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其顺  李慧  钱贞兵 《地下水》2022,(5):80-82+177
基于安徽省“十三五”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监测、“十四五”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优化调整,分析了安徽省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指出安徽省地下水环境监测存在部门信息未整合、“双源”底数未摸清、监测能力不足、监测开展不够规范等问题,提出以考核工作促进地下水监测开展、围绕“双源”完善站网布局、加强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加强队伍建设等工作展望,以期促进“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炎 《地下水》2018,(6):90-92
淮北平原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南侧,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资源为主要供水水源。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地下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淮北平原2017年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对该区域浅层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评价并分析水质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该区域浅层地下水主要以Ⅳ、Ⅴ类水为主,Ⅲ类及以上水分布较少,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差,应继续加强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监测工作,重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保证区域水资源安全,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落实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与地下水质监测工作任务,实现对西辽河平原地下水动态的有效监测,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自然资源部分)在西辽河平原监测区共布设了国家级地下水自动监测井117眼,其中新建监测井93眼,改建机民井24眼,安装自动监测仪器117套。监测区控制面积57 000 km~2,主要监测层位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含水层,监测层位最大深度为206 m。建成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信息服务系统,提升了地下水监测信息获取、分析、共享和服务能力。该项目的实施大幅度提高了监测区地下水的监测频次以及信息的时效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落实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与地下水质监测工作任务,实现对西辽河平原地下水动态的有效监测,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自然资源部分)在西辽河平原监测区共布设了国家级地下水自动监测井117眼,其中新建监测井93眼,改建机民井24眼,安装自动监测仪器117套。监测区控制面积57 000 km2,主要监测层位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含水层,监测层位最大深度为206 m。建成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信息服务系统,提升了地下水监测信息获取、分析、共享和服务能力。该项目的实施大幅度提高了监测区地下水的监测频次以及信息的时效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落实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与地下水质监测任务,实现对河南省地下水动态的有效监测,以及对河南省平原、盆地及岩溶山区地下水动态的区域性监控。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和河南省地下水监测工程在河南省监测区共布设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点485个,省级地下水自动监测站点387个。监测区控制面积10.86万平方千米,主要监测层位浅层潜水(微承压水)、承压第Ⅰ含水层组地下水(中深层地下水)、承压第Ⅱ含水层组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承压第Ⅲ含水层组地下水(超深层地下水)、岩溶水、裂隙水,项目工程的建设完成,基本上完善了河南省地下水监测专业站点,提升了对全省区域地下水、国家重大工程沿线及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的监控能力,确保了及时、准确、全面的获取地下水动态信息,从而满足科学研究和社会公众对地下水信息的基本需求。根据监测成果将河南省浅层地下水划分为6个埋深分区,埋深区间在1.41~52.68m,平均埋深11.93m。划出降落漏斗两处,划分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11种,主要为HCO3·Cl-Ca型;水质分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以Ⅳ类和Ⅴ类水为主。  相似文献   

6.
蔡丽娜 《地下水》2019,(3):35-36,70
地下水过量开采以及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展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依据《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以郑州市2017年度27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施工为例,对地下水监测井钻探施工、水样采集、辅助设施建设等监测井施工环节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2)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共建成层位明确的国家级地下水专业监测站点10168个,实现了全国主要平原盆地和人类活动经济区的地下水水位、水温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实时传输和数据接收,与水利部门地下水监测数据实时共享。江西省赣南地下水水资源丰富,但地下水相关监测缺乏,本文以该地区坝上站和兴国站为分析研究对象,提出地下水保护和监测的建议。依托监测资料对章江和濊水两江地下水与地表关联性进行相关分析探讨,探讨赣南地区地下水监测方向,更好为赣南社会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8.
曹金亮  韩颖 《地下水》2005,27(2):121-122
山西省的地下水监测工作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地下水监测资料为各自的监测目的服务,不能共享,形成重复监测、监测费用浪费的监测现状.本文在分析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六大盆地建立区域性监测网、调整监测井点、增加监测项目、加强对地下水监测数据管理等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5)
地下水监测中因为监测水井布局不合理,限制了地下水的深入研究。在系统总结当前国家地下水监测网络和阿克苏流域地下水监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加强阿克苏流域地下水监测网络部署思路和对策建议,指出生态和农业需水监测是今后的重点,并提出融合3S、空间插值、多尺度套合等技术方法开展地下水监测网络构建的思路,为较全面、较准确的掌握阿克苏流地下水动态信息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回顾北京市地下水监测工作历史沿革的基础上,介绍了地下水位、水质监测工作现状。随着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我市用水结构正发生较大变化,城市发展和水情变化对北京市地下水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本文分析了北京市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优化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信息集成共享水平、实现监测与监管的有效联动、不断推进京津冀地下水监测数据联网共享等主要任务,为下一步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动态月报是水利部门定期发布地下水情的重要平台之一,传统的地下水监测数据收集方法使得月报发布存在滞后明显的现象。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的建设为月报编制工作提供了更加及时、覆盖面更广的监测网络和数据信息。选取江苏北部平原区与辽宁中部平原区为代表,对比分析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监测数据与传统人工上报地下水数据,定量描述了两类数据表达区域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研究表明,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地下水监测站点分布和数量要优于历史人工测站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三连圩泾流实验区地下水计算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联 《水文》2000,20(2):32-35
利用安徽省三连圩径流实验站浅层地下水实测资料,经过统计分析与成因分析,得出了包括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散发系数、地下水给水度等重要地下水计算参数,通过均衡计算,检验各参数的精度及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沿江圩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监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监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是为及时掌握和了解地下水监测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及趋势而设计开发的。以喀什地区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为例。介绍了地下水监测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库系统设计、系统软件设计、系统安全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及实现。从而可以科学和规范地进行地下水管理。  相似文献   

14.
陈联 《水文》2000,20(2):32-35
利用安徽省三连圩径流实验站浅层地下水实测资料,经过统计分析与成因分析,得出了包括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散发系数、地下水给水度等重要地下水计算参数,通过均衡计算,检验各参数的精度及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沿江圩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韩建秀  张春亿 《地下水》2007,29(1):102-105
深入研究了河南省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系统,分析了现状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系统、经济合理、科学地设计了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监测体系,加强对城区段白河水文要素的监测,满足监控地下水资源质和量的变化及研究需要,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城市饮水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6.
北京平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在北京市地下水水位监测现状基础上,分潜水和承压水对北京平原地下水监测网的监测密度和监测频率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采用编制地下水动态类型图的方法进行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优化,克里金插值法能定量评价依据监测网观测值绘制的地下水水位等高线的精度,因而可以用来评价监测优化结果。并根据时间序列分析和统计检验提供的定量标准优化了地下水水位监测频率。优化后,北京平原共有监测孔400眼,其中利用原有监测孔300眼,新设计监测孔100眼,手工监测频率由原来的每月6次优化为每月1次,专项高频率监测可以由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实现。文中还对地下水自动监测仪(DIVER)的监测结果和手工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评价,提出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维护、管理措施和信息发布方式。  相似文献   

17.
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设计并建设了黄淮平原松散岩类孔隙水地区单孔井深350m、多层(4层)地下水示范监测井,实现了单孔多层井孔设计、施工工艺、管材以及地下水自动监测技术集成等重大突破,为类似地区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建设提供了技术示范,为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开展湖北省地下水监测网络的优化部署,在全省地下水流系统划分的基础上,选取江汉平原重点区地下水系统作为研究区,对该系统地下水监测网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地下水动态类型编图法,从水文地质条件的角度为地下水监测井的布置提供了地质依据。克里金插值法能够定量评价系统内地下水等水位线的插值精度,从而评价监测网密度。研究区现有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自然资源部分)监测井77个,根据监测需求选取临界插值误差标准差值为1.3,优化后新增监测井30个。优化后的监测网有助于获取研究区更加科学全面的地下水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林祚顶 《地下水》2003,25(4):259-262
地下水监测信息是地下水合理开发、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提出了目前地下水监测工作还较薄弱,并强调了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必要性。阐述了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地下水监测、分析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21,(1)
概述了地下水监测的重要性,从三个方面简介了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对已建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取得主要成就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地下水站网补充完善、水位监测精度、地下水水质采样与检测、地下水水量监测、产品开发与应用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