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地质论评》2007,53(5):388-388
吕君昌,姬书安,袁崇喜,季强.著.2006.中国的翼龙类化石.北京:地质出版社,147页。本书系统地总结了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翼龙类化石。全书共分8章,第1章简要介绍了关于翼龙的基本知识;第2章介绍了中国翼龙类化石产地的地情况;第3章对中国迄今为止发表的翼龙属种进行逐一分析,修订了某些属种的特征;第4章运用支序系统学方法,分析了龙各类群之间的关系;第5章简单介绍了翼龙的软组织及其印痕化石;第6章介绍了翼龙的生活习性及生理特征;第7章介了中国翼龙类的地理分布和地质时代;第8章介绍了中国翼龙类化石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联系人:100037,北京阜… 相似文献
5.
《工程地质学报》2014,(5)
内容提要
本书比较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成因与评价研究3个空间尺度进展。一是大尺度范围,即整个三峡库区涉及的19个县(区)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重点是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递进分析方法与应用。二是中尺度范围,即长江三峡江段复杂斜坡(滑坡)的成因研究,提出了古川江与古峡江在瞿塘峡段东西贯通形成统一的长江所伴随的潮源侵蚀、“水锯”下切和地下暗河或岩溶洞穴垮塌等3种异常地质作用,是长江三峡江段复杂斜坡(滑坡)形成的主因。这种复杂斜坡是一种“基岩”、古垮塌体、古崩滑体、现代崩滑体和第四纪沉积体等几种或全部的"复合堆积体"。三是小尺度范围,即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大斜坡的地质特征、成因和开发利用问题。论证提出了巴东斜坡是一个“复杂斜坡系统”,是在单斜山背景下持续经受长江快速侵蚀下切导致侧向卸荷与滑移作用的产物,即“重力成因论”,并以巴东斜坡区为例初步建立了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地质环境功能区划-工程容量评价-地质灾害防治风险管理的四阶段关联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本书比较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成因与评价研究3个空间尺度进展。一是大尺度范围,即整个三峡库区涉及的19个县(区)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重点是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递进分析方法与应用。二是中尺度范围,即长江三峡江段复杂斜坡(滑坡)的成因研究,提出了古川江与古峡江在瞿塘峡段东西贯通形成统一的长江所伴随的潮源侵蚀、“水锯”下切和地下暗河或岩溶洞穴垮塌等3种异常地质作用,是长江三峡江段复杂斜坡(滑坡)形成的主因。这种复杂斜坡是一种“基岩”、古垮塌体、古崩滑体、现代崩滑体和第四纪沉积体等几种或全部的"复合堆积体"。三是小尺度范围,即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大斜坡的地质特征、成因和开发利用问题。论证提出了巴东斜坡是一个“复杂斜坡系统”,是在单斜山背景下持续经受长江快速侵蚀下切导致侧向卸荷与滑移作用的产物,即“重力成因论”,并以巴东斜坡区为例初步建立了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地质环境功能区划-工程容量评价-地质灾害防治风险管理的四阶段关联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6.
7.
8.
新书介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地质论评》2008,54(1):104
杨瑞东.著.2006.贵州凯里生物群藻类化石及古生态学研究.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6开,162页,图版24页.本书是觊里生物群系列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共分九章,系统论述了贵州早、中寒武世觊里组中疑源类(微体藻类)的组合特征以及它们在中、下寒武统地层界线划分中的作用;论述了宏观藻类组合和形态特征及保存方式;探讨了宏观藻类的演化趋势及生物地理分区;介绍凯里生物群中发现的最古老的钙质珊瑚藻类化石和最古老的类似苔藓植物化石。结合凯里生物群化石埋藏特征、化石埋藏序列、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认为凯里生物群中相当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5)
正《青藏高原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由殷跃平、朱赛楠、李滨等著。本书对青藏高原高位远程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特征类型与易滑结构、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链动过程与成灾机理、应急处置与综合防治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全书共四个部分11章,第1部分(绪论和第1章)介绍了青藏高原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的典型易滑地质结构特征,提出了基于高差、滑程和速度的运动特征分类方法,讨论了高位崩滑、势动转化、动力侵蚀和流滑堆积四阶段链动机理和相应的分区综合防控措施;第2部分(第2~5章)论述了藏东三江流域、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中段典型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特征、动力学过程和风险防控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科学出版社于2007年8月出版了由南京工业大学陈国兴教授撰写的《岩土地震工程学》一书。观后有以下感想,作为新书介绍提供给读者。岩土地震工程学涉及岩上工程学和地震丁程学两大学科,其内容非常广泛。由于这种广泛性,很难用统一、协调的观点和笔调撰写岩土地震工程学的专著。所以一直没有以岩土地震工程学为名的中文书籍出版。就我所知,陈国兴教授撰写的《岩土地震工程学》是国内第一本。当然,与岩土地震工程内容相关的中文著作已有多本,例如:谢定义和张克绪两位先生分别撰写的两本较早的《土动力学》(1988年,1989年),K.Ishihara的土动力学方面的专著(日文版,1978年;英文版,1996年), 相似文献
16.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80,(3)
随着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的解释中不断引入了一些最优化方法。这些方法加速了解释进度,提高了解释水平,在一些地区应用时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7.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