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闪电和雷达回波资料分析2008年7月10日发生在曲靖市的强降雹过程,分析得出:7月10日的降雹天气是在两高辐合的背景下,曲靖位于辐合区边缘,其影响系统主要为700 hPa弱的偏南气流和地面弱冷空气,静止锋加强。此次过程物理量场符合上干冷、下暖湿的降雹条件。雷达回波有典型的"v"型缺口特征,在冰雹云的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合并导致能量加强的情况。在降雹过程中,闪电频次、正负闪比例、闪电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曲靖市2008年夏季(6~8月)的降水特征,更好地掌握特征明显的形势场降水预报,利用m i-caps常规资料,结合环流和雨情,对今年夏季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和在其影响下曲靖市的降水特征做了初步分析。分析表明:2008年夏季的大气环流和曲靖市的降水情况都有较明显的特征,其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很不稳定,而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对于曲靖市的降水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春季强降水对安排春耕播种生产、缓解风沙危害和春旱、净化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作物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1953-2015年民勤春季3-5月降水为背景,针对2001-2015年春季日降水量≥5 mm强降水天气过程,综合运用地面、高空和云图等气象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12个春季典型干湿年对比分析,得出春季强降水过程的气候特征和成因。1953-2015年民勤春季强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过程特点是降水时间长,集中在上午,多为连续降水。新疆至河西冷空气东移南下,与青藏高原低值系统、深厚湿层共同影响,生成高原云系发展北抬造成民勤春季强降水。春季强降水的发生,与欧亚纬向气流、高原低槽和东亚大槽的强度密切相关。预报关注重点是西北冷空气、高原天气系统和云系、偏南气流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强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青海和西藏48个气象台站近48 a(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分别以日降水量超过5 mm和25 mm作为冬半年(11月~翌年3月)和夏半年(5~9月)强降水的临界值,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夏半年强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高原强降水日数与总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型非常相似,夏半年均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冬半年则为由高原腹地向四周递减。(2)夏(冬)半年强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8月中旬(11月上旬和3月中下旬)。(3)夏(冬)半年强降水存在准6 a(5~6 a)的年际振荡以及准10~11 a(15 a)的年代际振荡。(4)强降水日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较大,夏半年高原北(南)部强降水日数普遍以增加(减少)趋势为主,而冬半年除雅鲁藏布江流域呈减少趋势外,高原大多数地区均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6月25日08时至26日08时云南曲靖马龙县出现降水量达208 mm大暴雨,由于短时降水强度大,引发了重大灾害。综合应用常规观测、数值预报产品、卫星、雷达等资料对这次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大气不稳定层结,同时有弱冷空气的扰动,同时整层大气湿度较大,有利于出现对流性强降水,应提高服务的警觉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8年5月28~29日文山北部地区一次混合性强降水过程的雷达产品、乡镇自动站雨量资料的分析发现:此次混合性强降水过程具有降雨时段集中,具有明显的阵性;强降雨范围小,雨量分布较为集中;降雨强度大等明显的中小尺度特征。对应的速度常上有明显的大风区、逆风区、中尺度辐合带和辐合系统存在。PUP降水产品中1小时、3小时降雨量产品在监测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可信度较高,在短时临近预报中对监测预警强降水的发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对曲靖市2007年7月22日至8月3日的连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强降水过程与中高纬冷空气不断南下有关,同时两高副合使川滇切变辐合作用加强。分析OLR平均场可以看出此次强降水过程有两条水汽输送带,同时OLR低值带与强降水落区对应关系一致。过程期间,垂直螺旋度的变化对暴雨的强度变化有很好的指示性,暴雨区位于垂直螺旋度正值中心,同时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暴雨产生发展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四棵树河近20年发生14次突发性洪水,洪水出现在冬季(11月22日-1月22日),洪峰陡涨陡落,洪水流量大大超过夏季最大洪峰.其成因主要是由河冰堵塞谷地,形成暂时性湖泊溃泄所致,洪水是多源地形成,沿四棵树河主谷各有数处易形成河冰湖.河冰湖的形成与河谷地形条件、气温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9.
近50a青藏高原东部夏半年强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青藏高原东部47个站点1963-2012年的5~9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 a该区夏半年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对强度。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夏半年强降水事件在7月出现的频次最多,以持续1 d的单站暴雨为主;强降水量和频次在近50 a呈弱增长趋势,其存在准12 a的年代际震荡,且在1978年之后,强降水量同时存在大致准3 a的演变周期,在各自然分带强降水量和频次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夏半年强降水量和频次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阶梯性递减的分布特征;青藏高原东部夏半年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强降水量呈反向特征,其中以柴达木地区相对强度为最大,藏东川西区为最少;各自然分带的强降水量和频次与夏半年降水量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而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夏半年降水量表现出不同的正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境内红河流域23个气象站点1960-2007年的逐日降水数据,分析流域强降水事件频次和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影响。结果表明:①强降水频次和强度在空间上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流域下游的河口-金平-绿春-江城一带为高值区,上游的巍山-南涧-弥渡一带则为低值区。②强降水频次和强度的变化趋势存在空间差异,趋势增加的站点大多分布在李仙江上游、元江中上游和藤条江流域,趋势减少的站点大多分布在李仙江下游、元江下游和盘龙河流域。③从流域整体来看,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近48年来强降水频次和强度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频次和强度的趋势变化幅度分别为0.26 days/10a和0.18 mm·day-1/10a;研究时段内频次和强度在时间变化上没有显著突变点。④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强降水变化的影响,表明近20年间强降水频次和强度的增加,增大了局部地区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的风险,河流泥沙含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1.
分析2011年6月27~28日大理地区人汛来首场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量特征以及风廓线雷达资料,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东移的中纬度槽和低层的切变线;区域性强降水开始前,大理上空是不稳定能量的密集区且大气处层结于不稳定状态;从水汽条件看,过程开始前低层湿度虽大,但没有水汽的强辐合;强降水出现时存在剧烈的上升运动释放不稳定能量,且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散度场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但低层辐合并不强;信噪比和垂直速度在降水的持续时间和降水强度方面与降水对应关系非常密切,强降水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与40dbz高信噪比出现时间一致,垂直速度负值绝对值越大降水越强,厚度越厚持续时间越长;强降水出现时水平风随高度存在多层切变,强降水出现期间水平风矢量达到最高的位置,随着降水的减弱,测量到的水平风矢量高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8.25”曲靖突发性局地大暴雨,在近30年来8月强降雨中是罕见的。采用Barnes带通滤波方法分离出中尺度天气系统表明,500hPa上的中尺度低压扰动系统和700hPa上的中尺度低涡是产生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直接的天气系统。在潜在不稳定条件下,由于中尺度系统的扰动,局地水汽强烈辐合,造成了此次强降水。同时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结果很好地模拟了这次局地暴雨过程的落区、雨强以及发生和发展。强降水发生时有强的上升运动与深厚饱和气柱互耦结构是富源、马龙大暴雨产生的重要动力机制。师宗站上升运动主要出现在对流层中高层,降雨量与上述两站相比要小得多。深对流气柱内云团发展的微物理结构显示,造成富源大暴雨的强对流云不是只含有云水和雨水的暖云云体,在对流层高层有含有雪和冰的混合相云体。马龙暴雨的强对流云团的微物理结构上在对流层中低层与富源云团性质一样,同属暖云云体,但云水合比和雨水混合比均比富源云团小,在对流层高层马龙云团为仅含有雪的单一云体。师宗云团与上述两站均不同,雨水混合比在3者之中最小,产生强降水的主要是对流层高层含有雪和冰的混合相云体。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4年5月15~21日第一场透雨过程的高空资料,对产生强降雨天气的主要物理量进行分析,总结主要物理量的变化特征,揭示这次强降雨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对今后在预报过程中对主要物理量的变化引起重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2年9月1 1日出现在滇东北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快速东退有利于对流层中层低槽东南移动影响暴雨区;低层冷式切变的形成促使了西南涡生成并随切变线方向移动;中、低层强盛的不稳定能量的存在和水汽湿舌的形成为暴雨区提供了动力条件和充沛的水汽条件;低空急流的形成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这些条件的有效合理配置,造成了昭通区域性暴雨、局部大暴雨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人口生育政策变化会对区域未来人口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全面二孩”政策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逐步放宽生育政策的又一重大举措。结合政策变动,筛选政策受众人群进行精准化预测:未来15年,曲靖市20~39岁育龄妇女将净减少3.7万人,其中符合“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且在20~39岁育龄妇女人口规模将缩减近0.7万;结合“全面二孩”政策最终兑现人口的测算,从2016年至2020年间会产生一个“二孩”生育高峰期,过了高峰期之后将渐落并减少至2.23万,较高峰期缩减0.82万人。“全面二孩”政策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生育政策,但后期效果不明显,面对“后人口转变”时代的到来,低生育率、老龄化的人口发展新格局,要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仍需与时俱进做出入口政策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6.
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大量天气实况和有关物理量格点资料,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了2004年5月15日富宁特大洪灾的物理成因,揭示了其产生的环流场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分析2009年8月12~14日大理州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量特征基础上,还利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的风廓线雷达资料探讨了强降水发生前风廓线雷达各项产品的表现,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其主要影响系统是500 hPa上的两高辐合区和700 hPa上的切变线;强降水出现前各物理量特征表现明显;风廓线雷达资料中信噪比与强降水对应关系非常密切,垂直速度的变化对强降水有一定预示作用,强降水出现前水平风随高度存在多层切变且切变层次突然增多并抬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巴里坤“96.7”暴雨洪水的危害及成因,利用降水随高程变化的规律及相关方程,推算西黑沟流域平均面降雨量,由“96.7”暴雨巴里坤气象站的雨形分配,计算西黑沟最大洪峰流量,与调查成果的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19.
于希贤 《地理研究》1995,14(4):85-90
通过对《徐霞客游记》有关记载,发现公元1638年9月下旬至12月上旬87天中有57天是连续雨日.其中阴历八月八日至九月二十六日的48天中,下雨日数达43天.这是现代气象记录滇中高原从未有过的超常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