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地理学报》2003,5(2):253-260
20 0 2年 12月 3日到 5日 ,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了第 197次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学者以“多信息的古地理重建”为主题 ,就地质历史时期和人类历史时期古地理重建的多信息化、定量化、计算机化 ,各古地理分支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耦合 ,以及更有效地为生产实践和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维护和改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索。会议中心议题为 :( 1)多信息的古地理重建及其耦合问题 ;( 2 )古今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 ;( 3)古地理与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及地理环境的整合问题。石油大学 (北京 )冯增昭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刘本培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  相似文献   

2.
2002年12月3~5日,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了第197次学就地质时期和人类历史时期古地理重建的多信息化、定量化、计算机化,各古地理分支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耦合,以及更有效地为生产实践和人类生存地理环境的维护和改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索。题;②古今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③古地理与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及地理环境的整合问题。北京石油大学冯增昭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刘本培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研究所刘纪远研究员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1 我国古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古地理是指地质历史和人类历史的自然地理环境。长…  相似文献   

3.
香山科学会议第197次学术研讨会“多信息的古地理重建”召开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   总被引:23,自引:17,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增昭 《古地理学报》2003,5(2):129-141
古地理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和人类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特征的科学,有重要的地学理论意义和生产实践意义,还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古今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古地理学来源于地层学、地史学、大地构造学、古生物学、沉积岩石学、自然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考古学、人类历史地理学等,因此就相应地产生和形成了地层古地理学(或地史古地理学)、构造古地理学、生物古地理学、岩相古地理学(或沉积古地理学)、自然地理古地理学、第四纪古地理学、人类历史古地理学等分支学科。有许多类型的古地理图,如构造古地理图、生物古地理图、岩相古地理图、示意的或定性的古地理图、定量的古地理图、不同比例尺的古地理图、当今界限的古地理图、非当今界限的古地理图等。古地理图是古地理研究的集中表现,是古地理学的生长点。我国的古地理学有4个主要的发展趋势,即从单一到综合,从定性到定量,从手工作图到计算机作图,从理论到应用。《古地理学报》的创刊和开始进入我国科技期刊的先进行列是我国古地理学发展历史中的一件大事。2002年12月香山科学会议第197次学术讨论会围绕“多信息的古地理重建”这个主题,通过充分的讨论和争鸣,对我国古地理学的发展前景达到了共识,即根据多学科的、多层圈的、多时代的、第一手为主的和定量为主的信息资料,编制从长城纪到第四纪以及人类历史时期的、各种比例尺兼有的、既有地学理论意义又能为生产实践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维护和改善服务的、综合各古地理学分支学科之长的古地理图,是时候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促使这一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地矿部岩相古地理工作协作组第七次工作会议于1988年3月7日至9日在成都市举行。会议代表38人,其中除协作组学术顾问、成员(9人因病或其它工作请假)和办公室、信息组成员外,中国地质科学院和部科技司、地矿司、石油海洋局、地质出版社均派代表莅临指导。长期从事“岩古”工作的部分省地矿局和部属石油单位的代表也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协作组组长、成都地矿所所长刘宝珺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6.
古地理学是一门强数据依赖性学科,古地理重建作为古地理学的核心任务之一,着眼于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表面的地理、生物、气候面貌及其演化规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海量古地理数据的不断积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标准化、智能化的数字古地理重建成为可能。文章通过介绍国内外与古地理相关的代表数据库及团队,总结其优缺点,提出大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古地理重建核心思路:(1)建立标准化的古地理学知识体系;(2)建立开放互动、动态更新的古地理数据库,并利用机器阅读技术等拓展数据来源;(3)建立标准化的古地理学数据质量控制体系;(4)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建立各类型古地理重建模型,深度挖掘数据;(5)以可实时更新的智能数字地图集或多维动画形式输出成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关键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地理学着重于研究和重建地史时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状况。国际古地理学主要是在板块构造理论指导下,依托古地磁、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手段,重建地史时期的大陆位置、板块边界、海陆分布,侧重于板块尺度的板块构造古地理。中国古地理学主要侧重于以矿产资源勘探服务为导向的不同尺度的盆内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当前中国古地理研究对前寒武纪板块构造体制之前的古地理研究仍处于探讨和假说阶段,对显生宙重大古地理变迁的构造机制、地表过程、生命效应是最具挑战的科学问题,诸如古生代与生物大灭绝事件相伴生的古地理变化,中三叠世末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拼合后的古地理效应,白垩纪以来中国地势由东高西低转变为西高东低的过程和机制等。未来中国古地理学研究不仅要继续加强服务于页岩气等新矿产资源勘探的应用岩相古地理研究,还应建设对接国际的多学科融合的中国古地理数据库,系统重建中国小陆块群聚散的多重古地理演变过程,深入认识全球古地理演变的中国地质记录及其地球生命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2年9月8日至11日,《古地理学报》(英文版)创刊庆祝会、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扩大会议暨古地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昌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隆重召开。9月8日上午召开了《古地理学报》(英文版)创刊庆祝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教授,副校长庞雄奇教授;来宾有中国科学院孙枢院士,中国科学院王铁冠院士,教育部科技司铁晓锐女士,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颜帅理事长,科学出版社彭斌副总经理,北京大学杨守仁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乔秀夫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楚泽涵教授等20余人;《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  相似文献   

9.
古地理重建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表构造过程、海陆格局和地貌环境特征的一项综合研究,并通过绘制表达海洋和大陆的古代轮廓以及重要的地形和地表环境的地图来呈现,是还原地球演化历史、预测能源矿产分布、认识生命和气候演变的基础性工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方法的应用为古地理图快速更新和友好呈现提供了方便。目前,全球有多个团队发布了数字化的全球古地理重建模型以及相关的数据和方法,如EarthByte、PaleoMap、UNIL、Deep Time Maps等团队。笔者研究团队基于“深时数字地球(Deep- time Digital Earth, DDE)”国际大科学计划提出的数据- 知识- 模型驱动的古地理重建思想,提出基于数字化方法驱动的升级更新全球古地理图的新流程,并通过不断尝试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从知识图谱、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等方面开发了多项古地理重建应用技术。以东特提斯域中二叠世—中三叠世的古地理重建为例,首先在GPlates软件平台上重建了板块构造框架,再利用岩相古地理图自动生成地形地貌图并结合人工校正,最后在GPlates软件通过图层叠加实现了中二叠世—中三叠世东特提斯域的动态数字综合古地理重建。本用例与广泛使用的Scotese (2021)的古地理图对比,在成图效率、数据丰富性和可追溯性、模型准确性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并为该时期板块运动、冰期消亡、大洋缺氧和生物灭绝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研究提供新的约束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古地理学报》2004,6(3):F003-F003
一、古地理学报是地学类学术性期刊 (季刊 ) ,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学术领域的文章 ,如岩相古地理、生物古地理、构造古地理、地层古地理、层序地层古地理、自然地理古地理、第四纪古地理、人类历史时期古地理、人类文明与古今地理环境、古地理研究方法、沉积环境、沉积相、古生态、古气候、古构造、古地貌、古水文、古岩溶、古土壤等学科和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的论文 ,以及以这些学科或学术领域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述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化工材料、建筑材料、其他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的预测、勘探、开发和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第六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0年 8月 17日至 2 0日在辽河油田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石油大学及辽河油田共同主办 ,辽河油田承办。会议主席辽河油田公司副总经理刘俊荣致开幕词 ,并代表辽河油田欢迎全体与会代表。会议主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冯增昭教授致词感谢辽河油田承办此次会议 ,并概述了历次全国古地理学学术会议的召开情况 ,还作了题为中国南方寒武纪岩相古地…  相似文献   

12.
征稿简则     
《古地理学报》2004,6(4):F003-F003
一、古地理学报是地学类学术性期刊(季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学术领域的文章,如岩相古地理、生物古地理、构造古地理、地层古地理、层序地层古地理、自然地理古地理、第四纪古地理、人类历史时期古地理、人类文明与古今地理环境、古地理研究方法、沉积环境、沉积相、古生态、古气候、古构造、占地貌、古水文、古岩溶、  相似文献   

13.
《古地理学报》2004,6(1):19-19
2003年12月6日在石油大学(北京)召开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及《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京内外委员共45人,特邀代表2人以及编辑部全体人员,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柳贡慧教授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1998年5月18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及《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联席会议。我国古地理学界的老、中、青科学家40多人会聚一起,“四世同堂”,共商创办《古地理学报》这一既利当今又益后世的大事。冯增昭教授和王英华教授分别上下午的会议。冯增昭教授汇报了《古地理学报》的筹备过程和创办本刊的计划和目标,并对主办单位在创办本刊的人、财、物方面的支持和对各位委员和编委尤其是各位老前辈和领导光临本次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金之钧教授、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  相似文献   

15.
第七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2年 8月 2 1至 2 4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青海油田召开 ,会后有两天地质考察。会议开幕式由青海油田徐凤银副总地质师主持 ,青海油田黄立功总经理致欢迎词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杨遵仪教授致贺词 ,冯增昭教授致开幕词。会议闭幕式仍由徐凤银副总地质师主持 ,黄立功总经理讲话 ,杨遵仪、张鹏飞、杨式溥、何锡林和乔秀夫等老科学家对大会进行学术评议 ,刘焕杰教授宣读优秀青年论文获奖名单 ,并由会议主席团成员及老科学家向获奖人员颁奖 ,最后冯增昭教授作大会总结报告。这次会议是我国古…  相似文献   

16.
全国古遗迹学及层序地层学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 0月 2 8日至 3 1日在河南省焦作市焦作工学院召开。会议由焦作工学院、中国古生物学会、河南省古生物学会、湖北省古生物学会、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大学 (华东 )、西北大学、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调局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湖北省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主办 ,到会专家约 50人 ,宣读论文 3 6篇。会议期间参观了焦作工学院古遗迹学陈列室并考察了河南济源中生代剖面 ,会后考察了河南嵩山地质。会议上宣读的优秀论文将在《古地理学报》上刊出。这是我国古遗迹学领域的一次难…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4月 1日设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泰勒 (Tyler)奖委员会公告 ,我国现代第四纪研究的创始人、著名古环境研究专家刘东生院士荣获 2 0 0 2年度国际环境科学的最高奖———泰勒奖。这是这一重要奖项首次授予中国环境地质学研究的科学家 ,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获此殊荣。同时获奖的还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WallaceS .Broecker教授。泰勒奖委员会公告认为 :刘东生院士借助于分布在中国北方巨厚的风成沉积物———黄土的研究 ,开创性地发展了一整套研究方法 ,利用陆相沉积所记录的古环境变化信息 ,重建了过去 2 50万年来地球…  相似文献   

18.
为交流第七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以来的研究成果 ,并为参加 2 0 0 3年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市召开的XVI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 (INQUA)大会做准备 ,第八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于 8月 2 0~ 2 4日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金叶宾馆召开。来自全国各部门和单位的代表 1 80余人出席了大会 ,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1 0人 ,中青年研究员、教授 1 2 0多人 ,几十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也参加了大会 ,第八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是一次老中青结合、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 ,也是世纪之初我国第四纪研究成果和队伍的一次大检阅。会议期间 ,来自各个不同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19.
突发性特大自然灾害预测研究的新途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振球 《地学前缘》2003,10(2):317-318
以 2 0 0 0年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第 133次学术讨论会(叶叔华等 ,2 0 0 2 )为代表 ,我国一批从事交叉领域研究的科学家 ,采用整体思维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此种中西文化优势融合的途径 ,已在特大暴雨、台风突变和大地震临震等特大自然灾害的预测研究方面 ,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并在这些危害极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预测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提出了一些重大研究课题。(1)从整体思维出发寻找突发性特大自然灾害的触发因子 :任振球等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 ,从台风强度突变入手 ,全力寻找特大暴雨、大地震临震以及台风几类突变等特大自然灾…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 1 2月 1 0日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在北京授予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刘本培教授第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该奖是面向全国地质工作者的最高层次的地质科学奖。刘本培教授 1 95 2年从清华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后 ,一直从事高等学校的地质教育与科研工作。刘本培教授在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和大地构造学领域都有良好建树 ,已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百余篇 ,主编专著、文集 8部。其中 ,藏北冈瓦纳型 Eury-desma冷水动物群、侏罗—白垩纪降温事件、中国海西—印支期构造古地理、滇西古特提斯多岛洋模型和南天山构造演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