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2006年7月7日发生在曲靖中部及南部的强对流天气的环流特征及相应的多普勒雷达产品的形状、强度、移向进行分析。得出在有利的大尺度天气环流形势背景下,曲靖处于冷锋切变前,具备有利的温湿条件和极不稳定能量时,极易生产强对流天气,同时当在多普勒雷达上出现典型的超级单体对流、倒“V”型、钩状回波、弓形回波等时,会伴有冰雹、大风天气出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6年7月7日发生在曲靖中部及南部的强对流天气的环流特征及相应的多普勒雷达产品的形状、强度、移向进行分析。得出在有利的大尺度天气环流形势背景下,曲靖处于冷锋切变前,具备有利的温湿条件和极不稳定能量时,极易生产强对流天气,同时当在多普勒雷达上出现典型的超级单体对流、倒“V”型、钩状回波、弓形回波等时,会伴有冰雹、大风天气出现。  相似文献   

3.
利用青藏高原第三次科学实验的C波段双偏振雷达(C-POL)的观测资料、ERA-Interim 0.125°(纬度)×0.125°(经度)气象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探空资料,对2014年7月30日午后发生在西藏那曲地区的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诊断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冰雹强对流过程发生在有切变线伴随的高原低涡东移过程中,低涡尾部前倾的切变线为这次冰雹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水汽条件。2)强对流天气的水汽输送主要来自从孟加拉湾、印度及尼泊尔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水汽,强对流发生前水汽输送显著增加,低层水汽集中在400 hPa以下,有明显的辐合及垂直输送。3)那曲400 hPa以下为假相当位温随高度递减区,也是水平辐合及垂直上升运动的重合区,有明显的对流不稳定能量集聚及动力抬升条件。4)雷达回波图上可看到,此次强对流天气主要由局地新生的多个中γ尺度孤立对流单体造成,其移动路径与切变线前西南气流一致。大部分单体水平尺度不大,生命史短,但仍有部分单体强度大,生命史较长。局地气流辐合扰动会导致新的单体产生,单体的发生、发展及维持离不开低层气流辐合提供的动力条件。5)在距离高度显示图上表现出了弱单体雹云特征,雹云云顶伸展至16 km,高于夏季平原地区普遍对流云高度,但未突破对流层顶,0℃层远低于平原地区,为深厚强对流降水;强降水中心位于云团下部,即有降雹也有降水,降雹以霰粒为主;垂直方向存在强烈的入流和上升气流,悬挂回波出现在入流上升气流之上,中层辐合区的气流下沉区对应降雹区;中层辐合区与上层的高空辐散区配合导致对流风暴的垂直增长和强烈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白城市多普勒雷达资料,对白城地区出现的一次局地冰雹及局地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这次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杰  张思豆  代华 《暴雨灾害》2018,25(5):486-492

针对目前多普勒天气雷达PUP产品显示程序都是单纯显示图像和信息而忽略风暴分析信息应用的现状,通过对PUP产品数据格式的研究,使用DELPHI XE2编程语言研发了多普勒天气雷达PUP产品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全部自编代码完成PUP产品的读取解析,能够单独或批量读取、解析、显示多普勒天气雷达19类(36个文件)PUP产品,进行强风暴识别定位及存储图片和风暴特征分析信息,有利于PUP产品综合应用广度和深度的扩展。利用该系统及PUP产品既可以实时获取冰雹发生概率信息和发布冰雹预警,又有助于深入研究强风暴天气发生发展机理,目前该系统及其产品在云南省气象局相关业务单位应用,满足了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业务服务、人工防雹作业指挥和科研应用需求。系统使用WINDOWS API函数和MIF格式行政区边界较为准确地完成强天气的乡镇定位,程序复杂度小,代码量较少,系统体量较小,可供单一定位功能的WINDOWS程序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两次典型冰雹过程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熠  蒋丽娟 《广西气象》2006,27(A01):42-45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并结合有关的天气图资料,对2004年11月9日发生桂林恭城县莲花镇和2005年5月5日发生在荔蒲县马岭乡两次典型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雷达的产品进行分析,得出两次过程发生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宁波两次冰雹过程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宁波多普勒天气雷达,结合常规气象观测和浙江省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宁波市北仑区2012年7月7日和2013年3月22日2次冰雹天气发现,天气背景存在显著差异,一个由热对流强烈发展引起,另一个则是由强对流带过境造成的。由于季节差异2个例回波强度和特征有所不同,但多普勒雷达图上都有较清楚的回波墙、弱回波区、悬垂结构等特征,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在冰雹云发展阶段存在突增,回波顶高(ET)和组合反射率(CR)产品也存在持续的增加。2个例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个例1对流发展极其旺盛,回波顶和强回波中心都非常高,具有深厚的逆风区和气旋性速度特征,PPI产品有较明显的勾状回波;个例2回波顶、强回波中心、0℃和-20℃层相对于个例1都要低,体现了个例间的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并结合有关的天气图资料,对2004年11月9日发生桂林恭城县莲花镇和2005年5月5日发生在荔蒲县马岭乡两次典型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雷达的产品进行分析,得出两次过程发生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20022年6月16日,一次多单体强对流天气影响太原及周边地区。利用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着重对冰雹云在其强度PPI、速度PPI、距离高度显示RHI上的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利用垂直液态含水量分析了冰雹云增长的定量和定性的特征。通过分析总结出了冰雹云回波所具有的一般特点。2003年的汛期马上就要到来,这些分析结果,将为今后判别冰雹云和人工消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江西一次突发性局地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郭艳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30(1):30-36,F0002
对2004年4月11日赣中出现的突发性局地强对流雷达回波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过程虽然从天气形势上很难做出预报,但从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上仍可分析出一定的预报特征:最大反射率(DBZM)和最大反射率高度(HGT)的突降,与降雹和龙卷的发生时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的变化,尤其是跃增的特性,对于判断冰雹的增长非常有效,而对于判断降大冰雹的可能性,尤其是微型超级单体的降雹,VIL密度比VIL具有更明显的指示意义;冰雹指数(HI)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尤其当持续出现"PRO"或"POS"报警时,往往表示风暴已发展成熟,极有可能产生剧烈的强对流天气;三体散射回波(TBSS)的出现,预示风暴中可能有大冰雹生成;风暴追踪信息(STI)产品能有效地预报出回波未来的移动方向和影响区域,但对于转折时间,则需结合反射率等产品来进行预报预警服务;风暴内出现中气旋特征时,应做好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1.
通辽市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和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产品,分析了2009年7月16日通辽市开鲁县、奈曼旗、科左中旗、科尔沁区遭受雷电、龙卷风、冰雹袭击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低层有较强的西南气流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中高层有弱冷平流,形成了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为强对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同一条对流云带上的两个对流云团合并,在合并处有更强的对流云团,甚至龙卷发生。回波顶高度与反射率因子的强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常情况下回波顶高度越高,则反射率因子的强度越大,对流越强,发展越旺盛。  相似文献   

12.
刁秀广  谢考现 《气象》1999,25(8):40-43
通过对713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山东4 ̄8月份强对流天气回波时空分布、产生源地、移动路径及回波参数指标等雷达回波气候特征,对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阿克苏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挥雷达监测和预警强对流天气的作用,制作出精细化的临近短时预报,应用2005-2006年63次冰雹云回波资料对雷达回波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到5—8月强对流天气的回波特征。阿克苏强对流回波强度强,96.8%集中在40~60dBz,其负温区厚度很厚,正负温度区的厚度比平均为1:2.0。  相似文献   

14.
十堰一次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防国  吴涛  蓝天飞  徐远波  文强 《气象》2005,31(12):45-50
利用十堰714C天气雷达回波资料,结合其它天气资料,分析了2004年7月6日发生在十堰境内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在有利的大尺度天气形势下产生的,局地环境CAPE指数大,水平风的垂直切变较强。强降雹由多单体强风暴造成,回波强度强,高度较高,顶部有旁瓣假回波,低层存在弱回波区(WER)。雹云移动明显右偏于高空风,属右移风暴,以右后侧和右前侧传播方式发展。强降雹由后一种传播方式造成,初始回波从半空生成,云顶高度较高,强中心位于云体中上层。  相似文献   

15.
一次弱对流天气降雹成灾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玛河流域一次冰雹天气雷达资料及地面实况资料的分析,研究弱对流云降雹的雷达反射率因子与径向速度场的回波特征,进一步探讨弱对流云降雹与0℃层高度较低及垂直风切变的关系:弱对流天气当日零度层高度值可作为分析弱冰雹云的依据;高低空风速的差异形成的风切变造成的动压力产生垂直加速度,使对流运动得到加强和维持,也是此次降雹的动力机制。分析此次天气,揭示了新疆玛河流域弱对流云降雹天气过程生消的一些重要特征和变化,对雹云的识别和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生成复杂环境下的优质雷达回波图像,减少目标信息缺失现象与相对成像误差,提出基于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图像生成方法。采用可最大限度保留雷达回波特性的傅里叶插值法,形成空间分辨率均匀的雷达回波三维规则网格数据;基于改进变分贝叶斯理论,实现中小尺度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图像超分辨重现,生成雷达回波图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后的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范围与原图相似度高,可最大程度留存雷达回波信息,该方法能够生成清晰的雷达回波图像,且不存在目标信息缺失现象,相对成像误差极小。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2008—2010年近3a夏季强对流天气的观测资料以及雷达回波资料,通过统计和分析,初步总结了我市强对流天气的分布情况、雷达回波特征指标阈值及其对应的天气类型,旨在为预报员做短时临近预报时能更加客观定量及精细化而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冰雹过程中闪电演变和雷达回波特征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应用闪电定位网的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降雹过程,详细讨论了2004年5月15日发生在兰州皋兰的一次降雹雷雨云的闪电演变、雷达回波特征和云特定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此雷雨云的闪电机制和电结构进行了分析推断。在皋兰产生降雹的个例分析表明,云中液态水含量是否出现高值区,是识别降雹开始的重要因子。在雷雨云移动路径上,总闪和云闪为线状分布,地闪集中分布在降雹区,云闪最多,地闪中绝大多数为负闪。综合计算降雹时段云参数分析表明,云中降水率和含水量对产生闪电相对敏感,推断这次雷雨云的电结构可能属于上正下负的偶极子型。  相似文献   

19.
浙中一次强对流天气动力热力场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和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闪电及多普勒雷达天气资料,对2013年5月29日浙中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境场、触发机制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局地强对流天气是在东北冷涡背景下产生的;高空冷平流南侵、低层暖平流北上,有利于大气对流不稳定度进一步加大;在热力不稳定能量增长储存条件下,冷空气、地面辐合线与中低层切变线是强对流天气的重要触发机制,地面辐合线对强对流天气还具有组织作用;沿等熵面移动的较大位涡有利于超级单体风暴的发生和发展;初夏0 ℃层高度偏高,但在满足强烈位势不稳定、中等风垂直切变以及低层充足水汽条件下仍可以导致局地小冰雹的产生;地面大风过程是低空暖湿气流入流在快要进入上升气流区时受到上升气流区的抽吸作用而加速导致生成的;多个回波强核被中气旋组织在一起,形成超级单体风暴造成了局地强风雹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