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陆架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yfe  JA 面贤彪 《广东地质》1998,13(1):51-60
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和钻了连续取样方法研究香港地区覆盖于风化在岩之上的近滨第四纪沉积,可将其分为4个组。位于最底部的为赤Lie角组,岩性主要为河相的砂和泥,沉积年龄大多数早于距今13000a,即处于中更新世(氧同位素第6期)海平面低水位期;地层顶面具有特征的河或潮间侵蚀面。赤Lie角组之上覆地层为代表海侵环境的细粒相沉积物(深屈组),形成于海平面标高与现有相当的Eem间冰期(5期e阶段)。在香港东南  相似文献   

2.
巽他陆架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冰期循环中发生的变化和发挥的作用一直受到科学界的关注。目前对区域内的古温度变化已有一致认识,但对古降水重建的结果却一直存在争议。在巽他陆架区域现有末次冰期以来氢、氧同位素记录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资料,将区域内的降水记录大致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冰期时降水量变化不大,气候仍然湿润;而南区降水量下降,气候变干。冰期时巽他陆架南、北区的降水同位素差异可能与区域内的大尺度环流,及南、北降水同位素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有关。受目前数据记录的局限,区域内古降水变化的这一划分和降水同位素的差异机制还需要更多工作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纪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法东  李培廉 《地质科学》1998,33(2):214-221
东海陆架盆地是建立西太平洋新生代海平面变化的关键地区。本文以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分析为基础,利用微体古生物带化石资料,建立了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系相对精度较高的年代地层格架。通过古生态分析、成因相及特征沉积构造分析和反射地震剖面的海岸上超分析,辅以地球化学参数变化研究,首次编制了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纪海平面变化曲线。自第三纪以来,能识别的长周期二级旋回海平面变化4次,短周期三级旋回变化26次,相对海平面变化幅度在0-150m.分析发现海平面变化具有不对称性,即海侵作用速度大于海退作用速度。与Haq曲线对比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南海巽他陆架末次冰期以来的孢粉记录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分析沉积速率较高、且有同位素准确测年的南海南部巽他陆架18323柱状样的孢粉记录,分析重建该地区31 ka BP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历史。结果表明,末次冰期以前植被主要组成是热带低地雨林,到末次冰期温度降低,热带低地雨林含量减少,草本植物含量剧增,红树林几乎绝灭;再从末次冰期到融冰期气温升高,热带低地雨林回升,对海平面变化反应敏感的红树林含量稳定增加。研究认为末次冰期前到末次冰期气温降低,湿度下降,到融冰期气温波动性回升,海平面升高。  相似文献   

5.
<正>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自23.8 Ma以来陆架坡折带由之前位于南部隆起带附近,跃迁到白云凹陷北坡;此后陆架坡折带21 Ma以来一直稳定分布持续至今,白云凹陷也由渐新世晚期的浅海陆架环境转为陆坡深水环境[1]。前人针对该区渐新世—中新世的陆架边缘沉积体系展开了相关研究,包括陆架边缘沉积体的平面展布、沉积旋回的划分、充填演化特征、控制因素[2-5]。而针对研究区上新世—第四纪以来的陆架边缘沉积体系研究较少。本文利用2013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研究区采集的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资料,结合前人对  相似文献   

6.
古气候研究中一个关键性的争论问题,是陆地植被及其碳库在冰期旋回里的作用。今天亚马逊河盆地发育着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也是陆地上重大的碳库,而在冰期时东南亚的巽他陆架出露成陆,形成又一个巨大的热带雨林,引起全球碳循环的重大变化。为此,需要在巽他陆架进行大洋钻探,揭示近几百万年来该热带地区的海面升降、河系发育、植被与碳库演变,以及生物地理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晚更新世以来中国海平面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旭东 《地质科学》1979,14(4):330-341
在我国漫长的海岸和陆架海的岛围至今保存着许多形态完好的海蚀地形、海相沉积及各种海洋生物的遗迹、遗体。近年来在大陆架海底调查中,声学探测和海底取样结果也证实广阔的大陆架海底保留不少代表古海岸带的残余沉积、地形。  相似文献   

8.
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地震反射特征和层序界面性质特征,对东海陆轲盆地第三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并建立了层序了层格架,共划分出3个构造层序,7个超层序和19个层序,以岩心成因相的精细描述及测井相分析为基础,对该盆地第三系进行了沉积体系分析,共识别出9种沉积体系,20种沉积相组和若干种成因组,对盆地构造演化各阶段的沉积体系发育,空间展布及体系域组合等沉积响应进行了分析,以微体古生物年代化石为主要依据,结合沉积环境和沉积  相似文献   

9.
崔子恒  贺娟  贾国东 《地球科学》2021,46(1):331-340
为了讨论末次冰期以来巽他陆架东北部植被情况及巽他陆架在冰期时的碳循环意义.对位于南海西南部陆坡的18252-3站位岩心柱沉积物中长链正构烷烃组分的平均链长(ACL27-33)、碳优势指数(CPI27-33)、烷烃含量(∑oddC27-C33)、及烷烃比值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末次冰期以来CPI27-33表现出与海...  相似文献   

10.
末次冰消期以来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末次冰消期特别是全新世以来全球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成果。文章先介绍了海平面的变化成因,阐述了海平面变化带来的影响,总结了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分析总结了同内外学者研究所得的不同阶段的海平面变化数值及海平面变化曲线,并简要总结了海平面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海平面变化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玉娟  贾振远 《地球科学》1997,22(5):460-465
海平面变化规律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全球海平面变化比相对海平面变化更具对比意义,用求构造沉降的方法,结合沉积物负载、压实、水深、水载等校正、通过数学计算定量地求出R1曲线(经压帝、水深和水载荷校正,只含热影响,全球海平面变化及潜在的局部构造事件等引起的沉降),用最小二乘法去除热引起民的构造沉降,获R2海平面变化曲线,近似地反映了全球海平面变化中最常见的再经最佳多项式拟合,去掉长期波动的海  相似文献   

12.
二叠纪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全球不同地区二叠纪沉积、层序及生物资料基础上,通过全球诸大陆典型剖面层序划分和对比表明,二叠纪至少有6次海平面升降事件具全球对比意义。二叠纪全球海平面旋回曲线,在不同板块不同成因盆地,其形态及结构不同,但总体可分为两种类型或分支;一是以海相→陆相沉积序列为主的反映主体海平面下降的经典型或欧美型;二是以海相碳酸盐岩→碳酸盐-硅质岩沉积序列为特征的揭示主体海平面上升的特拉斯型或华南型。这与二叠纪特定的全球构造-古地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腾冲火山区上新世以来的火山活动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李大明  李齐 《岩石学报》2000,16(3):362-370
对腾冲火山区上新世以来的火山,尤其是具有最新活动的黑空山、打鹰山和鞍山进行了比较系统的K-年龄分析。去除样品中含有过剩氩的斜长石斑晶和橄榄石斑晶以后获得了一系列准确的基质K-Ar年龄;根据火山活动的时空变化把腾冲火山活动分为三个期。第一期为上新世晚期,火山活动集中于火山区的西北和东南两端;第二期为早更新世期间,火山活动向腾冲盆地中心迁移和扩展,活动规模和分布面积最大;第三期为早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  相似文献   

14.
海平面及海平面变化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沉积相、岩性和测井相入手,分析了下白垩统登娄库组三段岩性发育及相类型,并划分了层序旋回,识别出各旋回体系域归属。并对上述划分用Fischer点图进行检验,证明上述分析是合理的。同时,本文指出,Fischer点图在旋回识别上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分析总结了海平面及海平面变化的有关问题,如相关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海平面变化旋回等时性及可对比性,海平面升降曲线的表示方法、内容及绘制技术与原理,其升降幅度的定量化计算和模拟,海平面变化成因的旋回级别、动态分异及成因标识,海平面变化对沉积盆地的影响等等。提出部分建议,包括理清海平面与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升降与振荡、波动,全球与相对、高频、复合海平面,TR旋回与海平面变化等概念;限定其概念的外延、内涵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及三、四级海平面变化旋回用于同一大陆或泛大陆的对比性;分清各种表示方法、技术的使用范围,相对水深曲线转换为海平面升降曲线过程中成岩作用、构造沉降、沉积(生产)速率的影响校正及定量模拟;在海平面变化旋回级次格架下结合两种思路进行成因分析;推荐相对海平面升降成因分析按曲线对比法→构造沉降→回剥法思路进行;建议加强海平面升降变化对盆地充填响应的研究;重视对沉积矿床的控制和大陆边缘地壳变形的反弹作用过程及定量模拟。  相似文献   

16.
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综述了近10年来海平面变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影响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海平面变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果表明:①近1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大约为2.5~3.84 mm/a,热膨胀是引起海平面上升的主因;②海平面变化具有时空分布差异——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地区上升最快,其值高出全球平均值的10倍以上;大西洋与太平洋30~40°N地区季节变化最明显;③将海平面季节高值时段与北半球热带气旋出现时间进行对比,发现每年8~10月份,在20~50°N的西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海平面最高值与热带气旋相叠加的全球危险海岸带,该地带包括中国大陆东部、日本沿海地区、美国东部海岸带、墨西哥湾地区和加勒比海地区。  相似文献   

17.
由于青藏高原的特殊大气环流形势,夏半年受印度洋热带海洋季风──西南季风控制,向高原内部、尤其西北部,水份逐渐减弱;冬半年高原面受干冷西风环流影响,致使气候寒冷干燥。从而使高原植被由东南向西北发生递交。上新世早、中期在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地区发育常绿硬叶林,而北部则生长山地常绿针叶林,到更新世早期藏南以亚热带针阀混交林为主,北部出现灌丛和草原植被。自更新世晚期以来,青藏高原除东南部及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一部分地区保留部分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外,大部分地区为高山草甸、灌丛草原或荒漠草原。   相似文献   

18.
对于海岸演化,海平面变化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300000年以来海平面历史的建立,对于理解中、晚第四纪年代学,海岸演化对现代海岸特征的影响和测量沿海地区第四纪新构造运动都是特别重要的。这个专题讨论会的目的就是根据新发展的测年手段和具有不同构造特征的各种沿海地带地貌和地质的调查,建立海平面波动的年代和幅度以  相似文献   

19.
海平面变化研究的新认识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海军测绘研究所科技人员在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平面变化与滨海大陆运动相互关系的研究”过程中,经过三年的努力,对上海、天津两地(吴淞、新港)的相对和绝对海平面变化等问题得出以下结果和认识(相对...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以往的沉积学研究中,常常用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讨论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上超点变化曲线与肖尔布拉克地区寒武系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曲线的对比研究发现,上超点变化曲线与相对水深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在寒武纪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后者除早期有一快速上升外,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这说明相对水深变化虽与海平面变化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但单凭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的研究是难以对海平面变化作出正确估价的,还必须综合考虑基底沉降、沉积物供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模拟结果也证实了,在碳酸盐台地的浅水处,当基底沉降速率较低时,无论是海平面上升还是下降时期,相对水深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为了能从露头剖面的地层层序中来了解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应用作者改进后的Fischer图解和数学方法对肖尔布拉克寒武系剖面进行了海平面变化的重建,结果发现,它们与上超点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这充分说明了海平面变化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利用露头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海平面变化规律。只有在排除了不同沉积背景上基底沉降速率和沉积物供给速率对沉积层序的控制效应后,才能从露头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