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1979年4月,作者在研究青海柴达木盆地大柴旦盐湖硼矿床的物质成分时,首次在我国发现了一种含羟基的钠镁硫酸盐矿物——羟钠镁矾(uklonskovite)。羟钠镁矾是 M.H 斯留萨耶娃于1963年在苏联阿姆—达里河下游钻孔岩心中发现的新矿物,该矿物产于第三系被盐层覆盖的粘土岩空洞中,共生矿物为无水芒硝和杂卤石,上覆盐层的石膏中富含钙芒硝、白钠镁矾、杂卤石和其它硫酸盐矿物。M.H.  相似文献   

2.
1979年4月我们从采自青海大柴旦盐湖硼矿床东部湖滨矿区的标本中,首次在我国发现了含羟基的钠镁硫酸盐矿物——羟钠镁矾(Uklonskovite)。羟钠镁矾是M.H.斯留萨列娃1963年在苏联阿姆-达里河下游钻孔岩心中发现的新矿物。它产于第三纪粘土岩的孔洞中,共生矿物为无水芒硝和杂卤石。上覆盐层的石膏中富含钙芒硝、白钠镁矾、杂卤石和其他硫酸盐矿物。值得注意的是大柴旦盐湖硼矿中产出的羟钠镁矾与苏联的相比,不仅产状不同,而且结晶习性、光性方位和其他一些物理性质都有明显差异。这一发现有助于对该矿物的矿物学数据进行验证和补充,并对了解内陆盐湖硼矿床矿物组合的形成与转化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杂卤石(K_2SO_4·MgSO_4·2CaSO_4·2H_2O)是一种分布较广的钾盐矿物,几乎所有硫酸盐型的钾盐矿床中都有杂卤石层分布。波兰下三迭统赫洛波夫杂卤石矿床是一重要的工业矿床,绝大多数氯化物型钾盐矿床中也常有少量杂卤石产出。杂卤石是最易保存的钾盐矿物之一。美国新墨西哥钾盐矿床,就是在石油钻井岩屑中发现了杂卤石之后,进一步找到钾石盐的。袁见齐教授(1974)指出:就现有的地质资料来看,杂卤石的产出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与可溶性钾盐矿层(或矿化)有密切的关系。不论成因如何,一个盐盆地中若有杂卤石出现,其中就有可能存在其它钾盐矿物或矿  相似文献   

4.
青海察尔汗盐湖别勒滩区段杂卤石成因及其成钾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雪  焦鹏程  曹养同  赵艳军  刘斌山 《地质学报》2015,89(11):2087-2095
别勒滩区段位于青海察尔汗盐湖西部,前人认为察尔汗盐湖固体钾盐矿物以光卤石为主,在别勒滩区段西部发现有杂卤石,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对杂卤石成因未做详细研究。本文通过对别勒区段七个钻孔样品的矿物鉴定及地球化学分析,发现别勒滩区段杂卤石以原生和准同生交代方式赋存,且以后者为主,多交代石膏等硫酸盐矿物产出,少量出现交代石盐现象。杂卤石主要分布于别勒滩中西部地区,整个别勒滩区段自西向东出现了以杂卤石为主渐变为以钾石盐—光卤石为主的分布规律。结合别勒滩区段晶间卤水的补给条件,研究认为别勒滩区段杂卤石形成是涩聂湖硫酸镁亚型湖水与先期形成的盐类矿物发生交代反应的结果。别勒滩地区杂卤石作为典型的陆相成因,对研究海相蒸发岩矿床中普遍存在的杂卤石成因具有一定的对比借鉴意义,海相蒸发岩矿床中的杂卤石可能是盆地形成的内陆盐湖湖水与早期沉积的盐类矿物发生交代反应形成,对寻找海相钾盐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三叠纪是主要的成钾期,目前发现的主要含钾矿物为杂卤石,有关早三叠世嘉陵江组四段石盐岩中杂卤石成因一直存在争议.采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等手段,分析了四川盆地东部垫江盐盆长寿地区嘉陵江组四段石盐岩中杂卤石矿物形态特征,初步探讨了该杂卤石成因及对寻找海相钾盐的指示意义.扫描电镜下与石盐岩共生的杂卤...  相似文献   

6.
以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大盐滩矿区杂卤石矿为原料,在300℃~500℃温区内进行杂卤石的焙烧,利用XRD表征焙烧前后矿物特征。结果表明:(1)杂卤石矿样焙烧后重量损失约0.41g,与杂卤石中两个结构水重量0.43g相当,表明在此温区内杂卤石结构破坏而使结构水脱除所致;(2)杂卤石矿样焙烧后,杂卤石中CaSO_4组分主要以硬石膏形式存在,K_2SO_4和MgSO_4组分以无水钾镁矾形式存在,两种矿物XRD特征峰非常明显;(3)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焙烧产物中硬石膏和无水钾镁矾XRD特征峰强度随之变强,说明两种矿物含量增加,尤其在450℃和500℃时无水钾镁矾XRD特征峰最强;(4)杂卤石矿样中石英、云母、钠长石等硅酸盐矿物XRD特征峰强度不变,说明它们对杂卤石的热解无影响。经90℃热水浸取焙烧产物后发现,350℃~500℃温区内杂卤石矿样焙烧热浸后K收率皆大于95%,K离子含量皆大于43g/L,且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溶浸液中K,Mg,SO_4离子含量和K收率随之增加,与无水钾镁矾XRD特征峰变化趋势一致,表明从杂卤石中提取价值元素K,Mg,SO_4等时,杂卤石结构破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数年前,在我国西南某古盐矿床中,发现了两种钾盐矿物,杂卤石(Polyhalite)是其中的一种。在录井工作中,起初曾以肉眼误认为“红色石膏”。1961年,夏宗实同志给笔者送来了几颗这种矿物,我们随后到现埸进行了观察和采样,经配合运用光性测定和水浸试验等方法,确定为杂卤石。数月前,210地质队在另一地区所发现的杂卤石也是主要通过这一较为简易的方法,检查岩蕊时确  相似文献   

8.
马海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北部赛什腾凹陷内, 其矿区北部矿段全新统固体钾矿大规模固液转化开采已稳定运行近十年, 为钾肥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本文拟查明马海矿区北部矿段现阶段低品位固体钾盐矿物的类型和赋存特征, 开展了矿物薄片鉴定、能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析测试工作, 为水溶开采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依据。研究发现: (1)杂卤石集中分布在70–79勘探线, 以原生和后生交代成因赋存, 且以前者为主。原生杂卤石呈片状、纤维状、粒状、纤维放射状和花瓣状集合体; 后生交代成因的杂卤石呈浸染状和具石膏假象的毛毡状。(2)光卤石多分布在67–70勘探线, 呈熔融状、他形粒状、裂纹状, 与石盐、杂卤石、钾石盐等矿物共生。(3)钾石盐仅在72勘探线集中分布, 呈自形-半自形立方单体, 与光卤石、杂卤石、水氯镁石等矿物共生。(4)根据马海盐湖杂卤石赋存特征分析其成因可能为在气候干冷, 流域补给水量减少, 湖水大面积收缩和浓缩, 矿区东南部富K+、Mg2+的硫酸镁亚型卤水与牛郎织女湖富Ca2+的高盐度氯化物型卤水发生混合掺杂作用, 形成了含钾镁钙硫酸盐型杂卤石钾盐矿物。高盐度氯化物型卤水在向东南部浓缩中心迁移渗透过程中, 受蒸发和浓缩, 便在研究区西北部形成了氯化物型光卤石、钾石盐等矿物。(5)需要根据杂卤石的赋存特征, 制定相应的固液转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含片钠铝石砂岩的基本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高玉巧  刘立 《地质论评》2007,53(1):104-111
含片钠铝石砂岩是一种含片钠铝石自生矿物的砂岩,一般为富含长石的砂岩,与片钠铝石稳定共生的自生矿物主要为铁白云石、菱铁矿等碳酸盐矿物。砂岩中片钠铝石的含量变化较大,其存在与否不受砂岩结构的制约。含片钠铝石砂岩往往分布在断裂和岩浆岩体附近,既可以作为CO2气储层,又可以作为油气储层。含片钠铝石砂岩是一种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砂岩,表现为:①含片钠铝石砂岩记录了深、浅部层圈之间及烃源岩—储层之间的物质转移;②在含油CO2气藏和油藏中,含片钠铝石砂岩记录了CO2与油气双重充注,其中含油CO2气藏中的含片钠铝石砂岩记录了CO2充注驱油现象;③含片钠铝石砂岩是进行CO2地下储存研究的理想的天然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杂卤石是四川盆地主要的固态钾矿物,川中地区大多数杂卤石层不纯,通常伴随石膏层、硬石膏层、盐岩层发育,甚至同层沉积,常规测井解释方法只能粗略地识别杂卤石层。以支持向量机理论和测井解释为基础,测井数据作为输入,构建预测模型,对川中地区下中三叠统杂卤石样本做精细识别,将识别结果与录井资料验证对比,正确率达到90%以上。再以预测模型为基础,结合含杂卤石岩性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情况,构建杂卤石层分类识别模型,识别杂卤石层、石膏质杂卤石层和杂卤石膏岩层,识别正确率达到91.78%,与常规测井解释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结果表明,将支持向量机运用到找钾矿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白云鄂博铁矿发现的碳酸铈钠矿曾在《地质与勘探》1979年第八期上简要报道过.国内外文献中未见发表该矿物的空间群、红外光谱和失重分析的数据,我们为该矿物补充了这些数据. 碳酸铈钠矿(Carbocernaite)1961年首次发现于苏联科拉半岛.中国译名的碳铈钠石、碳铈钠矿、碳酸铈钠石均与碳酸铈钠矿是同一矿物.以往认为该矿物在自然界中极为少见,其实不然,在白云鄂博铁矿成为稀土的工业矿物.  相似文献   

12.
一种次生的片钠铝石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韫华 《地质科学》1982,(4):434-437
片钠铝石最早见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魁北克,第二次见于澳大利亚图斯凯尼。后来,在美国、坦桑尼亚及意大利等国陆续发现。1966年作者在胜利油田第三系岩芯样品中发现了这种矿物,这是片钠铝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经研究认为,我们发现的片钠铝石与国外报道的有许多不同之处。研究这种矿物,对油气勘探和开发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海水体系(即Na+,K+,Mg2+,Ca2+∥Cl-,$SO_{4}^{2-}$-H2O六元体系)中杂卤石的形成条件不仅有助于理解海相蒸发盐成因,对开发杂卤石钾资源利用技术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杂卤石以及其他含有硫酸钙矿物(如二水石膏、半水石膏、无水石膏、钾石膏、多钙钾石膏、钙芒硝和水钙芒硝)的相平衡,无论是在实验研究方面还是在热力学模拟方面都仍然存在很多争议。由于缺乏杂卤石在复杂水溶液体系中可靠的相平衡数据,使人们对认识杂卤石成因和利用杂卤石钾资源带来巨大障碍。本工作对海水体系中杂卤石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热力学模拟和实验研究。超过一年的长时间固液平衡实验表明25 ℃下Na+,K+,Mg2+,Ca2+∥Cl-,$SO_{4}^{2-}$-H2O六元体系中杂卤石的形成区域极为可观,且较前人实验结果均大数倍;同时证实了热力学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这些结果为讨论盐矿床中杂卤石的形成条件提供了物理化学依据。25 ℃下可靠的热力学信息表明:杂卤石与其他盐类矿物的共生情况丰富多样,并且与前人看法不同,杂卤石的形成并不需要极高的钾、镁浓度。这给以杂卤石为指示寻找可溶性固体钾盐带来了挑战,但却指示了以杂卤石为线索更容易找到钾、镁盐未饱和的富钾卤水。  相似文献   

14.
河北平泉光头山碱性花岗岩中的钠铁非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宝福  洪大卫 《地质科学》1994,29(2):159-164
碱性花岗岩一般以含钠质镁铁硅酸盐矿物为特征,但光头山碱性花岗岩中除钠铁闪石和霓辉石外,还有钢铁非石。钠铁非石是一种三斜晶系的富钛、铁、铀的单链非辉石类硅酸盐矿物,通常和钠质辉石共生。和钠质角门石、钠质辉石一样,钠铁非石也是一种碱性指示矿物,只是比较少见。过碱性岩浆岩中是否出现钢铁非石,主要受岩浆的温度、氧逸度和成分的控制。钠铁非石形成于过碱性岩浆演化的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勘探的深入,深层二叠系风城组逐步成为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重要的勘探层系,其发育一套非常特殊的含火山岩类的碱性矿物组合。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背散射成像、能谱及X-衍射分析,着重剖析了风城组岩类特征。通过研究,在玛湖凹陷风城组识别出天然碱、水硅钠石、碳酸钠钙石、氯碳钠镁石、丝硅镁石、磷钠镁石、碳钠镁石等碱性矿物及玄武岩等火山岩类矿物。纵向上,风城组二段碱性矿物最为发育。碱类岩矿的大量出现,指  相似文献   

16.
罗布泊杂卤石沉积特征及成因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罗布泊是世界最大的盐湖之一。罗布泊第四纪地层中不仅蕴藏有超大型规模的卤水钾盐矿床,同时也沉淀了一定规模的固体钾盐矿,杂卤石是主要的固体钾矿物。罗布泊杂卤石主要分布于罗北凹地内部,分布区长轴走向与罗北凹地走向一致,面积约326km2;剖面上,杂卤石分布区呈不对称的扁透镜体状。杂卤石以杂卤石岩或含杂卤石钙芒硝岩等形式产出,杂卤石岩及含杂卤石岩呈薄层状分布,最多达12层,埋深10~38m,其KCl含量一般为3%~10%,最高达15.48%。研究表明,罗布泊杂卤石成因机制有2种:①盐湖(钙芒硝阶段)沉积期间,可能出现气候热波动事件,卤水化学体系演化到杂卤石相区,导致杂卤石结晶析出,主要形成方式为杂卤石交代钙芒硝,部分纯杂卤石岩可能直接从卤水中沉淀出来;②盐湖晚期或干盐湖阶段,石盐晶粒间卤水受地表水混合发生掺杂作用,导致杂卤石析出并沉积于石盐等晶粒间。罗布泊杂卤石等固体钾盐资源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查明其成因和分布规律可为勘查评价罗布泊固体钾盐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氟钠烧绿石发现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波孜果尔稀土矿床的碱性侵入花岗岩中。本文对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按照烧绿石超族矿物分类命名新方案定名为"氟钠烧绿石"。该新矿物及其名称得到了国际矿物学会新矿物及矿物、分类命名委员会(CNMNC-IMA)的正式批准。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含杂卤石地层高分辨率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杂卤石资源丰富,是开展现代内陆盐湖杂卤石成因机制研究的良好载体.精细刻画沉积特征对阐释沉积矿床成因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昆特依盐湖大盐滩矿区ZK3608钻孔岩芯14.08-25.48 m段碎屑-杂卤石沉积韵律为研究对象,开展高分辨率矿物学研究,结合石盐流体包裹体化学组成和石盐中微量元素分析,尝试从高分辨率沉积学和矿物学的角度探讨杂卤石的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石盐层产出的杂卤石含量低但分布范围广,为原生矿物;碎屑层中的杂卤石主要为次生矿物.石盐层与碎屑层之间存在一个过渡层位,该层位的杂卤石高度富集且矿物组成复杂,推测是由于原生与准同生杂卤石短时间内先后形成导致的.结合石盐流体包裹体化学组成所代表的古卤水变化特征分析表明,Ca-Cl型深部油田卤水的补给对研究区不同时期杂卤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指示,石盐层的原生杂卤石由富钾镁的浓缩卤水与Ca-Cl型深部油田卤水混合直接生成;而过渡层位的杂卤石受到气候变化与Ca-Cl型深部油田卤水补给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含片钠铝石砂岩与地层水相互作用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桂茹 《世界地质》2010,29(3):442-449
不同温度(100℃、150℃和200℃)地层水对含片钠铝石砂岩的改造作用研究显示,随着温度升高,砂岩的溶解程度逐渐增强,样品中片钠铝石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在片钠铝石溶解的同时,200℃时样品表面有高钠长石和绿泥石生成,且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在150℃和200℃时有某种未知的碳酸盐矿物生成,生成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00℃时片钠铝石的微弱溶解及150℃和200℃时碳酸盐矿物的生成表明,在地层条件下以片钠铝石等碳酸盐矿物形式捕获的CO2能够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20.
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伊敏组的含片钠铝石火山碎屑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配套能谱、茜素红 S染色、阴极发光和X 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研究样品的岩石类型、自生矿物种类及共生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贝尔凹陷发育片钠铝石的宿主岩石类型为沉凝灰岩,自生矿物以发育片钠铝石、铁白云石和菱铁矿三种碳酸盐矿物为主,片钠铝石含量高达25%。成岩共生序列为菱铁矿Ⅰ→高岭石、石英次生加大→片钠铝石→微晶石英→方解石→铁白云石→菱铁矿Ⅱ→沥青。不同于国内外其它地区发现片钠铝石的主要产状为充填孔隙,本区内发育的片钠铝石以交代长石、石英、岩屑颗粒和高岭石基质为赋存特征,表明沉凝灰岩中的长石、岩屑、高岭石基质可以为其提供金属离子物质来源,并在CO2参与下,与成岩流体反应生成片钠铝石。大量碳酸盐矿物(15-44%)的发育证明了火山碎屑岩具有较高的CO2矿物捕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