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拟地震记录波形数字化方法及软件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了利用扫描仪扫描地震记录图纸,对图像进行数字化的软件。该软件除具有一般地震波形数字化软件的功能外,还具有如下特点:对因超出扫描仪幅面而分块扫描的地震图像可自动拼接;对图像整体无级缩放或局部任意放大而不会失真;数字化后的波形与原始记录波形直接重叠比较,可大大提高数字化波形的速度和可靠率;自动修复限幅波形和自动进行弧形矫正。  相似文献   

2.
以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发布的《地震波形数据格式交换》为依据,通过Java语言实现对地震波形SEED文件格式文件的读取和解析.这是实现地震自动产出的第一步,也直接影响地震自动处理过程(波形仿真、量纲化处理、P波拾取、地震定位、震级计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通过与大数据技术的整合,该软件为地震业务提供了底层支...  相似文献   

3.
JOPENS观测系统实时接收数据的计算机需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机器自身有可能发生硬件或软件故障,导致无法接收实时数据,影响琼中地震台地震数据连续性、完整性。采用Visual Basic语言,进行针对性软件设计,通过定时器功能,不间断读取波形变化进行比对,实现地震波形断记报警。  相似文献   

4.
原始性地震资料(史料)蕴涵着大量的地震科学信息.针对目前原始性地震资料(史料)存储的分散、纸介质老化破损、无法进行计算机网络发布和传播等问题,本项目在广泛收集20世纪山东及近海10次5级以上地震的原始性地震资料(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数字摄影、计算机数字化扫描技术、计算机图像编译等技术,借以形成原始性地震资料(史料)的计算机数字化图像文件;同时将原始性地震资料(史料)的发掘、抢救与地震基本现象、基本知识的归类整合相结合,将原始性地震资料(史料)计算机数字化电子载体存储与地震科普相结合,编制出《20世纪山东十大地震》画册,解决了原始性地震资料(史料)由纸介质存储向数字化电子载体存储的技术进步问题,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发布和传递.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来分析识别数字化地震记录的地震波震相,主要是识别(?)、(?)震相到时。所用方法的基本技巧是,首先对一次地震的数字化三分向记录计算其每一时刻(时间间隔为0.025秒)的出射角和方位角,然后对每一时刻的出射角和方位角计算其从属函数值,再进而确立上述两种从属函数的综合从属函数值,选择适当阈值,进行识别判断,即可得出(?)、(?)震相的到达时刻。文中给出了使用上述方法处理北京白家疃台数字化地震仪记录的1988—1990年间大同地区4次地震记录的实例。所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用于识别数字化地震记录的震相的到时,为计算机自动分析处理地震波资料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应用地震图进行数字化采样程序。为了对地震波作深入研究,对地震波形的数学分析处理变得很普遍了,但原来的手工量图方法则费时费力精度不高,现在用计算机和数字化仪可以较好的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深度学习到时拾取自动构建长宁地震前震目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深度学习到时拾取、震相关联技术与传统定位方法联系起来,构建一套连续波形自动化处理与地震目录自动构建流程,对于高效充分利用地震资料,提升微震检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用最新发展的迁移学习震相识别技术、震相自动关联技术,对长宁Ms6.0地震震中附近21个台站震前半个月(6月1日-6月17日)的连续记录波形进行P、...  相似文献   

8.
地震波形的分析处理并不是一般的数值运算或者数据编辑过程,其中有许多环节需要结合人在图像识别方面的经验才能作出准确判断。至今为止,仍然不能完全用计算机代替人来自动而又准确地分析和处理地震信号。通过实时处理所得的结果和数据还需要在地震分析人员的干预下进一步分析处理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在遥测地震台网中使用人机结合方式分析处理地震波形,这在国内还处于初始阶段。为了发展这种处理方法,作者成功研制了兰州遥测台网地震波形人机结合分析处理系统。本系统是用计算机显示的地震波形来分析处理地震的,不仅适合常规地震波形分析,也特别适合于地震速报分析,使地震波形分析处理工作更加快速、准确。本文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模块结构以及主要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吴铁生 《高原地震》2005,17(1):54-60
描述了读取EDAS-3格式地震事件数据,在ASP.NET框架下绘制地震事件波形的VB.NET程序,可用于在WEB环境下显示地震波形。  相似文献   

10.
“九五”期间各个数字测震台网利用北京港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EDSPRTP实时数据处理系统接收各个数字地震台站数据并将数据保存为EDAS格式的连续波形文件.本文介绍EDAS格式波形文件的结构以及利用C语言编写程序,从而实现通过读取地震目录文件得到地震事件的发震时刻和震级,然后自动截取地震波形并且保存该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M_(WP)震级测定方法,对地震参数自动测定系统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对全球M_W≥6.0地震震级更快更精确的自动测定.与传统的M_L、M_S等震级测定方法相比,M_(WP)震级测定方法有2个显著优点:1由于只使用P波列,因此该方法可使用S波或面波限幅记录,可用波形资料较多;2选取的时间窗位于S波之前,震级测定速度更快.对地震参数自动测定系统在2014年9月22日至2015年12月22日测定的254个全球M_W≥6.0地震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_(WP)与全球矩心矩张量(GCMT)产出的M_W的一致性较好,无明显系统偏差,86.2%的M_(WP)与M_W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等于0.3,可在震后平均531 s获得全球地震时空强参数.中国地震台网对全球中强地震时空强参数的自动测定与准实时地震信息服务,对于提高中国地震台网对全球地震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中国在国际防震减灾领域的影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范军 《内陆地震》1998,12(2):174-177
引言①长期以来,地震分析人员一直沿用从地震记录图纸上读取地震震相的方法。由于其精度低、效率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震速报及日常分析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数字地震台网的发展成为测震技术的新里程碑,给地震测震工作带来了喜讯。但由于其本身的高技术要求及昂贵的费用,使其在短时间内难以推广使用。因而,在现有设备基础上,将已有遥测地震台网的信号在记录中心进行数字化处理就成为了一种投资省、见效快地获得数字化波形数据的简单有效方法。成都遥测地震台网地震波实时处理系统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系统为地震速报提…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自动检测地震噪声波形是否异常,提出应用BP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地震噪声波形检测.选取福建地震台网88个测震台站2018-2019年的地震噪声原始波形,计算波形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PSD)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值,在MATLAB中构建BP神经网络进行学习训练和仿真测试.测试验证了训练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备了可靠的地震噪声波形是否异常的检测能力.应用BP神经网络检测地震噪声波形免去了人工判断的工作,实现全自动处理,提高了检测效率,为今后地震噪声波形质量自动监控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日本鹿岛建筑公司研制出了可在地震时自动调节柱和梁的刚性,而避开建筑物共振的减震装置。该装置称为“AVS(Active variablestiffening——可变刚性)减震系统”,并已首次应用于建在该公司技术研究所西调布实验场(东京都调布市)一角的“新大型振动台控制楼”。AVS 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①检测地震的计测传感器;②判别地震性质的地震动分析器;③选择建筑物刚性的控制用计算机;④使  相似文献   

15.
利用密集台阵对水力压裂微地震进行监测将有助于优化储层压裂、揭示断层活化.为满足密集台阵海量采集数据的处理需求,本文建立了一种综合运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和台阵相关性的、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处理流程,从而能够快速得到高质量的密集台阵震相到时目录.该综合策略包括:(1)利用迁移学习在连续波形中快速检测地震事件;(2)利用U型神经网络PhaseNet自动拾取P波、S波震相;(3)利用三重线性剔除法,结合密集台阵到时相关性剔除异常到时数据和地震事件;(4)利用K-means和SVM两类机器学习算法,进一步区分发震时刻接近的多个地震事件,减小事件漏拾率.通过将该流程应用于四川盆地长宁—昭通页岩气开发区微地震监测数据,并将自动处理结果与人工拾取结果进行比对发现,二者在震级测定、定位以及走时成像结果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本文处理流程结果精度可达到手动处理精度.本文结果为密集台阵地震监测数据的高效、高精度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数字化地震记录P 波初始部分波形线性度的两种分析处理方法,即波形的时间线性度和波形的空间线性度的分析处理方法,并着重介绍了这两种方法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初步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SeisDig软件与Matlab软件的结合,实现了对模拟记录地震图的数字化。实现的过程主要分3个步骤:扫描地震模拟图纸、图纸扫描后的图形处理、SeisDig软件对图纸的数字化。数字化的对象是模拟记录时期记录了重大地震事件的波形资料。经过数字化后的地震波形还原程度高,效果明显。此数字化方法在成都地震台2002年编号660号地震图(DK-1)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对于模拟记录地震资料的保存意义重大,为今后地震研究时引用历史地震资料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重复地震观测地壳介质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天然重复地震观测地壳介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其精度主要受地震定位精度、 重复地震位置不一致以及震相读取误差等影响, 这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文中提出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 并且采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消除震相读取误差影响, 从而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 根据上述方法原理, 利用大姚地区重复地震观测该地区地壳介质随时间的变化。 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测量的精度, 并且显示在2003年大姚6.2级、 6.1级地震前出现了短期的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基于Cut And Paste(CAP)全波形拟合反演震源机制解方法, 依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准实时地震波形数据服务系统, 通过接收区域实时连续波形数据, 构建了首都圈地区准实时准自动波形反演系统, 使系统实现当地震大于3.5级时, 可自动、 迅速反演得到震源机制解。 同时考虑到一些台站的地震波形质量或信噪比等因素, 系统也可通过人为干预方式重新反演求得相关结果。 文中详细阐述了震源机制解波形反演系统的运行流程及该系统的基本构建思路, 并对实例进行对比分析, 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测定各种震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前言遥测数字地震台网建成后 ,所测定震级的可使用性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数字台网与模拟台网所测定震级能否实现无缝连接 ,这个问题已在《同一台址的数字与模拟观测系统测定震级的对比研究》一文中进行了专门研究 (见本期第 2页 ) ,本文不再涉及 ;另一个问题是数字台网所测定的各种震级之间的关系 ,及各个遥测台测定的震级与平均震级之间的差别 ,本文将主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数字地震台网采用速度型记录 ,按照中国地震局有关部门的要求 ,需要将地震资料仿真成传统的模拟记录波形 ,然后根据仿真后的波形读取地震波的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