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建设海绵城市是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举措。但山地海绵城市建设仍在发展探索阶段,并未建立全面的评估体系。目前,山地城市建设未充分利用地表类型信息及评估标准较少结合地形因素。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城市地表覆被类型和地形因素,建立山地海绵城市的生态评估指标。首先获取研究区域两时相地类信息;然后计算地类变化检测结果,并结合高程和坡度评估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最后经评估可知,在两时相间,绿地率增加了0.22%,不透水面率增加了0.46%,建设用地向中地势区间发展,同时获悉其余地类间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该区域绿地率增加,天然水体保护较好,透水面占比大于不透水面,生态建设与建设用地发展符合山地海绵城市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是时下城市建设管理的新热点,城市下垫面是城市健康的晴雨表,是城市体检的重要特征项。近些年来在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的大背景下,城市下垫面的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应该说在海绵城市建设和地理国情监测间搭起了一座桥,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分析。本文主要讨论基于地理国情的城市下垫面变化监测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和探索,结合北京城市实践,给出城市下垫面监测的实现途径和重要意义;通过下垫面监测摸清底数,分析得出地表各类覆盖类型优化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海绵城市建设对缓解雨洪灾害、构建城市水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山地型海绵城市建设因为其复杂的地形条件而有异于平原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指标,其指标直接反映了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成效。以悦来新城为例,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不透水层数据,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目标,采用地表径流系数对监测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成效进行分析,为山地型海绵城市评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分析比较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相关属性特征和海绵城市建设中相关控制指标,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同时也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拓展了思路,为城市建设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想法。  相似文献   

5.
次生火灾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分析次生火灾的产生原因,研究次生火灾的起火点预测模型、火灾蔓延影响因素和蔓延模型、影响评估模型。基于ArcEngine组件开发了次生火灾蔓延模拟及评估系统分析评估系统。该系统可以模拟单个或多个起火点的动态蔓延和分析评估次生火灾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相关地表覆盖类型的属性特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中相关控制指标,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有效应用,及进一步对其进行定量化和空间化的动态监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空间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区域评估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等一系列"城市病"问题,为了客观、定量评估城市现状,找到"城市病"根源,本文面向城市区域评估,利用空间大数据全面、客观、准确的特点,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从人口、资源、环境、住房、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经济发展及城市安全等多方面为治理"城市病"提供基础数据。本文从城市区域评估的内涵入手,设计了城市区域评估的总体流程,建立了全面的评估体系,并对实现城市区域评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通过城市区域评估的方式,对城市现状客观扫描,将使"城市病"的病重程度得到客观度量,是根治"城市病"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城区为例,对比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模拟城市规模演变的精度.结果表明,将支持向量机和粗糙集通过stacking算法集成的模型模拟精度最好.利用该模型对2020年襄阳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襄阳市建成区2020年建设用地相对2017年有一定程度扩展,主要集中在襄城区余家湖工业园,襄州区唐白河以...  相似文献   

9.
城市景观的视觉分析与模拟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视觉分析的概念、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扩展,提出了一套利用计算机辅助城市景观视觉分析和模拟控制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作为特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积水内涝等"城市病"问题.根据住建部开展城市体检试点工作的要求,围绕广州市2019年度和2020年度城市体检指标体系,结合时空大数据,研究了城市体检评估的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广州市城市体检评估工作中,为体检指标科学化评估、"城市病"精细化分析治理提供了信息化支...  相似文献   

11.
Urbanization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which transforms the traditional setup into the modern era. Uneven population growth over the next 3 decades is expected in cities. In this context, the new technology-based solutions are desirable, which can provide more efficient and robust approaches for urban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Keeping these visions, the smart city concept is evolving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India, which appears a new paradigm of systematic intelligent urban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in the city. This research work comprises of grids-based, eight different land use and infrastructure-related information evaluation systems namely urban settlements information evaluation system, water resource information evaluation system, urban green space information evaluation system,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evaluation system, basic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evaluation system, power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evaluation system, telecommunication mast inform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city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city priority zones in the Bhopal city, capital of Madhya Pradesh, India. The LISS IV and Cartosat 1 sensor digital Image data along with ancillary data were used. The GPS survey was carried out to confirm ground realities, and digital intelligent map was prepared for various utilities after integration of thematic layers. The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weights-based methods were used for the creation of information evaluation system for city plann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various parameters related to smart city planning can be analyzed in a more efficient manner by dividing the area into an appropriate size grid. The spatial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evaluation systems were carried out and areas were divided into low-, medium- and high-priority zones. These prominent categories such as high-priority zones covered the 14% of the study area, similarly medium-priority zones covered the 34% of the study area and low-priority zones covered the 52% of the study area. This research work investigations are very useful for the formulation of new strategic plans,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land use and infrastructure features utilization for the smart city planning.  相似文献   

12.
目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多采用C/S架构、数据人工录入以及固定指标体系的方式进行评价。本文采用数据动态提取技术,通过对城镇地籍数据库的监听,动态提取评价指标中的土地类数据;采用空间离散化技术,将社会经济类数据进行全域覆盖,形成动态的、全覆盖的集约评价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宏观、中观、微观三种尺度的集约评价,开发成都市城市土地集约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作用普遍认识不足的问题,深入分析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重要支撑作用。通过空间信息服务体系分析并根据研究者近年来从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从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融合能力和协同能力等3个方面综合评价其支撑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便提升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为下一步开展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阐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并结合长春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项目进行了实际应用,收到了较为理想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将GIS技术与环境模型相结合,集成应用于大气污染扩散评价中,不仅发挥了GIS强大的空间信息可视化管理和分析功能,也能将环境模型的分析预测功能直观应用于对各类污染源的宏观与微观模拟表达,实现了对大气污染扩散评价的可视化管理,为工程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决策支持方案。基于ArcEngine组件和.Net集成开发的大气污染扩散模拟与评价系统,实现了电子地图管理、大气污染扩散模拟、污染源评价及空气质量评价等功能。系统充分发挥了GIS的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处理的优势,实现了对大气污染源的可视化管理,从而为相关应用决策机构提供了一套面向应用、操作灵活的大气污染扩散模拟与评价专业软件平台。  相似文献   

16.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评估在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过程中城市相关智能化能力的保障水平及建设带来的实际成效,以及为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依据《国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对部门评价指标建立的要求,研究并提出了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和评价要素,在试点城市进行了评分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了指标的修订和完善,以引导和推动城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7.
探索了基于G1S城市生态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基本原理和设计开发,为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和建设管理提供辅助技术支持,对GIS、DSS和SDSS的有效结合并应用于城市生态规划作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