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淮南煤田地下水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各项水化学作用的强度,将淮南煤田划分为松散层较厚的北部区域与松散层较薄的南部区域,收集了两区域16个矿井主要突水含水层的水化学测试数据,综合采用离子组合法、Gibbs图、氯碱指数等方法研究了各含水层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总溶解固体与松散层埋藏厚度呈正相关,其均值范围在951.92~2 667.79 mg/L。随着松散层厚度的增大,脱硫酸、浓缩结晶及阳离子交替吸附等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得到增强,使SO42-不断消耗形成HCO3-,导致溶解度小的HCO3-结合Ca2+、Mg2+析出,并最终形成以NaCl主导的高矿化度水体。该结论将为深部煤矿区水害防治、水资源利用等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据已有资料,对鲁西南、苏北煤炭开发区的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作了大最分析、研究,指出了与煤矿开采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3.
淮南煤田发现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公山、舜耕山、上窑山绵亘于淮河南岸。淮南煤田沿淮河东西向展布于山之北麓及淮河之北 ,全隐伏于广阔平原之下。东西长约200km ,南北宽约20km ,远景储量达数百亿吨 ,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因其最接近长江经济带及其龙头上海市 ,故其经济战略地位尤显重要。解放后 ,特别自改革开放以来 ,它为我国四化建设 ,已经做出并将继续做出巨大贡献。淮南煤炭开采最早始于明代。1937年 ,淮南产煤已突破100万t/a。自1927年至1937年 ,地学前辈刘季辰、赵汝钧、王竹泉、叶良辅、喻德渊等均曾先后到淮南进行过地质工作 ,后…  相似文献   

4.
淮南煤田现今地温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分析淮南煤田大量地面钻孔井温测井数据和井下巷道围岩温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结合58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测试结果,全面阐述了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淮南煤田现今地温梯度的众值介于2.50~3.50℃/h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2.9℃/hm;大地热流值变化范围为31.87~83.9 m W/m2,平均热流值为63.69 m W/m2,地温梯度和热流值区均高于淮北煤田;大地热流受地温梯度控制明显,其变化特征和地温梯度分布较为相似,整体表现为中东部高,西部其次,东南部最小的特征。分析揭示,区内现今地温场和热流分布主要受区域地质背景和区内构造格局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赤峰地区玄武岩地下水赋存类型及其地电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赤峰地区的新生代玄武岩,大致可划分为玄武岩高台地和高平原、丘陵、掩埋阶地3种地貌形态.该地区的地下水可划分为玄武岩裂隙水、层间裂隙孔隙水和层底砂砾石孔隙水3种类型,并通过实例讨论了各种类型地下水的地电特征,总结出了该地区的电阻率法找水规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淮南煤田潘三煤矿1煤层中的侵入岩体剖面样品的系统采集,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光学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岩浆岩在垂向上岩性和矿物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岩浆岩从剖面下部到上部,岩性由基性过渡到中性,到上部的酸性;且其矿物组成亦呈现规律性分布:在顶底部有少量蚀变产物绿泥石和热液成因后生黄铁矿;与煤层接触的岩浆岩,裂隙发育,多为热液成因黄铁矿和石英充填;岩浆岩中钾长石蚀变程度从岩床中部向顶底部逐渐增强,岩床中部长石晶形完好,顶底部长石蚀变,受岩浆热液作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刘庄煤矿深部煤层气赋存及开发地质条件,在井田内实施了两口煤层气探井,并开展了系统的分析测试工作。结果表明:刘庄深部勘查区主要煤层孔隙度一般为4.14%~4.77%,比表面积集中在2.184~5.228m 2/g,13-1煤层、11-2煤层和8煤层试井渗透率分别为0.12mD、0.09mD和0.08mD,孔裂隙系统发育一般,属于渗透性差的储集层;储层压力梯度大于静水压力梯度,属高异常压力范畴;主要煤层兰氏压力平均为2.61MPa,兰氏体积平均为6.74m 3/t,吸附能力较低;LT-1井气测录井过程中共出现14层气测异常,异常层段全烃含量均较低,最大为3.701%(16-1煤);主要煤层的含气量分布在0.21~1.47m 3/t,平均0.65m 3/t,主要煤层含气饱和度均很低,最大值仅为18.0%。综合分析认为,刘庄煤矿深部主要煤层埋深大,孔裂隙系统发育差,渗透率低,而且具有低含气量和低饱和度的特征,煤层气勘探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淮南煤田张集煤矿9个煤层的33个煤样稳定有机碳同位素的分析,研究了碳同位素值(δ13C)在煤层中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张集煤矿煤的δ13C值范围为-23.44‰-25.37‰,平均-24.18‰,不同煤层的δ13C值范围不同,为煤层识别和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自下而上由4-1煤至11-2煤层碳同位素均值呈波动变化,在6煤和9-1煤处分别达到极小值和极大值,这种差异反应了不同煤层的成煤植物生长时期古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大气中CO2和温度的变化,与沉积环境也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将黑龙江省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大,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冻结层水五种基本类型,并对其分布规律,含水层特征,富水性性及水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泥页岩中微量元素特征对反演泥页岩形成时的沉积和古地理气候条件具有重要意义。采集淮南煤田山西组泥页岩样品,利用ICP-MS对泥页岩中微量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山西组泥页岩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结果表明,B、Cr、U、Ga、Li、Sn、Pb、Mo、Th、W等元素富集,Cd、Co、Cu、Ti、Zn、Sc、Ba、Mn、Ni、Sr等元素亏损;揭示淮南煤田山西组形成于温暖湿润和半咸水-高咸水的沉积环境中,沉积体系为开放型,体系内为弱氧化-还原环境,其中以弱还原-还原环境为主,且表现出从早期弱氧化到中后期的还原环境的演化特征;依据U/Th、Ni/Co、Sr/Cu、B/Ga、Sr/Ba、TOC等地球化学参数结果推测,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机质的原始堆积量是影响山西组泥页岩中有机质含量的主要因素,而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影响有机质中各显微组分含量。研究区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较为还原的环境为有机质的堆积和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为页岩气的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淮南煤田二叠系是以三角洲—滨岸平原相为主的沉积。本文运用地层基准面原理,通过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淮南煤田二叠系进行了不同周期地层基准面旋回分析,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规模的地层旋回。通过对比分析,建立了该区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聚煤作用出现于基准面旋回的一定位置上,叠置在长期基准面下降时期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后期是成煤的最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12.
安徽淮南煤田南北缘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为民  黄文辉 《现代地质》2002,16(3):251-256
对安徽淮南煤田南北缘 3条主要断裂 (舜耕山断裂、阜凤断裂、尚塘集断裂 )分带性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化学成分测定结果表明 :由断裂带外围原岩至断裂带中心的化学组分如SiO2 、Al2 O3 、CaO、MgO、TiO2 的含量、灼失量等表现为渐次递增或递减的趋势 ;而Na2 O、K2 O、Fe2 O3 的含量等则呈现单峰或双峰、多峰的变化。这些特点不仅与构造岩本身的组分有关 ,而且也与断裂的力学性质、风化程度等因素有关 ,反映了 3条断裂均是在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压性断裂 ,且 3条断裂都处于晚期的演化阶段。淮南煤田南缘断裂带中应力矿物的形成以及南北缘断裂带中Fe2 O3 含量的变化特点 ,说明淮南煤田南缘的断裂较之北缘断裂的生成深度大 ,且滑脱距离远  相似文献   

13.
淮南煤田二叠系是以三角洲-滨岸平原相为主的沉积。本文运用地层基准面原理,通过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淮南煤田二叠系进行了不同周期地层基准面旋回分析,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规模的地层旋回。通过对比分析,建立了该区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聚煤作用出现于基准面旋回的一定位置上,叠置在长期基准面下降时期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后期是成煤的最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14.
淮南二叠纪煤及其燃烧产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INAA(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测试了淮南煤田二叠纪主采煤层原煤煤样的地球化学组成,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S(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测试了田家庵和洛河电厂的粉煤灰地球化学组成并与煤样作了对比分析,用电子探针测试了飞灰中主要类型颗粒的化学组成,淮南煤中多数微量元素属正常水平,与克拉克值相比,元素Se,S,As,Sb,Br,U和Cl等在煤中趋于富集,其他元素均趋于分散,有机亲和性弱的亲石元素趋于在粉煤灰中聚集,与铁关系密切的金属元素在粉煤灰中有明显的富集,有机亲合性强的元素在燃烧过程中趋于以气态形式向空气中逸散,粉煤灰中因矿物与粒度的分异明显,致使其化学组成在不同的粒度级和比重级中的分布也有较大的不同,飞灰中一些不定形颗粒主要由铁的氧化物和少量其他金属氧化物组成,硅酸盐类颗粒主要由硅,铝和铁的氧化物所组成,而玻璃珠主要由硅和铝的氧化物组成,残碳中测得的砷,硫和氯的含量最高,说明其对这些元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研究粉煤灰的成分特点有助于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和评价其对环境的 影响。  相似文献   

15.
淮南煤田的构造热演化特征与煤层气资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磷灰石裂变迹法研究淮南煤田的构造热演化特征,探讨其煤层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自晚古生代以来,至少发生过三次明显的构造热事件,分别在240,140和80Ma左右;古地温梯度比现地温梯度低,估计本区整个剥蚀厚度大于2000m。从该区的构造热演化特征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该区煤化作用主要发生在240-140Ma之间,即中生代以来的第一、二次构造事件使晚古生代煤逐渐变质为气煤级,少部分达肥煤级。煤层主要气量不是太高,白垩纪晚期的构造热运动导致热成因煤层气逸失,构造发育的地区逸失较多,煤层气资源潜力可能不大;构造发育的地区逸夫较少,可能是煤层气开发较为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汪国顺 《安徽地质》2016,26(4):256-259
在系统分析丁集煤矿煤田勘查及开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深入探讨了丁集矿井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丁集煤矿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地层倾向SSW~E,次级褶曲和断层较发育,大中型断层以逆断层为主,多向南倾,走向主要为NWW和NNE向。丁集矿井可划分为北部潘集背斜区、西部宽缓褶曲挤压区,中部丁集盆状区和南部平缓区。丁集矿井构造成因与区域构造演化密切关联,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三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形成现今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临涣矿区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淮北临涣矿区的主要矿井充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稳定环境同位素D、18O和放射性环境同位素T、14C进行了取样检测。通过对测定参数的同位素水文地质学分析,证明矿井各充水地层相对封闭,地下水形成年龄已达2 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化学元素的背景特征及形成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曾昭华 《地质学报》1996,70(3):262-269
本文论证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钾、钠、钙、镁、硅、铁、锰、铬、镍、钒、钴、钛、钼、铜、铅、锌、砷、汞、镉、铍、锂、锶、硼、氟、氯、溴、碘的背景特征、形成及分布规律,探讨其与地下水的含水介质成分,上覆岩土性质、氧化还原环境、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和矿化度以及地下水的酸碱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中描述了大同煤田石炭一二叠系煤层由于煌班岩侵入引起煤的煤岩特征的变化。本文资料说明热变质煤的煤岩特征与侵入体的侵入温度、原始煤级等有关。勘探中应用煤岩举方法研究热变质煤煤岩学特征对解释测井曲线、确定煤层储量计算范围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淮南煤田二叠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对淮南煤田二叠系不同周期地层基准面旋回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 ,尤其是进行了二叠系四级、五级高分辨率层序的识别与划分。淮南煤田二叠系三级层序内部具有明显的三分性 ,即一个三级层序由底部的低水位体系域、中部的水进体系域和上部的高水位体系域构成。其中水进体系域较薄 ,而低水位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较厚 ,这说明华北南部二叠纪聚煤盆地基准面以下降周期为主导 (持续时间较长 ) ,水进 (盆地水域扩张 )期持续时间较短。基准面升降高频振荡性的变化 ,使盆地沉积环境发生频繁交替 ,从而导致盆地聚煤作用发生高频率变化。淮南煤田二叠系发育煤层达 2 6层之多 ,就是盆地基准面升降高频性变化的结果。研究表明 ,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主要形成于高水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