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解冻速率对作物霜冻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人工霜箱研究霜冻危害.霜箱温度控制在-1—1℃,分别模拟解冻速率为0.3℃/10min和1.6℃/10min时的辐射霜夜缓慢降温过程.结果表明霜冻危害程度受作物种类、冻结温度、结冰进程和解冻速率的影响。在某些条件下,缓慢解冻可能使受冻组织恢复,但在另一些条件下则不能.对于不同耐霜性的作物,防霜的着眼点应该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滑县2005年12月两次低湿天气条件下成霜个例分析发现,在相对湿度较小的晴夜,只要地面或近地物有足够的辐射冷却条件、贴地层有适当的水汽供应,仍可有霜形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滑县2005年12月两次低湿天气条件下成霜个例分析发现,在相对湿度较小的晴夜,只要地面或近地物有足够的辐射冷却条件、贴地层有适当的水汽供应,仍可有霜形成。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0—2019年新乡市8个站点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空间插值方法、M o rlet复数小波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新乡市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乡市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暖夜、暖日、夏日和热夜共6种气温指数呈上升趋势,而冷夜、冷日、冰日和霜日共4种气温指数呈下降趋势;新乡...  相似文献   

5.
龚慕涛 《气象》1987,13(12):41-41
1987年第3期《气象》的台站园地栏,就启东站1988年11月4日最低气温6°0℃、地面最低温度4.9℃出现霜现象,发表了卫浩天等读者来信和张之锜解答的文章,从关于霜的形成与地面物体属性的关系,论述了地面最低温度高于0℃的情况下,在覆盖观测场的干草束上有霜形成是可能的。 笔者并非认为在地面最低温度高于0℃就不能出现霜,而是在地面最低气温4.9℃和成霜条件差  相似文献   

6.
聂祖美  袁为栋 《气象》1990,16(4):53-53
《气象》1989年第9期刊登了雍延和同志关于《白天栏转记露、霜、结冰等天气现象》(下简称雍文)的文章。雍文对由夜间栏延续到白天栏的露、霜、结冰天气现象的转记问题提出了两个新观点。1、既看露、霜的有与无,又看露、霜的多与少,凡其覆盖  相似文献   

7.
防御霜冻要采取综合措施,如选育早熟高产品种,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合理施肥增强防寒能力,加强田间管理等。在霜冻即将来临时,需采取应急措施,为使有效辐射减少,使土壤湿润,使近地层空气乱流混合加强,从而减弱夜间冷却的程度。因而有许多直接的防霜办法,如烟雾法、灌水法、覆盖法、通风法、结冰法、加热法、扰动法以及其他方法,例如提高叶面温度的化学药剂法等。烟雾法在我省广泛应用,是目前条件下大面积防霜的重要方法。下面就谈谈烟雾防霜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俺埠柳公社不夜大队,面山靠海,全大队三千0二亩耕地,山、丘、泊各占三分之一。由于受复杂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多变,农作物时常受到旱、涝、风、霜  相似文献   

9.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霜的定义为: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者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由定义可知,霜形成时,贴地(或近地面物体表面)层空气的温度必须低于0℃。但是,由于下垫面的不均一性,不同的下垫面夜问冷却程度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在深秋或早春,雨后天晴,土壤湿度大,受冷平流和夜间辐射冷却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来宾站冬季晴夜辐射降温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冬季晴夜辐射降温规律,无论是对工交生产(特别是露天作业)、环境保护等开展短时服务,或是在对越冬农作物和橡胶、菠萝、柑桔等经济作物的防霜防冻服务上都有重要意义。以往的工作一般是用经验式或图表预报次日早晨最低气温,文献进一步给出了晴夜气温连续变化的实验公式。本工作则以来宾站(区站号:59242)冬季霜天夜间气温变化资料为例,对晴夜辐射降温规律作一初步探讨,结果,我们所得到的实验公式与文献的实验公式有明显出入。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地面最低温度>0℃、有雾凇和积雪时,观测员漏记霜的问题,从霜的成因,附着物,外形特征说明了霜与露并存;霜与雾凇并存,霜与积雪并存时的判别及其记录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50 a齐齐哈尔市极端气候事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极端气候指数方法对1951~2006年齐齐哈尔市24种极端气候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了齐齐哈尔市极端气候事件的事实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的年最低气温、暖夜、热夜日数和生长季长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冷夜、冷日、霜日、冰日和日平均温差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各种降水指数的变化趋势都不显著;极端气温和降水指数均存在阶段性特征和突变特征;最低气温的增暖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而最高气温则在90年代以后变暖明显,夜间气温的上升对增暖进程的贡献更大;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呈增加趋势,2000年以后增加趋势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成霜的气象条件与观测方法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霜这一天气现象的形成进行监测,探索霜生成的气象条件,总结观测霜的方法,保证在相应的天气条件下能及时观测、记录霜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14.
利用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极端气候指数方法对1951~2006年齐齐哈尔市24种极端气候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了齐齐哈尔市极端气候事件的事实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的年最低气温、暖夜、热夜日数和生长季长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冷夜、冷日、霜日、冰日和日平均温差均呈最著下降趋势.各种降水指数的变化趋势都不显著;极端气温和降水指数均存在阶段性特征和突变特征:最低气温的增暖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而最高气温则在90年代以后变暖明显,夜间气温的上升对增暖进程的贡献更大;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呈增加趋势,2000年以后增加趋势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华连生  温华洋  朱华亮  张正铨 《气象》2015,41(8):964-969
利用安徽砀山气象站的2001—2013年冬半年(10月至次年4月)的观测资料,探讨霜生与气温、地温、水汽压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基于Bayes判别方法,采用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多套霜生自动判别模型。结果表明:(1)霜是否出现与日最低及夜间不同观测时次的气温、地表温度显著相关,当夜间气温或地表温度越低,低于霜点的可能性越大,结霜的可能性也越大。(2)通过回算性检验和独立样本的预报性检验,基于Bayes判别法的霜生模型,对霜未发生的平均判别准确率达到86.5%,对霜发生的平均判别准确率达到92.7%,其中用日最低地温、当日07时水汽压和当日07时风速所建立的三要素模型最优,对霜发生的判别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因此,可以将Bayes霜生判别模型与图像识别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霜的自动化观测。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以往防霜的方法,大致上有通风复盖法,散水结冰法,燃烧法、品种选择法等。这些方法,由于各自存在着诸如人力多,防霜效果差,经济费用大等原因,不能大面积地普遍使用。从1973年起,研究成功了利用防霜风扇改变产生霜的气象条件,达到防霜的目的。由于这方法设备简单,经济效果好,没有大气污染,能够自动控制,节约大量人力,是人工改变气象条件,达到防霜的一项有益的科研成果。所以从七十年代中期起,日本普遍推广使用了这一方法——防霜风扇的装置。  相似文献   

17.
霜叶红于二月花人们形容秋季,总爱用“金秋”,实不知,“秋色之最佳者”还有红叶。在我国古代,许多著名诗人就曾不惜重墨去颂诵红叶。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甚称为家喻户晓的佳句。还有唐代刘禹锡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相似文献   

18.
制霜箱     
在无雪期进行以新雪为对象的实验时,可用霜来代替天然的新雪,为此,研制了可大量制霜的装置“制箱箱”1号和2号。制霜箱由蒸发槽、鼓风机、麻绳组和抽屉组成。制霜箱在-20℃左右的低温室制霜。 1号制霜箱的尺寸是90×90×50厘米~3,最大制霜能力为每日3.5公斤(霜的密度0.04克/厘米~3,羊齿状结晶);2号制霜箱的尺寸是185×135×100厘米~3,最大制霜能力是每日12.3公斤(密度为0.03克/厘米~3,羊齿状结晶)。  相似文献   

19.
广西霜冻与北太平洋海温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月平均北太平洋海温资料集,应用相关、回归和逐步判别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对广西霜日、霜冻的影响,建立了海温对广西霜日及霜冻的影响模型.  相似文献   

20.
凌华 《气象》1975,1(10):19-19
霜和霜冻的区别 人们往往把霜和霜冻看成一回事,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 霜和露、冰、雪等一样,是一种天气现象。当近地面的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疏松的冰晶,叫做霜。霜和露的形成原因一样,都是由于气温下降,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而在地面或地面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