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龙门山南段推覆构造与前陆盆地演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陶晓风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26(1):73-77
龙门山南段推覆构造带可划分为四个亚带,陇龙褶皱推覆构造带,宝头冲断推覆构造带,中林-双薄皮推覆构造带,前陆褶皱构造带,依据龙门山南段推覆构造样式,变形特征及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论述了在龙门山南段推覆构造和前陆盆地的同步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2.
川西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总被引:98,自引:16,他引:98
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卷入深度,可分为基底冲断层-挤压断块一盖层褶皱-冲断系两大类。在剖面上将龙门山构造带划分为5个带。龙门山冲断系扩展顺序分为:前期由推覆作用引起的前展式扩展;后期由重力滑覆作用引起后展式扩展。据平衡剖面及构造复原,龙门山冲断系总滑移量为120km。川西特提期域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大陆裂解,洋-陆俯冲,陆-弧碰撞、冲断造山及川西隆起5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北天山前陆盆地中段成煤及后期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石炭世哈萨克斯坦板与塔里木板块碰撞拼接,古亚洲洋闭合,褶皱隆起形成造山带,与其相邻的地块由于造山带隆升产生的构造负荷作用,引起岩石圈挠曲,在天山造山带南北两侧形成前陆盆地。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不仅形成丰富的能源矿产,而且记载了造山发展演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龙门山中段中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道永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1(3):20-28
依据龙门山中段中生代盆地的基底性质,沉积构造组合和构造变形,论证了川西拗陷是组合和构造变形,论证了川西拗陷是在印支期发育于扬子板块活动大陆边缘的弧背(前陆)盆地,前陆盆地的构造变形是经印支期构造变动和喜马拉雅期叠加改造形成的推覆构造,并讨论了龙门山中段中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龙门山冲断带是川西前陆盆地的主要物源区,它的逆冲推覆活动直接控制着川西前陆盆地的沉积类型和沉积物供给量。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和晚侏罗世早中期是川西前陆盆地构造沉降速率较高时期,反映龙门山冲断带在这些时期的逆冲推覆速率较大,是逆冲推覆作用构造抬升的强烈时期;而早侏罗世是该地区构造沉降速率相对较小时期,反映龙门山冲断带在早侏罗世的逆冲推覆抬升速率较小,是逆冲推覆作用相对平静时期。同时,估算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抬升高度和抬升速率。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礼岷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及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礼岷盆地是晚古生代在扬子板块北缘被动陆缘之上发育起来的前陆盆地。该盆地经历了早期的深海—半深海复理石沉积和晚期的陆相磨拉石沉积 ,其演化过程中主要遭受了三期构造变形 ,即 :早期固态塑性变形 ,中期区域褶皱及走滑变形和晚期逆冲推覆、剪切机制下的复杂变形 相似文献
7.
8.
准噶尔东北缘前陆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挤压构造环境下,造山带与相邻的克拉通之间形成前陆盆地,其演化是由早期不稳定阶段向晚期稳定阶段不断发展。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于克拉麦里山前形成典型的前陆盆地。前陆盆地及前缘陆隆的演化、迁移与克拉麦里深大断裂的走滑发展休戚相关。早石炭世前陆盆地位于陆南-滴西地区,晚石炭世迁至东部大井-石钱滩北部,二叠纪,受克拉麦里大断裂影响,开始向西迁移至五彩湾一带;晚二叠世晚期前陆盆地消失,进入统一拗陷时期。前陆盆地的发展演化过程中,早期与晚期的构造应力作用松弛期,为前陆盆地发育期,分别形成该地区滴水泉组与平地泉组两套烃源岩。其中滴水泉组形成的石炭纪原生油气藏,在后期的构造变动中,遭受了破坏,油气发生散失,而平地泉组最具现实意义。前缘陆隆的变迁,控制着油气的运移方向;前缘陆隆于演化过程中逐步被NE向构造改造,后期得到不断加强的古隆起之上的NE向构造是油气有利聚集带。 相似文献
9.
前陆盆地构造活动的层序地层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前陆盆地位于造山带前缘与相邻克拉通之间 ,是在挤压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一种逆冲挠曲沉降盆地。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 ,前陆盆地的构造活动 ,如逆冲作用、基底隆升、不同构造带特定的沉降过程等对层序界面、层序叠置样式、体系域发育演化等起着主导性的控制作用。沉积盆地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首先依赖于各种级别的不整合及其相应的整合界面的存在。在前陆盆地中主要的不整合层序界面往往是构造逆冲作用或构造与海平面变化叠加作用的结果。Wangoner等 ( 1995)的研究表明 ,美国BookCliffs前陆盆地的主要层序界面… 相似文献
10.
龙门山前陆盆地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本文将龙门山前陆盆地和龙门山冲断带作为一个地质整体进行了研究,并将构造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综合地层学的分析方法作为分析龙门山前陆盆地沉积的基础,以不整合面和其对应面将盆地充填序列分割为构造层序和层序,对应于不同成盆期和同一成盆期不同演化阶段,阐明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和沉积体积三维空间配置形式及其在时间上的演化,初步建立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地层格架,进而研究龙门山冲断带逆部推覆作用对龙门山前陆盆 相似文献
11.
龙门山前陆盆地底部不整合面: 被动大陆边缘到前陆盆地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由印支造山运动而形成的,盆地中地层充填厚度巨大,包括晚三叠世卡尼期至瑞提期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持续时间达20Myr,显示为1个以不整合面为界的构造层序。位于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构造层序与下伏古生代-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层序之间的不整合面属于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底部不整合面,标志了扬子板块西缘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到前陆盆地的转换。该底部不整合面位于晚三叠世马鞍塘组与中三叠世雷口坡组之间,显示为平行不整合面或角度不整合面,在接触面上发育冲蚀坑、古喀斯特溶沟、溶洞、溶岩角砾、古风化壳的褐铁矿、黏土层及石英、燧石细砾岩等底砾岩。该不整合面向南东方向不断地切削下伏地层,且均发育岩溶风化面,上覆的晚三叠世地层沿不整合面向南东超覆,显示了从整合面到不整合面的变化过程,并随着逆冲楔的推进向南东方向迁移,其超覆线、侵蚀带和相带的走向线与龙门山冲断带的走向大致平行。底部不整合面显示为典型的前陆挠曲不整合面,标志着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形成和扬子板块西缘挠曲下降和淹没过程,底部为古喀斯特作用面,下部为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建造,上部为进积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沉积物,具有向上变粗的垂向结构,表明底部不整合面和前缘隆起的抬升是扬子板块西缘构造负载的挠曲变形的产物,显示了在卡尼期松潘-甘孜残留洋盆的迅速闭合和逆冲构造负载向扬子板块的推进过程。本次在对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底部不整合面的风化壳、残留厚度、地层缺失、剥蚀厚度、地层超覆等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底部不整合面迁移速率、前缘隆起迁移速率、地层上超速率和前缘隆起的剥蚀速率,并与逆冲楔推进速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底部不整合面迁移速率、前缘隆起的迁移速率、地层上超速率均介于3~18mm·a-1之间,其与逆冲楔推进速率(5~15mm·a-1)相似,因此,可用底部不整合面迁移速率、前缘隆起的迁移速率和地层上超速率代表逆冲楔推进速率。但是前缘隆起的剥蚀速率很小,介于0.02~0.08mm·a-1之间,仅为逆冲楔推进速率的1/100。 相似文献
12.
YU Ho-Shing 《地球学报》2009,30(Z1):90-90
Due to oblique arc-continent collision, the west-ern Taiwan foreland basin has evolved into three dis-tinct subbasins: an over-filled basin proximal to the Taiwan orogen,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Western Foothhils and Coastal Plain provinces, a filled basin occupying the shallow Taiwan Strait continental shelf west of the Taiwan orogen and an under-filled basin distal to the Taiwan orogen in the deep marine Kaop-ing Slope offshore southwest Taiwan, respectively. The over-filled depositional phase is dominated by fluvial environments across the structurally controlled piggy-back basins. The filled depositional phase in the Taiwan Strait is characterized by shallow marine en-vironments and is filled by Pliocene-Quaternary sedi-ments up to 4,000 m thick derived from the Taiwan orogen with an asymmetrical and wedge-shaped cross section. The under-filled depositional phase is charac-teristic of deep marine environments in the wedge-top basins accompanied by active structures of thrust faults and mud diapers. 相似文献
13.
龙门山前陆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及龙门山前陆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储层地震预测的岩石物理学基础与有效的预测方法技术问题。龙门山前陆盆地深层震旦系至中三叠统海相沉积以碳酸盐岩为主,厚4000~7000m, 天然气资源蕴藏量巨大而探明率低, 油气勘探的关键在于寻找优质储层。基于对地震资料和井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区段的储层主要是生物礁滩相白云岩和发育构造裂缝的碳酸盐岩。依据井资料,总结介绍了该区三叠系马鞍塘组、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地层与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波速度、密度、电阻率等物性参数特征。在分析介绍储层地震预测原理方法与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作者研究提出的地震纹分析方法的概念、原理及其在含气储层检测中确定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川西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沉积纪录可以看出,早中侏罗世以后整个盆地地层构型为一个板状特征,但在其近造山带一侧的盆地边缘又有大量的冲积粗碎屑存在,砂砾质粗碎屑楔形体在早中侏罗世主要位于龙门山前缘中北段,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则明显地向南西方向迁移,盆地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和不同成分的砂砾质粗碎屑楔形体的时空展布显示物源迁移明显,这是龙门山造山带走滑作用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与简单盆地和叠合盆地中-浅层相比,叠合盆地深层往往缺乏镜质体反射率等传统古温标,海相碳酸盐岩层次往往缺乏磷灰石、锆石等重矿物而无法开展裂变径迹和(U-Th)/He分析,而且经历了多期复杂热史,古温标早期热记录被后期构造-热事件叠加改造,因此单一古温标和单一的热史恢复模式难以满足叠合盆地深层构造-热演化研究。本文从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基本研究方法入手,着重介绍了发展迅速的多种显微组分荧光分析(FAMM)和二元同位素技术。针对叠合盆地深层多期复杂热史恢复的难点,以四川盆地为例总结了开展叠合盆地深层构造-热演化研究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叠合盆地深层构造-热演化研究应坚持今古地温场并举、盆地热演化与区域构造演化相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三位一体的总体工作思路,多温标耦合,正、反演结合,既考虑岩石圈热演化的动力学规律,又考虑该演化过程对盆地基底沉降、地层发育、古温标热演化程度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叠合盆地深层构造-热演化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前前陆盆地层系砂岩成岩环境特征及其孔隙演化——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二叠系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尔多斯西缘二叠系为前前陆盆地层系,砂岩成岩作用仍受前陆盆地构造的影响,不同构造分区砂岩储层的成岩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别。研究发现,西缘逆冲带砂体经历了浅埋藏弱压实和溶蚀作用,储集物性最优;斜坡带砂岩储层不仅残留少量粒间孔隙,而且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储集空间的改善十分明显;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充填作用严重损害前渊带砂岩原生孔隙,但后期的凝灰质溶蚀蚀变作用对储层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仍不失为天然气的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17.
L. Amir L. Martinez J.R. Disnar J.-L. Vigneresse R. Michels F. Guillocheau C. Robin 《Tectonophysics》2005,400(1-4):227-240
Many studies investigated the thermal modeling of the Paris basin for petroleum interests during the 1970s. Most of the softwares developed by oil companies or research centers were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a constant thermal gradient. In order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variation of the thermal gradient during basin evolution, we developed the TherMO's Visual Basic 1D program. We applied our model to twenty boreholes located along a cross-section roughly running EW over 150 km in the center of the Paris basin. The numerical results were calibrated with organic matter maturity data. TherMO's simulates the amount of heat provided to the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The heat parameter simulated shows lateral variation along the cross-section. It decreases from Rambouillet to Trou Aux Loups boreholes (87–66 mW/m2) at about 100 km more to the east whereas the heat flux value simulated is 73 mW/m2 in St. Loup borehole. The mean thermal gradient calculated for liassic horizons at 87 My for the Rambouillet well is 50.4 °C/km. This value is similar to previously published results. By integrating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hermal gradients and condu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burial of each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ur approach points out variations in the thermal regimes the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SOM) has been subjected to through geological time. 相似文献
18.
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是缺水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点与难点,量化不同用水部门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可为缺水流域水资源供需关系提供评估方法和优化思路。分析了水资源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定义了不同用水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建立了用水竞争度和协作度量化方法,并提出减小竞争度、增大协作度的需水过程优化目标。以黄河流域为例评估用水竞争与协作关系,结果显示:2017年兰州以下各河段存在较强的用水竞争关系,汛期河道内缺水导致协作度较小;预测2030年兰州-河口镇和花园口以下用水竞争度较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可有效降低各河段用水竞争度;流域水资源管理需进一步考虑汛期高流量的生态作用和非汛期输沙需水过程,进一步挖掘用水协作潜力;将部分汛期输沙水量调整至非汛期可以减小竞争度、增大协作度。 相似文献
19.
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是缺水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点与难点,量化不同用水部门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可为缺水流域水资源供需关系提供评估方法和优化思路。分析了水资源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定义了不同用水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建立了用水竞争度和协作度量化方法,并提出减小竞争度、增大协作度的需水过程优化目标。以黄河流域为例评估用水竞争与协作关系,结果显示:2017年兰州以下各河段存在较强的用水竞争关系,汛期河道内缺水导致协作度较小;预测2030年兰州-河口镇和花园口以下用水竞争度较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可有效降低各河段用水竞争度;流域水资源管理需进一步考虑汛期高流量的生态作用和非汛期输沙需水过程,进一步挖掘用水协作潜力;将部分汛期输沙水量调整至非汛期可以减小竞争度、增大协作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