm2/s×10-3,而胸部淋巴瘤ADC值约为(0.91±0.12)mm2/s×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ADC值为(1.61±0.18)mm2/s×10-3,肺部良性肿瘤性病变ADC值为(2.06±0.21)mm2/s×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病灶、乳腺良性病灶和乳腺正常组织ADC值分别为(1.01±0.13)mm2/s×10-3、(1.81±0.18)mm2/s×10-3、(1.91±0.26)mm2/s×10-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不同类型胸部肿瘤性病变ADC值比较,除正常乳腺组织与乳腺良性病变、恶性淋巴瘤和乳腺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4例患者行大范围扫描(胸部、腹部及盆腔),3例发现远处转移。结论:①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②胸部肿瘤性病变中,恶性病变ADC值低于良性病变,可以帮助判断病变良恶性;③不同类型恶性肿瘤ADC值不同,可用于鉴别诊断;④可用于肿瘤的筛查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市场MRI地椎管内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5例椎客内肿瘤(髓内肿瘤7便,髓外人肿瘤11例,硬膜外肿瘤7例)。结果:肿瘤最长径0.3 ̄11cm,改天在颈胸段肿瘤(17例)定位准确率为100%,但马尾部肿瘤起地髓内外的判断有有一定的困难(75%),对椎管内肿瘤及明确病史转移瘤的定性确率达84%。增强扫描有助于反映出椎管肿瘤特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结论:高场MR濉有更高的组织  相似文献   

5.
本文复习了大部分快速成像磁共振扫描技术,包括:半傅里叶技术,矩形视野,多层激励,快速自旋回波,快速梯度回波和回波平面技术。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的使用可减少检查时间和运动伪影,提高病人检查耐受性以及获取动态影像等。使磁共振扫描有一更广的临床适应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膀胱准备方法对膀胱癌磁共振成像(MRI)的图像质量及术前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76例膀胱癌患者行术前磁共振检查,分为A组和B组,分别行两种不同的膀胱准备方式,对比两种方法在高分辨率T2WI上图像质量有无差别,并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成像(DCE)序列,判断两组病例磁共振图像对判断膀胱癌病灶肌层浸润情况的诊断效能有无影响。结果:两位阅片者之间一致性良好,A组(禁食4~6 h后于检查前排空膀胱并通过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约100 mL生理盐水后半小时内进行检查),与B组(检查前2 h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禁食禁水)相比,前者具有更优的膀胱充盈度评分;在诊断效能上,A组病例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性及准确度均高于B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查前通过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适当容量(本研究为100 mL)生理盐水可作为一种辅助膀胱准备方法,帮助膀胱癌患者的膀胱适度充盈,以提高磁共振图像质量,进而提高膀胱磁共振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评价MRI对脊髓内肿瘤的诊断价值。对12例手术证实髓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除脂肪瘤,表皮样囊肿外,多数肿瘤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脂肪瘤有特征性MRI信号,T1加权,T2加权均为高信号。血管母细胞可见细小病变内血管。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MRI表现。临床症状与体征,磁共振可以对髓内肿瘤进行准确地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通过对123例病人同时进行3DMTTOF(三维磁化传递对时间飞逝法)和3DPC(三维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对2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3DMTTOF及3DTOF(三维时间飞逝法)、脑血管成像,将它们对未稍小血管,颈外动脉,静脉显示程度相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得出了3DMTTOF法较普通3DTOF法及3DPC法在大脑中动脉岛叶分支、大脑后动脉的顶枕支,距状裂支的显示程度上优越,而且对静脉窦的抑制,颈外动脉及皮层静脉的抑制方面均优于后两者,并对在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面进行了探讨。提示3DMTTOF对小的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小动脉瘤的诊断方面较3DPC优越。3DPC法对较大的动静脉畸形显示较好,对近年用于临床的MTTOF法血管成像术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这是一项新的磁化递抑制技术,应用于MRA取得了较好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脑部外伤性病变之一。本文对我院1989年3月至1993年6月间收治的258例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了系统分析,对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与预后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磁共振成像特征,和激素应用剂量,时间长短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关系。材料和方法对108例患者有短期大量激素应用史患者行双髋关节平片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图像特征,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评价股骨头坏死与激素的关系。结果108例平片检查均为阴性,磁共振成像出现异常征象者35例,激素总量,日最大剂量及应用时间与股骨头坏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成像可以早期诊断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上单线征和双线征具有特异性;激素可以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意在通过对磁共振成像和波谱学在各方面的发展及应用现状的评述,提出建议:在中国开展适当的高场磁共振成像和波谱学的研究规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颈部结外淋巴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51例经外科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头颈部结外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MRI影像资料,评价头颈部结外淋巴瘤的影像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51例全部为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其中来源于B细胞32例(62.75%),T细胞19例(37.25%)。原发部位最常见于鼻腔及咽环,其中鼻腔23例(45.10%),咽环(Waldeyer环)20例(39.22%),其余部位共8例(15.69%),包括眼眶3例,喉部、甲状腺各2例,腮腺1例。18例(35.29%)伴淋巴结转移。根据肿瘤形态分为3型,其中单发肿块型31例(60.78%),弥漫肿胀型17例(33.33%),溃疡坏死型3例(5.89%)。结论:头颈部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MRI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检查可以显示病变形态、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结合临床特点对头颈部结外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T2加权低信号产生机理及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应用philips 1.0T磁共振成像仪,采用TR1800-2000ms/TE80-150ms获取T2加权像。结果:30例急性出血;60例慢性出血;2例黑色素瘤;10例肝硬化结节;视网膜母细胞瘤5例,其它15例,结论:T2加权低信号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成像(MRI)是继X线CT之后的另一举世公认的医学伟大成就,对医学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十年来新的MRI技术不断发展,除屏气动态增强扫描等各种成像序列外,更加安全可靠、特异性高的新型磁共振造影剂不断涌现,使MRI既能显示组织器官的形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提高[1],随之而来的是对诊疗水平要求的提升。据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直肠癌患者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是否进行术前辅助放化疗、手术方式及范围的选择,是否进行术后放疗,局部复发率以及远端转移率等密切相关,是一项重要的影响预后的因素[2]。而常规的成像方式对淋巴结状态的评估差强人意[3]。目前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的淋巴结状态判断方面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其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应用及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目的在于评价Gd-DTPA增强扫描在正确诊断不同表现的转移瘤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应用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对55例脑转移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其既往病史、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及MR特征进行分类。结果:第一、二组有或无既往肿瘤病史,MR见脑内多发占位,病变典型,易于诊断;第三组无既往肿瘤病史,MR见脑内单发病变,无典型特征,诊断较困难。结论:多数脑转移瘤具有典型特征,易于诊断:少数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应用GE公司Signa Horizon磁共振成像系统及血氧合水平(BOLD)法,对16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检查。T1加权像应用自旋回波(SE,spinecho)序列,T2^应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PI,echo plana imaging)序列。实验采取对照-任务-对照-任务或任务-对照-任务-对照范式,应用Sun Spa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比剂增强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显示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3例有症状患者进行盆腔和全下肢动脉3D CE-MRA检查,再利用后处理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减影、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组和三段对接,获得不同角度的全下肢血管树结构。结果:42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和后处理编辑,动脉血管显示清晰,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检查成功率98%。1例因病情较重,不能坚持平卧和静止不动,未能完成检查。结论: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全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可为临床诊断和处置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提供有用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放式低场磁共振诊断直肠癌的扫描方法并对所见征像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搜集我院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16例。16例患者能够配合整个扫描过程,无严重心、肝、肺、肾疾病。扫描前1天患者做肠道准备,扫描前15分钟注射解痉剂,经肛门插管注入生理盐水1000ml左右,然后注入气体1000 ml左右,尽量使肠管扩张,患者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灌肠。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使患者平静呼吸,呼吸幅度尽量减小。分别采用仰卧位与俯卧位进行检查。结果直肠癌肿MRI主要表现为直肠局限性或弥漫性肠壁增厚和肿块形成。T1癌肿表现为中等偏低信号,边界清楚。T2癌肿呈较高信号。Gd-DTPA增强技术,癌肿显示不规则强化。对周围脏器如子宫、膀胱、前列腺和盆腔壁等显示良好。结论:开放式低场磁共振扫描仪在诊断直肠癌过程中,操作相对简单,患者痛苦小,容易配合,病变显示清晰。  相似文献   

20.
膀胱肿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膀胱病病变的特点,探讨膀胱肿瘤的鉴别诊断,所用材料与方法;分析了27例膀胱病变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得到膀胱肿瘤以膀胱癌多见,各种膀胱病可以有瘤样改变,本文结论是CT临床表现,对常见膀胱肿瘤的鉴别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