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明红霞 《地质与勘探》2015,51(2):395-404
利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实验及物性分析等资料,系统研究了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21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延1021储集层以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中等或偏低的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内部构型以泥质夹层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强,较大喉道控制储层渗流能力。沉积相带的差异导致储层物性的差异,并影响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压实、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的主导因素,溶蚀作用在改善储集空间的同时,还增强了孔喉连通性。微观孔隙结构可有效反映储层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P89井区长7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岩芯薄片、粘土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分析,对长7油层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马岭地区P89井区长7油藏中构成储层的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含量较高;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微溶孔、残余的粒间孔隙以及微裂缝;喉道主要有收缩喉道、片状或弯片状喉道、管束状喉道。孔隙结构可划分为四种类型:①低排驱压力-细喉型;②中排驱压力-细微-喉型;③中高排驱压力-微喉型;④高排驱压力-微喉型。总体上看,研究区长7油藏储层整体为超低渗-致密层储层。  相似文献   

3.
山东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及X-衍射分析等手段,对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储集空间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经历了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交代作用、多期次的溶解作用和裂缝形成作用;成岩作用阶段可划分为早成岩B,中成岩A1,A2 和中成岩B期。储集空间以溶解孔隙和裂缝为主,裂缝主要有构造裂缝、压实裂缝和解理裂缝;溶解孔隙主要有长石溶解孔隙和碳酸盐胶结物溶解孔隙,其成因主要与大气降水溶解作用和沙河街组、东营组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溶解作用有关。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控制了碎屑岩杂基、分选、磨圆等结构特征,进而控制了原生孔隙结构,为后期溶解作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断层和不整合面作为流体运移通道为溶解作用提供酸性介质,断层和不整合的规模越大对碎屑岩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越明显,距离断层和不整合面越近的储层物性越好。溶解作用受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的控制,在原始孔隙结构好、压实作用和早期胶结作用弱以及裂缝发育的地区,溶解作用强烈、次生孔隙发育、储层物性好。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综合控制下,中生界顶底及内部不整合面附近发育多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中生界顶部处于中成岩A1 亚期的储层次生孔隙最发育。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黄河口凹陷研究区玄武岩喷发对相关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从粘土矿物、沸石及微量元素分析入手,明确莱北斜坡带古近系不同层位孔隙流体性质变化,建立火成岩发育区砂岩储层的成岩-孔隙演化模式:沙一段和沙二段沉积时期,受小规模玄武岩喷发与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碱性水介质影响,砂岩中钠长石化和碳酸盐岩胶结普遍,碎屑颗粒表面发育白云石膜,见石英溶蚀现象;东三段三角洲砂岩储层受沙一段暗色泥岩中析出的卤水及陆源淡水输入影响,叠加后期富铁镁质孔隙水混合影响,成岩作用以弱碱性水介质条件下沸石溶解、粘土矿物转化与钠长石化为主;东一段和东二段沉积时期玄武岩广泛发育,不稳定富铁镁矿物的强烈水解,导致孔隙流体富含铁镁质,以低硅沸石的沉淀与溶蚀为特色。与玄武岩喷发相关的局部沸石沉淀与溶解以及玄武岩喷发形成的“工字型”构架对东营组砂岩孔隙的保存有利;而沙一段和沙二段沉积时期碱性水介质下形成的栉壳状白云石抑制了石英的次生加大,碱性水介质下的石英溶蚀现象普遍,有利于其砂岩孔隙的保存。  相似文献   

5.
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物性测试、压汞分析等实验方法,以阜康凹陷东部斜坡带二叠系梧桐沟组储集层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并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研究表明:梧桐沟组储层以岩屑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粒度较细,分选磨圆较差,成分与结构成熟度低;储层原生孔隙发育,具有一定量的次生溶孔及微裂缝,发育微米级孔喉,物性较好,属于中孔中低渗储层;通过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的定量分析,共识别出8种成岩相类型。研究区储层物性及孔喉结构主要受岩相及成岩相控制,共划分出29种岩相成岩相组合,结合油田实际产能,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四类,从一类到四类,储层物性、孔喉结构及产油情况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部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州凹陷古近系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文昌组、恩平组及珠海组,深部储层主要发育在恩平组和珠海组.储层的孔隙类型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黏土矿物微孔等次生孔隙,同时还含有剩余原生粒间孔和裂缝.其中,原生孔隙度平均为2.4%,占总孔隙度的22.2%;次生孔隙度为5.6%,占总孔隙度的65.2%;裂缝孔隙度为1.0%,占总孔隙度的1...  相似文献   

7.
通过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观察及岩石孔渗测定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北部马五41段古岩溶储层研究表明:晶间孔、溶孔(洞)、溶缝及铸模孔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其孔隙度最大15.91%,最小0.22%,孔隙度平均值约为3.73%,渗透率最大为79.13×10-3μm2,最小为0.001 3×10-3μm2,平均渗透率为1.24×10-3μm2,储层可分为溶孔、晶间孔-溶缝型、晶间孔型、微孔-溶缝型和微孔型4种;沉积相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成岩相决定了最终储集空间的保存情况,而古岩溶地貌从宏观上控制着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和储层的保存状况,三者有利区叠合部位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陕北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油层为该区的主力产层之一。长3油层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其储层的主要成因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次为前缘席状砂和远砂坝。通过对80个样品的统计及分析,储层的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好。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繁多,但主要以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为主,且主要处于晚成岩阶段的A期,成岩演化阶段分为3个:压实作用及粘土矿物胶结孔隙缩小期、胶结充填孔隙缩小期及溶解作用孔隙扩大期。通过对18口井1 683块样品的物性分析资料的分析,长3油层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粒内溶蚀孔为主。储层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根据以上资料,把长3油层划分为好、中、差三类储层,长3~2的物性较好;长3~1、长3~3的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孔隙结构和测井分析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绥靖油田长2储层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2发育河流相沉积,储层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多属于大孔隙~中孔隙。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低、孔喉分选性较差、孔喉体积比较小,储层存储性和渗流性都较好。储层质量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多种成岩作用普遍发育,成岩阶段属晚成岩A期。  相似文献   

10.
宜川-旬邑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川-旬邑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局部发育湖底滑塌扇体.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及压汞测试表明,长8油层组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次为长石溶孔,多为片状喉道和弯片状喉道,孔隙结构以小孔隙-微喉-细喉型与细孔隙-微喉-细喉型为主,储层非均质性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储层物性最好,分支水道最差,绿泥石环边胶结成岩相及石英次生加大胶结成岩相为有利成岩相,压实和胶结作用分别损失的孔隙度为25.65%和3.31%,溶蚀作用整体新增0.83%孔隙度,形成长8油层组目前低孔-超低孔致密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清水河组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X衍射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并结合钻测井、地层测试资料及区域埋藏史、古地温、沉积体系等相关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清水河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物性控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成岩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河组储层具有低成分成熟度、高塑性岩屑含量及高结构成熟度的"一低两高"特征;尽管储层主体埋深在3 500m以下,但储集空间仍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5.47%,平均渗透率可达226.6mD,为典型的深层优质储层;储层成岩作用总体表现为"中压实中强压实、强溶蚀、弱胶结"的特征,尽管储层埋深较大,但成岩阶段整体仍处于中成岩A1亚期;区域连片的厚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中细砂岩及中粗砂岩是形成深层优质储层的基础,而成岩过程中储层物性保存主要受控于早期碳酸盐胶结抗压实、绿泥石包壳及后期酸性成岩流体条件下的溶蚀增孔作用;除上述沉积、成岩控制因素外,地层超压的存在使得储层在深埋条件下压实强度显著降低,是储层物性保存的关键,同时在储层成岩演化过程中及现今盆地不断降低的地温梯度也有效延缓了储层的成岩进程。  相似文献   

12.
克拉苏冲断带深层碎屑岩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深层白垩系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区内一套优质储层和主要产层,埋深2 300~7 900 m,取心偏少,有效储层分布预测难度大.综合运用岩心、储层实验分析和测井、压汞、试油等资料,分别利用分布函数曲线法、含水饱和度上限值法、最小有效孔喉半径法及排驱压力法,求取了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不同深度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取了物性下限与深度之间的函数方程,实现了物性下限与深度的动态拟合.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取2.63%,有效储层埋深下限预测达8 320 m;而理论上,克拉苏冲断带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可达1.69%,埋深下限可达9 860 m,勘探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在物性下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岩性特征、埋深、地层压力及成岩作用特征探讨了深层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储层质量差异主要受控于储层的埋深、溶蚀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近300个油藏特征的分析,表明苏北盆地主要以构造油气藏为主,几乎所有的油气藏与断裂有关。油气藏纵向分布在E_1f_4、E_1f_2和K_2t_2三套主力烃源层的上下;平面上围绕箕状烃源灶呈扇形或环带分布。油气藏分布主要受凹陷沉降类型、生储盖组合、断层和构造高带控制。以高邮、溱潼和金湖凹陷为代表的沉降持续发育型和早期发育型凹陷中油气最为富集。生储盖组合控制着含油层位主要分布在E_2s、E_2d、E_1f_3、E_1f_2底-E_1f_1顶、K_2t_1构造控制油气富集带,断层的形成时间、形态、断距大小综合控制油气藏的形成、富集程度和油柱高度。这些认识能更有效地指导成熟探区的精细勘探。  相似文献   

14.
孙遥  郭峰  彭晓霞  向佳  张磊  杨旭东 《现代地质》2022,36(5):1403-1413
阐明微相控制下的储层展布及其微观特征,对揭示油气差异富集规律,实现有利储层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阐明曲流河相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延9储层为例,以岩心观察描述及取样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粒度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法、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和常规物性分析,并结合测井资料宏观印证。结果表明:胡尖山油田延9发育曲流河相,主要包括河道(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天然堤及河漫滩微相。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构成的溶孔-粒间孔组合。可识别中细喉道、细喉道及微细喉道三种主要喉道类型。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1.51%~18.87%之间,渗透率主要为(2.08~79.86)×10-3μm2,属于中低孔-中低渗特低渗-中大孔细喉型储层。黏土矿物、硅质及钙质的胶结作用和机械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的主因,长石颗粒及部分胶结物的溶蚀作用以及绿泥石膜对压实及胶结作用的抑制,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但当绿泥石含量超过0.3%时,物性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砂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为预测优质储层提供依据。文章以东濮凹陷庆古3井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XRD、核磁共振冻融法及三束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联用等综合分析,研究了东濮凹陷二叠系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砂岩以岩屑长石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孔隙度值介于0.2%~12.8%,渗透率值介于0.0016~5.7 mD,属于特低孔致密型储层。溶蚀残余粒间孔、粒内溶蚀孔、晶间孔是东濮凹陷主要发育的孔隙类型,储集空间都是次生成因,各层段几乎未见原生孔隙留存,裂缝相对不发育。次生孔隙主要由长石颗粒和岩屑(包括凝灰质)溶蚀形成,在石千峰组和下石盒子组储层中较为常见。优质储层受沉积相、岩性和成岩作用的控制,石千峰组砂岩属于内陆河流相沉积,砂体发育,是东濮凹陷上古生界最有利的储集层系,长石的溶蚀是石千峰组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下石盒子组属于三角洲沉积,由于沉积时期火山作用,导致大量的凝灰质沉积,凝灰质蚀变形成的高岭石晶间孔是该层储层形成的重要机制。山西组主要三角洲沉积,也是主要成煤期,煤系酸性流体导致溶蚀,但强烈的石英次生加大使砂岩致密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松辽盆地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岩性油藏储层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结构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储层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岩性油藏储层主要是顺源带状展布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河口坝微相砂体,岩性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粉砂岩为主,属于低—特低孔、低—特低渗储层,成岩阶段处于晚成岩A2段。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成岩作用和沉积微相,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孔隙度大量丧失、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产生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不同沉积微相类型的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坝(或席状砂主体)微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7.
陕北青化砭油田长2砂岩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化砭油田上三叠统长2辫状河砂岩储集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相通过控制储集岩的颗粒粒度及粘土矿物含量来控制储集物性,河道中心砂岩的物性好于河道侧翼砂岩,河道间沉积的储集物性最差。压实作用是造成砂岩原生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碳酸盐矿物和石英的次生加大胶结是降低储层物性的主要胶结作用,经溶解作用改造的辫状河河道砂体成为储集性能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是今后研究区长2油层组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8.
马岭油田延安组油藏是河流相油气藏的典型代表,认识这类油藏的形成规律,对指导河流相油藏的石油勘探和开发都是重要的.从油气生成、储层、运移、圈闭和聚集成藏诸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该油田油藏的形成条件,动态地探讨了油藏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马岭油田原油来自其下覆的延长组烃源岩;储层主要为下侏罗统延安组河道砂体;盖层为煤层、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