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地下水》2020,(4)
以朝阳县下洼小流域为例,科学评价其治理状况和水土保持效益水平,通过总结治理经验探讨了各治理措施的效应机理。本文从社会、经济、生态和综合效益4个层面评价分析了下洼小流域2016-2018年间的综合治理水平,依据各指标值的大小判断系统内部效益在此治理期间的变化特征,从而达到定量评价水土保持治理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9,(6)
目前,小流域水土保持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理方案优选及其综合效益评价方面,为了构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体系,本文基于现有研究资料和评价标准统计分析了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主要参数;然后以普兰店区天新小流域为例,对其综合治理利用频度≥0.46的11项指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普兰店区天新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中这11指标具有较好的普遍适用性和客观性,评价体系系统、全面的反映了流域系统内综合效益在治理期间的变化状况,可为缓解小流域生态供需平衡矛盾和提高流域生态承载力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制约,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水土保持任务迫在眉睫。为了解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状况,探寻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从经济特征和自然环境出发,选取辽宁省宽甸县杨林小流域进行实地生态监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效益评价。通过进行实地考察和收集基础资料,利用生态经济学和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该示范区的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显示: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综合效益指数分别为50,60,73,生态经济系统进入初级良性循环阶段。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效益指数分别从2013年的55,77增加到2015年的96和100。流域植被密度由31.2%增加到43.12%,预计2020年将达到70%以上。表明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改善,与最初预测情况符合,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基础资料收集和实证研究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小城子小流域葫芦沟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主要表现为传统农业模式、林草措施结合模式、生态农业模式、经济林模式以及混农林业模式方面,通过构建相应的治理效益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宽甸县小城子小流域的具体治理情况。评价数据表明,在治理葫芦沟小流域的过程中,不同水土保持模式都呈现出了不同的效果,其中传统农业模式的综合评分最低,而混农林业模式的总体评分最高,具有最佳治理效益,可作为有效治理工作方式予以大面积推广。研究结果以期能为当地后续开展有效治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机制是提高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主要措施。以辽宁朝阳县羊山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对流域水土保持现状、生态补偿量计算和补偿措施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在生态补偿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主体、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客体、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原则、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方式等因素,通过动态资源存量分配,提高区域水土治理综合效益,达到治理效果,在治理末期使羊山沟小流域内林草面积可达2 531 hm~2,林草覆盖率提高至82.36%,降低土壤侵蚀模数2 000 t/km~2,初步改善区域水土流失现状。  相似文献   

6.
水土流失现象导致土壤表层受到严重破坏,土层变薄、土壤肥力大量流失,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选取辽宁省南票区新沙河小流域进行实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效益评价。通过进行实地考察和收集基础资料,利用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新模式的优化规划治理方法,评价该示范区的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方面,小流域多元化整体布局治理后年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3 125.13万元;在生态效益方面,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地面植被覆盖度从21.2%增加到31.3%;在社会效益方面,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还促进了小流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翠华 《地下水》2020,(4):223-225
以辽宁大凌河流域为例,对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治理成果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重点对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措施效益进行评价总结,结果可知: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以耕作、生物、工程三大措施为主,从整体效益来看,工程措施效益最高,而耕作措施的综合效益最小,生物措施居中。一系列水土保持综合项目的大力实施大大降低了土壤流失量,促进了大凌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将土地利用率提升至58.9%以上,河流域林草覆盖率从最初的16.3%显著提升至58.9%,较治理前土壤侵蚀量明显减少,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郑帅 《地下水》2019,(3):198-200
煤矿区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其水保措施效益评价,对于水土保持措施的管理、规划和实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DPSIR体系框架和煤矿区水土保持治理现状,分别从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选取了20项评价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并依据水保措施综合效益基本内涵,构建了包含15项具有代表性指标的体系框架,在详细分析层次分析法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指标权重,提出了系统且全面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0,(2)
提出水土保持效益综合评估13项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熵值组合方法对变量权重进行综合设定,对本溪地区某水土保持区治理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评估结果可全面反映区域水土治理综合效益,相比于传统单一权重模型,评估结果更符合区域实际水土保持治理效果,结果更为准确。研究成果对于其他地区水土保持治理效益综合评定提高定量化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水蚀)多尺度过程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韩晓燕  钱鞠  王磊  刘芬  毛泽秦 《冰川冻土》2012,34(6):1487-1498
从产生土壤侵蚀机理出发, 分别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坡面、 沟谷、 小流域、 流域尺度上的土壤侵蚀(水蚀)研究现状与取得的进展.结合平凉城南侧泾河一级支沟的纸坊沟小流域治理实践和调查, 总结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保措施实施的经验及其存在的不足. 建议未来的研究向着"规划性"、 "综合性"、 "量化尺度性"、 "弱化尺度性"模型的研究方向发展, 这对提高地区水土保持质量、 改善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实现水保效益最大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洪宇 《地下水》2019,(1):203-204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中,工作人员以水土保持情况为研究目标,并通过构建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体系,科学计算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的量化价值。注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完善,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首要考虑,根据情况优化评价指标,便于全面掌握地区的水土保持状况。本文以朝阳县七道岭为例,主要以案例分析法展开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20,(3)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做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的目标。文章以秦巴山区铺沟小流域为例,在对该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实施铺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针对铺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具体综合治理措施。研究结果以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小流域生态平衡,实现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牛萍 《地下水》2021,(3):221-223
为了改善大伙房水库周边生态环境,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加强水库水源地保护,对水库周边及上游地区实施水土保持林、面源污染防治、保护耕作及封育保护等措施,以小流域治理措施体系,将其建成生态系统向顶极群落正常演替、系统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增加、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更强大的绿色森林宝库.  相似文献   

14.
冯菊霞 《地下水》2022,(3):298-300
以陕西铜川的小河沟为研究区域,分析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成因,对以往实施的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和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以清洁小流域为治理目标提出具体治理思路。认为:小河沟流域的水土流失以水蚀为主,兼有重力侵蚀,风蚀微弱,主要由自然流失和人为因素引起。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过调查分析可知仍然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影响小河沟流域内生态环境。可按照清洁小流域治理思路,将小河沟流域划分为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保护区三个功能区,核定具体面积及边界,形成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三道防线,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杨少华  刘晓晓  郭英 《城市地质》2015,(Z1):195-199
本文采用了赤平投影的方法,对延庆县南天门崩塌灾害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采用危岩清理、$5/S防护网等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治理。实际情况表明,治理措施对防治崩塌灾害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以兰州市边缘的城郊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使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城郊型流域治理优化模式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小流域优化结构模式使经济林果业得到发展,提高了草地的产量,为工业用地的发展预留了空间.水土保持方面,综合保水率、保土牢达到80%以上,年径流模数和土壤侵蚀模数显著降低,减少侵蚀量15.73×104t,减少径流255×104m3.优化结构模式实施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使小流域年人均农业收入可由原来的1 303元增至2 646元;减轻了市区的洪灾威胁,有效地控制了泥沙下泄进入市区,起到净化市区空气、水源污染;增强了人们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意识,激发了群众城郊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王淑娟 《地下水》2009,31(6):82-84
针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状况,采用高维降维技术——投影寻踪分类模型(PPC),利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优化其投影方向,将多维数据指标(样本评价指标)转换到低维子空间,根据投影函数值的大小评价出样本的优劣,从而做出评价,最大限度避免了灰色关联法评判中权重矩阵取值的人为干扰,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评价及其它评判问题提供一条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7,(1)
谷坊工程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与实践中,谷坊工程发挥的防汛保护作用对小流域治理成果影响很大,对于此类工程要特别注意其抵御洪水侵袭等的影响。从阜蒙县牤牛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际出发,进行谷坊工程设计及应用后能有效防止冲刷沟的水土流失,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耕地,给当地农民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9.
赵国秀 《地下水》2019,(1):200-202
现有水土保持布局手段存在规划指标模糊、编制参数不合理等弊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新型的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布局方法。通过水文属性数值判断、水土流失量定量分析,确定水土资源的宜性评价准则,完成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含义的界定。在此基础上,通过确定地表水源涵养区和地下水源涵养区的方式,对水土资源进行监管评价,完成规划方法的搭建,实现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的布局研究。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水土保持布局手段相比,应用新型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布局方法后,规划指标清晰程度、编制参数合理性等数值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西南喀斯特区土层浅薄、成土速率低等特点决定了其允许土壤流失量小,土壤一旦流失,极难恢复,土壤侵蚀及其造成的石漠化现象已成为制约该区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文章首先明晰西南喀斯特区土壤侵蚀特征,从坡面、小流域和区域三个尺度上系统概括西南喀斯特区土壤侵蚀的相关研究进展。针对当前喀斯特区土壤侵蚀研究野外径流小区、小流域及区域空间尺度数据缺少和相关研究模型限制性强等不足,建议从不同尺度深入研究喀斯特区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规律及时空演化格局,并结合高新遥感、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及模型,同步监测坡面—小流域—区域土壤流失,对土壤侵蚀进行定量评估,结合不同空间尺度土壤侵蚀特征构建系统性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治理模式和监测系统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