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需要建筑,建筑更需要大众.校园建筑风格的选定,既与建筑师的设计理念有关,更与校园使用者对校园文脉的理解有关.校园文脉蕴藏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心中,也蕴藏在历经沧桑、给历代学子留下深刻隽永烙印的历史名作--建筑艺术之中.本文以上述中心思想论述福建师范大学新校区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2.
兰州城市建筑文化风格与特色的历史演变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城市建筑风格同中国其它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类似,主要体现了当代国际建筑发展趋势的影响。通过调查和统计发现兰州现状建筑风格与特色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是兰州发展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体现地域建筑文化,创造独特建筑风格和良好城市形象基础和条件。因此,吸纳现代国际建筑风格的精华、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要求政府部门放弃好大喜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行为,规划和管理者在城市规划和控制上更加稳健和富有远见。  相似文献   

3.
杨章诚 《福建地理》2004,19(1):21-24,29
新校区校园建设规划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各种功能的需要,其实质在于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空间配置,其出发点在于使学校事业的发展与不可再生的土地空间资源间建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关系。本文从前瞻性角度,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规划实践的反思,对校园建设规划中功能布局和建筑用地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和明伦校区为例,根据空间句法理论,通过与GIS软件的集成进行校园空间形态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形态上,金明校区呈现出“自由轮轴”型结构,明伦校区则呈现出格网型结构。整体而言金明校区校园空间可理解性差、协同度低,但局部区域的空间可达性较好,部分入口的便捷度较差;明伦校区校园空间可理解性和协同度均优于金明校区。建筑风格方面,金明校区用地规模大,校园建筑表现出现代主义风格,呈组团式布局特征,空间秩序极为清晰,富有系统性和流动性。明伦校区的用地规模偏小,校园内建筑物密度高,建筑风格表现出多元化特征,空间秩序端庄而严谨。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高校的吸引力已不仅由师资力量决定,校园环境、合理的景观布局也成为招生的主要吸引源之一。校园景观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师生的活动与行为,构建一个风景优美、格局合理的校园非常重要。另外,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解决人地关系的矛盾,建设与人和谐的校园已成为各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针对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的生态景观实际,运用斑块、基质、廊道理论,对景观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改革和建设不断促使大学校园走向开放与多元。针对单位式校园向社会化校园转变的趋势,研究两类校园空间的环境认知,对我国高校今后的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章借鉴环境行为学方法,在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调查问卷抽取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样本,通过边界与中心认知、行为地图缓冲区分析、网格统计和空间叠置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选取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南大学的本部校园作为对比案例,得出以下结论:1)社会化校园在被动地适应社会转型中融入城市系统,导致环境认知差于单位式校园;2)自然地理条件、功能格局和使用者主观意识相互交织,在时间因素的推动下,使社会化校园产生有别于单位式校园的空间行为格局;3)学生认知的发展性和社会转型环境影响的持续性,构建了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相互作用的机制。最后简单探讨了对大学校园建设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论旅游区的文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文脉是旅游区的文化主题和文化精神,是旅游区实体形象的文化补充,是旅游形象的内在文化精神。赋予旅游区独特鲜明的文化主题和文化精神,形成内在的文化脉络,不仅能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而且能以差别性的文化特征与其他旅游区识别,从而能在日益涌现的旅游产品中脱颖而出。文脉是旅游区的重要质量因子.根据产品质量管理原理,对文脉的规划和构造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文脉是游客可以理解的;文脉需要有历史继承性;文脉要体现旅游区特定的功能;文脉是符合现代美的;文脉要求旅游区的整体配合;文脉是全局的;文脉是需要改进的;文脉指导旅游区营销形象。  相似文献   

8.
校园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点取样研究校园空气微生物浓度及时空分布规律.并采用有关标准,评价校园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监测结果表明: (1)室内监测点中,教学区全部合格;宿舍在春季和秋季合格,冬季和夏季不合格;餐厅中西苑餐厅全年均不合格.室外监测点中复合绿地和道路全年处于污染状况. (2)校园各功能区中,空气微生物浓度室内明显低于室外(p<0.05);在空气微生物总浓度中,空气细菌的含量占绝大多数(平均占88.99%). (3)校园各功能区空气细菌和真菌浓度年季变化特征显著.空气细菌浓度在春季最高,空气真菌浓度夏、秋季最高,冬、春季最低. (4)针对监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环境卫生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关于发展我国校园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旅游的升温最终将校园这一“文化圣地”推到了游客面前。面对如潮般的游客,学校和旅游主管部门处于“几多欢喜几多忧”的境地,如何协调三者的关系、促进校园旅游的发展是一个极具理论及现实意义的问题。我国拥有发展校园旅游的资源、市场及时代条件,要使这一新兴的旅游项目成为我国旅游业的又一拳头产品,观念的解放、部门的合作和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等是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规模的人居环境建设使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了绿色建筑的内涵与特征,并归纳了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广雅小学在开展绿色科技教育,推进"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教育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湿地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时代特点、地域特色、以及当前的人才需求,应用人工湿地这一种以生态处理水污染为主的科学技术,侧重其湿地的科技功能与文化功能,即在校园内建设人工湿地科普园,还原湿地生态景观,使湿地的天然景观和原始野趣与校园建筑相得益彰、完美结合,使湿地科普园成为融生态环保、地貌气象、科技教育的特殊"课堂",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2.
建筑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导致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实现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中国已经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以及通过信息工具——绿色建筑认证等制度措施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但是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相关制度设计也不够成熟.美国以及欧盟在绿色建筑方面的立法与实践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中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采取一些措施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如提高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设计出更多样化的激励工具等等.  相似文献   

13.
永定,位于闽西南博平岭山脉之西麓,蜿蜒阡陌之中.山涧溪流两旁.散布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土楼。她在沉睡千年之后,以其神奇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土生土长于土楼中的笔者,不仅充分感受到其所包含的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更从其独特的建筑模式中领略到许多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4.
袁成 《福建地理》2004,19(2):31-34
建筑时空观是建筑形态对时间和空间的根本观点,二者是统一的。由于地域和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的差异,本文以中西建筑文化的物化形态各有倾向,阐述西方建筑强调建筑单体的空间表现,而中国建筑则偏爱建筑群体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15.
衣食住行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而其中“住”应当是核心,安居才能乐业,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形式与人们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在我国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类型中,四合院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16.
娄焕杰 《地理教学》2022,(16):49-53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情境—问题—行动—生成”路径来达成。通过创设“校园植被调查”的真实情境,带领学生观察、识别校园植被并描述其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根据校园植被调查情况,绘制校园绿地分布图,增强学生区域认知;通过分析造成校园小尺度范围内樟树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植被作为地理环境的产物,其生长状况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增强其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念。校园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场所,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将课堂与生活对接,增强了地理学习的实践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时空统一是地理研究中重要的理论与方法,弥补了对象研究空间分析的局限,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校园绿地作为学校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越来越受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关注。同时,校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与性质具有极大的异质性,而目前学术界对此界定尚不明确。基于时空分析视角下综述中国校园绿地研究,从近30年来关于"校园绿地"研究时序分析、空间方面的学科分布、地域格局分析以探索校园绿地研究进展,对未来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建筑视角的中国城市更新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精度卫星影象和大规模实地调查方法获取原始数据,采用GIS手段和数理统计方法,利用建筑占地面积比例与建筑更新指数(BRI)指标,以兰州市为例对中国城市建筑更新及其相应视角的城市更新进行了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兰州市建筑更新以拆毁重建为绝对主导方式,几乎所有地域、所有用途的建筑都在同步更新,且更新水平空间分布波动较大;而城市更新却主要采用了建筑群体整体快速更新方式,使城市迅速形成了新的建筑景观格局和建筑文化,冲击了传统文化体系,更新水平空间差异较大,这也是中国城市目前普遍采用的更新方式;②兰州城市更新显然与人口因素、经济因素与需求因素、土地快速升值、空间功能调整、政府财力迅速增加、开发区建设、旧城与"城中村"改造、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1980年代以前建设的成片建筑的老化与陈旧、居民需求结构转变迅速、规划管理转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城的规模建设,高校建设中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不低碳现象日趋严重.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活,高校也应履行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以低碳经济的基本理念为立足点,深入阐述了低碳校园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昆明呈贡大学城校园的师生日常行为、规划与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不低碳现象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剖析,进而从制度、技术、日常生活行为的层面对高校校园低碳建设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1971~2021年间收录的181篇主题为"校园旅游"的文献,从数据来源、文献基本特征、资助科研项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5个方面入手,尝试运用文献计量与Gephi可视化,直观呈现中国校园旅游研究历程.发现:校园旅游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理论与实际结合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