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利用静止卫星云图预报台风路径的一种新方法》中影响台风路径的环境云场因子作了新的分类和规定,引入副热带高压变化因子,建立了一个五因子的台风路径的预报方程,且对方程进行了检验和讨论,表明改进的预报方程效果较好。并用实例说明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
华南台风路径的云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台风结构、环境流场与台风路径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卫星云图的分析也证明,台风云团特征、环境流场的云系结构和台风路径之间的关系[1][2][3]。台风云团特征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保守性。比较间隔24小时的前后两张卫星云图,发现某些云图特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常常对台风未来的移向移速有指示意义。根据近几年来卫星云图在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应用,分析了1973年到1979年5月至10月影响华南的台风卫星云图资料,结果发现:当台风云团和主要螺旋云带组成“9”字型结构时,台风几乎都向偏西方向移动;当它们的组成呈“6”字型结构时,台风将向偏北方向移动;而它们的组成  相似文献   

3.
同心双眼台风眼区演变的云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善敏 《气象》1985,11(1):9-10
本文利用1983年国际台风业务试验期间获得的每小时一次的卫星云图资料, 分析了8305和8310台风眼区附近云系的演变特征。分析表明, 这两个强台风在发展最盛期之后, 出现同心双眼结构。 同心双眼台风的内眼和外眼在发展变化过程中, 时而清晰、 时而模糊, 内外云壁也时而发展、时而减弱。值得注意的是, 在台风出现同心双眼结构以后,外眼消弱的过程中,在西北象限残留一条弧状晴空区云缝, 云缝以平均每小时70公里左右的速度作逆时针旋转,大约6小时旋转一周。  相似文献   

4.
潘光照  俞炳启 《气象》1983,9(11):10-11
8209、8211号台风是1982年7月底和8月中旬直接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两个台风。8209号台风稳定西北上,在福建莆田附近登陆;8211号台风近海北上进入黄海,转向朝鲜。现用日本播发的卫星云图分析传真图(简称ANAS图),对这两个台风的云区作对比分析。 一、台风云区及邻接云区 我们称台风本身所在的云区为台风云区,而台风周围的云区为邻接云区。由分析看出: (一) 台风云区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两年来,我们在台风预报中着重使用了卫星云图,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所介绍的南海台风和西太平洋台风预报经验,是根据卫星云图资料作出的,它的目的是想直接在卫星云图上,从云系结构和云系分布的外形特点入手,找出作台风动向、发生和发展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6.
卫星云图对于航空保障很有用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使用情况。 一、用卫星云图直接为飞行服务 1.作为气象文件提供机组在飞行中使用:在所有的气象文件中,飞行员最喜欢的是卫星云图,特别是作远距飞行、跨洋飞行以及有台风的时候。这是因为在一定的空间内,卫星云图较之其他气象资料,有直观、形象、准确、具体等优点。因此,在国际航空气象服务程序中把云图(卫星云图、雷达云图)列为必备资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卫星云图的水汽图或红外云图的分析,发现水汽图干区或红外云图上的无云区(晴空带)对台风的移动方向有制约作用,经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了应用水汽图干区轴线或红外云图上的无云区(晴空带)的中直线来预报台风移动路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登陆北上台风暴雨突发性增强的一种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一个三维混合模式对1992年8月30日至9月2日一次登陆北上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模式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出与地面倒槽相一致的地面降水位置及降水量值。模拟的台风云系结构与卫星云图比较表明,外围云场与实例云况吻合很好,验证了本模式模拟卫星云图的能力,对卫星云图预报有实际意义;暴雨突然增幅的直接原因是高层冰云与低层供水云的突然北移重叠造成的。受地面倒槽附近强烈辐合抬升的动力作用,各相态云系的分布与垂直运动紧密相关;辐合线右侧的东南低空急流为降水的增幅及维持提供水汽来源;云的相变潜热非绝热加热作用对暴雨的增幅及维持具有正反馈作用,它对暴雨维持具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卫星云图的水汽图或红外云图的分析,发现水汽图干区或红外云图上的无云区(晴空带)对台风的移动方向有制约作用,经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了应用水汽图于区轴线或红外云图上的无云区(晴空带)的中直线来预报台风移动路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从1970年开始在业务天气分析和预报工作中使用气象卫星云图资料的。当前,我们不仅能得到极轨气象卫星的高分辨多通道云图,也能实时得到短时间间隔的地球静止卫星云图,与早期ESSA卫星每天一次的电视云图相比,资料条件的改善是非常显著的。今天卫星云图已经成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气象台在台风分析预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卫星资料对于天气分析和预报是有价值的工具,在资料稀少的地区更是如此。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评述卫星云图在台风研究和分析预报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一、由卫星云图分析台风的发生发展 1.台风发生的前期扰动台风是由什么扰动发展起来的,这是台风研究和台风发生预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受  相似文献   

11.
卫星水汽图的干区轴线在台风路径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敬海 《广西气象》2005,26(A01):31-32
通过对卫星云图的水汽图或红外云图的分析,发现水汽图干区或红外云图上的无云区(晴空带)对台风的移动方向有制约作用,经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了应用水汽图干区轴线或红外云图上的无云区(晴空带)的中直线来预报台风移动路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云分析系统在台风莫拉菲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鉴美国CAPS开发的中尺度ARPS模式的资料分析系统ADAS,设计了基于GRAPES_Meso的云分析系统,实现了地面云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反射率资料在GRAPRS模式中的综合融合应用。通过对登陆台风莫拉菲 (0906) 数值模拟检验云分析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云分析系统通过地面云观测资料、卫星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多普勒雷达反射率的同化,能够反演出合理的三维云覆盖状况;在三维云覆盖的基础上结合云底云顶高度,进而反演出云水、云冰、雨水、雪、霰等云微物理量,并显著改善模式初始湿度场;在台风登陆过程的模拟中,虽然对台风路径的预报有所偏差,但对比控制试验,在台风登陆地点、台风强度、路径的预报中云分析发挥了正作用;通过对云分析后初始场反演的雷达回波进行检验,验证了云分析的可行性与正确性,对整体的降水预报效果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自动气象站、FY-2E 卫星红外云图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登陆珠江三角洲沿海的1713号台风“天鸽”和1822号台风“山竹”的大风过程进行对比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本身的强度、结构及其变化对台风的影响范围、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地面气压场的分布对台风大风的出现时间起到了重要作用,且气压梯度加大有助于增加大风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喇叭口”地形的狭管效应对风速有加强作用。卫星云图对预测台风大风的影响时间和影响范围有一定参考作用;当台风中心进入雷达的监测范围时,雷达产品可以有效估测风速大小、影响时间和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4.
超强台风“罗莎”和“韦帕”大风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要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FY-2C卫星红外云图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对2007年登陆浙南闽北交界的超强台风“罗莎”和“韦帕”大风过程及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地面气压场的分布对台风登陆前后大风的出现时间、影响范围以及登陆后大风的持续时间有重要的影响;台风登陆之前FY-2C红外云图对大风的影响范围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而台风外围螺旋云带进入东海海域的时间则可以作为预报台风大风开始影响温州的一个参考依据;多普勒雷达最大径向速度对台风极大风速的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根生 《气象》1983,9(4):30-32
如何缩短卫星云图的冲洗时间,对于加强气象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遇到台风和其它灾害性天气,需要尽快地向有关部门提供云图照片时就更为重要。 卫星云图照片的冲洗工作,要经过显影、  相似文献   

16.
一个"移径北翘台风"的环流及结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吴德平  梁冰 《广东气象》2005,(3):7-8,13
0307号台风“伊布都”进入南海后一度西北偏西方向移动,但登陆前12h,移向突然折向西北,特别是登陆前3h移径明显北翘,直向偏北方向移动。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形势、卫星云图以及雷达探测资料,发现副高轴“东落西抬”、副高减弱以及台风“9”字型螺旋结构改变均对台风的北翘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另外,副高控制下的“晴空区”有零星对流云发生,也对副高的减弱有很好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70年10月,中国南海出现了三个台风(图1)。本文分析了该月大量的高空探测、卫星云图、飞机探测以及200个以上的海洋探空资料。对每个台风强度变化的原因作了讨论。1.台风的加强、移动和减弱图1给出了这三个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台风艾里丝(Iris)是在中国南海发展的,而台风乔  相似文献   

18.
1223号台风“山神”转向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台风“山神”后期东北转向的原因,分析表明:500hPa副高东退南落是“山神”转向的关键;台风沿假相当位温高值轴线方向移动;环境风场的变化、200hPa高空辐散场中心偏离台风中心、卫星云图特征变化等都可能引起台风的转向;台风的内部特征(散度场、垂直速度场)的分布特点对台风移向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各种物理量场资料对0812号台风鹦鹉(NURI)空心台风结构以及云区不对称结构等一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台风南北两侧存在巨大差异的水汽输送以及冷空气干舌的卷入对台风形成上述独特的结构起到关键的作用。台风本身的非对称和空心结构的形成对降水落区的预报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台风中尺度对流云团与中尺度暴雨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选取1996-1998年5个登陆福建的台风,分析其中尺度暴雨时空分布规律;并通过对数学化处理的逐时红外卫星云图的研究,揭示台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云图特征。分析表明台风中尺度暴雨的强度与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最冷云区温度和面积密切相关,常出现在中尺度对流云团偏东侧具有云顶温度梯度密集、云顶温度等值线曲率较大、云团处在发展阶段这些云图特征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