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山东省第二轮区域地质调查主要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第二轮区调工作始于70年代末,完成了120万填图面积112326km2和15万填图面积63137km2,基础地质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地层方面,建立了一些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重新厘定了地层层序,进行了以岩石地层为主的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对各时代地层的沉积作用进行了探讨;侵入岩方面,初步完成了我省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的统一划分工作,研究了侵入岩的演化、成因、侵位机制和形成时代,尤其是从前寒武纪基底中识别出大量变形变质或未变形变质侵入岩,并对其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变质岩方面,分析了原岩建造及形成环境,划分了变质岩系的变质相、变质相系和叠加变质作用,测定了大量pT数据,确定了一些变质岩的pTt轨迹,对变质作用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并对其进行了探讨;构造方面,发现和研究了大量韧性变形带,对胶南-威海造山带7和郯庐断裂带进行了深入研究;矿产方面,主要是对各种矿产的成因和形成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朋河石岩组分布于胶南造山带的中部偏南,前人曾将其划为元古代胶南群邱官庄组,山东省区调队在进行全省岩石地层清理时将其划为震旦纪朋河石岩组。最近,笔者等在其分布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了该岩组的一些重要特征,现初步整理于下,供同行们参考。1朋河石岩组属深...  相似文献   

3.
一、胶北隆起区变质地层划分沿革胶北隆起区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广泛发育,很多地质工作者,曾在这里进行过研究工作。1958—1962年长春地质学院师生在该区进行一比二十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将该区变质地层命名为“胶东群”,并自下而上划分为化山、旌旗山两个组,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从而为该区地质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1968年,省局八○五队通过对该区一比二十万区调的修测,将该区(桃村断裂以西,沂沭断裂以东)胶东群自下而上划分为蓬夼、民山、富阳三个岩组,并将招平断裂以东,  相似文献   

4.
厘定后的鲁东前寒武纪地层分区以王台-五莲为界,分为胶北地层小区和胶南地层小区。胶北地层小区层(岩)序为: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芝罘群,震旦纪蓬莱群。胶南地层小区层(岩)序为:晚太古代大山沟岩组,早元古代胶南岩群,震旦系朋河石组。对原胶南群作了重新厘定:原甄家沟组因其岩石属变形变质的二长花岗岩而被废弃;大山沟组绝大部分为变形变质二长花岗岩体,而仅将原划大山沟组一段的部分斜长角闪岩和黑云变粒岩厘定为大山沟岩组,隶属晚大古代;原划邱官庄组底部变质含砾砂岩新建为朋河石组;邱官在岩组和于象岭岩组合称为新义的胶南岩群,荆山群与粉子山群和胶南宕群可能属同时异相沉积变质产物。五莲群与粉子山群为同物异名因而废弃。  相似文献   

5.
厘定后的鲁东前寒武纪地层分区以王台-五莲为界,分为胶北地层小区和胶南地层小区。胶北地层小区层(岩)序为: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芝罘群,震旦纪蓬莱群。胶南地层小区层(岩)序为:晚太古代大山沟岩组,早元古代胶南岩群,震旦系朋河石组。对原胶南群作了重新厘定:原甄家沟组因其岩石属变形变质的二长花岗岩而被废弃;大山沟组绝大部分为变形变质二长花岗岩体,而仅将原划大山沟组一段的部分斜长角闪岩和黑云变粒岩厘定为大山沟岩组,隶属晚大古代;原划邱官庄组底部变质含砾砂岩新建为朋河石组;邱官在岩组和于象岭岩组合称为新义的胶南岩群,荆山群与粉子山群和胶南宕群可能属同时异相沉积变质产物。五莲群与粉子山群为同物异名因而废弃。  相似文献   

6.
道县地区泥盆纪地层存在不同的3个沉积相区,各相区岩石组合特征具明显差异,在该区125万区调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泥盆纪地层的沉积相变规律,建立了岩石地层格架,划分出7个岩石层序,并对层序地层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7.
该文详细的介绍了近十年来山东东部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重要进展。阐述了五荣断裂在胶南及胶北地层小区划分上的作用;详细叙述了胶北地区胶东群的重新建群建组,荆山群的建立,粉子山群的厘定及蓬莱群地层时代研究的新进展;叙述了胶南地区胶南群的组建及新认识。该文还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作者根据多年来参与广西煤田地质勘查、科研工作所积累的资料,结合国内当前煤变质理论。以煤炭化学组分及镜质组反射率作为划分煤种及变质阶段的依据,对广西上二叠统的煤种分布规律及煤变质因素进行探讨,根据煤种赋存分布状态,将全区划分为桂中、桂南和桂西三个变质区。后者属单一变质阶段无烟煤区,前二区变质阶段均自北向南逐步增高,形成在E—W方向上稳定分布的各三个变质带。指出深成变质是广西上二叠统煤的主要变质类型,受上覆地层厚度、区域水平挤压力及古地温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1:25万内乡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被评审为优秀级项目主要成果对测区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系统划分对比,将原"太华群"解体为太华岩群和新太古代变形变质侵入体,为华北板块太古宙的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对侵入岩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构造岩浆岩带划分,提高了测区侵入岩研究程度;对不同构造单元和不同变质地层单位的区域变质岩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研究,恢复了原岩建造,提高了区内变质岩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秦岭—大别山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广泛发育。本文从变质作用的侧面提出地层划分的意见。一地层划分由北而南,依次有栾川—方城—新安店;朱阳关—夏馆—大河、信阳—龟山—梅山;西官庄—镇平—西黄棚:木家垭—内乡—桐柏—商城等断裂带,长达数百公里,控制区内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带状展布(见图和表)。根据地层的变质作用类型和期次,划分为四个变质亚区。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沂沭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在我省的一部分。郯庐断裂自从1957年航磁首次发现以来,引起了地质界的重视,有人认为郯庐断裂是我国东部一条北北东向切割上地幔的深大断裂,其长度远远超出了郯城至庐江的范围。而沂沭断裂带又是郯庐断裂露出最好的一段,是揭示郯庐断裂奥秘的一个窗口。前人曾做过大量地质调查工作,是研究程度较高区段。早在1948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指出:“横过山东从南边的沂水到北边  相似文献   

12.
笔者根据鲁东地区发育的变质建造、古火山岩带、中新生代陆源建造、燕山褶皱幕活动,以及含金矿化建造特征等诸方面,建议以桃村—山相家断裂为界,将鲁东地区三级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命名为: 胶南隆起:位于桃村—山相家断裂以东,响水口—千里岩深断裂带以西。含临沭断陷、即墨—桃村断陷、海阳凹陷、俚岛地堑。胶北隆起:位于桃树—山相家断裂以西,沂沭深断裂带以东。含诸城—五莲凹陷、胶州—莱西(平度)拗陷、黄县(现黄城)—龙口(现黄县)拗陷。  相似文献   

13.
胶北隆起区的福山、蓬莱、莱州等地分布的粉子山群,是一套由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片岩、变粒岩、透闪岩、大理岩等中等变质程度的岩石所组合的区域变质岩系,覆于胶东群之上而被上元古界蓬莱群所覆盖。自上而下划分为岗嵛组、巨屯组、张格庄组、祝家夼组。三个地区的粉子山群,在地层层序、沉积旋回和建造、沉积环境、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特点、层位与岩性、含矿性诸方面都具有共性,彼此间完全可以对比。但在某些方面,三区又有不同,反映了三个地区成岩时的大地构造环境是相同的,而各自的小环境却有差异。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证明,粉子山群的时代划归为中元古代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4.
岩石学及同位素地质学研究均表明,含榴辉岩的胶南地块在高温高压变质后经历过快速降压过程,这一过程在构造上表现为隆升-伸展构造。这种构造在胶南地块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地块内部的垂向缩短、水平向伸展构造,以浅色脉体的变形为特征,并反映出从深层次向浅层次的转化;另一为地块边部的正滑型构造带,可分为早期塑性变形和叠加于其上的且分布于地块外侧的晚期脆性-半脆性变形。反映运动矢量的拉伸线理走向呈放射状:北段走向近南北,中西段近东西。这是地块北西侧的变形特点,东南侧情况不明。北部正滑型剪切带中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表明,伸展构造的时代为146Ma±。这次构造运动可能由俯冲至上地幔的大洋板块与地壳拆离造成的重力均衡所引起,其结果不仅使得大陆地壳上隆,而且还使榴辉岩从下地壳上升至地表。  相似文献   

15.
胶南造山带西段显示了以韧性剪切带为主,穹隆构造、弧形构造及复杂的叠加褶皱共存的构造格局。主要的剪切系统有近水平拆离型、平行造山带走向的高角度走滑型、呈弧形展布的推覆型和造山带边缘隆-滑型韧性剪切带。走滑型剪切带是该区变形最明显的一组强剪切应变带,其运动性质以右行平移为主;弧形韧性剪切带由垂直造山带走向的近南北向转为平行造山带走向的近东西向,呈向NW凸出的弧形,自SEE向NWW方向推覆;造山带边缘韧性剪切带具明显的纵向分段性,反映了其在隆升的同时形成了垂直造山带和平行造山带的运动分量。主要的穹隆构造有尚庄穹隆、丝山穹隆、甲子山穹隆和官山穹隆。尚庄穹隆由片麻理围斜外倾、环形韧性剪切带及环状分布的包体群所显示,是岩浆强力定位造成的真正的片麻岩穹隆。弧形构造主要有龙古弧、诗雒弧和临沐弧,它们显示了胶南造山带三维空间上的“立交桥”式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新的地球物理资料和地体构造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胶南地体构造的深部特征和依据。胶南地体处在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之间构造缝合带上,它应为秦岭造山带越过郯庐断裂的向东延伸部分;五荣断裂为其北界,赣榆黄海断裂为南界。胶南地体可能是在秦岭造山过程中两大板块碰撞增生形成。胶南重力低不仅与地幔低凹有关,而且与该地体内广泛发育的密度较小的花岗岩类岩石及低密度值的元古界胶南群内混合岩、片麻岩、变粒岩等岩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简单介绍了地体构造研究现状之后,根据地体的定义,论证了胶南隆起是一个外来地体,它的北部边界断层是五莲荣成断裂。对这个断裂的地球物理特征,提出了自己看法,认为它是切穿地壳达到上地幔,一条有划分性壳断层,推测华北克拉通的南缘界线,不是嘉山响水断裂,而是五荣断裂。  相似文献   

18.
胶南造山带曾经历过五期变质作用:早中元古代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以出现紫苏辉石为标志,其变质条件为P=1.35GPa、T=787.7℃,属中高压相系、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晋宁期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以发育榴辉岩为标志,其变质条件P≥2.8GPa、T=601~1375℃,属超高压变质作用,榴辉岩围岩的变质条件为P=1.1~1.6GPa、T=560~650℃;晋宁一震旦期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是胶南造山带最重要的一次热动力事件,其形成条件早期为P=0.311~0.314GPa、T=564.5~603.3℃,中期为P=0.25~0.644GPa、T≤700℃,晚期为P=0.545~0.644GPa、T=600.7~670.8℃,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P—T演化趋势线呈顺时针方向的半环状,这种P—T趋势与该区的岩浆活动有关;加里东期的中高压绿片岩相变质作用,以广泛分布的3T型多硅白云母为标志,其形成条件为P=0.70~0.85GPa、T=450~510℃,属高温低压变质作用;印支期的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是区内最晚期的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呈带状产出,与韧性或脆韧性剪切带相伴分布,其形成温度为350~447℃。  相似文献   

19.
石炭、二叠系是我国主要含煤地层,它广泛分布于鲁西隆起区。该区上石炭统由本溪组和太原组组成,二叠系下统由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组成,二叠系上统由上盒子组组成。石炭系和二叠系划分出五个成矿系列。本溪组成矿系列主要有 G 层铝土矿,其次是山西式铁矿、硬质耐火粘土矿、软质耐火粘土矿和伴生镓元素。太原组成矿系列主要有煤,其次是膨胀粘土矿、陶瓷“大同土”。山西组成矿系列主要有煤,其次是膨胀粘土矿、菱铁矿。石盒子组万山段成矿系列主要有 A 层硬质耐火耐土矿和铝土矿,其次是铝土矿中伴生镓,石盒子组奎山段成矿系列主要有石英砂岩。这些矿床应归属于“滨海相→滨海沼泽相→内陆沼泽相→内陆湖泊相→内陆河湖相的化学→碎屑岩建造沉积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