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皖中地区深层构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地球物理场特征与不同层次地质体之间对应关系的分析,可以探讨深层构造的演化。本文根据对重力和磁力场数据处理的结果,研究皖中地区地壳上部的层块结构和滑脱构造。  相似文献   

2.
泥盆系是富含油气的阿尔及利亚韦德迈阿次盆地西北部438B区块重要的含油层位之一,可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仅下部的SQ1层序保存较完整;泥盆系属于快速海侵缓慢海退的沉积旋回,由海侵、早期高位和晚期高位3个体系域叠加组成。在SQ1层序中相当体系域级别的地层单元在区域上具有良好的等时性,仅在研究区东、南部外侧构造隆起区明显变薄或局部缺失海侵体系域地层。各体系域中,早期高位体系域的障壁砂坝在纵向上具有更好的可比性,反映该体系域障壁砂坝砂体的发育层位和沉积厚度更稳定,砂体连通性和储集性更好,但上部的SQ2为仅保存部分海侵体系域沉积记录的残余层序。选择SQ1层序各体系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结果表明:438B区块泥盆纪具备向南东方向弧突的,由浅海陆棚、障壁岛、潟湖、潮坪组成的海湾地貌和分带性沉积格局;在各体系域继承性发展演化的分带性沉积格局中,以早期高位系域中的障壁砂坝和冲溢扇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层位、相带和部位。  相似文献   

3.
湖南苗儿山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如华 《黄金地质》2000,6(4):23-27
湖南雪峰弧形构造带中的苗儿山韧性剪切带存在糜棱岩和片理化岩石两大构造岩类,各具不同的变形特征,根据金矿的产出规律,认为该地区金矿化受韧性剪切带,老地层,后期脆性断裂等多重因素控制,发育于老地层中的片理化带提供了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加强片理化带的研究对于在雪峰弧形构造带上找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闽西南地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区内总体构造为新华夏构造体系龙岩山字型构造,在该体系下形成的褶皱、断层以及火成岩侵入是造成本区煤层形变的主要因素。褶皱主要以纵弯作用、横弯作用和不协调褶曲作用使煤层产生千姿百态的形变效应;断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断层无煤带和断层两侧煤厚变化带;火成岩侵入可造成横切无煤带和煤层局部变薄、吞蚀现象等。  相似文献   

5.
施洞口断裂位于贵州东部,曾作为贵州大地构造的分界,但马号段构造样式历有争议,为了探讨施秉县金钟山非典型丹霞地貌成因,即金钟山白垩纪断陷盆地及其“红层”非典型丹霞山体地貌形成的控制因素,对施洞口断裂带马号段、台盘段和舟溪段等多个重要剖面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否定“巴团飞来峰构造”,认同1:20万镇远幅区域地质图划定的构造透镜体形式,同时查明了金钟山白垩系南东边界的沉积关系其实是断层接触,构成施洞口断裂马号地区较大规模构造透镜体的南东边界,使施洞口断裂在整体的平剖结构展布上呈现分支联合的构造透镜状普遍规律特征,另外认为马号—金钟山公路沿线寒武系白云岩为不整合沉积覆盖于青白口系之上,而东侧一带的青白口系又以逆冲断层“推覆”于寒武系白云岩之上,从而成为导致施洞口断裂带在马号段构造特征较为复杂的主要原因,据此本文对施洞口断裂构造特征进行了再次调查梳理,具有较重要的基础地质科学意义,并从地质演化角度解释了施秉金钟山白垩纪断陷盆地及其“红层”非典型丹霞地貌山体的形成,可为金钟山的旅游开发提供地学科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和分析青海野马泉矿区地层的破碎情况,提出了破碎比表面、破碎块度、岩石空隙率、岩石崩解率、岩石完整性系数、岩石抗压强度6个破碎程度的评价指标,运用模糊数学评价体系并结合岩石破碎程度指标建立了破碎地层的分类标准,结合野马泉矿区钻探现场,将破碎地层分为了5类。对于破碎地层研究出具有针对性的钻井液体系。  相似文献   

7.
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群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认为前人所建立的的祁漫塔格群或滩间山群包括了不同时代的浅变质碎屑岩、中酸性火山岩及基性-超基性岩。根据在东昆仑原划奥陶系祁漫塔格群第一亚群(下部碎屑浊积岩)中采集到早志留世笔石化石组合(这是首次证实东昆仑地区存在志留系地层)及同位素测年资料(鸭子大板火山岩年龄),其时代包含了奥陶纪、志留纪和三叠纪等,根据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和地层清理,对祁漫塔格群进行了解体,将其重新厘定为奥陶纪滩间山群(OT)、志留纪白干湖岩组(Sb)弧后盆地复理石沉积和鸭子泉组(Sy)岛弧火山岩、石炭纪鸭子大坂硅质岩(S i)、三叠纪鄂拉山组(T3e)、蓟县纪狼牙山岩组(Jx l)和南华—奥陶纪阿牙克库木湖蛇绿混杂岩[(N h—O)aΣ]。该成果对于祁漫塔格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划分对比、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新证据。  相似文献   

8.
锦屏县八瓢金矿是产于青白口系下江群地层中的石英脉型金矿,通过对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认为控矿的主要因素为地层岩性和褶皱、断裂构造。富集成矿的主要部位为含金石英脉与北东向断层交汇部位;富矿包产于断层上下两盘岩层发生牵引褶皱的地段。根据富集成矿的地质构造条件,提出了找矿探讨Ⅰ区、找矿探讨Ⅱ区和找矿探讨Ⅲ区,三个找矿前景较好地段。  相似文献   

9.
卢德源  王香泾 《地球学报》1990,11(2):227-237
通过对沱沱河—格尔木地区地震测深资料的重新解释,给出了该区地壳的二维速度分布剖面及Q值分布。上地壳横向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区性。该分区范围大体与“亚东—格尔木项目”中所划分出的地体相一致。地震资料为本区划分地体提供了佐证。本文讨论了地体的拼合、碰撞的深部作用过程。认为上地壳的逆冲、叠覆,中、下地壳的挤压增厚,以及岩浆的贯入,壳幔物质的混合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  相似文献   

10.
以地震、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构造地质横剖面特征,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探讨沙湾凹陷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纪伸展断陷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地层生长指数、反转率,进一步揭示沙湾凹陷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纪构造运动学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认为:1) 沙湾凹陷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纪共发育16 条断层,其中5 条正断层、6 条逆断层、5 条断层具备下正上逆特征;2) 沙湾凹陷及其邻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处于南北向挤压、东西向张裂的伸展断陷环境,早二叠世晚期风城组(P1f)沉积之后,该区域构造环境转变为北西-南东向挤压环境,部分先存正断层发生反转,形成一系列隐伏的隆起区;3) 通过计算地层生长指数和部分断层的反转率,认为研究区西北部地层生长指数和断层反转率普遍较高,研究区南部地层生长指数和断层反转率相对较低,即研究区西北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受伸展构造活动影响较为强烈,早二叠世末期受构造改造较为明显,研究区南部基本保持早期伸展断陷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