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仕华 《新疆地质》2015,(2):279-283
据煤岩学和煤化学分析结果,分析研究区煤质特征和煤相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煤以高挥发分产率、低灰分产率和低水分含量为特征;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和壳质组少见,揭示沼泽覆水较深,具相对还原的低位沼泽特征;煤相类型以潮湿森林沼泽相为主,湿地草本沼泽相次之,干燥森林沼泽相仅出现于中上部煤层。潮湿森林沼泽相和湿地草本沼泽相以相对富镜质组、具较高灰分产率和挥发分产率为特征;干燥森林沼泽相以相对贫镜质组、具较低灰分产率和挥发分产率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汪智强 《地下水》2020,(3):54-55
以和什托洛盖煤田玛纳斯湖北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地下水系统的赋存条件、含水层特征、地下水流循环特征,以及地下水位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水层特征主要包括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和布克河的渗漏补给、和布克谷地的侧向径流补给、暴雨洪流补给和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一般沿和布克河方向自西北向东南径流;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为机民井开采、潜水蒸发、植被蒸腾和侧向径流。区内潜水动态类型可以划分为水文型和开采型。  相似文献   

3.
在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以和什托洛盖煤田乌尔禾三角洲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乌尔禾三角洲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尔禾三角洲地下水系统位于研究区的东南部,北部以哈拉阿拉特山为界与白杨河谷地地下水系统通过峡口相连,西侧以成吉思汗山分水岭为界,南至克拉玛依市白碱滩一带,东侧以玛纳斯湖与艾里克湖的地表分水岭为界;三角洲大部分补给来源于河流或引水渠的渗漏,地下水主要以潜水蒸发和植物蒸腾形式排泄维持平衡;浅埋潜水为渗入—蒸发型循环,深埋潜水和承压水为渗入—径流型循环。  相似文献   

4.
新疆和什托洛盖煤田沙吉海三井田位于和什托洛盖中新生代凹陷,含煤地层主要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综合井田已有的地质资料及最新的勘探成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平缓,构造中等;根据岩性特征,西山窑组分为下、中、上三个含煤岩段,共含可采煤层11层,其中B10煤层厚度大,为全区可采稳定煤层,分布在中段。利用煤层组合特征、标志性煤层等多种综合对比手段,较好地解决了煤层对比问题。井田煤炭资源丰富,经估算煤炭资源总量为95 335.2万t,适宜规划设计大型机械化矿井。  相似文献   

5.
汪智强 《地下水》2020,(4):47-48
以和什托洛盖煤田吉力湖西地下水亚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该地下水亚系统的赋存条件、含水层特征、地下水流循环特征以及地下水位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含水层特征主要包括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古近系碎屑岩类孔隙水;研究区补给来源主要为山区河道渗漏补给、暴雨洪流入渗补给和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排泄主要包括潜水蒸发和侧向径流两种方式。研究区潜水动态类型为蒸发型,年内动态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水位变化幅度在0.67 m左右。  相似文献   

6.
据野外剖面调查、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低勘探程度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和关键参数,对和什托洛盖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和资源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内侏罗系具有利生储盖组合特征;中—下侏罗统发育厚度较大的暗色泥岩和煤,有机质丰度高,现今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侏罗系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为优质储层,利于油气近距离运移;西山窑组顶部及白垩系吐谷鲁群底部泥岩,为侏罗系直接盖层。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盆地油气地质资源量分别为3 324.93×104t和16.13×108m3,证实该盆地具较大勘探潜力,白杨河凸起和南部斜坡带为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7.
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早中生代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什托洛盖盆地为新疆西北部地区出露较好的一个早中生代盆地。对盆地内不同构造位置沉积剖面的岩相和相组合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内部发育多种沉积相带并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化。盆地北部或北东部边缘,以发育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和湖相为主。盆地的南部或南西部,以发育冲积扇相和河流相为主。古水流和物源分析结果指示,盆地沉积物主体来自北部山区,部分来自盆地南部或西南部地区。通过对盆缘断裂两侧地层的分布特征和其自身要素的分析,结合平行和垂直于盆地长轴、边缘断层的地震剖面,本文认为和什托洛盖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控于盆缘两侧断裂,尤其是盆地南缘达尔布特断裂的左行走滑运动。该盆地是独立于准噶尔盆地之外发展演化的。  相似文献   

8.
孙自明 《西北地质》2015,48(2):150-158
和什托洛盖盆地位于新疆西北部, 是在西准噶尔晚古生代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之上发育的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关于盆地演化和盆地性质的认识分歧较大。为了恢复盆地形成与演化历史, 分析盆地性质, 采用改造型盆地的研究思路, 开展了地震剖面构造解析和区域地质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三叠纪以来该区至少经历了3个成盆与改造期:印支期为挤压坳陷盆地, 形成了和什托洛盖盆地的雏形;燕山期为伸展坳陷盆地, 晚期遭受走滑-冲断改造, 盆地现今南北对冲的构造格局基本形成;喜山期主要表现为先存断裂复活, 盆地隆升并遭受强烈改造, 最终形成现今的构造地貌形态。尽管不同成盆期的区域应力场和盆地性质各具特点, 但各成盆期后期改造阶段的区域应力场特征基本一致, 主要受盆地北缘谢米斯台山山前断裂向南冲断和达尔布特断裂左行压扭走滑所形成的压扭应力场控制。因此, 和什托洛盖盆地总体是一个由区域应力场性质在中新生代发生多次改变所形成的走滑-冲断改造盆地。  相似文献   

9.
和什托洛盖盆地上石炭统太勒古拉组烃源岩生气层主要为黑色富有机质凝灰质泥岩、页岩。通过对烃源岩的分布、厚度变化规律及有机地化特征研究,评价其生气潜力。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本次综合分析显示,烃源岩赋存较好,但分布不连续,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腐殖类为主,少量Ⅱ_2型、Ⅰ_1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属成熟-高成熟阶段;脆性矿物含量为高-特高值,具一定生气潜力。  相似文献   

10.
新疆和什托洛盖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什托洛盖盆地为准噶尔西北缘大型逆冲褶皱带的一个早中生代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复杂.应用成盆动力学及盆山耦合系统的理论对盆地进行系统的构造解析,并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全面解剖和什托洛盖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同时,深入分析和探讨了不同阶段构造演化过程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和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以下重要结论与认识:(1)和什托洛盖盆地的构造演化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哈拉阿拉特山有着密切关系,大致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即盆地雏形阶段(C-T)、盆地主要发育阶段(J-K)和盆地改造阶段(E-Q);(2)和什托洛盖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圈闭均较发育,断裂和区域性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目前应以盆地西部为重要靶区,同时加强对于侏罗系低成熟气、煤成气生成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量地下水化学资料,详细分析了北宿煤矿各个含水层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各个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对煤矿充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晓红 《新疆地质》2008,26(2):180-183
阐述了中新生代山间坳陷盆地--新疆和什托洛盖盆地的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盆地具有完整独立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系统,为正向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分带的渗入型盆地.盆地经历了长期的水文地质淋滤作用,存在含铀含氧水不断渗入补给,认为在地下水交替缓慢的水动力区有利于形成砂岩型铀矿,分析了盆地的铀成矿条件,并优选出铀成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3.
开展地震层序地层学研究对含煤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建立、沉积体系划分和整体煤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地震层序解释以地震剖面为基础,识别不同级别的不整合面及与之对应的界面,并进行横向对比追踪与闭合,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本文基于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丰富的地震剖面,结合钻井标定和测井解释,开展对和什托洛盖盆地中下侏罗统地震层序地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和什托洛盖盆地中下侏罗统可识别出2个二级层序界面、6个三级层序界面,并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其中,八道湾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高位体系域、SQ6湖扩体系域及SQ7高位体系城普遍发育煤层,主要煤层位于SQ7高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14.
和什托洛盖盆地前人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盆地西部基本为勘探空白区。通过在和什托洛盖盆地及周缘开展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测试分析工作,整体评价了该区烃源岩特征和勘探潜力。研究表明和什托洛盖盆地发育泥盆系、石炭系和侏罗系3套潜在烃源岩,其中侏罗系为盆地烃源岩的主要发育层段,泥盆系及石炭系为烃源岩的次要发育层段。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认为,和什托洛盖盆地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白杨河凹陷、南部斜坡区是有利勘探区带,为下一步勘探方向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和什托洛盖盆地前人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盆地西部基本为勘探空白区.通过在和什托洛盖盆地及周缘开展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测试分析工作,整体评价了该区烃源岩特征和勘探潜力.研究表明和什托洛盖盆地发育泥盆系、石炭系和侏罗系3套潜在烃源岩,其中侏罗系为盆地烃源岩的主要发育层段,泥盆系及石炭系为烃源岩的次要发育层段.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认为,和什托洛盖盆地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白杨河凹陷、南部斜坡区是有利勘探区带,为下一步勘探方向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徐进  敬益武 《中国煤田地质》2001,13(4):10-11,63
文章运用板块理论总结出新疆准南煤田白杨河-四工河普查区的构造特征,分析了其成因及构造演化,并预测了普查区外围的煤层及煤层气资源。  相似文献   

17.
何松 《新疆地质》2022,(2):263-267
为查明和什托洛盖盆地西南缘中侏罗统头屯河组砂岩型铀矿化与铀成矿条件关系,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通过对构造、地层、水文地质、铀源、古气候及后生蚀变等铀成矿条件分析,厘定和什托洛盖盆地西南缘铀矿化控制因素,综合分析中侏罗统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什托洛盖盆地西南缘晚侏罗世抬升剥蚀阶段为铀成矿有利阶段,南部斜坡带为有利构造部位。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为主要含矿目的层位,埋深较浅,沉积相类型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为主。盆地西南缘铀成矿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构造与古气候、岩相-岩性、后生蚀变和铀源。西南缘斜坡带具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背景、有利砂体及丰富铀源,砂体中含有较多有机质和黄铁矿等还原剂,具完善的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发育层间氧化带和还原带,具有较好的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和什托洛盖盆地位于准噶尔西北缘大型逆冲褶皱带上,为一东西向转北东向展布的中新生代山间断拗型盆地。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铀矿工作者在盆地北缘发现了一批铀矿点,做了一些研究(林双幸,1997),但未取得突破。2015年以来,通过对煤田测井资料进行"二次开发",筛选具有自然伽玛异常的钻孔,以此为依据圈定找矿靶区,优选煤田测井高放射性异常钻孔进行钻探验证(金若时等,2014)。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验证钻孔见到了工业  相似文献   

19.
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勘探程度较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较为发育,选取了和什托洛盖盆地和布克河凹陷与白杨河凹陷的四条侏罗系野外地质剖面,对侏罗系烃源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实验室分析测试,确定了该盆地生烃潜力。研究表明,侏罗系八道湾组、三工河组以及西山窑组煤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总烃以及生烃潜力值均达到中等—好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标准。煤系烃源岩有机质显微组分镜质体较为富集,壳质组相对含量达到20%,为孢子体、角质体、树脂体以及木栓质体,泥岩富集部分藻类体,荧光特征较强,惰质体不发育,母质类型为Ⅱ2型,部分为Ⅲ型,煤为Ⅲ型,煤中氯仿沥青“A”与族组分同位素偏重,暗色泥岩略低,煤系烃源岩族组分非烃的同位素值均明显偏轻,芳烃同位素略重,受控于煤系烃源岩中多环芳烃较为发育,更为富集δ13C,非烃组分N、S、O化合物富集δ12C。实测Ro值较低,烃源岩成熟度偏低,但盆地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凹陷中心区源岩已进入生烃门限。研究区低熟煤系烃源岩分子标志化合物也存在其特殊性,正构烷烃以高碳数的分布为主,煤的Pr/Ph值明显高于泥岩,无β 胡萝卜烷、孕甾烷与升孕甾烷分布、伽玛蜡烷指数低,表明侏罗系煤以湖沼相的氧化环境为主,而西山窑组泥岩主要以弱氧化环境沉积特征为主,另外萜烷系列化合物几乎无倍半萜、二环倍半萜以及三环萜烷的分布,藿烷系列存在ββ生物构型分布,为热演化程度较低的标志,分子标志化合物参数的相关性表明,弱氧化的湖沼相的沉积水体有利于此类化合物的分布,煤抽提物中规则甾烷C27、C28、C29呈反“L”型分布,主要以高等植物的陆源输入为主,而侏罗系泥岩存在“V”型分布,有低等水生藻类的贡献,与富氢组分中存在藻类体有较好的的匹配关系,具有更有利的生烃条件。  相似文献   

20.
和什托洛盖盆地上石炭统太勒古拉组具有页岩气勘探潜力。为详细了解太勒古拉组泥页岩岩矿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定量分析法,对其中的泥页岩岩矿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太勒古拉组泥页岩具以下特征:(1)脆性矿物百分含量均值超过50%,表明可压裂性较好;(2)黏土矿物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且随着伊利石含量的增多,伊/蒙间层含量大致呈相应降低的规律;(3)太三段泥页岩黏土矿物组合为高岭石+伊蒙混层+绿泥石+伊利石,加之其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深部平均为1.15%,地表平均为1.20%,表明太三段已进入中成岩阶段;(4)黏土矿物、石英+长石及碳酸盐岩含量与井深相关性较差;盆地西南缘及东南缘脆性矿物含量略高于南缘,盆地北缘脆性矿物含量略低于盆地南缘,黏土矿物反之;(5)该组沉积于滨海环境,与川南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海相泥页岩的形成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