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一、引言大气潮汐与大洋潮汐不同,是指不仅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振动,也包括太阳对大气的热力效应而造成的大气振动,而且从地面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来说,后者是主要成分。大气中对应于太阳的主要潮汐分量的周期为全日、半日、三分之一日  相似文献   

2.
日、月引潮力与台风强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振球 《气象》1975,1(9):18-20
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不仅产生海洋潮汐,而且还产生固体潮(地球外壳上下振动)和大气潮。可是,过去一般认为对流层中大气潮的作用不大。然而,我国劳动人民在历代与天奋斗的实践中,却积累了不少用天文条件预测天气变化的经验。例如,沿海渔民就有“台风来临如遇朔、望日,则风大雨大,容  相似文献   

3.
大气潮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熟悉的海洋潮汐 ,海水的涨落之差一般为几米。某些地方因海区的形状特殊 ,潮差更大 :我国著名的钱塘江怒潮最大潮差近十米 ;北美芬地湾最大潮差超过 1 5m。海洋潮汐起因于月球引潮力和太阳引潮力的共同作用。同样的力作用于大气 ,也应使之产生潮汐。海洋潮汐表现为海水的涨落 ;大气潮汐也应表现为大气层厚度的涨落。海洋潮汐“随日而应月” ,其规律一般是 :涨落周期为半个太阴日 (一个太阴日是月亮两次经历上空的时间间隔 ,历时 2 4小时 5 0分 ) ;在农历初一和十五过后两、三天 ,潮差特别大 ,即所谓“大潮” ;而农历初七、八和廿二、廿…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地震大多好发生在19时日落以后到次日早晨6时之间,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知道,月球吸引力可引发海洋潮汐现象。其实这种潮汐现象并不局限于海水,固体地壳也同样可以发生潮汐,只是我们的肉眼一般很难发现而已。但用精密仪器测量则可发现,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固体地壳也可以有O.5米左右的潮汐振幅。地震乃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反映,但有时当它蓄积能量待势而发时,月球的引力所产生的固体潮便起了一触即发的作用,致使蓄积已久的地震能量一下子就进发了出来。地震不仅大多发生在夜间,而且还常常发生在农历初一、十五的月相为朔望月…  相似文献   

5.
海水的潮汐现象,主要是受到月球引潮力的作用和影响。那么,大气是否也存在娄似的潮汐现象呢?基于上述想法,我们分别统计了本站暴雨、大暴雨,本省特大暴雨与月相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一些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引潮力对暴雨产生的影响. 1 引潮力 引潮力主要决定于月相(朔望).据万有引力定律,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引潮力的大小,与天体的质量及天体离地球的远近有关.太阳质量虽比月球大,但月球离地球比太阳近得多,故月球的引潮力比太阳大得多.因此,南方的渔民经验是"潮水跟月",并利用潮水的起落捕鱼捉蟹.当月球与太阳在地球同一方向并成近直线的时候,就是农历初一(朔),日月引潮力同相叠加,因而形成"天文大潮".当日月在地球各一边近似一直线时,就是农历十五(望)的前后,日月引潮力方向相反而削弱,潮水涨落幅度就小.  相似文献   

7.
谢亮 《气象》1980,6(3):21-22
日、月、行星等天体的引潮力作用对大气运动的影响,近年来已引起气象工作者的注意。从大量的观测与统计事实来看,它们的相关关系是存在的。但由于引潮力的量级很小,如月球的引潮力,它的垂直分力仅为地心吸力的千万分之一,而一般认为可能起作用的水平分力,与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相比也要差2—3个量级。因此,难以解释引潮力会对大气运动产生直接影响。但有一种假设认为:日、月、行星引力迭加时,可能产生“引力突变”。例如,1954年6月30日日全食,巴黎的傅科摆突然偏转13°,这种突变绝不是引力的简单相加,可能产生一种突变的瞬时量  相似文献   

8.
北半球环流季节演变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提出了北半球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一种反馈机制:外界(太阳、海洋、陆地等)的热力强迫加热大气,形成波状低云;而波状低云又使高中纬大气冷却,进而影响高纬冷气团冬夏变化。根据波状低云影响高纬冷气团变化这一负反馈过程,对1958-1993年进行夏季旱涝预报试验,结果每年中国东部的主雨带基本可正确预测出来。  相似文献   

9.
浩瀚的海洋,运动不息;海洋上空的大气,也无时无刻不在流动变化。在大气的底层,海洋与它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大自然里一双重要的对偶系统。 一、海—气相互作用 研究的重要性 地球外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大气中风、云、雨、雪等一系列变化的能源、是由太阳供给的。而太阳辐射当其通过大气时,由于干空气本身不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仅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份被大气中所含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已揭示的夏季(6、7、8月)海洋与冬季(12、1、2月)大气的热力遥相关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参数化形成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从夏季6月海洋与冬季1月大气的热力预报方程出发,分析了海气非同步影响函数的时间变异性,确定了数学模型的稳定性,由此进行了北半球500hPa月平均大气非绝热热流量距平、温度距平的长期预报试验。非独立和独立预报表明:利用海气热力遥相关的长期天气预报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和潜力。  相似文献   

11.
新书架上     
《大气和海洋一人类的流体环境》(英)哈维(Harvey,J. G)著,张立政等译,科学出版社出版,1982年9月,181页。本书是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J. G. 哈维博士为气象学和物理海洋学编著的一部通用的基础教程。全书共十四章。作者把大气和海洋这两种流体视为一个系统,并应用共同适用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概念阐述了大气和海洋的物理学方面的问题,诸如水分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影响地球气候有五个因子:(1)太阳辐照度的强度和波长特征;(2)地球在空中运行的轨道参数;(3)地球的反射率;(4)海洋的热存储(从而控制全球水汽);(5)地球大气的成份。其中,海洋热存储和地球反射率直接与大气成份有关,因为它决定了给海洋提供热量的射入和射出辐射平衡。地球反射率主要受云量控制,而云量直接与海洋蒸发有关。陆地反射率与植被以及冰、雪的分布有关,而植被和冰、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天气局于1989年6月出版了《Atlas of Tropic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urface Winds》(NOAA ATLAS No.8).该图集是根据"综合海洋大气资料集(COADS)"编制的全球热带(30°N-30°S)海面温度(SST)和地面风的详图.它与其它同类图集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反映上述要素的年周期和变异的演变情况.内容包括1950~1979年的海面温度,纬向风、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北半球500hPa大气非绝热热流量诊断资料和全球海温资料,分析研究大气热力遥相关及其海温对大气热力场的强迫效应.发现大气热力异常存在一种主要相关型--热力太平洋北美型,它是大气热力场对海温异常综合响应的结果.由此,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正>@huangct作为天文爱好者、气象工作者,看到"天文因子与气候变化"这个专题还是很有兴趣的。主编语提到地球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可以通过太阳总辐照度(TSI)进行量化,而TSI会受到太阳黑子、光斑、耀斑、谱斑、日珥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影响而发生改变,而文章《海洋热含量对太阳总辐射11年周期变化的响应》也提到TSI随太阳黑子数有周期变化。这些介绍的都是太阳内部变化改变TSI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而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中会受到其他大行星的引力干扰使轨道参量变化,这样也会有地球接收太阳辐射的日照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特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世界屋脊"拥有丰富的冰川、积雪、河流、湖泊和地下蓄水层。青藏高原特殊大地形动力和热力作用深刻地影响着亚洲与全球大气水分循环,也对全球气候与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青藏高原在亚洲夏季风系统大气水分循环过程的重要地位,从青藏高原对全球大气水分循环重要作用的视角,综述了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过程中青藏高原局地热力对流、高原的"阶梯式"水汽流爬升"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物理模型、青藏高原视热源结构影响及多尺度水汽汇流通道、海洋-青藏高原"水汽源-汇"结构、青藏高原跨半球垂直环流圈水分循环结构、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综合模型等的相关研究进展,剖析了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综合模型的研究背景,探讨了青藏高原特殊大地形热力驱动机制及其云水效应,描述出与青藏高原热力驱动的亚洲区域和跨半球垂直环流圈水分循环结构,揭示了青藏高原热力强迫与海洋-大气-陆地水文过程特殊的相互反馈作用。青藏高原发源的亚洲河流水系是为人口众多的亚洲区域供给生活、农业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因此,认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水分循环及其对水资源变化影响至关重要,仍需深入地探讨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机制及其全球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7.
叶笃正 《气象学报》1954,25(2):123-140
关於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有两派意见.一派著重於热力的影响,另一派则着重於动力的影响.对海洋而言,在冬季大陆可以看作冷源,在夏季则好似一热源.由於海洋上与大陆上受热不同的结果,冬季在西伯利亚可长期维持着一强大高压.关於冬夏季风的产生,一般也都认为是由於海陆受热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本文根据大气的可预报性对天气预报及其局限性作了探讨.为了说明造成这种局限性的原因,将大气预报与潮汐预报作了比较,并用一个数值试验的例子说明在简单的非线性系统中误差的增长情况.从而研究不同的时间尺度中误差的增长和大气的可预报性.二、非线性系统的可预报性从一个初始状态出发,根据支配流体运动的物理定律,就可以预报流体随时间的演变.但是由于流体的性质不同,流体中发生的现象不同,在可预报性上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别.这里以海洋潮汐为例.海洋潮汐的可预报性很好.事实上,甚至无需知道当时的状态能作出很准确的潮汐预报.然而,大气在可预报性上却有明显的局限性.大气系统与潮汐现象的这种差  相似文献   

19.
太阳与地球气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是地球上各种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海洋和大气运动就会完全停止,所有的生命就不会生存。因此,研究地球气候的变动必须研究太阳的变动。关于太阳的变动性,目前研究的中心,是关于太阳变动给予地球环境的影响。太阳活动的异常低下与“蒙德极小”研究太阳活动,一般是从测量太阳光球面上发生和成长的黑子与黑子群的数目着手。单个黑子的总数为(f)与黑子群数(g)扩大10倍之和(10g f),从世界各地天文台汇集于楚里哈(英国)天文台,然后由这里确定为国际使用的相对黑子数,各国的研究者现在所用的就是这个。这一方法,最初是由R.沃尔夫(Wolf)提出的,所以叫做“沃尔夫黑子数”。  相似文献   

20.
在著作[1],[2]中指出,根据半球第二区的大气活动中心的研究:西伯利亚高压、极地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在寒冷季节中存在着密切的同步相关性关系。并且证明,大气中潮汐或大气外壳的引力变形,显示了年和日的变化,这就形成了预报的基础,该效应表现了行星的特征。引潮力的长周期部分可以扰乱地球高纬度的引力,在大气和海洋所形成的这种现象可以详细分析由这种力的长周期变化的垂直分量所产生的转换部分的重力特征,即具有重力的周期。自然现象起因的相似论述,构成了一种大气过程以及为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