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安徽潜山硬玉石英岩和榴辉岩共生,呈透镜或似层状产于云母片麻岩中。两类岩石原生矿物组合分别为柯石英+硬玉+石榴石+石英+金红石和金刚石+柯石英+石榴石+石英+文石+黝帘石。本文报导的硬玉石英岩中柯石英及其假象为世界首例。榴辉岩原岩分别为大洋拉斑玄武岩和大陆玄武岩,硬玉石英岩原岩为杂砂岩;两类岩石中矿物组合及其变形特征,表明它们都经历了相同的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后期从角闪岩相到绿片岩相的退变质作用的改造;这两种不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原岩在一起共生及其强烈的剪切变形,表明它们是经构造作用而混杂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产于大剐山双河地区含柯石英硬玉石英岩矿物石英中纳米级至亚微米级的流体包裹体超微观结构特征发现:大多数包裹体呈圆形或负晶形(粒径大多为10nm~350nm),构成宽的密集的包裹体串。TEM揭示了柯石英和寄主矿物石英之间为共晶格取向连生关系,并寻找到在峰期变质条件下高盐流体存在的有力证据。流体包裹体经常伴随着许多相互连接的位错,并且与位错和位错壁等交生在一起,形成网络分布,这是在光学显微镜尺度下所不能探测到的。非爆裂的流体渗漏可能通过H2O或CO2分子沿位错的管道扩散,从包裹体进入寄主矿物石英,因而导致原来包裹体密度和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河南大别山区榴辉岩及蓝晶石石英岩中柯石英的发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相似文献   

4.
团麻断裂以西的河南大别山区榴辉岩及其围岩蓝晶石石英岩中首次发现柯石英。含柯石英榴辉岩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蓝晶石+多硅白云母+石英(柯石英)+金红石,其形成温压条件为T=610~740℃,P≥2.8 GPa。含柯石英榴辉岩及其围岩同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可能由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深俯冲作用形成,俯冲深度可迭90km以上。河南大别山区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扩大了中国中东部含柯石英榴辉岩带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5.
栾木场金矿石英流体包裹体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矿区石英中包裹体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测定了流体包裹体的温度,盐成,成矿压力,流体密度等参数,并利用温度场对成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大别山双河和碧溪岭超高压变质岩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傅斌  肖益林 《岩石学报》2000,16(1):119-126
对大别山双河和碧溪岭含柯石英榴岩和硬玉石英岩进行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根据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和盐度的不同,可以划分出至少五种类型不同的气液包裹体;(1)N2包裹体;(3)高盐度流体包裹体;(3)CO2包裹体;(4)CO2-H2O包裹体;(5)低盐度流体包裹体。本仅见于含柯石英榴辉岩,而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则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榴辉岩和硬玉石英岩中。CO2包裹体沿榴辉岩中微剪切带分布,或存在于强变形的硬玉石  相似文献   

7.
丁晓坤  孟大维 《地学前缘》2003,10(3):127-128
天然柯石英的退变质过程和路径对于描绘超高压变质岩折返的 p T t轨迹具有重要意义。样品采自安徽石马地区的含柯石英榴辉岩 ,显微镜观察 ,柯石英包裹体分为柯石英层、退变质石英层和石榴石基质层 ,退变石英聚集在柯石英周围呈均匀的成核结晶状 ,石榴石的径向断裂也沿四周均匀分布 ,由此可推测柯石英晶粒外缘的石英结晶生长条件是基本相同的 ,故取退变前的柯石英模型为一均匀球体 ,石榴石为一个包裹柯石英球的球壳 (Nishiyama ,1998) ,以此建立一个 3层复合球模型。根据显微镜观察的统计结果 ,模型中分别将柯石英球、石英球、石榴石球的初…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冀东麻粒岩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用各种方法对冀东麻粒岩中的包裹体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一类高温包裹体在石榴石和石英中呈负晶形出现,主要为高密度CO_2,对应的温度和压力表明该类包裹体是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期间捕获的。第二和第三类包裹体的H_2O含量增加,形成温度依次降低,表明它们是在麻粒岩地体抬升的不同阶段捕获的。  相似文献   

12.
安徽石马超高压变质地体构造演化的流体包裹体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安徽石马超高压变质地体经历 5次构造变形 ,其特征是由深层次挤压韧性变形到浅层次的伸展脆性变形。相应地发育有 5期流体 ,它们的演化规律为 :早期以硅酸盐熔体和流体熔融体为主 ,随后富CO2 流体占优势 ,后期H2 O溶液起主导作用。总体而言 ,从老到新流体均一温度和含盐度均由高变低。在构造作用和流体作用的共同推动下 ,石马超高压变质地体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 :洋壳俯冲 ,超高压榴辉岩形成与形变→陆壳碰撞 ,榴辉岩折返→地体构造分异 ,榴辉岩就位→地体均衡隆起 ,榴辉岩抬升→地体差异隆起 ,榴辉岩剥露。因此 ,流体作用在研究超高压变质地体中占有重要地位。流体直接影响超高压变质地体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 ,在分析其形成深度时 ,应充分考虑流体超压问题。总之 ,在超高压地体演化过程中 ,流体一直是积极推动其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平武县绿柱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四川省平武县产出的绿柱石晶体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探讨了绿柱石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研究表明绿柱石矿床属气成-热液成因,包裹体类型以气液流体包裹体为主,还有含方解石子晶的流体包裹体。绿柱石的形成温度较宽,最佳温度为275-300℃,成矿压力86MPa左右,绿柱石形成时体系中的CO2密度较高,ρ(CO2)=0.662g/cm^3,成矿流体的盐度较低,w(NaCl)约为6.191%。  相似文献   

14.
陕西平利大磨沟-闹阳坪萤石矿床主要产于受区内近东西向F1断裂控制的次级断裂中,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伟晶方解石阶段(Ⅰ)、粗粒萤石(脉)-方解石萤石脉-石英萤石脉阶段(Ⅱ)、石英硫化物(闪锌矿)阶段(Ⅲ)、方解石细脉-萤石细脉成矿阶段(Ⅳ).岩相学观察表明,包裹体的主要类型有气液两相包裹体、纯气相包裹体,纯液相包裹体、CO2-H2O三相包裹体及含子矿物包裹体.显微测温表明,大磨沟萤石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95~340℃,闹阳坪矿区萤石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89~329℃.大磨沟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5%~6.16%(NaCl质量分数).利用气液两相型包裹体对硫化物阶段成矿压力估算,结果为22.072~25.089 MPa,对应深度为0.7763~1.268 km.闹阳坪萤石矿床成矿流体盐度较高,根据流体盐度变化可初步推断热液流体运移方向.本区断裂发育,热液在运移过程中,在脆性构造裂隙空间的压力骤然降低下可能导致热液发生沸腾作用.  相似文献   

15.
粤西茶洞银金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洞矿床是粤西地区一个较为典型的蚀变破碎带型多金属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温度160~341℃,成矿压力2.7×106~2.43×107Pa,流体盐度(4.1~15.9)wt%NaCl,流体密度0.880~0.942g/cm3,fCO2为103.7~10.4.3,fs2为10-14.50~10-11.67,fO2为10-45.0~10-35.1,成矿从早至晚均逐渐降低;成矿流体pH值为4.70~7.07,Eh值为-0.65~-1.15,该矿床形成于弱酸性一中性,强还原的物理化学环境;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热液,成矿早阶段以岩浆水为主,到成矿晚阶段,大气降水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平度市大庄子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山东省平度市大庄子金矿含金硅化体及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发育程度一般,且粒度偏小,包裹体大小多为6~12μm,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二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LH2O LCO2),见少量三相包裹体(LH2O LCO2 GCO2).化学成分属K (Na )-SO4-2(Cl-)型,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含一定量CH4、CO、H2S等还原性气体.均一温度表明金矿的成矿温度为中温(200℃~260℃),成矿流体盐度低(1.05%~4.96%).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变质水,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17.
山东昌乐-临朐火山岩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昌乐-临朐地区火山岩内的橄榄石和辉石中舍有大量的流体包裹体,流体来源于地幔。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对部分火山岩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了包裹体中挥发分的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该区岩浆中舍有大量的CO2和水,CO2是气相包裹体中的主要成分。同时在包裹体内存在H2、CO、H2S、CH4等还原性气体,说明流体来源于还原环境。此外,少量低碳烷烃的出现为天然气无机成因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东天山石英滩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石英滩金矿地处塔里木板块北缘阿奇山—雅满苏火山弧,容矿围岩为下二叠统阿其克布拉克组陆相火山岩,控矿构造为破火山口环形断裂。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温度等参数研究表明石英滩金矿以低温(129℃~236℃)、低盐度(1.91wt%NaCl~2.74wt%NaCl)和浅成(成矿时压力为3×106~32×106Pa,深度小于1km)为特征;流体包裹体稀土元素研究初步得出成矿流体来自中酸性岩浆和火山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