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胶东招掖矿集区巨量金质来源和流体成矿效应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胶东招掖大型金矿集中区的形成是一个多期次、多来源的复杂过程.胶东群正变质岩的原岩——太古代拉斑玄武岩为初始矿源岩;太古代-元古代胶东群、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变质岩为中间矿源岩;中生代剪切重熔岩浆岩——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型花岗岩是成矿物质的主要直接提供者;郭家岭型花岗岩还起到"热机"作用;而蓬莱群及滦家河型花岗岩提供成矿物质的可能性较小.金的成矿作用是在古老地幔分异出的太古代拉斑玄武岩基础上,经韧性剪切→区域变质→岩浆重熔等构造热动力作用逐步富集的过程.岩浆侵入后,形成以岩体为中心的凸形热场,是流体成矿作用的主要动力之一.成矿流体的流速可以促进混合热液的生长,剪切破碎带是强烈输运-反应耦合成矿的有利场所.地幔富C-H-O流体、中-下部地壳富硅流体、浅-表部富硫流体3个层次流体相互沟通、混合,导致流体循环持续时间增长,萃取围岩有用元素增多,成矿元素丰度升高,并最终形成胶东招掖金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2.
胶东区域岩石铅同位素地球化学背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胶东地区与金矿有关的地层、中基性脉岩、花岗岩以及碱性玄武岩的铅同位素地球化学背景的研究和对比,给出区域各主要地质体的铅同位素组成值域。应用华北铅构造模式图,论证了区域花岗岩主要源于胶东群变质岩。其中形成于中生代的与成矿有主要关系的花岗岩(郭家岭式花岗岩和滦家河式花岗岩)及中基性脉岩主要是胶东群重熔结晶分异的产物,而前中生代的某些花岗岩则为胶东群交代混合岩化的产物。区域碱性玄武岩由华南地幔向北下插后喷发形成。  相似文献   

3.
胶东西北部玲珑、郭家岭超单元花岗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玲珑、郭家岭超单元花岗岩的源岩均为胶东岩群变质岩;玲珑超单元花岗岩表现出岩石的不均匀性,其成因为原地、半原地交代-重熔型花岗岩;郭家岭超单元花岗岩则属于有幔源物质参入的同熔型花岗岩.两个花岗岩均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最终形成于燕山期;郭家岭超单元最终形成晚于玲珑超单元花岗岩.  相似文献   

4.
玲珑、郭家岭超单元花岗岩的源岩均为胶东岩群变质岩;玲珑超单元花岗岩表现出岩石的不均匀性,其成因为原地、半原地交代一重熔型花岗岩;郭家岭超单元花岗岩则属于有幔源物质参人的同熔型花岗岩。两个花岗岩均经历了多期构造一岩浆作用,最终形成于燕山期;郭家岭超单元最终形成晚于玲珑超单元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胶东地区地质体含金性的地质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胶东地区各地质体例 的金根率分布模型,金含量的分数维特征,金及相关元素的组合特征天南地北来评价胶来地区各地质体的含金性。结果表明:胶东群,粉子山群,玲珑型花岗岩为金的矿源岩,郭家岭型花岗岩可能即为本区的金成矿提供成矿物质又起到了“热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粤西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粤西金矿床分为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变质岩型.赋金地层主要为云开群上亚群和寒武系八村群,它们具有较高的含金丰度,可作为本区金的矿源层.在区域变质或混合岩化作用下,矿源层中的金可能发生活化、转移并在局部富集.海西-印支期花岗岩有继承变质岩、混合岩的特征,分异演化程度不高,这对金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7.
应用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对胶东东部昆嵛山复式花岗岩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岩体为壳源型花岗岩,是由胶东群、荆山群变质岩系经原地、半原地混合交代作用以及局部重熔作用形成。依据岩体中包体岩石类型的空间组合分带规律,将昆嵛山岩体划分为JDγ型花岗岩和JSγ型花岗岩;并通过研究该两类型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份及微量元素特征证明:JDγ型花岗岩的源岩为胶东群,而JSγ型花岗岩的源岩为荆山群。  相似文献   

8.
罗镇宽  关康  苗来成  黄佳展 《地球学报》1997,18(Z1):139-141
花岗岩类锆石SHRIMP研究表明,胶东招掖地区与金矿化有关花岗岩类含有大量不同时代的继承锆石,发现3446±2-3114±4Ma的继承锆石表明胶东地区存在古太古代硅铝核。大量印支期继承锆石(平均年龄219Ma)的年龄与南、北克拉通碰撞时代一致,推测这些锆石极可能来自其源岩,即华南、华北克拉通碰撞造山花岗岩。否定了玲珑花岗岩主要是胶东岩群交代-重熔形成的传统认识。郭家岭型花岗岩中含有较多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继承锆石,表明其源岩有较多的胶东岩群和荆山群变镁铁质岩石。  相似文献   

9.
胶东磁山花岗岩体的锆石形态群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根据烟台地区磁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439粒锆石形态群的研究,确定磁山岩体为岩浆成因。通过与胶东玲珑,郭家岭,昆嵛山三大含金岩体的锆石形态群进行对比,表明磁山岩体与玲珑岩体相似,推测磁山岩体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岩浆物质来源为胶东群部分重熔,物质组成以壳源为主,岩体结晶温度跨度大,富含水分,对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10.
冉清昌  刘玉平 《矿物学报》1995,15(2):210-215
通过对胶东西部地区金矿矿源岩的多阶段重熔过程的模拟实验研究表明,Ⅰ阶段熔融过程中,残留矿物黑云母及角闪石铁、镁组分明显降低而钙、铝、硅组分显著增设,经Ⅱ阶段熔融,残留矿物黑云母及角闪石、镁组分继续降低而钙、硅、铝组分继续呈增设趋势,熔体成分与金矿同源岩--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全岩成分较为接近。从而得出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为胶东群含石英的斜长角闪岩重熔而成。进而得出区内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含石英斜长角闪岩的  相似文献   

11.
西秦岭李坝式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坝式金矿床是位于西秦岭礼岷金成矿带中川印支-燕山早期岩体外接触带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类型,其成矿与岩体、构造等关系密切,含矿围岩为成矿提供了矿质来源,金矿(化)体与围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中川岩体为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氢氧同住素研究表明,由岩浆水、地层水、大气降水等共同组成了成矿热液,热液沿构造带上升的过程中萃取了容矿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在地壳浅部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在容矿构造中富集成矿,形成金矿体,并形成了特定的围岩蚀变,因而属地下热卤水溶滤型浅成中低温充填-交代型金矿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西秦岭礼岷金成矿带岩体(岩脉)、地化异常、构造、蚀变四位一体的综合找矿模式,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黑云母带(Ⅱ带)是区域找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2.
邓军  方云 《地球科学》2000,25(4):428-432
运用定量计算和计算机模拟与传统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胶东矿集区中剪切构造变形和围岩蚀变与物质迁移及金矿富集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在剪切-蚀变作用过程中, 各种物质组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迁移, 存在较大的流体/岩石比值, 体积应变为增加型.成矿作用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剪切挤压-拉张构造作用引起的成矿元素活化→运移→富集.成矿早期, 形成以包体金为主的贫矿石; 成矿晚期, 形成含裂隙金和多金属细脉的富矿石.   相似文献   

13.
矿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以及成矿流休的初步研究表明,五台山七图金矿的成矿物质(金,银)主要来源于围岩的滹沱群四集庄组粗碎屑岩组合,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去硫作用提供了金矿化的硫源,韧-脆性剪切事宾发育及活动是金矿化的动力学机制,成矿流体具有变质流体的性质,在变质基性火山岩中形成的蚀变岩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德会  刘伟 《现代地质》1999,13(2):130-136
石板沟金矿是近年在豫西南发现的一个剪切带容矿的脉状金矿。根据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金的沉淀机制和矿床成因。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形成主要与热液蚀变作用有关,石英脉型金矿的形成,则可能主要与岩浆热液与变质热液的混合作用有关。矿质主要源自晋宁期岩浆岩,成矿流体和热能主要来自海西期花岗岩。矿床为剪切带容矿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玲珑花岗岩的成因演化及其与鲁东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桑隆康  游振东 《地球科学》1992,17(5):521-529
  相似文献   

16.
山东牟乳金矿带成矿演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东牟乳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东缘活化区。区内荆山群和胶东群变质绿岩建造是金矿化的矿源层。区内主要控矿构造为北北东、北东向构造。金矿床主要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壳深部和后期大气降水的加入。对矿带成矿演化机理的研究表明,金矿形成经历了 3个阶段:①新太古至古、中元古代金初始矿源层形成阶段;②中元古代末期区域变质─混合岩化金再富集阶段和③燕山期构造─流体─金成矿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17.
陕西凤县金矿类型与金的预富集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怀奎 《黄金地质》2001,7(1):73-78
陕西凤县地区金矿主要有蚀变岩与石英脉型。地层预富集是金矿形成的物质基础;岩体为金矿形成提供了Au源,而且沿构造蚀变带提供了热源,是Au活化成矿的一个重要条件;多期次热液沿构造破碎带进行交代改造形成蚀变预富集,是金矿成矿的关键。庞家河成矿模式为层预富集+蚀变预富集+后期多次热液交代富集成矿;佐家庄成矿模式为岩体(脉)预富集+构造蚀变预富集+多种热液叠加成矿。NNW向断裂带是寻找蚀变岩型金矿的主要标志;印支期与华力西期花岗岩-闪长岩带的内外接触带是寻找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的主要构造带;金的预富集带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紧靠商丹大断裂南侧续分布的残余存小岩块旁侧都发现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试论胶东西北部金矿化类型及其与构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西北部金矿床分为三种矿化类型,即蚀变岩型、石英脉型、过渡型,统称为玲珑-焦家式金矿.它们具有明显的同源共生关系,为同一构造动力作用下产物,因而具有相近的成矿物质组分、成矿温度、成矿压力和相近的稳定同位素及稀土组成.这些矿床的差异仅表现在成矿围岩、矿体形态、矿体规模及产状、矿化特征、矿石自然形态等方面.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控矿控岩的构造作用、构造部位、断裂性质的差别以及构造-岩浆活动晚期所发生的构造驱动力和分异作用的差异所致.蚀变岩型矿床多发育在变形强烈的构造挤压、剪切部位,赋矿断裂产状多较缓,倾向NW,围岩蚀变发育;石英脉型矿床多出现在引张及剪张部位,赋矿断裂产状较陡,多倾向SE,围岩蚀变较弱;过渡类型矿床出现在两者之间.各矿化类型在垂向及侧向上都有着渐变过渡关系,水平分带性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