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搅拌桩设计及施工已列入规范,在使用中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从水泥土搅拌桩的基本特点、适用性、影响搅拌桩成桩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如何提高搅拌桩的均匀性四方面谈了对水泥土搅拌桩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水泥土搅拌桩在上部荷栽作用下的荷栽传递特点及桩身强度的影响因素,针对深厚软土地基提出了水泥土搅拌桩变掺量的施工工艺。通过取芯及标准贯入试验对桩身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变掺量施工工艺有利于提高水泥土搅拌桩的整体成桩质量,且符合荷栽作用下桩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3.
符学兵 《江苏地质》2007,31(4):370-372
从水泥土的固化机理出发,结合水泥搅拌桩桩身标准贯入试验和水泥土配合比试验,分析讨论了土性指标、土质条件和地层性质对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最新研制的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及其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验表明,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桩体质量好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分别较常规水泥土搅拌桩的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有较大提高。通过对试验段的观测成果分析,论证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优越的工程特性。  相似文献   

5.
周鹏忠 《湖南地质》2001,20(2):119-122,138
深层搅拌桩广泛用于软基加固工程。当软土含水率>50%时,可采用喷粉施工;反之,宜采用喷浆施工工艺,水泥土的加固,可用调节搅拌轴回转速度来控制搅拌效果。根据某镇工程实例的工程地质条件,介绍了具体的施工工序,指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确保水泥质量,是保证加固桩体强度与均匀性的关键。施工中必须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和实行质量控制,以避免断桩或搅拌不均匀,生产实践表明,深层搅拌桩加固软基工艺成桩快、成本低,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6.
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何开胜 《岩土力学》2002,23(6):778-781
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和可行性、危机性,指出了当前搅拌桩施工质量上存在的搅拌不均和桩身不连续问题,分析了出现质量问题的3方面原因:规范检测方法严重滞后;成桩工艺不合理;施工管理混乱,并针对性的提出了3大对策和9项工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泥土搅拌桩的质量取决于喷浆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浆量在桩身中的均匀度。作者对安装了“水泥土搅拌桩浆量监测记录仪”进行施工的工程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施工工艺的改进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永锋  刘松玉  洪振舜 《岩土力学》2004,25(Z2):310-314
水泥土搅拌桩在高速公路的软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深层桩土应力比和变形未能有深入的认识.笔者应用弹性层状体系和Mindlin附加应力联合求解的方法,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进行数值分析计算,总结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深层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深层桩土变形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9.
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针对国内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及其施工工艺;通过工程实例和试验数据分析,对双向水泥土搅拌桩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在现场施工工艺、标准贯入试验、桩身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电阻率试验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具有优越的工程特性及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复合地基承载力是最重要的设计依据。本文通过对多个搅拌桩工程的单桩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工程中的水泥土单桩的实际承载力一般难以达到设计或理论计算值。在此基础上,对工程中如何确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某工程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50kPa,而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仅为160kPa。根据场地环境条件.采用了钻孔夯扩白灰水泥土桩进行地基处理。该方案取消了保桩桩,变柔性桩为半刚性桩,通过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达到了即加固地基,又减少了工程造价的目的。介绍了该方案的设计计算程序及现场施工中的技术方法。经现场载荷试验检验,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均不小于250kPa,沉降量为17.79~28.80mm之间.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水泥土长短桩复合地基在深厚软土的加固效果及其承载特性,实测了长桩、短桩和桩间土顶面应力,探讨了这种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长桩和短桩桩土应力比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再趋于稳定的趋势,并在临界荷载Pc前后,复合地基主次桩顺序发生变化。得出考虑荷载水平的水泥土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及桩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取值方法。结果表明:β取值范围在0.778~0.838,β2的取值范围为0.945~0.971,并且建议取s/b比值为0.001 48~0.002 04对应的承载力为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相似文献   

13.
白顺果  侯永峰  张鸿儒  李志强 《岩土力学》2006,27(Z1):1017-1020
设计并完成了循环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模型试验。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竖向附加应力、桩土应力比、孔隙水压力及沉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结果表明,(1)水泥土桩加固饱和软基后发生了应力重分布;(2)循环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受加荷周数、循环应力比和置换率等因素的影响较显著;(3)水泥土桩加固饱和软基降低了孔压值,减小了由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而产生的工后沉降;(4)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桩顶和桩间土变形并不协调,桩顶永久沉降小于桩间土永久沉降,且加荷周数越大这种趋势越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刘杰  肖佳兴  何杰 《岩土力学》2014,35(3):631-640
为探讨循环荷载作用下夯实水泥土圆柱形桩与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差异,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并在桩顶及桩周土表面埋设微型土压力盒,进行循环荷载下夯实水泥土圆柱形桩和楔形桩的4桩复合地基及单纯软土地基工作性状对比试验,探讨循环应力比和加载周数对夯实水泥土圆柱形桩和楔形桩复合地基永久沉降、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规律。研究软土地基加固方法对永久沉降和桩-土应力比的影响,揭示了循环应力比与桩-土应力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加固软土地基,能提高地基的临界循环应力比,增强地基抵抗循环荷载的能力;在相同的加荷周数和循环应力比的加载条件下,采用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加固软土地基对降低地基永久沉降的效果比采用夯实水泥土圆柱形桩的效果要好,且楔形桩的楔角越大,降低永久沉降的效果越明显。循环应力比越大,桩-土应力比越大;桩-土应力比随楔形桩楔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加载周数的增加而降低,并存在一临界加载周数;当加载周数小于临界周数时,桩-土应力比随加载周数迅速降低;当加载周数超过临界周数时,桩-土应力比几乎不随加载周数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计算主要影响水泥土桩力学性能的侵蚀离子的权重系数,找出腐蚀弱化水泥土桩强度的各侵蚀离子因素之间的相互量化关系,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AHP)理论,通过建立递阶层次分析体系,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利用和法计算各级因素的最大特征值λmax,一致性检验及计算权重,最后得出可靠、准确的权重系数 , 这为实际在污染与侵蚀土体上设计与施工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水平位移简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会来  郭院成 《岩土力学》2007,28(9):1923-1926
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支护体系受力计算的增量方法应用到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支护体系中。根据土体开挖卸载效应和土钉拉力的形成机制提出了土钉力增量比例系数的确定方法,实现了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支护体系中土钉力的增量计算方法,从而有效地反映了施工过程对土钉受力的影响,使得土钉的受力计算更符合实际。通过简化,根据支护体系中水泥土桩和土钉之间的变形协调关系、土钉的受力变形相关关系以及水泥土桩的受力变形相关关系,提出了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支护体系基于增量方法的水平位移计算模式。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高压旋喷加劲水泥土桩锚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岩土加固与支护技术。结合2个围护桩(SMW工法桩或组合排桩)+高压旋喷加劲水泥土桩锚支护体系在软土深基坑中应用的工程实例,阐明了高压旋喷加劲水泥土桩锚支护技术具有经济性好、施工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同时也指出在深厚软土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搅拌桩复合地基平面模拟的简化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泥土搅拌桩(DMM)在高速公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人们也希望能对该复合地基在路堤荷载下的地基的变形深入了解,其数值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但是,采用三维有限元进行数值模拟在高速公路工程中容易造成数组过大,计算时间并且收敛性比较差,因此把三维问题简化为二维问题是众望所归。在把三维问题简化二维平面问题简化计算时,最重要的是参数的折减。基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特性,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参数折减的方法。并依据连盐高速公路实测的数据验证了该参数简化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沉管灌注桩及打入式桩对场地类别的影响和减轻震害的机理,通过对淮阴工[学院主楼地基在成桩前后的建筑场地的剪切波速对比测试,作者发现沉管灌注桩及打入式桩有改变地类别的可能,最后建议《规范》^[1]应增加对采用桩基础的建筑(特别是打桩较密的高层建筑)在打桩后应再次进行剪切波速测试并对场地类别的重新判定等内容,从提供工程设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结合实际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桩距、桩长、桩体模量以及垫层模量对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得出了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的部分规律,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