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叙述了山西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的防雷措施(研制了专用接地体、避雷针,使用了长效降阻技术,在供电系统和信号系统中使用了高效避雷设备等),重点介绍了太原国家数字地震台避雷系统的建设情况,实际运行证明了该系统能发挥较好的避雷作用,可保证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2.
降低高原地震台仪器设备接地电阻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接地条件是地震台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的基本保证。通过对四川省部分高原地震台仪器、设备一般接地装置的技术性能、接地材料、改进及维护等方面进行总结之后,提出了改善接地条件的几项有效措拖:(1)保证构架接地体部位有良好的焊接质量;(2)更换接地线的掩埋土壤;(3)在掩埋土壤中添加降阻材料;(4)后续使用中灌水改善引线接地条件。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丙烯酰胺型长效化学降阻剂降阻的原理、特点及其比其它降阻方法的优越性。也详细介绍使用这种长效化学降阻剂的施工方法和辽宁省部分地震台使用长效化学降阻剂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接地电阻作为评价钢筋锚杆锚固质量的标准.当锚杆、砂浆、围岩三者接触不密实、不均匀时必然会引起锚杆接地电阻的变化.因此将锚杆接地电阻的理论计算值作为评价锚固状态的参照,利用实际测量值与之作比较,从而对锚杆质量进行分级评价.在利用此方法评价锚杆质量时,准确测量锚杆的接地电阻则尤为重要,采用6极法可以消弱由于大地的各相异性对于接地电阻测量带来的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樊晓春  李伟  叶青  袁慎杰  王昕 《中国地震》2020,36(1):126-135
电极是否稳定可靠是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通过测量电极的接地电阻大小来评价其状态。首先,分析现有测量方法,认为线路加电测量法更合理,提出考虑电缆线电阻的线路加电测量法;其次,采用该方法和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方法,测量江宁台多套地电观测系统电极的接地电阻,比较分析后者的结果误差;第三,讨论其接地电阻超出标准、同深度不同电极接地电阻差异及同井孔不同深度电极接地电阻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地下低电阻率区域及电极周围的地层湿度、介质的孔隙度有关,并分析了加电测量法存在的不足;最后,当接地电阻超标时,应该依据其变化幅度来判定电极是否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张宇  王兰炜  胡哲 《地震学报》2022,44(6):1049-1060
利用传统三极接地电阻率测量方法对井下电极接地电阻进行测量会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表明该方法已不适用于井下电极接地电阻测量。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利用台站现有地电阻率仪器进行电极接地电阻测量的新方法—直接测量法,并使用传统三极法和直接测量法对北京平谷地震台井下观测供电电极接地电阻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与传统三极法对比,直接测量法的测量结果更为准确、可靠,而且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相似文献   

7.
地埋电缆普遍被应用于通讯等诸多领域,地埋电缆漏电现象普遍存在,查找解决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所探讨的是利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查找确定中卫大地电场台地埋电缆漏电位置的方法,简单易行,能够快速准确的排除故障,从而使观测系统正常工作。尽可能减少因漏电产生的非地震异常数据量。  相似文献   

8.
岩石错动面的非匀阻性与突发失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断层错动面的非匀阻效应是决定失稳型式和是否发震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研究表明:凹凸不平的错动面只有当凹凸部在错动中被铲削至相对平直而使阻力相对均匀的情况下才可能突发失稳,并可用非匀阻系数ζ定量地表示错动面凹凸和非匀阻程度。通过比较锯切面与破裂面凹凸程度的差别,以及二者不同的应力降大小,进一步建立了一种实验确定非匀阻系数的新方法,给出了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和石英岩破裂面的非匀阻系数与相对不平度的关系.从而为外推判断断层发震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高阻率山地的有限区域内建设弱电系统主地网和均压系统,如采用传统的接地方法,则既耗材又很难达到规范要求。采用环绕布置和多线连接的蛛网式布局的接地方法,就能充分发挥接地体的效用且能减少不同电气系统间的地电位干扰,解决高阻率山地的接地难题,本文以龙泉凤阳山环保自动监测站的接地均压系统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以多角辐散地极附加常规地极并配以长效降阻剂的蛛网式布局的接地设计方法,并引用地网响应时间计算和共地不同母线的理论,对该设计方法从接地网泄流的能力和弱电系统干扰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为在高阻率山地开展低阻均压接地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东及其邻近区域中小地震应力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秀敏  康英 《华南地震》2007,27(3):79-86
分析了广东及其邻近地区1999至2004年9月间86个ML≥2.0级地震的应力降值,结果表明,应力降随震级的增大而出现不同尺度的变化,lg△σ的分布大致分为两个阶段:①ML≤4.0级地震,随着震级增大,lg△σ呈增大的趋势;②ML≥4.0级地震,lg△σ不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稳定在一范围内。统计结果表明,本区ML2.0~2.9级地震应力降平均值为4.5bar,ML3.0~3.9级地为7.6 bar,ML4.0~4.9级地震为10.7 bar。2004年阳江ML5.2级地震前1年左右,曾发生多次应力降高于阳江地区平均值的地震事件,而在临震前几个月应力降总体水平则是偏低的,这一特征在其他地区的中强地震前亦曾出现。应力降平面等值线分布图显示北部湾地区是广东及其邻区应力降背景最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刘辉  赖爱京  王志宽  祝军 《内陆地震》2005,19(2):136-141
统计分析了1988-1998年期间乌什台和阿合奇台地倾斜记录到的异常图像,发现其与周围250km范围尤其是柯坪块体上发生的4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异常图像特征以葫芦串、错动、抖动等为主,异常持续时间为1—74天,主要集中在震前3天。最后对异常图像形成的可能机制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现今和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甘肃和山西两地地震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的内在联系可能依赖于它们共同所处的地质构造背景—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的"山"字型活动构造体系,可能是欧亚板块东南部在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作用力和太平洋板块向西挤压作用力的共同影响下,该活动构造体系产生的一种应激响应。  相似文献   

13.
绥化台地电阻率异常与震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绥化地震台地电阻率8年的地震观测资料为参考依据,研究了台站周边300km范围内的5级以上地震和200km的4级以上地震,对地电阻率资料异常形态与地震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其异常形态表现为多年趋势下降变化异常、年变的消失、震荡异常、台阶等,其正常年变形态为正弦波形的变化,异常与地震对应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地震台站自"十五"项目改造,观测环境和数据质量都有所提高,但近年来频繁受到雷电灾害影响,导致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质量严重下降。为保证仪器正常工作,数据稳定可靠,我省采取多项措施对台站外部避雷和内部避雷进行了整体改造,并在鹤岗、绥化、牡丹江等台站新增雷电预警系统以配合防雷改造的有效实施,确保监测仪器运行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5.
袁顺  王宝柱  冯磊 《内陆地震》2014,(4):341-347
对新疆测震台站各类仪器设备经常出现的部分故障进行总结,内容涵盖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台站电源系统、台站数据通信系统经常出现的各类故障,阐述了故障表象,对故障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对多种类型地震专业设备、多类台站通信方式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在实际使用中各自的优缺点与适用性,以期在台站改造与建设中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辽宁数字地震台站操作系统的组成及系统参数的配置,对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归纳并给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赵韬  李少睿  王莹  吴芳 《高原地震》2011,23(4):24-30
利用陕西省测震台网的25个台站和2008—2010年所记录到的19个地震进行了陕西省Q值及台站场地响应值的计算,得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826.57f 0.3538。这说明陕西省处于高Q值区域,地壳相对较稳定,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弱。计算得到的陕西省数字测震台网2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值,其中,只有铜川台(...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地热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地裂缝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安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一致性 ,它们的发展过程和强度变化在时间上也有明显的同步性。诱发地面沉降的主因是过量开采承压水导致承压水位下降 ,含水层介质的孔隙压力减小 ,黏性土层释水压密导致地面永久性的沉降 ,而且浅层的释水压密量大于深层 ;不均匀的地面沉降又诱发了地裂缝。无论是地热井水位或热水开采量的变化 ,还是分层沉降量的观测资料都表明 ,目前西安市深层热水开采还没有加剧西安市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活动。控制并减少承压水的开采量 ,是减弱西安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活动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山西破坏性地震的人员伤亡和地面破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是一个多地震的地区,有史料记载以来共发生81次破坏性地震,这些地震除了在地震区引起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以外,还引起喷沙冒水、地裂地陷、滑坡和崩塌等地面破坏。根据山西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地面破坏的资料,讨论分析了人员伤亡和地面破坏的分布特点以及与震级的关系,这些结果对地震灾害的预测预防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兰州市区黄河阶地特征及黄土层覆盖厚度,对兰州市场地划分了3个分区,选用兰州市区156个满足场地地震反应条件的地震钻孔资料,对每个工程场地合成3组相互独立的基岩加速度输入时程,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对各个工程场地地面与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区内的工程场地地面与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比值为1.120,Ⅱ区为1.320,Ⅲ区为1.531,平均均方根误差为0.0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