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滇东寒武系筇竹寺阶和曲靖志留纪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研究,发现生物与海平面变化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可寻。(1)物种形态响应:在滇东寒武系筇竹寺阶三叶虫演化序列中,这种响应反映为海平面下降过程有利于形成土著(原地)物种;而海平面上升则导致异地物种的迁入。(2)群落响应:每一个海平面变化旋回都要产生底栖海相群落的重组,形成新的生物组合。(3)种群响应:种群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通常表现为种群大小的波动,实质上是种群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对滇东寒武系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层序的基本特征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确定有10个层序,其时限为1~10Ma,其中下寒统武有6个,中、上寒武统各2个。此外还划分出次层序27个、组合层序2个。此项研究工作对本区寒武系地层划分与对比、界线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1)沧浪铺阶生物地层的争论,是由于滇东存在两个Ⅰ型层序边界,乌龙箐段与红井哨段为假整合关系,故生物带发育不完整;(2)双龙潭组与西王庙组应为同时异相沉积体;(3)双龙潭组顶部时限,以SB2i为标志,应与娄山关组底部边界对比,故可能上延至晚寒武世早期  相似文献   

3.
在收集滇黔北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典型热水沉积剖面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热解、TOC、饱和烃色谱-质谱、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实验分析,对研究区页岩的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对现代海洋热水生物及沉积物的生物标志物组合与四川盆地寒武系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出现的独特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1)滇黔北地区筇竹寺组沉积时期发育热水沉积,热水环境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强还原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繁盛和沉积有机质的保存,从而有利于形成优质烃源岩。(2)滇黔北地区筇竹寺组广泛发育陆棚相泥页岩烃源岩,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多与热水沉积有关,热水深水环境烃源岩的形成和保存条件更佳。热水浅水陆棚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在2%~5%之间;热水深水陆棚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更高,TOC在5%~10%之间甚至更高。(3)热水沉积烃源岩在四川、塔里木等盆地寒武系普遍存在。除了陆棚区外,深海盆地也具有发育优质烃源岩的物质基础与保存条件,也可能发育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4.
云南东部早寒武世沉积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良栋 《云南地质》1994,13(3):240-252
早寒武世,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滇东昆阳式基底处于稳定状态,在陆表海环境下形成的稳定型建造内,存在着渔户村组与筇竹寺组间沉积环境的区域性转变,该时限前后沉积的岩石地质体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成为震旦系与寒武系间最早出现的一个岩性差异明显的岩石地层分界线,具区域性地层划分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5.
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是南方页岩气勘查开发重点关注的层位之一,但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页岩储层研究程度较低。样品采自2014年新钻的曲页1井,对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泥页岩进行全岩和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TOC、岩石物性、比表面积等测试和扫描电镜实验,综合分析了滇东曲靖地区筇竹寺组泥页岩储层特征及孔隙类型。结果表明:滇东曲靖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矿物组成主要是石英(44.75%)、粘土矿物(25.47%)、长石(16.44%);发育粒间孔、粒内孔和有机孔3种类型孔隙;有机质孔隙发育,以中孔为主,具有一定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页岩储层自上而下孔隙体积有逐渐变小的趋势,但在井深400 m~500 m发育高孔隙体积;泥页岩储集性能的重要指标——孔隙度主要受有机质含量及发育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对东寒武系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层序的基本特征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确定有10个层序,其时限为1-10Ma,其中下寒统武有6个,中上,上寒武统各2个。此外还划分出次层序27个,组合层序2个。此项研究工作对本区寒武系地层划分与对比,界线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1.沧浪阶生物地层的争论,是由于滇东存在两个Ⅰ型层序边界,乌龙箐段与红井哨段为假整合关系,故生物带发育不完整;2.双龙潭组与西王庙组应  相似文献   

7.
雪峰山西侧地区寒武系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最新的寒武系“四统十阶”年代地层划分方案的框架下,根据对雪峰山西侧地区以三叶虫为主的生物地层资料的分析以及牙形石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探讨了雪峰山西侧地区寒武系各统内部的地层划分与对比问题,从而为这一地区提供了可靠的寒武系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案.  相似文献   

8.
寒武纪年代地层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全球寒武系的底、顶界层型已被确定 ,但寒武系内的统和阶一级的全球标准划分尚待进行。介绍了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有关建阶的意见和推荐的 13个分阶的层位 ;同时介绍了劳亚大陆新近提出的 4统 6阶的年代地层划分方案。回顾了我国的建阶过程 ,指出我国现有的阶一级单位实质上仍然是岩石地层单位 ,具有建立在单位层型上、底界被粗略界定因而时间意义不明确、对比性差、与岩石地层单位重名和不利于竞争国际标准阶和GSSPs等一系列缺点。在湘西、黔东地区新建的 5个阶可取代我国现有的中—晚寒武世年代地层系统。建议暂将我国寒武系划分为 3统和 9个阶 ,即 :下寒武统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沧浪铺阶和龙王庙阶 ;中寒武统台江阶和王村阶 ;上寒武统酉水阶、瓦儿岗阶和桃源阶。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讨论了含Tsunyiella的地层时代和这些地层之间的相互对比关系根据鄂西下寒武统高肌虫建立了2个化石带,上带Qingquanella hubeiensis带,下带Tsunyiella带,下带又可分为上、下两个亚带,分别是T.xianrenqiaocnsis亚带和T.luna huangshandongensis亚带,下亚带可与筇竹寺阶上部相对比,上亚带与滇东Yunnanaspis-Yiliangella带相当;Q.hubeiensis带则与Dvepanuvoidos带相当。并认为鄂西岩家河组和新疆玉尔吐斯组的时代相当于滇东筇竹寺阶下部无三叶虫带的时代。本文共描述了2个新属、5个新种。  相似文献   

10.
昆阳磷矿沉积环境与矿床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扬帆 《地质与勘探》2011,47(2):294-303
滇东地区昆阳磷矿床是特征海相沉积大型磷矿床,位于扬子古地块西南缘,矿区内广泛出露下寒武统筇竹寺组(ε13q),为含磷岩系顶板岩系;中谊村组(ε12z)含磷岩系和小歪头山组(ε11x),含磷岩系底板岩系;寒武系沉积基底为上震旦统灯影组(Zbdn),其间均具有冲刷面,显示舍磷岩系出现在地球变暖期,即海进旋回沉积早期.磷矿沉...  相似文献   

11.
火烧店组的建组地点在陕南镇巴县小洋坝乡火烧店附近。该组下伏地层是灯影组(包括上震旦统的灯影峡阶和下寒武统的天柱山段),上覆地层是下寒武统水井沱组。火烧店组由碳酸盐岩组成,可分上、下两部分。下部相当于滇东筇竹寺组的八道湾段;上部相当于玉案山段的下部。该组时代应归于梅树村期晚期—筇竹寺期早期。这一地层单位的建立,对进一步研究上扬子区的早寒武世早期地层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具有较好的页岩气资源前景。本文利用钻井样品测试分析数据,结合野外露头样品测试结果,对这一地区筇竹寺组的沉积环境,优质页岩的分布及埋深、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储集性参数、含气性等页岩气的富集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并预测马龙、沾益至会泽一带,为筇竹寺组页岩气最有利的成矿富集区。  相似文献   

13.
云南晋宁梅树村、王家湾筇竹寺组八道湾段黑色页岩是接近于目前所定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位置的一套地层,其年龄值对最终确定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年龄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年龄的时限看法各异,但总的趋势是认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年龄应比570百万年为大。1978年国际地科联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组长考依博士曾提出界线年龄为600百万年的意见,1977—1979年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与宜昌地质矿产研  相似文献   

14.
尹恭正 《贵州地质》1990,7(4):283-292
本文是在综合研究了贵州寒武纪的沉积相和生物相特征、古地理位置及地质发展史之后,对贵州寒武系的分区分六个时期(即梅树村期、筇竹寺期、沧浪铺期、龙王庙期、中寒武世和晚寒武世)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朝鲜平南盆地寒武系包括黄州群和法洞群下部.为了与邻区及世界其他地区同时期地层进行对比,对黄州群(从下到上分为坪山组、中和组、黑桥组和林村组)和法洞群下部(戊辰组和古丰组)进行了生物地层学和碳酸盐岩碳和氧同位素分析.生物地层学研究表明,坪山组和中和组分别不早于寒武系第三阶和第四阶.坪山组δ13C值变化范围为0~-3.1‰,中和组为-4.7‰~2.0‰,黑桥组为-1.0‰~2.4‰,林村组为-2.6‰~0.4‰,戊辰组为-1.3‰~0.4‰,古丰组为-1.0‰~2.4‰.综合对比分析,坪山组、中和组和黑桥组大致对应寒武系第三阶-第四阶,林村组大致对应第二统与苗岭统界线附近,古丰组大致对应芙蓉统.中和组上部-黑桥组(正漂移)、林村组下部(负漂移)和古丰组中部(正漂移)记录的3个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可能分别对应MICE(mIngxinsi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ROECE(redlichiid-olenellid extinction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和SPICE(steptoean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全球性事件.   相似文献   

16.
以多重地层划分理论为指导,根据露头、钻井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总结对比四川盆地及其邻区寒武系不同时期﹑不同构造单元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岩石地层特征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古生物特征及电性特征,将四川盆地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沧浪铺组和龙王庙组,中寒武统陡坡寺组,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组。对岩性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筇竹寺组主要为炭质页岩﹑页岩及泥岩;沧浪铺组主要为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龙王庙组主要为鲕粒灰岩﹑灰质白云岩及白云岩;陡坡寺组下部为泥质白云岩夹紫红色泥岩,上部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白云质粉砂岩夹紫红色泥岩;洗象池组主要为大套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四川盆地寒武系分布广泛且厚度较大,仅在盆地西部存在一个北东向剥蚀区,整体上在盆地中南部形成一个厚度低值区,向东﹑向南﹑向北厚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7.
鄂北南化地区寒武纪缓坡沉积及层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翔  胡健民 《沉积学报》1996,14(3):47-55
出露于鄂北南化地区的寒武纪地层,总厚约1400m,主体为一套碳酸盐岩。对沉积岩相及相组合的分析表明,本区寒武系主要是形成于碳酸盐缓坡之上,并可以划分出四种主要的沉积相带:浅水陆棚、深水缓坡、浅水缓坡建隆和近岸浅水缓坡。本文还初步研究了区内寒武系露头的层序地层学特征,划分出两个亚层序,并探讨了亚层序内部岩相的不同叠置类型及其在时间上的演化与相应的海平面升降变化。通过与已有的旋回性海平面变化模式相对比,得出了本区寒武纪层序内部的次级旋回可能指示第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滇东曲靖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_1q)黑色岩系,富含Mo、Ni、V、P、PGE、Cu以及Au、Ag、Hg等金属成矿元素。以往地质工作在该区已发现了部分中-小型Mo-Ni-V-P多金属矿床,表明曲靖地区广泛出露分布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_1q)黑色岩中,具有寻找沉积型多金属矿床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云南的寒武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总结了四十多年来对云南寒武系调查研究的成就,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新进展。首次将云南的寒武系作了地层分区,划分为2个一级地层区,6个分区及8个小区。将云南的寒武系作了划分,建立了标准地层系统和化石带。下统以滇东分区的梅树村组,筇竹寺组,沧浪铺组及龙王庙组为标准;中上统以滇东南分区的大丫口组、田蓬组、龙哈组、歇场组、唐家坝组及博菜田组为标准,共分为10个组25个化石带。各分区亦作了分组和化石分带。本文讨论了云南寒武系的上、下界线及分统界线,寒武纪时期的岩相古地理概况及生物群特征,共划分为10个时期进行了论述。其次,云南的寒武系与国内四川、贵州、湖北及华北等省区的作了比较,同时与邻国越南、缅甸、巴基斯坦的亦作了对比。阐述了云南不仅在国内是研究寒武系的一个重要地区,而且在国际上研究寒武系也占有相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罗惠麟  蒋志文 《地质学报》1991,65(4):367-375
本文简要报道了1987—1988年间对梅树村剖面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学等方面深入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重点对产于梅树村阶顶部的拉普渥斯壳(Lapworthella)进行了显微结构研究,特别是在中谊村段发现具有对比意义的遗迹化石Phycodes pedum Seilacher,玉案山段发现激江动物群的蠕形动物,水母和节肢动物.对梅树村阶的化石带作了补充。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的最新结果,提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年龄值为597Ma。进一步讨论了“B”点仍是划分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