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我国西部边境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旅游业是西部大开发的突破口。西部边境省区普遍拥有把旅游业建成支柱产业的资源条件,具备形成优势产业的基本条件。本文客观分析了西部边境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了西部边境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开发模式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74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多个指标,利用ESDA、ArcGIS和GeoDa等分析方法和手段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8—2017年新疆县域单元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地域差异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县域旅游经济集聚特征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态势,彼此之间差异明显,集聚性存在显著的由北向南梯度增强的格局特征。(2)县域旅游经济的“多核心、多条带”分布逐渐形成,但并未改变“北热南冷”的分布格局。(3)受“东北-西南”方向牵引力影响,旅游经济重心轨迹变化呈多个“V”字型重叠分布,也使标准差椭圆的覆盖范围也在此方向上逐渐增大。(4)旅游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是影响县域旅游经济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并非都能促进各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强度差异。  相似文献   

4.
边疆在整个国家空间结构中的重要性不亚于首都和核心区.但目前我国边疆研究却相对滞后,研究内容和视角也相对单一.这与目前我国以领土边疆为主的边疆观具有重要的关系.为此,作者首先对我国的边疆界定进行了评述,认为以领土边疆为主的我国边疆观无法涵盖不同时期和国家边疆概念中拓居边疆、利益边疆等的多重涵义.基于此,依据国内外边疆的多重涵义,对我国的边疆概念进行了拓展,将边疆划分为政治边疆、文化边疆和拓居边疆3种类型,并依据各自的空间涵义提出了相应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我国陆路边境旅游地的旅游流运动规律,以旅游流的主要构成要素和边境线与旅游地关系为基础,从旅游流要素的集聚扩散机理所呈现的旅游流集散特征、扩散路径及网络组织运动形式等方面,分析我国陆路边境旅游地的旅游流空间集散模式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我国陆路边境旅游地的旅游者活动呈现出不同于其他类型区域的活动规律,旅游流空间集散主要呈现单边集聚单向流动、双边集聚双向流动和多边集聚定点流动3种模式,形成不同的集散特征。地缘政治、边境政策、地缘经济和社会文化等驱动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旅游流模式的形成。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各类跨境合作空间是边境旅游合作模式形成的重要基础,旅游流集散的模式和层次与跨境国家之间的合作形式与合作程度密切相关,边民互动交流构建的各类空间成为边境旅游活动的重要承载。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公园的旅游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与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相比,中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在部门管理体制下逐渐演变为7种类型: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类国家公园知名度的比较,探讨不同类型国家公园的旅游价值,采用18等分法评价了中国31个省(市、区)国家公园的旅游竞争力,并对国家公园旅游的深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战略边疆指的是一国影响力所能达到和实际控制的地理空间范围。各国为了在新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获取更大利益,积极拓展其战略空间。当然,由于国力、手段以及战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等大国的战略边疆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从当前和未来发展需求而言,中国也需要构建自己的战略边疆。随着中国国家利益日益纵深扩展,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与周边地区国家的关系不断密切,战略边疆问题就成为推动中国和平发展的一个切入点。与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相适应,中国应该高举发展、和平、合作的旗帜,立足于和谐周边,依据国家实力、利益分布等因素构造自己的战略边疆。  相似文献   

8.
1980年以来中国旅游地学研究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旅游地学是围绕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及利用研究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根据对417篇核心期刊文献的研究分析指出:[1]我国的旅游地学研究明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988年之前的缓慢起步、个别发展阶段,1988-1998年之间的重点发展、学科奠基阶段,1999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全面发展阶段;[2]在地学与旅游这两翼的交叉中,地学旅游一翼同步于这三个阶段相继经过萌芽、隐伏、实践发展逐步成为学科研究的核心与归宿,它是旅游地学有别于其它地学学科的关键支撑之一;[3]地学旅游资源一翼则通过成因、分类、类型、美学等研究为旅游提供科学及景观美学支撑,其中脱颖而出的旅游地貌学已部分地向纵深发展;[4]地质公园则是旅游地学的最佳实践平台,是地学与旅游两翼的对接点,目前研究上尚处于前科学化阶段;[5]旅游地学研究已显现出专门化、交叉性与综合性、人文化、管理化、定量化、生态化等6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低碳旅游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将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是推进研究进展不可回避的环节。通过对中国低碳旅游研究文献的全面搜集,阐述了低碳旅游概念、低碳旅游与旅游业、低碳旅游与政府3个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同时对各种发展低碳旅游的措施建议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认为中国低碳旅游研究在不断广泛化、深度化的同时,仍存在介绍性、定性、理论性阶段,且存在同一研究领域结论相重叠的问题,今后应进一步重视低碳旅游的定量研究,同时注重多学科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SARS是一种世界性灾难题,医学专家提示,它将与人类长期共存。但2003年春天的SARS却对华人经济圈造成巨大冲击。在这种疫情的紧急状态和长期影响下,中国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旅游业所受冲击很大。人民的生命安全重于经济利益,但如何最大限度缩小损失是我们旅游研究者的责任。基于这种背景,结合我国旅游商品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重点探讨了在SARS的紧急状态下,中国旅游商品如何实施可持续开发。作者认为,中国旅游商品开发应坚持走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模糊型向标准型转变、短期型向长期型转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旅游废弃物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晋秀龙  陆林 《地理研究》2009,28(6):1693-1703
通过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结果表明,旅游废弃物问题已经得到广泛关注,研究内容涉及到旅游开发、旅游活动和旅游产业的各个组成部门,研究范围遍及人类旅游和游憩活动的所有空间。目前国内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内容主要以描述性为主,研究方法和措施大多还处于理论探讨之中,对实践指导性不强。真正适合于我国旅游景区、景点废弃物处理的方法体系还没有建立。因此,重视生态脆弱旅游景区的废弃物研究,完善研究方法,提高废弃物处理的技术水平,加强废弃物管理,是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国外沙漠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学者对沙漠旅游研究较早,研究区域遍及中东、北非、澳洲、北美等地区,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都值得认真总结和梳理。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沙漠旅游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沙漠旅游地的演化模式及客流特征、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核心问题。研究方法上看,国外沙漠旅游研究通常综合使用典型案例解析、数据定量建模、区域对比讨论等研究方法,来揭示沙漠旅游发展的规律性特征。研究视角也比较广泛,利用社会学理论来组织问卷和访谈,使用经济学原理来阐释旅游产品供求,使用地貌学和考古学来分析资源价值,使用气候学规律来分析客流变化,使用人类学和民族学来分析旅游对当地社区的影响。这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沙漠旅游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0—2019年资助的560项旅游类课题为数据来源,对课题立项的时空分布、承担单位、负责人等进行统计分析,构建由6个主类和15个亚类组成的旅游地理问题分类体系,运用词频统计和内容分析法,总结我国旅游地理研究格局和热点发展态势。研究发现:2000年至2019年间,自然基金委对旅游类课题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强,总体呈先缓慢、后迅速增长、再大幅提升后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资助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的特点,课题依托单位明显优势集中,课题承担人则呈离散分布;旅游流、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交通等研究主题热度逐渐减弱,旅游者行为和感知、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地空间、典型旅游地保护和开发、旅游生态环境等主题热度明显上升,在此基础上对各热点主题历年变化特征和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本文更新和拓展了以往同类研究发现,对旅游学者进行研究选题和课题申报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Muang Sing in Luang Namtha province, an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of northern Laos bordering Myanmar and China, has been portrayed by the Lao government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ies as a ‘poor’ rural region in need of development. To developers, Muang Sing's remoteness from major towns and the livelihoods of ethnic people such as the Akha in the uplands based on swidden agriculture and opium production characterized ‘poverty’. To address this rural poverty, state and development agencies devised land use zoning that would demarcate and regulate various land uses in line with a rural 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district. This vision for regulated development began to go awry, however, as farmers and traders in Muang Sing launched their own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s. In contrast to the official image of a backward rural district in need of outside assistance, this paper portrays farmers and local entrepreneurs of the Muang Sing borderlands as actively transforming their lives and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This paper challenges the official version of a remote, poor district untouched by regional trade through a focus on narratives of local people. Ethnographic research reveals the dynamic micro‐processes of agrarian transformation during recent decades to highlight the centrality of borderland people in reworking their lives and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through cross‐border relationship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景区发展方向,实现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可进入性三要素的沙漠旅游区等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研和遥感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以沙坡头景区为代表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旅游集聚区进行主体功能区划。研究表明:(1)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思路可概括为“确定区划范围及单元、确定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区划结果、修正及细分区划结果”四大步。(2)把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旅游集聚区划分为沙漠旅游核心发展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原生态保持区4种功能大区和核心观光游览区、重点观光游览区等14个功能亚区,以期实现沙漠旅游的分区和分类发展。  相似文献   

16.
声景学及其在旅游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音是旅游者旅游体验的活动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强化旅游者对旅游地地方感知的重要内容,对于塑造旅游者完整深刻的旅游体验具有重要意义。从旅游地理研究的现状来看,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旅游设施空间配置、旅游形象塑造构建、目的地营销拓展等方面,研究者普遍关注了旅游系统中的视觉要素,对听觉、嗅觉、触觉等其他要素却关注得较少。基于此,在对旅游系统中声音要素进行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声景学及其相关理念引入旅游研究的范畴,为研究旅游系统中与声音相关的现象和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指出了拓展现有旅游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声景学的引入,对完善和深化旅游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球地方化视角的旅游地演化理论探讨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林  张清源  黄剑锋  任以胜 《地理学报》2021,76(6):1504-1520
伴随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新兴发展要素和新兴发展动能,不断推动全球化力量与地方化力量在旅游地空间产生联结.已有旅游地演化研究对结构主义等近现代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范式关注不足,缺乏旅游地演化的系统性研究.旅游地是一类特殊的地域空间系统,全球化和地方化是推动旅游地演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全球观鸟活动的规模达到了每年几千万人次,观鸟旅游已经成为世界野生动物观赏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改变了鸟类物候期及其空间格局,这不仅会影响观鸟者的旅游活动,还会进一步对观鸟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生计产生影响。监测并尽早地识别出这些影响,提醒利益相关者采取有效的适应策略意义重大。本文引入物候期这一气候变化的"指示器"来反映开展观鸟旅游的重要资源基础——鸟类活动时间以及栖息地格局的变化。通过对1980-2010年中国26个地区的98个物候序列的鸟类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中国鸟类离开、抵达、停留时间以及鸟类栖息地的格局都已经发生了改变。春季、夏季鸟类会提前离开或抵达,但在秋季它们的活动会延迟。鸟类停留的时间主要呈现延长的趋势。温度升高会使鸟类停留时间变长,对观鸟旅游的开展有利。中国低纬度地区和西部地区鸟类停留时间更长。鸟类栖息地的格局呈现出向北和向西迁移的特征。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均已感知到鸟类活动时间以及栖息地格局的变化对观鸟旅游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陆林  葛敬炳 《地理研究》2006,25(4):741-750
旅游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旅游业和城市化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在对所能获得的国内外有关旅游城市化研究的代表性论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从旅游城市化的概念、类型、特征及其影响等方面对旅游城市化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旅游城市化作为城市化的一种模式,为我国的城市化道路指明了一条方向。加强旅游城市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利于我国城市化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