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中国亚热带的6个基本特点,亚热带北界和南界的划分问题,生态过渡带和亚热带划分的方法论,综合区划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尚需深入研究的若干重要自然地理界线问题.认为中国的亚热带从广义上说也是一个生态过渡带.深入研究中国亚热带形成的机制及其成因和演变趋势,将有利于整个亚热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亚热带划分所用的指标比较初始、简略,亚热带的东部与西部所采用的指标也不完全一致,还需要经过艰苦的探索,提出一个既能反映客观实际,又能与国际研究接轨的较好方案.在亚热带的划分中需要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的亚热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阐述了中国亚热带的6个基本特点,亚热带北界和南界的划分问题,生态过渡带和亚热带划分的方法论,综合区划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尚需深入研究的若干重要自然地理界线问题.认为中国的亚热带从广义上说也是一个生态过渡带.深入研究中国亚热带形成的机制及其成因和演变趋势,将有利于整个亚热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亚热带划分所用的指标比较初始、简略,亚热带的东部与西部所采用的指标也不完全一致,还需要经过艰苦的探索,提出一个既能反映客观实际,又能与国际研究接轨的较好方案.在亚热带的划分中需要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姚永慧  寇志翔  胡宇凡  张百平 《地理学报》2020,75(11):2298-2306
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也是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分界线,在中国地理生态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过渡带的复杂性、过渡性和异质性以及划分指标、研究目的的不同,学术界关于这一南北地理—生态分界线的具体位置一直有争论。为了进一步揭示秦巴山区过渡带的特征,明确中国南北地理—生态分界线的位置,本文选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这两类分别代表中国南方亚热带针叶林和北方温带针叶林的植被,结合研究区SRTM地形数据、气温和降水数据等,以年降水、最冷月(1月)气温、最热月(7月)气温和年均温为气候指标,详细分析了这两类植被在秦巴山区的空间分布及二者分界线处的气候条件。结果表明:① 马尾松林和油松林的分界线及相应位置的气候指标可以作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划分的植被—气候指标之一。秦巴山区亚热带针叶林(马尾松林)与温带针叶林(油松林)的分界线位于伏牛山南坡至汉中盆地北缘一线(秦岭南坡)海拔1000~1200 m处;分界线处气候指标稳定:年降水750~1000 mm,年均温12~14 ℃,最冷月气温0~4 ℃,最热月气温22~26 ℃。② 通过综合的植被—气候指标来划分秦巴山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界线,能更科学地确定气候带分界线的位置及过渡带的特征,更全面地反映地表植被—气候格局的变化。此外,秦巴山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应该是由亚热带与暖温带针叶林分界线、阔叶林分界线、灌丛分界线等组成的一个过渡带。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亚热带与暖温带划分指标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北过渡带研究的十大科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岭-淮河一线在60 a前被科学地确定为中国南北分界线。此后中国地学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分界线的具体位置和划分指标改进问题;随着数据的积累和认识的加深,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科学问题。2017年启动的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将秦岭-大巴山定义为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拟全面系统地调查和研究其自然地理要素与资源问题,从而实现中国南北分界线研究的全面深化和突破。秦岭-大巴山具有多维地带性结构,表现出高度的过渡性、复杂性、多样性和敏感性。目前面临和需要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包括:① 南北分界线与南北过渡带的关系?② 暖温带与亚热带划分指标如何改进?③ 植被-土壤在南北方向上的渐变序列及其形成机理?④ 全球变化与地区关键生物气候指标空间变动的关系?⑤ 秦巴山地的多维地带性结构如何分解与综合?⑥ 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特有性的格局与机理?⑦ 秦巴山地东西向廊道效应?⑧ 秦巴山地的区域环境效应及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⑨ 秦巴山地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特殊意义?⑩ 西秦岭的地理结构与华夏文明起源的关系?这些问题既是过去研究工作和认识的总结,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希望这样的归纳和梳理对于中国南北过渡带和南北分界线的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为中国自然地理学理论发展、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研究,甚至为华夏文明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框架。  相似文献   

5.
吴登茹 《地理研究》1985,4(3):75-80
本文给出了划分亚热带北界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应用此模型确定了陕西省境内亚热带北界的最佳位置,解决了亚热带北界过渡带和指标的数值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1983年12月5—11日,西南师范学院亚热带生物地理研究所、四川省生态学会和四川省地理学会在重庆北碚联合召开了中国亚热带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省计经委、贵州省科委等46个单位112名代表。会议的东道主——西南师范学院自始至终给与热情接待。会议的目的是、交流亚热带地区的研究成果,推动亚热带生物、地理等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与会代表热烈地讨论了我国亚热带的理论、研究方法、合理利用、保护亚热带资源和今后研究方向问题。关于亚热带的划分指标和界线这一理论问题,中外学者众说纷纭。竺可桢教授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提出的我国亚热带划分指标和界线已为多数人所公认。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全国农业区划,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的引种推广,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构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复杂的人地系统,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比较适当的区域划分。全球变化问题研究的水平也取决于对地域差异认识的深度。因此,建立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探讨其在全球变化中的应用,可为区域发展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区域框架。本文从理论基础、必要性、目的、意义、界线、指标和方法论等方面探讨了有关生态地理区划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亚热带热量指标构造了热量综合指数表达式,确定亚热带北界的具体位置、宽度和特征,分析过渡带内气候变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亚热带划分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丘宝剑 《地理研究》1984,3(1):66-76
我国的亚热带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密集、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气候带如何划分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区划的原则、等级、指标和界线等问题上,都有不同的看法。作者就这些问题发表了意见,并提出了划分亚热带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亚热带北界及其过渡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亚热带热量指标构造了热量综合指数表达式,确定亚热带北界的具体位置、宽度和特征,分析过渡带内气候变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