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地缘文化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地缘政治理论与国家安全的评述发现,国家安全的内容从军事、政治安全向经济、社会、环境等安全议题转移。研究尺度从国家尺度拓展为全球与个体高低尺度兼容。同时随着批判地缘政治理论、流行地缘政治理论及反地缘政治理论日渐成熟,以及次文化区域冲突日益频繁、民族国家内部分裂和“虚拟国家”的诞生等地缘板块新动向出现,地缘政治理论正从地理实体空间出发主张的“领土扩张”,发展到注重“经济主导”的地缘政治与经济互动,再到当下强调“文化区域主权”转变。新时期基于文化区域的地缘文化战略理论将成为传统地缘理论的有力补充。我国需要重视以文化认同为基础,以“稳民心,争人心”为核心,以文化软实力提升为导向的国家安全战略构想,对提升中国在国际地缘格局中的地位和战略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凡杰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2,4(2):89-93
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持的“区域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10日至13日在南京大学召开。这次区域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是在全国贯彻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战略目标之际召开的。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领域,经济地理学者怎样才能在机遇和挑战中,适应社会经济体制的变更,使经济地理学在90 相似文献
5.
新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特别是2020年伊始全球新冠疫情深度冲击全球,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文分析了“后危机时期”的全球化发展导向和策略转变,以及全球化脱钩、区域化与本土化、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摩擦与冲突等新全球化的显著表征,认为全球化发展已发生转折并进入新的周期与阶段。为充分应对新全球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挑战,中国需要客观总结新全球化的主要表征与整体趋势,准确把握新全球化对于全球经济地理和中国区域发展的影响与挑战,顺应全球第五次产业转移深度影响全球经济地理演变的总体趋势,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价值链和生产-贸易网络,在顶层战略谋划中兼顾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效率与公平,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这既是有效管控和妥善应对新全球化阶段性转折和结构性弱点的必然举措,更是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彰显中国全球性大国地位、勇于承担引领全球发展重担的负责任表现。 相似文献
6.
陕甘宁接壤区的区域发展--典型资源型欠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陕甘宁接壤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但区域经济十分落后,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生态严重失调.本区发展战略,要贯彻"国家目标、区域利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多元化发展,城市化和地理建设先行,外力助推"等战略思想,实施"以启动市场为导向的协调一倾斜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是由陆大道等当代中国区域发展研究领域主要专家学者主笔、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里程碑性质的著作。该书系统地总结和评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近20多年来我国国土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效果,阐述了各主要阶段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因素。在过去综合考察、工业布局、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等大量坚实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区域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演进过程,总结了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系统的概括,并对新世纪影响我国区域… 相似文献
9.
10.
从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空间结构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入手,剖析两者的关系及主要差异,分析了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区域发展战略在空间上表现为政策区概念,面向封闭的均质区域,区内具有普适性,其实施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过程,不同发展战略在空间上不具有排他性;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则表现为开放性特征,以"点、线、网络"等结构化语言为基本要素,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过程,更多地体现了发展的规律性,且同一尺度的不同城镇群体在空间上一般不应交叉。当前山东省城镇空间结构表述中存在过于依赖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叠过多的问题,并对省域城镇空间结构进一步发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湛港-腹生产力结构主要是指由广东湛江地区港口和港口城市与海洋和大西南陆地两个腹地连接所形成的生产力区域结构。优化湛港-腹生产力结构具有独特的外在条件和强烈的内在要求。必须开辟湛江海洋型经济产业开发带,建立一个由沿海开放城市推动原料产地发展的外向型海洋经济地域结构,作为粤西、大西南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12.
13.
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整合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国内外城市区域以及兰州-西宁城市区域发展现状,认为行政区经济、产业结构趋同、交通通达度不高是制约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战略构想.具体包括构建"两心、三轴"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城市区域优势产业分布新格局,以点轴开发模式构建城镇一体化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最后,提出了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战略措施,包括实施空间与产业双重整合;构建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确立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战略意识;促进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15.
江苏省中北部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兼论江苏省的南北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不平衡战略的实施使江苏的南北差异迅速扩大,苏北发展严重滞后,本文首先分析了江苏省南北区域差异的特征和成因;在透视国内外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的基础上,论证了苏中苏北的相对优势;最后,提出了苏中苏北区域发展的若干战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是包含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及政治“五位一体”的综合发展战略。从空间效率与空间公平相结合角度构建了包含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及政治五个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效果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进而分别采用存量和增量数据,对1949年以来各历史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效果进行了动态评价与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一方面,虽然中国在不同时期依据不同的战略重点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总体上成效显著,但在不同时期所产生空间效率与空间公平呈现迥异特征,平衡发展时期空间效率停滞而空间公平上升;非均衡发展时期空间效率上升,但空间公平下降;协调发展时期空间效率和空间公平均出现了上升态势。另一方面,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层面的空间发展存在差异,特别是生态层面的空间效率和空间公平恶化都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18.
国内外地理教学均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识,其中乡村及其振兴问题一直被视作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国家战略考量和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和地理课程标准,本研究发现针对乡村振兴相关议题的教学主要存在三方面:第一,国内外教学研究普遍缺乏对国家尺度的关注;第二,教学研究的实践价值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三,教学研究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缺乏“对话”。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议丰富乡村振兴教学的认识尺度,并适当借鉴国外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教学方式,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建立完整的逻辑链条,同时合理改进和引入地理学研究的前沿成果。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莉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4):1-7
在回顾和评述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中心城市带动、多轴开发、东西联合、全方位开放”的区域经济发展方案,并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区域经济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城市经济空间组织的深入研究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