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古浪县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探索了研究区内湿地资源调查更新的方法,通过"天空地"协同和"互联网+"的调查更新技术全面更新研究区内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库,以全面掌握湿地资源状况。研究结果:1)古浪县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范围内的非湿地类型面积达4 615.35 hm2,占全县第二次湿地调查总面积的59.31%。2)变更后县域内湿地资源总面积4 131.54 hm2,以河流水面、内陆滩涂、水库水面、沟渠为主要用地类型,较第二次调查湿地面积净减少3 650.25 hm2。3)"天空地"协同遥感监测技术为湿地资源变更监测提供高精度多源数据,保证了调查、监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3、2008、2003年的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以及其他专业资料,对盘锦湿地10年来的地表覆盖实施了监测,分析了湿地周边水田面积、人类活动区域和南部海水养殖区的变化情况以及保护区内部地表覆盖现状和10年来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盘锦市经济的发展,对保护区的人为干扰逐年增强,湿地保护力度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3.
江苏盐城湿地遥感动态监测及景观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BERS、ETM、TM及MSS遥感数据,结合非遥感资料,提取了江苏盐城湿地资源信息,并采用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动态变化率、景观破碎化分析等方法和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对江苏盐城湿地景观进行了分析.调查表明,近30 a研究区域总湿地面积变化不大,但天然湿地在减少,人工湿地在逐年增加,湿地人工化程度不断加重;整个研究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目前仍有待改善;造成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0/2009年Landsat ETM/TM数据解译提取了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资源数据,建立了基于GIS的Markov预测模型,分析预测了滨海湿地资源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与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资源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天然湿地显著减少,以滩涂和沼泽减少为主,而人工湿地明显增加,大量的滨海天然湿地被开发为坑塘水库、养殖场、盐田以及建设用地;到2020年,天然湿地资源将急剧减少,滩涂将减少13.1%,沼泽将减少14.5%。摘要:利用2000/2009年LandsatETM/TM数据解译提取了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资源数据,建立了基于GIS的Markov预测模型,分析预测了滨海湿地资源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与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资源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天然湿地显著减少,以滩涂和沼泽减少为主,而人工湿地明显增加,大量的滨海天然湿地被开发为坑塘水库、养殖场、盐田以及建设用地;到2020年,天然湿地资源将急剧减少,滩涂将减少13.1%,沼泽将减少14.5%。  相似文献   

5.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资源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0/2009年Landsat ETM/TM数据解译提取了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资源数据,建立了基于GIS的Markov预测模型,分析预测了滨海湿地资源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与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资源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天然湿地显著减少,以滩涂和沼泽减少为主,而人工湿地明显增加,大量的滨海天然湿地被开发为坑塘水库、养殖场、盐田以及建设用地;到2020年,天然湿地资源将急剧减少,滩涂将减少13.1%,沼泽将减少14.5%。  相似文献   

6.
利用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用多属性指标判别分析方法提取湿地要素信息,研究制定了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提取湿地要素的数据整合方案、信息提取、专题图制作等一套技术流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比林业部门湿地资源结果更加精确、详尽,分类精度达93%以上,促进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转化,以及与林业部门业务数据的融合和集成,也为湿地资源调查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30年来河西走廊湿地变化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4个时相的卫星遥感数据,对河西走廊的湿地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河西走廊1973年、1990年、2000年及2006年前后的湿地面积分别为14 132.38 km2、13 299.44 km2、12 519.88 km2和12 312.38 km2,近30 a来减少了12.88%(共1 820.00 km2),动态度为-0.39%。其中,自然湿地资源不断减少,减少速率不断加大,以沼泽湿地减少最为显著;人工湿地面积持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增加迅速,湿地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增加,破碎化程度加大;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持续上升,各湿地类型比例差异减小,各类湿地分布趋于均匀。气温、降水、青藏高原隆升等自然因素是河西走廊湿地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一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成果,综合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开展莫莫格自然保护区的高时频、高空间分辨率的综合性湿地资源动态监测和湿地生态安全评估。通过遥感解译、野外采样验证、提取湿地的变化信息,并结合社会经济数据空间化等技术,分析了引起湿地变化的内在与外在因素,建立了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9.
以2000年、2008年和2013年获取的TM和ETM遥感图像、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水利普查数据和多年统计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对黑河流域甘肃段湿地资源的类型、面积、组成和分布等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且2008年前减速较快,2008年后减速明显变缓。湿地资源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影响该区湿地资源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有降水量、气温、上游来水量、下泄量和冻土等;人类因素作为一种外在力量在湿地资源变化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们对土地改造与利用的强度是逐渐改变湿地景观最活跃、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政府决策与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则对湿地资源保护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艾金泉 《测绘学报》2020,49(1):133-133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面临湿地面积萎缩、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以及海岸侵蚀等诸多退化风险,实际应用中由于缺乏高质量长期连续的湿地变化监测资料,严重制约着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这对长远的湿地生态修复策略制定、湿地的生态修复和重建效果评估、湿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科学管理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遥感数据可获取能力的不断提高,基于高质量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分析湿地生态系统长期演变过程、规律、机制及其生态效应成为可能。本文以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为例,利用长时间序列多源遥感数据,针对已有湿地产品存在的时空不连续、一致性差、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面向典型河口海岸湿地生态系统长期演变的遥感监测新方法,开展了长时间序列的长江河口湿地的遥感制图和变化监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分析并探索了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长期演变过程、特征与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