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以安顺地面观测站为例,利用1961-2006年年平均气温观测资料,从与该站年平均气温要素序列相关性较好、海拔高度相近、水平距离较近的台站中选取5个站点作为待检台站的参考台站,建立了均一性检验的原始序列,采用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标准正态检验(SNHT)方法对气温要素进行了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台站迁移对于温度观测序列的均一性带来的影响非常明显,在此结论上,对该站迁移后的月平均气温资料进行订正处理,使得能够更好的反映气候的真实变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参考序列、找出间断点、结果集成等步骤对内蒙古地区119个地面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逐日最高气温、逐日最低气温进行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大部分地面气象站气温资料均一性状况良好;部分台站气温资料不均一的原因主要是受迁站影响,其次是观测站周围环境变化、观测仪器的更换以及观测标准的变更。不均一现象对最低气温影响较大,其次是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受影响相对最小。  相似文献   

3.
气象资料的均一性是进行气候变化研究的必要前提,但由于我国均一性检验技术研究还很不充分,直至今日,我国还没有建立权威性的基本要素数据集。目前,国外气象专家已经对这种非均一性做出了很多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国内刘小宁等也分别对我国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资料进行  相似文献   

4.
我国太阳总辐射月总量资料的均一性检验及订正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建站在30a以上的月总辐射资料,以相关性最好的月份为代表月份,以经过均一性检验的日照资料为参考序列,用Potter法进行总辐射资料的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存在1个或2个间断点的测站占总数的58.6%;无间断点的测站占总数的34.3%。出现间断点的年份以20世纪70年代最多,其次是90年代。90年代初全国辐射仪器的换型对辐射资料没有普遍明显的影响。最后用回归法对存在间断点的绝大多数测站进行了均一性订正,订正后辐射和目照的年平均相关系拊兽谝增大平均增大近5%.  相似文献   

5.
气温序列非均一性检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采用距平累加法、连续t-检验及回归检验法对分布於25个省(区)31个站的气温序列进行了非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在显著性水平α=0.01时,能有效地检验气温序列的非均一性,其结论适用於全国。  相似文献   

6.
贵阳站气温均一性检验与订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贵阳市辖区8个气象观测站近50a月平均气温资料,结合标准正态检验(SNHT)方法,判断出贵阳站气温存在非均一性.借助参考站历史资料序列,对贵阳站气温非均一性断点后的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拟合订正,结果表明:贵阳站自2000年迁站后,气温观测值比迁站前低约1.4℃,该成果有助于在今后的气候业务及科研中更好的沿用贵阳站气温历史序列,也将使贵阳站气象要素资料能够在以后的年代里继续保持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天山北坡呼图壁、精河以及阿勒泰地区的吉木乃3个气象站迁址前后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旧址20a(1997—2017年)气温数据和新址3—5a(2013—2017年)气温观测值作对比分析、相关性分析及T检验,结果表明:3个气象站新旧两站同期观测所得的气温资料具有极高的相关性;从总体趋势上看,新址观测气温的3—5a平均值与旧址20a平均值对比,平均气温月度值总体契合度较高;迁址前后新旧两址同期观测平均气温对比,冬季新址低于旧址,夏秋两季新址高于旧址,且个别月份存在显著差异。最后,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按照月度将新址3—5a平均值订正到旧址20a平均值,对订正值进行更严格的SPSS方法T检验,订正后的平均气温资料均一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观测资料的均一性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包含了可能影响气候资料序列均一性的重要信息,是分析、检验、订正气候资料序列的科学参考依据。通过对站点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再对比台站历史沿革资料,分析了资料非均一性的可能原因。采用山东省123个站建站起至2007年的气温、降水资料,筛选出49个站分别进行4种方法的均一性检验,最终确定22个台站通过检验。对未通过检验的台站,查找沿革,发现迁站是导致非资料均一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仪器更换、台站加高等原因以及不明原因,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崔妍  徐文慧  李庆祥  赵春雨  周晓宇  敖雪  余君 《气象》2019,45(2):240-250
本文采用惩罚最大T检验(PMT)方法,结合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对东北地区129个气象站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和订正,并与已有均一化数据集(CHH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的非均一性在空间上普遍存在,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检测出断点74个和94个,资料拼接和迁站是造成非均一性的重要因素。均一性检验和订正提高了东北地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空间一致性,线性趋势空间分布更加合理,订正之后变化趋势略有增加,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由0.1和0.22℃·(10 a)~(-1)增至0.17和0.33℃·(10a)~(-1),与CHHT相比,两套数据时间相关系数在0.9以上,对东北地区气候长期演变趋势基本一致,东北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温趋势,采用PMT得到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趋势较CHHT分别偏高0.05和0.03℃·(10 a)~(-1),在线性趋势空间分布上PMT均一化检验订正结果较CHHT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10.
地面气象站环境变化对气温序列均一性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研究浙江省地面气象站环境变化对气温序列均一性的影响程度,采用测站历史沿革资料,对全省测站环境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采用距平累加、偏差界限值、F值检验法,对36个代表站的年平均气温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并对非均一性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1~2004年,浙江省测站的地理环境有显著改变;36站中有39%的测站为非均一性,产生非均一性的测站中,迁站原因占57%,环境恶化占36%;测站迁站引起的非均一性多发生在1980年以后;测站迁站时,新旧站址海拔高度差大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是造成气温序列非均一性的主要原因,迁站后气温序列较旧址存在偏高或偏低现象,其值对累年平均值有影响。指出了测站在迁移或环境变化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助于减少气温序列非均一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新疆石河子气象局1961—2008年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均日照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趋势拟合方法、Morlet小波和Yamamoto方法分析其趋势变化、周期及突变特性。结果表明:48年中,石河子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呈递增趋势,年均日照呈微弱递减趋势,均有一定的周期性,在不同的年份发生了突变,最后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重庆极端高温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天宇  程炳岩  刘晓冉  向波  王勇 《气象》2008,34(2):69-76
利用重庆1961-2006年31个站逐日最高温度资料,统计出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年极端高温强度、年极端最高温度,分析了它们近46年来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46年来重庆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呈西减东增的趋势,但增加/减少趋势并不显著.年极端高温的强度和年极端最高气温均在不断增强.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的增加对于重庆区域增暖的响应最显著,而年极端最高温度的升高比年极端高温频次的增加对重庆区域性增暖的响应偏弱,但又比年极端高温强度的增强对重庆区域性增暖的响应程度要偏强.  相似文献   

13.
PMFT方法对我国年平均风速的均一性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丽娟  鞠晓慧  刘小宁 《气象》2010,36(10):52-56
利用惩罚最大F检验(PMFT)方法并结合详尽的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对我国701个气象观测台站年平均风速资料进行了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检验方法能够应用于对年平均风速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我国年平均风速资料的不连续点主要集中在1~2个,已检验的701个台站中有61.3%的台站年平均风速序列是均一的,表明我国大部分台站风速资料均一性情况良好。仪器变化和台站迁移是引起年平均风速序列非均一性的主要原因,而仪器变化中的仪器换型是造成年平均风速序列非均一性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EOF分析、气候突变分析、最大熵谱分析、倾向率等多种方法,对河南省1961-2005年的年平均气温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由南向北递减;第一主分量代表了河南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显示出全省气温变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1994年为气温变化的突变点,其后气温增温明显;时间序列具有4 a、5.5 a、2.4 a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a design to estimate climate noise of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has been made by means of the minimum interannual variance and effectively independent observations in time series.By using it the climate noises of 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have been estimat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60 to 1991 in this country.The low values of climate noises of annual mean temperatures are found in the southeastern Tibet Plateau,Yunnan,the Sichuan Basin and south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The high values are seen in the north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Tibet Plateau.A relatively low value region is in the southern Xinjiang.  相似文献   

16.
近44年云南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姚愚  李晓鹏  闫丽萍  罗园  李卫红  李毅巍 《气象》2006,32(10):81-87
利用云南省121个地面测站1961-2004年的年平均气温,分析了云南最近40多年来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在气温的年代变化上,1960年代和1980年代云南气温波动较小,1970年代是近44年来最冷的一个年代,1990年代以后逐步转暖,但1990年代的年平均气温波动也较大。各地不同时段具有不同的气温倾向率,1980年代以来全省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24℃/10年,与全国大部地区的升温率接近,滇西的保山、中甸和思茅等地是近40年全省升温最快的地区,而滇中地区则是最近10多年全省升温最显著的地区。主分量分析揭示了云南各地气温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第1特征向量场的高值区是云南气温变化的敏感区,第1主分量序列是反映云南整体年均气温变化趋势的指标,第2特征向量场的正值区和负值区基本对应第1特征向量的低值区和高值区。在第1特征向量的高值区1960年代以来的气温变化具有前低后高的特点,低值区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哈尔滨年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在127年中上升了2.7℃。主要冬季升幅最大,春季次之,再次为秋季,夏季升幅最小。平均最低气温的升幅较明显,远高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升幅,冬季最低气温的升幅最大夏季的升幅次于春季;秋季升幅最小。另外还分析了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近50年我国日平均气温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近50年我国234个测站的日平均温度资料,研究了最高(低)日平均温度、各种界限温度日数、生长季节长度及有效积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夏季最高日平均温度以上升为主,新疆南部和黄淮的部分地区为下降趋势;最低日平均温度北方大部地区有较明显的升温趋势,新疆南部及长江流域则有下降趋势;在冬季,无论是最高日平均温度还是最低日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均以上升为主,北方尤为明显;日平均温度高于30℃的炎热日数近50年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日平均温度为20~30℃的温暖日数却有增加。低于5℃的冷日日数基本上也是减少的。日平均温度低于-10℃的严寒日数,在40o~45 o N的新疆、内蒙古西部、东北中南部地区减少得更为明显。除西南东部等少数地方外,我国大部分地区近50年来生长季节延长,有效积温增加。  相似文献   

19.
北京1951-2008年升温趋势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均一化订正的北京南郊地面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1951—2008年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升高呈明显的不对称性,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较为明显,升温趋势为0.46℃/10a。根据1951—2008年日平均气温计算北京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长度和起始日期,发现北京地区冬季最长,秋季最短;夏季在逐渐延长,冬季在逐渐缩短,夏、冬两季长度变化的线性速率分别为4.4d/10a和-4.7d/10a。春、夏两季逐渐提前,趋势分别为3.0d/10a和2.5d/10a;而秋、冬两季在逐渐推迟,趋势分别为2.0d/10a和1.7d/10a。将季节起始日期与年平均气温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春、夏两季的起始时间与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负相关,而秋、冬两季起始时间与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