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下水》2021,(5)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山东省枣庄市的丁庄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水源地及周围监测点历年监测数据,对水源地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丁庄地下水水源长期存在总硬度和硫酸盐超标现象,总硬度和硫酸盐最高值分别可达764 mg/L和577 mg/L。超标原因主要为地质及周边煤系地层影响。针对水源地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部分水质超标的实际,枣庄市应进一步完善机制,通过各种有力措施,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确保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水质污染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水质基本状况和污染程度直接反映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好坏.本文对辽宁省地下水环境质量做出了评价,主要分析了表征地下水质动态特征的相关化学组分.影响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方面.对于地下水水质污染的防治,从自然环境、人为环境、时间因素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
苟新华  杨耘 《新疆地质》2001,19(3):207-213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区域水文地质,实测水化学资料及前人有关地下水水化学研究成果,总结了市区地下水水化学变化规律,同时对1996-2000年乌鲁木齐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水文地质化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6-2000年间乌鲁木齐地下水污染面积减少,污染程度减轻,水体质量好转,地下水环境状况有明显改善。这一结果与近年来政府环境保护政策的贯彻落实,及各部门采取的防止地下水污染措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卢志华 《地下水》2014,(1):85-88,100
利用地下水流场和溶质模拟软件系统FEFLOW建立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模拟地下水的流场分布和补给、径流和排泄规律,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流线追踪技术描绘地下水水源地汇流补给集水区域,分级划分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提出保护区综合保护措施,以防止地下水源受到污染,保障当地饮水安全,为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5.
保障饮用水安全,保护水源地健康发展,对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遥感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的应用研究为课题,借助遥感技术,对石头口门水库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状况,进行快速、客观的监测,从而全面了解水源地及周边的水生态安全、风险源存在及变化情况,有效的提升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综合监管水平。结果表明,该区域植被覆盖度高,水土流失环境质量总体较好,面源污染以农业污染引起的水质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6.
冯琳  陈峰  王金山 《地下水》2007,29(4):58-59,79
阐述了滩小关水源地周围的自然环境条件及水源地开采当中所引起的地下水流场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态征的变化,明确指出地下水位的变化是区域地表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因素.提出合理开采浅层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是改良土壤盐渍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邹城市双村岩溶水系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卜华 《山东地质》2000,16(1):44-50
以双村岩溶水系统18个代表性水质监测点的最新成果资料为基础,结合水文地质条件选取10项评价因子,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采用模糊9数学理论对该系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岩溶水系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较好的局部地段较差;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由特征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源的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2)
熊岳河地下水源区位于辽宁省营口地区西南部,通过对熊岳河河谷地下水源区含水层的水质、水源工程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区域地下水补给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熊岳河地下水源区地下水开采率为93.8%,地下水源地供水率为111.1%,属水量安全水源地。同时对水源地的水量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旨在为今后水源区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田金伟 《山西地质》2014,(4):99-100
本文通过对大同盆地内集中供水水源地进行调查取样分析,参照分析结果对所取水样地下水水质与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对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可知大同盆地区供水水源地地下水均存在不同程度度的污染,污染成因主要与其所处区域特定的地质环境和区内密集的人类工程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根据物探、水文地质钻探及水文地质试验,对林周县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水源地含水层以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堆积物(Qhalp)为主,冲积砂砾卵石富水性好、渗透性好、具微承压、单井出水量1 000~3 000m3/d;冲洪积含泥砂砾石富水性较差、渗透性较差、单井出水量100~1 000m3/d。水源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地表水及径流补给,于澎波曲下游排泄。水源地地下水属于Ⅱ类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优良。地下水锶含量为0.34~0.44mg/L,偏硅酸含量也较高。初步判定地下水富锶与白垩系上统设兴组花岗岩侵入体有关。水源地可开采量为3 614.63 m~3/d,地下水储存量为4 311.00×10~4m~3。通过研究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林周盆地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初步探讨地下水富锶的成因、分布及利用价值,对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绥芬河市北寒葱河河谷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向地方提供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建议,本研究以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水样采集等手段为基础,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级阶梯法分别进行了研究区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评价,应用物探测试、抽水试验等原位测试技术论证了区域地下水的富水性。以上工作基本查明了研究区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质现状.认为研究区裂隙承压水一般为Ⅰ~Ⅲ类水质,污染等级为未污染水,水质状况较好,污染程度较低,宜于饮用;中生代构造破碎带涌水量可达350m3·d-1以上,建议地方政府应重点围绕构造破碎带开展物探找水,并开展地下水源地分区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丹东地区地下水质量与污染现状,提出科学的污染防治区划建议,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选择地下水质量状况、污染现状、天然脆弱性、土地利用状况、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开采现状为准则层,综合运用模糊评价法、层级阶梯法、DRASTIC法、线性加权函数法和Map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Ⅰ~Ⅲ类水质分布面积占全区面积的91.65%,轻-中度污染水占95.81%,较弱-中等地下水脆弱区域占98.15%,准则层各指标综合评价后全区可划分为重要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防护区、一般防护区和重点防护区等4类地下水污染防治保护区.结论:丹东地区总体地下水环境状况良好,但重点防护区内城镇化程度较高,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强,建议地方政府通过定期监测评价水质与水量、改善用水单位取水和排污工艺、合理调配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开发等方式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冲积扇含有优质的地下水,是石家庄市区200多万人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但其地表堆埋了大量的城市垃圾,对地下水源构成严重的污染威胁.通过卫星遥感图像数据解译、现场取样测试等工作,对该地下水源地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垃圾堆放、填埋、分布状况及其对地下水的污染进行了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7,(2)
鉴于呈贡吴家营水源地地下水水质现状,为了更好地保护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基于物元可拓法建立了包括总硬度、矿化度等评价因子的地下水质评价模型,对吴家营水源地5个采样点地下水质进行了评价。综合关联度计算结果表明:呈贡吴家营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较好,评定等级在Ⅰ-Ⅲ级之间,部分区域水样水质有从Ⅲ级向Ⅳ级转化的趋势,与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物元可拓法评价结果可靠。评价结果对控制和预防地下水污染、保护区域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传峰 《安徽地质》2004,14(2):127-130
通过对临海童矿区浅层地下水污染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该矿区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基本特征,并对浅层地下水污染机制及趋势进行探讨.认为该矿区浅层地下水环境的恶化,主要为人为因素所致.本次对大量实际资料的分析研究,为保护地下水环境,预防水环境质量下降,有效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和矿区环境治理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樊秀林 《地下水》2007,29(3):54-56
河津市黄河沿岸水源地位于河津市境内汾河与黄河汇流处的三角地带,总面积 88 km2,该水源地有良好的贮水构造和充沛的补给来源,是山西铝厂、河津电厂及王家岭煤矿的主要供水水源.从水源地水环境状况来看,对水源地水体造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北部基岩山区遭受污染的水体对水源地的补给、涧河地表水对水源地的污染、工矿企业对地下水的污染、汾河对水源地的污染.根据水源地污染机理分析,水源地上覆的包气带较薄,岩性主要为细砂和薄层亚砂土,抗污性较差,水源地保护主要应采取防渗、治污及涵养水源的治理方式.保护工程主要包括涧河防渗渠道及水源地周边污水集中排放管道工程、废污水处理工程及绿色生态(水源涵养)工程.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指出该区地下水质量在我国南方为较差地区,潜水水质自西部至东部沿海逐渐变差,由HCO3型淡水向Cl.HCO3型或Cl型咸水过渡。全区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经济发达、工业密集城市及乡镇受污染较为严重,水质显著恶化,城市主要污染指标有NO2-、NH4 、有机物等。并论述了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与保护地下水资源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6,(5)
在大沽河地下水源地自然地理、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钻孔属性信息、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监测数据,构建了基于Microsoft SQL Server基础数据库和Hydro Geo Analyst信息管理平台的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解决了数据存储不规范、查询提取困难、缺乏系统管理和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实现了数据资料的存储、查询和可视化展示,帮助管理者快速、准确、全面地掌握大沽河地下水源地地层和岩性分布、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的动态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布特征。本系统为大沽河地下水源地的合理开发、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是指污染物自顶部含水层以上某一位置到达地下水系统中某一特定位置的趋势和可能性,进一步分为固有脆弱性和特殊脆弱性。地下水污染脆弱性受地下水流系统和地球化学系统的影响和控制。其主要评价方法有主观分级评价法、统计或基于过程的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三大类。中国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已有很好的工作基础,评价工作中应以地下水系统为单元,以饮用水井、集中供水水源地、区域含水层系统的补给区为重点保护目标,评价方法应综合区域地下水流系统的过程分析和指数评价方法,并利用已有的区域水质资料进行检验,增强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单县城区供水水源地均为地下水源地,水源结构单一,地下水超采问题严重,产生诸多地下水环境问题,城区供水保证程度不高.本文通过对县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的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质恶化、供水水源单一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从根本上改善区域供需水矛盾,提高城乡居民用水保证率,解决单县城乡饮水安全问题,提高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