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别山北部的变质复理石推覆体属华北大陆板块南部的盖层推覆体,主要包括佛子岭群和卢镇关群。其时代主要为震旦纪—早古生代至泥盆纪。变质作用主要为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在靠近变质蛇绿混杂岩带附近的部分(佛子岭群)可能曾经因卷入变质蛇绿混杂岩带而有过麻粒岩相或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变质复理石推覆体中岩石变形强烈,但不同地段变形程度不等。  相似文献   

2.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布莎蛇绿岩是形成中生代的蛇绿混杂构造岩片,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和喜马拉雅北部上三叠统复理石变形带,呈构造接触关系,现今地表为-自南而北的逆冲推覆岩片堆叠层序。于早白垩世发生构造侵位及主变质作用。蛇绿岩主要由主质橄榄岩,堆积杂岩,块状与枕状熔岩硅质岩组成。  相似文献   

3.
认为牛井山蛇绿构造混杂岩与铜厂街蛇绿岩相当;新建石鼓蛇绿构造混杂岩;沿怒江断裂带多处发现硅质岩、浅变质玄武岩及砂板岩复理石建造;澜沧江构造带东侧发现大量火山岩;结晶基底中有大量变形变质古老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4.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45-147
认为牛井山蛇绿构造混杂岩与铜厂街蛇绿岩相当;新建石鼓蛇绿构造混杂岩,沿怒江断裂带多处发现硅质岩,浅变质玄武岩及砂板岩复理石建造;澜沧江构造带东侧发现大量火山岩;结晶基底中有大量变形变质古老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5.
认为牛井山蛇绿构造混杂岩与铜厂街蛇绿岩相当;新建石鼓蛇绿构造混杂岩;沿怒江断裂带多处发现硅质岩、浅变质玄武岩及砂板岩复理石建造;澜沧江构造带东侧发现大量火山岩;结晶基底中有大量变形变质古老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6.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45-147
认为牛井山蛇绿构造混杂岩与铜厂街蛇绿岩相当;新建石鼓蛇绿构造混杂岩;沿怒江断裂带多处发现硅质岩、浅变质玄武岩及砂板岩复理石建造;澜沧江构造带东侧发现大量火山岩;结晶基底中有大量变形变质古老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瑞士地质单元基本特征和地质演化过程。详细记述的内容为:汝拉山侏罗纪地层和构造;磨拉石盆地中海相和陆相磨拉石沉积;海尔微第带的推覆构造、复理石沉积、华力西地块;平宁带中的蛇绿混杂岩、闪光片岩、低温高压变质岩(蓝闪石片岩、榴辉岩),活化基底和盖层推覆体;奥地利阿尔卑斯—南阿尔卑斯仰冲叠覆体中的基底和未受变质的南大陆边缘的浅水碳酸盐岩及断陷盆地内较深水放射虫硅质岩。笔者提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瑞士阿尔卑斯碰撞造山带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研究我国西部造山带有着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班公湖—怒江断裂带东段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公湖-怒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羌塘-唐古拉板块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的缝合带。由韧性推覆剪切带,逆冲断裂带,断陷盆地构造带和推覆构造带,以及蛇绿岩,蛇绿混杂岩,深海复理石,古生代变质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等组合而成,是复杂的断裂系统,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洋盆的形成和扩张,晚侏我世洋壳俯冲和岛弧形成,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期弧-陆碰撞汇聚和喜马拉期断陷盆地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发育的复杂演化历史过  相似文献   

9.
岩湾-鹦鸽咀蛇绿混杂岩是秦岭商丹蛇绿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变质基性火山岩(玄武岩)、蛇纹岩、变辉长岩、硅质岩、变复理石(云母石英片岩)等构造岩块组成.其中变基性火山岩具有N-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安山岩具有与俯冲作用密切相关的岛弧火山岩的性质.玄武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483 Ma±13Ma,与天水关子镇和丹风蛇绿混杂岩的时代相一致.对岩湾-鹦鸽咀蛇绿混杂岩的岩石组成和形成时代进行研究,可为进一步探讨商丹蛇绿混杂岩带和秦岭造山带的增生造山作用提供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0.
梅山群的再定位、区域对比和构造含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马文璞  刘文灿 《现代地质》1997,11(1):95-101
金寨地区新的1∶50000区调成果表明,梅山群并不是原来认为的那样是变质的石炭系,它实际上包括未变质石炭系、绿片岩相佛子岭群和角闪岩相变质岩三部分地质体,彼此构造接触,应予以解体。新定义的梅山群可能是经受了强协调化作用的变质混杂堆积,代表秦岭—大别造山带前中生代的主缝合带,隔开了以北晚泥盆世—石炭纪的杨山煤系和以南同时代的南湾—诸佛庵组变质复理石。梅山群沿走向向东可与卢镇关群,向西可与商城群对比  相似文献   

11.
造山带内蛇绿混杂岩带结构与组成的精细研究可为古板块构造格局重建和古洋盆演化提供最直接证据。北山造山带内存在多条蛇绿混杂岩带,记录了古亚洲洋古生代以来的俯冲和闭合过程,然而其大地构造演化长期存在争议。红石山—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位于北山造山带北部,主要由蛇绿(混杂)岩和增生杂岩组成,具典型的"块体裹夹于基质"的混杂岩结构特征,发育紧闭褶皱、无根褶皱、透入性面理和双重逆冲构造。蛇绿混杂岩带中岩块主要由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变质橄榄岩、辉石橄榄岩、异剥辉石岩、蛇纹岩)、辉长岩、玄武岩、斜长花岗岩、硅质岩等洋壳残块以及奥陶纪火山岩、灰岩等外来岩块组成,基质则主要为蛇纹岩、砂板岩及少量的绿帘绿泥片岩;在蛇绿混杂岩带北侧发育有台地相灰岩与深水浊积岩组成的沉积混杂块体,具滑塌堆积特征。蛇绿混杂岩带内发育三期构造变形,前两期为中深构造层次下形成的透入性变形,第三期为浅表层次的脆性变形,未形成区域性面理。空间上,由增生杂岩和蛇绿(混杂)岩组成的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共同仰冲于绿条山组浊积岩之上,具有与红石山地区蛇绿混杂岩带相似的岩石组成、构造变形和时空结构特征。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南侧发育同期的明水岩浆弧,由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以及白山组岛弧火山岩组成,其与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共同构成了北山造山带北部石炭—二叠纪的沟-弧体系,指示了红石山—百合山洋盆向南俯冲的极性。  相似文献   

12.
北祁连中段加里东俯冲-增生杂岩/火山弧带及其变形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建新  许志琴 《地球学报》1995,16(2):153-163
分布于北祁连造山带中段的加里东期俯冲-增生杂岩/火山弧带可划分为托莱山俯冲杂岩带和走廊南山增生杂岩/火山弧带两个亚带。前者主要由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及深海复理石组成,为古祁连洋俯冲作用后期由于岛弧的阻力在浅部刨铲作用的产物;后者由不完整的蛇绿岩透镜体、高压变质岩、弧火山岩及一些变质碎屑岩等组成,反映古祁连洋不断向北俯冲,火山弧前锋南移,增生杂岩不断增厚且在其下部发生板底垫托作用以及海沟不断向南倒退的复杂演化历史。俯冲-增生杂岩在加里东期共经历三期变形作用(D_1、D_2、D_3)。D_1、D_2为简单剪切变形机制,反映从N向S的逆冲方向。D_3为压扁型变形机制,代表走廊南山古岛弧与中祁连地块碰撞时的挤压变形。  相似文献   

13.
塔克札勒蛇绿混杂岩带的变质作用 ,具大洋水热变质、俯冲变质和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的特征 ,其中以大洋水热变质作用为主。中志留世末洋盆扩张阶段 ,形成葡萄石、绿纤石相→低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递增变质特征 ;早石炭世初洋壳向陆壳之下俯冲 ,俯冲变质作用不显著 ,仅见超镁铁岩具叶蛇纹石、纤维蛇纹石及绢石蚀变矿物 ;早石炭世中期塔克札勒有限洋盆开始粘连闭合 ,于晚石炭世早期褶皱造山 ,使蛇绿混杂岩带产生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低绿片岩相的退变质特征 ,使蛇绿岩带在辉长岩中由棕色角闪石退变为透闪石、阳起石和绿泥石、绢云母及绿帘石等变质矿物 ,是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 ,属低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14.
对新疆哈尔克山北坡上志留统地层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尔克山交坡原定上志留统阿克牙子组角闪岩相变质岩系可能为早元古代地层,构成伊宁-中天山板块的基底;上志留统穹库什太组则为由绿片岩、蓝片岩及少量大理岩化灰岩透镜体,蛇绿岩推覆岩片构成的“变质俯冲杂岩(变质混杂岩)”组合。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区(安徽部分)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   总被引:70,自引:8,他引:70  
徐树侗  江来利 《地质学报》1992,66(1):1-14,T001
大别山区是扬子和中朝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由扬子大陆板块中的前陆褶冲带、俯冲盖层和俯冲基底、包含在俯冲基底中的含柯石英和金刚石的超高压变质帝、变质蛇绿混杂岩带、中朝大陆板块南缘的弧前复理石推覆体以及其北缘的反向褶冲带、北部边缘为磨拉斯的后继盆地组成。古大别海洋板块于早古生代向北俯冲时,中朝大陆板块南缘可能出现过火山弧和弧后盆地。卷入前陆褶冲带的地层以及榴辉岩的Sm/Nd同位素定时表明,两个大陆板块的强烈碰撞发生在中生代早期。  相似文献   

16.
徐贵忠  郝杰 《地质科学》1988,(2):97-109
佛子岭群主要由一套绿片岩相的变质岩组成,分布在安徽境内的大别山北麓。其上部为一套变质的复理石建造,下部为变质的火山-沉积岩建造。佛子岭群的变质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佛子岭群的岩石组合特征表明,佛子岭群是发育在一断陷盆地中,该断陷盆地可能在晚元古代早期开始拉张,在晚元古代末期闭合。在此期间,郯-庐断裂带在华北断块和大别山古老断块之间的拉张与闭合过程中可能起着类似于转换断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安徽北淮阳地区构造岩相带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徽北淮阳变质褶皱带是河南秦岭-桐柏构造岩相带的东延部分,由于受诸多地质因素影响和控制,河南境内一些完整的岩相带向东至我省境内则残缺不全甚至消失。但根据近几年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北淮阳变质褶皱带自北而南划分为:1.前陆盆地-杨山群;2.前陆反向冲断带-梅山构造岩片(块)堆叠带;3.盖层推覆体-佛子岭岩群;4.基底碰撞杂岩-卢镇关构造混杂岩群。通过广泛的构造-岩石(地层)组合体的时代,岩相对比,并可得出北淮阳变质褶皱带是一南北近于对称的加里东、海西期复式褶皱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白云山蛇绿混杂岩带位于内蒙古北山造山带中部,呈北西西向展布,向东延伸至月牙山-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向西延伸至牛圈子-红柳园蛇绿混杂岩带。白云山蛇绿混杂岩带内发育俯冲期的糜棱面理褶皱、拼贴期逆冲断层系及隆升期走滑断层系3期构造变形,由不同类型的岩块与基质组成,岩块主要包括纯橄岩、辉橄岩、橄辉岩、辉石岩、碳酸盐化超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斜长花岗岩蛇绿岩岩块及硅质岩、灰岩和砂岩岩块,基质主要为蛇纹岩、绿泥片岩及砂板岩。在蛇绿混杂岩带中部发现保存较完整的洋壳残片,由南向北依次出露堆晶超镁铁质岩、堆晶辉长岩及变质玄武岩。结合大洋中脊玄武岩、洋岛玄武岩及晚寒武世岛弧钙碱性辉长岩的识别,认为白云山蛇绿混杂岩带寒武纪发育MOR型、OIB型、SSZ型等不同构造环境的蛇绿岩岩块,俯冲作用持续到晚志留世。  相似文献   

19.
在甘肃北山火石山地区新发现了蛇绿混杂岩,该混杂岩由蛇绿岩岩块和混杂基质组成。蛇绿岩块有纯橄岩、辉石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玄武岩及硅质岩等。基质为志留系中上统公婆泉群,主要是一套变凝灰质砂岩夹碳酸盐岩和少量安山岩。野外调查及室内鉴定结果显示蛇绿岩岩块和基质遭受了较强的变质变形。火石山蛇绿混杂岩位于红柳河、牛圈子蛇绿岩之间,且该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同红柳河蛇绿岩相似,因此认为红柳河—牛圈子蛇绿混杂岩是通过火石山相连接。火石山蛇绿混杂岩的发现对研究该带洋陆时空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对北山古生代构造背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尼阔隆洼金矿位于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内,矿体赋存于北北西向次级构造破碎带中。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毒砂及辉锑矿。黄铁矿化、毒砂化及辉锑矿化等热液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晚白垩世,在蛇绿混杂岩带内发生的一系列逆冲推覆作用产生的热变质作用与地表水、地下水结合,产生热卤水循环,萃取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沿断裂迁移至成矿有利部位,使金元素富集,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