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岩心观察、大量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分析统计,确定了大路沟二区长6_1油层的沉积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分流间湾及河口砂坝四种微相,分析了各种沉积微相的特征。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长6_1油层的主要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同时对长6_1油层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和砂体展布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的聚集主要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为长6_1油层良好的储集层,是研究区油气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心观察、大量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分析统计,确定了大路沟二区长61油层的沉积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分流间湾及河口砂坝四种微相,分析了各种沉积微相的特征.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长61油层的主要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同时对长61油层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和砂体展布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的聚集主要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为长61油层良好的储集层,是研究区油气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根据岩心观察并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和测井资料,划分了安塞油田王侯杏坪地区长6油层长62、长63小层沉积微相类型,分析了沉积演化、沉积相与油气分布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湖泊河控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沙和水下天然堤等沉积微相,骨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受河道迁徙冲刷影响,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相间分布,形成研究区主要生储盖组合;沉积相对长6油层下段油藏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油气聚集主要受分流河道砂体展布控制,储层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该区今后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中细砂岩、细砂岩与泥岩互层组成.在岩心、测井、单井相及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点.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微相,有利储集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长63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之间交汇作用不强;长62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多交叉汇合成网状;长61期不同级次的水下分流河道交叉叠合连片更加明显,砂体厚度大、分布广,为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力产层.  相似文献   

5.
安塞油田塞160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确定安塞油田塞160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和实验分析,对研究区长6油层的沉积微相类型进行细化,对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进行研究.塞160井区长6为湖泊河控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和前缘席状砂.研究区长6三角洲沉积体系代表了较完整的自旋回过程,长63沉积期,研究区的主体被向湖区方向推进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占据;长62期,研究区主体仍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但延伸较长63近;长621期维持与长62沉积模式;长611期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完整,分流相带相互叠置.  相似文献   

6.
秦敬  张金亮 《西北地质》2004,37(4):15-21
在岩心描述的基础上,对杏河地区长6油层沉积相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区主要沉积相为湖泊环境的河控三角洲体系,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口砂坝、前缘砂席和分流间等,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该区长6油层的三角洲体系是安塞三角洲体系最早发育的一支,早期分流来自于北部,后期分流转由东北方向进入,由于各期分流河道迁移、袭夺、决口以及因压实的均衡调整等,从而形成三角洲复合体内部各分流三角洲砂体的相互叠置交错。根据岩心微相分析、小层砂体形态和测井剖面对比分析,对该区长6油层砂组及小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繁浩  鲍志东  刘丽  伍星 《世界地质》2010,29(4):614-639
利用岩心测井、粒度分析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综合分析,揭示出研究区长6油层组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和水下天然堤5个沉积微相,并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和沉积微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的优质储集体主要赋存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砂体中,总体上长612、长621和长622期优质储层展布范围较广,平面上连片分布,垂向上相互叠置,是下一步工作的主要目标层位。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延长组长6油层是研究区主要目的油层,因此了解其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探讨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以岩芯及野外剖面观察为基础,通过岩石相、测井相、粒度和薄片鉴定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出研究区长6油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并可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席状砂、水下决口扇和水下天然堤6个沉积微相,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首次将定量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含油砂体沉积微相的分析,研究表明,长6油层的油气主要赋存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砂体中,在层位上又以长61为主,是下一步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岩心化验、测井资料及生产动态等资料,绘制长6各小层的有效砂体厚度等值线图、沉积相图及油气平面分布图和油藏剖面,对杏子川油田郝84井区长6层段沉积特征、油藏类型、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郝84井区长6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发育,长6油藏为岩性油藏,主要受岩性控制,石油沿有效砂体呈条带状北东向展布,主要富集在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中。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主要受西北沉积体系控制,沉积期构造背景稳定,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大量的岩心观察表明,煤线、植物叶片、根系、虫孔、沉积构造等浅水环境标志广泛分布,反映了沉积时水体较浅(数米至十余米)。研究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沉积微相。与典型的河控三角洲不同,其沉积相带分布范围宽广,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在平面上平缓相接,无明显的转折。其中,三角洲前缘可进一步细分为三角洲内前缘和三角洲外前缘。长8油层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延伸较远,规模较大,具有顺河道方向局部厚层砂体呈坨状分布、垂直河道方向坨状砂体围绕湖盆呈环带状展布的特征,这种砂体展布特征主要受湖岸线位置控制,即湖岸线控砂,与拗陷湖盆坡折带控砂特征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以岩心观察为依据,结合储集层岩性、沉积构造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长4 5油层组进行沉积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 5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沉积微相.长4 52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之间交叉叠合连片,但水下分流河道、叠置水下分流河道分割性较强,随着湖盆短暂的扩张,长4 51期水下分流河道缩小,分流间湾进一步扩大.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对长4 52期进行有利相带预测,共预测出5个有利储集相带发育区,为该地区进一步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岭凹陷所图地区青山口组沉积微相及砂体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长岭凹陷所图地区的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研究了该区青山口组沉积微相特征及砂体展布特征。结果表明: 所图油田高台子油层主要为三角洲沉积; 青山口组储层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分别发育分流河道微相、分流间薄层砂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水下分流间薄层砂微相; 目的层中,GI1 层、GIV2 层砂岩发育较差,GI2 层、GIV1 层砂岩发育较好,呈片状大面积分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坳陷湖盆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认识沉积体系展布规律,优选下一步勘探领域,以准噶尔盆地中部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为例,采用地层厚度法恢复了古地貌,细化了古地貌单元,并通过岩芯观察,识别了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通过古地貌单元与沉积微相叠合分析,提出了坳陷湖盆沉积期古地貌对沉积体系、沉积微相和岩性圈闭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中部三工河期为隆凹相间的古地貌格局,具有水下古低凸、水下古沟槽、古坡折和水下古平台等4类古地貌单元,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可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席状砂和砂质碎屑流微相。水下古沟槽充填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水下古低凸主体部位发育分流间湾相泥岩,古坡折之下的水下古平台发育砂质碎屑流砂体。水下古低凸翼部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向低凸方向超覆尖灭,水下古平台发育的砂质碎屑流砂体呈“泥包砂”结构,储层性质较优,岩性圈闭条件好,成藏条件优越,为下一步最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钻井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陇东华池油田延长组长3油层组形成于湖盆逐渐萎缩、三角洲沉积不断向湖盆进积期,主要发育有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洪泛平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复合式坝、远砂坝和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沉积环境由三角洲前缘演变为三角洲平原,储层砂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复合式坝砂岩。沉积微相对城华地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含油气性的控制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沉积微相控制着生储盖的组合;②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砂体的展布;③沉积微相影响着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钻井、测井资料及露头地质剖面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2油层沉积相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不具备吉尔伯特式三角洲模式的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三层结构。沉积结构上,三角洲单体厚度薄、分布广,具有"毯状"沉积结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优势发育等特征。沉积微相发育是以分流河道砂体为骨架,河口坝一般不发育,分流河道遭受不同程度的席状化改造。一方面,当河道入湖后迅速扩展,形成面状流向湖盆中央推进,后期河道扩展后对前期沉积物进行冲刷及改造;另一方面,湖水波浪改造使河口处形成的河口坝沉积物难以保存。沉积微相组合具有以水下分流河道优势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水下分流间湾微相互层发育等特征。研究区三角洲沉积受构造演化、气候、水平面变化及供给体系等因素控制。长62油层沉积时期地形平缓,沉降速率缓慢,气候温湿,当河道携带细粒沉积物进入湖盆时,河道迅速扩展,水流分散形成面状流并向湖盆中央推进,形成"毯式"结构。总体呈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泥岩互层发育。  相似文献   

16.
安塞油田王窑地区长6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王窑地区长6油层为湖泊河控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口砂坝、前缘砂席和分流间等。水下分流河道充填沉积为向上变细的砂岩层序,分流河口砂坝可期分为向上变粗的前积式和非前积式两种沉积层序类型。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砂体相互连接,形成厚度较稳定的三角洲前缘复合体。该区三角洲沉积是安塞三角洲发育较晚的一支,也是指状砂体仲入湖区最远、发育程度最高的分支。长61^1沉积期。为三角洲的初始进积阶段。三角洲沉积由两支分流组成。长61^2沉积期三角洲前缘体系完整,砂体发育,分流带相互叠置交错。根据岩心描述结果,结合砂体形态和连井剖面对比分析,对长6油层三角洲沉积微相进行了综合表征。并提出了开发调整意见,为王窑地区特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岩芯观察描述的基础上,依据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等标志,对大庆长垣以东朝长—双城地区扶余油层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扶余油层(Kf)发育浅水三角洲相和曲流河相两种沉积相类型,进一步可以划分为5种亚相和11种微相,主要砂体类型为河床边滩沉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将扶余油层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研究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并分析了其平面展布和垂向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垂向上沉积水体表现为由深逐渐变浅再变深的过程,在MSC4下降半旋回至MSC5上升半旋回沉积时期,达到最浅。该时期全区范围内发育河床亚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河道砂体规模最大,为储集砂体发育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8.
运用石油地质综合方法,结合现代测试技术、测井技术,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区域资料与单井资料相结合,在对岩石学、粒度、岩心沉积相标志及测井曲线等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对子北油田涧峪岔油区三叠系长6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相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长6油层组储层均属于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两种主要的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受北东—南西走向的分流河道控制,自长62至长61,主砂体走向及分布位置有一定的继承性。分流河道砂体对本地区油气聚集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伊犁盆地阔斯加尔地区含铀层系西山窑组下段的岩性岩相特征,总结其与铀成矿的关系,为该区下一步铀矿地质勘查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研究区西山窑组下段岩性特征、二维连井剖面特征、砂体发育特征、岩相平面结构展布特征,结合整个盆地南缘的沉积地质背景,阔斯加尔地区主要赋矿层位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下段下亚段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并发育有朝北和北东方向展布的水下分流河道以及河道间的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通过对研究区目的层段岩性岩相与铀成矿关系的研究,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下段赋存的铀矿体主要受分流河道砂体展布方向、分流河道砂体厚度、沉积作用的水动力、沉积微相的形态或突变,以及沉积期后的构造演化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封从军  赵逸  贾鹏  颜佩丽 《地质科学》2013,48(4):1234-1245
针对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研究的不足,在考察鄱阳湖现代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和解剖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古代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构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卫星照片、岩心、测井等资料,建立了浅水湖盆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沉积构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浅水湖盆三角洲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上部曲流型分流河道、三角洲平原下部顺直型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顺直型水下分流河道3种砂体类型,曲流型分流河道主要为侧积的点砂坝沉积构型模式,顺直型分流河道主要为垂积的心滩坝沉积构型模式,顺直型水下分流河道主要为垂积的分流砂坝沉积构型模式。同时从沉积亚相、砂体几何形态、夹层倾向及倾角、废弃河道、决口扇、粒度分析等几个方面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判别标志,为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内部构型及地质建模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