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杨森  张明军  王圣杰  王杰  陈荣  马荣  潘素敏 《冰川冻土》2017,39(5):1113-1121
基于中国自动气象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0.1°×0.1°高分辨率逐时降水量网格数据集以及气象站点日降水的实测资料,对青藏高原面雨量的空间分布做了研究,并运用线性分析法对青藏高原季节面雨量和逐时面雨量的年际变化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0.1°×0.1°高分辨率格点降水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青藏高原面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东南缘的降雨量远大于西北部。格点数据与站点数据之间偏差率小于20%的站点占到站点总数(84个)的65.48%,相关系数大于0.9的站点有48个。(2)2008-2013年青藏高原总面雨量的年均值为133.42×1010 m3,夏季面雨量最大,占到全年面雨量的51.48%。四季面雨量均呈增长趋势,春、夏、秋、冬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40×1010 m3·a-1、3.11×1010 m3·a-1、1.30×1010 m3·a-1和0.92×1010 m3·a-1。(3)面雨量峰值出现在19:00-20:00(北京时间,下同),面雨量增多的时间出现在17:00-02:00。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花区间天气雷达测雨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窗概率配对方法以及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和变分联合的方法分别对郑州和三门峡两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以及地面自动雨量站资料进行了降水反演和评估,并实现了两部雷达降水反演的拼图.评估结果表明在雷达测雨中,利用改进窗概率配对方法确定的Z-R关系反演的雷达测雨精度要优于目前国内业务雷达采用的经验关系式,而且经过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和变分联合处理之后,既保持了雷达观测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也显著提高了雷达测雨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组网建设,常用雷达产品逐渐在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利用反射率因子产品分析降水系统的移向、移速、强度以及降水性质等特征为人影作业指挥提供参考;利用径向速度产品选择人影作业的最佳时机和部位;利用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产品识别冰雹云并指导防雹作业;综合应用多种雷达产品建立人影...  相似文献   

4.
多源降雨信息质量评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源降雨信息质量评估遇到的基本问题是各类降雨信息的空间特征不同,信息采集传输的时间频次不同和降雨真值不明。本文在地面站雨量为点降雨真值、经地面雨量站校正后的雷达观测产品反映了降雨真值的空间分布等假定基础上,提出了单点雨量、区域点雨量、面雨量、降雨空间分布和洪水预报系统产品等5个层次的多源降雨信息质量评估体系和技术。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利用CDSN、IRIS、GEOSCOPE等台网 33个数字台站及部分数字流动台的长周期面波资料 ,采用改进的Occam网格反演方法 ,在获得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区域 (5°~ 5 5°N ,6 8°~ 15 0°E) 1°× 1°的 7~ 184s周期Rayleigh波群速度频散的基础上 ,进一步反演青藏高原及邻区 (2 0°~ 40°N ,75°~ 10 5°E)内每个经纬度节点介质的S波速度结构 ,获得了 0~ 42 0km深度地壳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分布。研究结果显示 :青藏高原不但具有厚壳 (6 0~ 70km)和厚岩石圈 (超过 2 0 0km) ,而且高原深部结构和速度分布存在明显的横向变化和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海拔要素对温度、降水和气候型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宇欣  李育  朱耿睿 《冰川冻土》2019,41(3):505-515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5 000 m,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并对周围乃至全球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使用1961-2010年青藏高原温度、降水0.5°×0.5°格点数据,以及由GTOPO30数据(分辨率为0.05°×0.05°)经过重采样生成的陆地0.5°×0.5°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了青藏高原温度、降水受海拔要素的影响,并通过青藏高原区域79个气象站的数据进行验证,进而使用柯本气候分类和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两种方法对青藏高原气候进行划分,探讨青藏高原各分区海拔要素对温度、降水的影响差异以及出现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及其各分区的气温垂直递减率不同,是由于地形起伏不同造成的青藏高原热源效用不同;降水与海拔的关系不同,是由于各区域受控于不同的气候系统,造成干湿度的不同,因而最大降水高度带不同。  相似文献   

7.
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降水结合了雷达区域覆盖和雨量计单点精度高的优势, 利用雷达进行区域降水量估计是提高雷达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利用在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地区的雷达回波-降水反演关系式, 对2012年5月10日的这一地区的一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反演比较, 并利用平均校准法、 最优插值法和用卡尔曼滤波确定变分系数的变分-卡尔曼滤波进行空间校准. 结果表明:利用最优化法得到的本地降水反演关系式效果要明显优于其他波段或地域的固有关系式, 可以有效改变过低估计的状况; 变分-卡尔曼滤波由于考虑了雷达区域扫描的优势, 校准效果最好, 可以细致反映空间降水分布, 对降水预报、 地质灾害预警等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多仰角多变量的降水关系式, 并进一步对反演结果采用有效的数学校正法可能会对空间面雨量估测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天气雷达背景场特征资料生成方法及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琳  谭学  郑文  戚建国  刘铁林 《水文》2016,36(1):27-31
地形对波束遮挡是影响雷达观测资料质量的重要误差源之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了天气雷达应用系统,系统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背景场特征资料客观分析技术计算出雷达站周围环境对雷达波束造成遮挡影响的背景场特征资料(挡角图、等射束高度图和波束遮挡能量耗损率图)。详细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雷达背景场特征资料计算原理和方法,并提出利用雷达回波概率特征方法,将计算出的背景场特征资料与不同仰角雷达回波统计的概率空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新一代天气雷达背景场特征资料的正确性,为后期雷达波束能量遮挡进行定量订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测站雨量、加密区域自动站雨量、高空探测、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诱发顺昌"6.18"特大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气象成因。结果表明,除地质地貌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外,与罕见连续特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前期气候背景有关的是高空槽区稳定、中低层切变维持、高低空急流存在、中尺度系统强烈发展、充沛水汽输送辐合等气象条件导致特大暴雨引发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0.
用GMS卫星资料反演复杂地形下的降水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乾  李兰芳 《水科学进展》1997,8(4):353-358
强降水主要由生命史短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对此类天气系统的预报,目前只有依靠卫星和雷达的实时监测并结合中系统的概念模式外推来完成。由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形极为复杂,造成雷达盲区,影响其估算降水率。因此采用GMS-4卫星的红外和可见光展宽云图资料,经处理并转换后,再加入相应网格点上的数字化地形高度资料作为因子之一,用多级逐步判别模式估算逐时雨强等级,最后形成一套可在微机上对雨强场进行图像显示及处理的软件系统,满足了现时预报的需要。结果表明,小雨以上的降雨区域不论面积、形状均与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Application of     
《岩土工程技术》2000,(4):230-233
  相似文献   

12.
13.
14.
挤扩支盘成型机是用于挤扩多支盘砼灌注桩施工的一种新型设备,其成桩机理是靠高压能量的油泵推动油缸活塞运动而工作的。所施工的支盘桩为一种不等截面桩,与等截面桩相比,单个支盘的承载力为原桩的6.25倍。介绍了其主要技术参数、施工工艺流程、成桩特点及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