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随机地震动模型的结构随机地震反应谱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本文考虑给定地震烈度下地震地面运动的随机过程性,得强震记录统计确定的地震持时和我国地震规范采用的地震地面最大加速度平均值,确定了平稳过滤有色噪声地震动模型的参数;通过大量计算和回归分析,得到了单质点振子均方地震位移的实用计算公式,提出了随机地震反应谱,等效随机地震静荷载及结构地震随机反应和可靠性分析的实用方法,把结构在随机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可靠性分析转化成了结构在等效随机地震静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可靠  相似文献   

2.
大庆电场地震实验资料的面波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对电场作用下的地震面波特征的研究,发现电场对地震面波的影响比对地震反射波的影响要大,这对进一步研究电场地震的机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结构双向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双向耦合恢复力模型进行了改进,采用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程序DABIS对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单向及双向地震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单向和双向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较为接近,但在双向地震作用下,支座的最大位移明显大于单向地震作用时的支座最大位移,因而在确定支座最大位移时应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现行抗震规范的Kanai-Tajimi模型参数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我国现行抗震规范(GB50011—2001)并利用随机极值原理对地震动随机模型Kanai—Tajimi功率谱参数进行分析,提出为考虑土体的非线性特性,有必要区分多遇地震作用下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模型参数;给出了多遇地震作用下与规范相一致的场地土阻尼比和卓越频率,建立了谱强度因子S0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关系;对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模型参数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粘弹性阻尼器连接的相邻结构非线性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用随机等价线性化方法探讨了相邻结构之间用粘弹性阻尼器连接后的非线性随机地震反应,分析发现:在小震作用下,粘弹性阻尼器对相邻结构可以同时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但是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安装粘弹性阻尼器有可能会在减少一个结构的地震反应的同时,增大另外一个结构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活动断裂构造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应变能释放的结果。地表建筑,构筑物的地震破坏与地震形变带均匀为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的产物,所以它们必然具有相同的力学性状特征。本文通过国内外一些强烈地震震害实例,充分论主下了地震地面运动卓越方向的存在,并指出了它在抗震防灾及工程抗震和震害预测预防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设计并完成了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将同种加载条件下的刚性地基和柔性地基上结构地震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了SSI效应对一幢十层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可知:在SSI效应作用下,基底输入地震动的强度和频谱特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SSI效应的作用,刚性地基和柔性地基上的结构地震反应存在较大差别,且在一定条件下,SSI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能起到减震作用。  相似文献   

8.
神户大开地铁车站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本文对阪神地震中大开地铁车站的地震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复反应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大开车站的中柱在水平和竖向地震动作用下产生的较大内力,导致了整个地下结构的破坏;计算结果还表明在阪神地震中,竖向地震动作用下地下结构所产生的内力比水平地震动作用下产生的内力要大。  相似文献   

9.
大型高架桥横向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了大型高架桥梯形截面薄壁箱梁地震反应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考虑箱梁弯曲,扭转,畸变等多种因素,还能考虑箱梁结构的横向弯扭耦合振动等结构自身特性和桥墩变形,盆式橡胶支座等局部构件作用,建立了大型高架桥在地震波输入下的动力方程,计算了郑州紫荆山高架桥分别在4种典型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过程反应,计算给出了该桥的地震反应规律。论证了郑州紫荆山高架桥在地震作用下横向变形的可靠性,为该桥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立交桥结构三维地震反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建立了城市立交桥结构地震破坏过程的分析模型,考虑了柱墩、梁、支座的单元模式,推导并建立了行波法输入下结构动力平衡方程,进而研究了地震多点输入下立义桥结构的地震反应问题,建立了立交桥结构的破坏准则,分别对几种方式地震输入下城市立交桥结构的地震反应瓿进行了具体研究。从而为人们对实际立交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在对桥梁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时,不应该忽略地震对它的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In1977,Sheriff(1977)provedthedetectiftglimitthatwasdefinedasminimumthicknessofthereflectionthinbedtobel/30wavelength.Applyingthesingularitydetectionprinciplewithwavelettransforminthispaper,weanalyzethereflectionseismicsignalsofthethinbed...  相似文献   

12.
实际地震勘探中,储层物性参数的差异是导致地震波响应特征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而建立储层物性参数与地震响应特征之间的联系,需要跨越微观孔隙尺度、介观测井尺度以及宏观地震尺度等三个不同尺度空间.本文基于已知井的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和测井数据,利用复杂多孔隙介质理论将微观尺度孔隙岩石粗化到介观测井尺度,利用Backus平均理论将介观测井尺度的模型进一步粗化到宏观地震尺度,最终,得到地震尺度裂缝-多孔隙介质模型.其数值计算结果与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的对比表明:基于两级尺度粗化算法的裂缝多孔隙介质模型在给定参数下是有效的,且基于该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方法能够对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随物性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冕宁大桥水库是目前国内唯一处于强震多发地区和地震高烈度区的大Ⅱ型水库。对该水库进行了有关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了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完成了水库地震对策研究。2002年3月3日大桥水库诱发Ms4.6级水库地震,根据所获得的水库地震监测资料,在这次水库地震的半年以前,我们认为会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在库区及其邻区有可能发生4级左右的地震。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已有的地下水单井综合观测方案和宁德地震台所具备的实验条件,就若干种不同方案在宁德地震台开展对比观测,并对4种方案的实际观测效果和其它有关优缺点分别给出科学评价。然后根据实验和分析结果,从中选出在科学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推导,分别给出了直接基于位移和直接基于位移可靠度两种抗震设计方法所求结构基底剪力与现行抗震规范所求结构基底剪力之比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影响上述比值的主要因素及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一种3分量地震数据偏振分析的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人工地震勘探信号的提取中。该技术基于时域算法,通过对协方差矩阵的本征分析,在滑动时间窗内计算偏振特性,由偏振椭圆导出表征质点运动的各种属性,并利用质点运动的特征构建偏振滤波器。本文对3分量合成地震记录和野外探测实验的实际3分量记录进行偏振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偏振滤波,有效地提高了信噪比。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强余震的电磁同震效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在武都汉王地震台及其附近地区布置了2个大地电磁测深点,进行了两期余震序列的地震电磁效应连续监测,共观测到Ms4.0及以上的余震事件35次.通过与汉王强震台的地震记录数据中15个强震记录比较发现,与地震波相对应的地震同震电磁信号存在于所有的电场和磁场记录分量中,它们与地震波到达同步.地震破裂发生时的电磁辐射信号在记录数据中相比地震波达到观测点的电磁信号幅度要小得多,无法从观测数据识别出来.通过分析对比地震位移和同震电磁信号的关系,提出了地震电磁同震信号产生的地震波驱动机理,认为观测系统在地球基本磁场中随地面运动产生了地震同震电磁信号,并从观测的地震振动位移和电磁信号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匹配滤波的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规滤波方法对浅海多次波压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通过改变模型表面边界条件,求解波动方程实现多情景地震数值模拟.利用自由边界条件模拟时获得含海平面强反射多次波地震记录,而利用吸收边界条件时得到理想条件下无多次波地震记录.对比分析多次波对有效地震信号的影响得到海平面强反射多次波改变了有效地震信号的振幅、频率和相位.利用归一化方法计算得到压制多次波滤波器算子,并作用于含海平面强反射多次波地震记录.叠加地震剖面对比分析表明,归一化滤波器算子较好的压制了地震记录中的多次波,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最后,根据多次波产生条件,给出了利用实际区域简化地质模型的地震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归一化滤波器算子的方法,从而利用该方法压制实际地震数据中多次波.  相似文献   

19.
地震破坏状态概率分析是抗震结构最优设防水平决策与全寿命优化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作者们曾根据"三水准"设防原则和地震烈度的危险性分析结果提出了二种实用分析方法.本文建立了结构破坏状态概率分析的地震易损性理论基础,提出了极限状态地震易损性和破坏状态地震易损性的概念.从地震易损性理论的角度,对二种地震破坏状态概率简化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第1种方法是一种考虑结构宏观抗震能力不确定性的半理论半经验易损性分析方法,而第2种方法则是一种不考虑结构宏观抗震能力不确定性的简化易损性分析方法,根据地震破坏状态概率的计算结果对二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选择合适的人造地震动时程是高层建筑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作用的基础。介绍了徕远广场结构设计地震波的确定方法及过程。鉴于各条地震波输入进行时程分析的结果的离散性,提出可以采用场地土层反应分析得到的地表加速度时程及按照《高层技术规程》设计规准谱拟合人造波作为结构设计地震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