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简述了气象导航技术在世界上的兴起和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气象导航的优越性和具体操作过程,指出超级巨型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引进将使气象导航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美国海军海洋业务预报纵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过去几十年美国海军海洋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海军海洋学业务保障体系,对其科研机构和研发机制以及业务系统发展特点进行总结,同时指出美国海军海洋预报业务系统和总体科研发展规划。通过深入分析国外海洋气象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科研建设的最新成果,对我国海洋气象事业的业务发展和科研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气象业务一体化平台(简称"一体化平台"),是在气象业务系统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建设要求下,为满足山东气象现代业务发展要求,解决山东气象业务运行中的诸多关键问题,利用互联网技术,面向山东全省天气预报业务设计研发的高度集约化的智能业务平台.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基于内网WebGIS的气象数据渲染,基于CIMISS、Or...  相似文献   

4.
南极乔治王岛的天气预报业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利用从南极乔治王岛地区各国考察站获取的各种气象资料,从业务需求入手,介绍了该地区的天气预报业务概况,并总结了一些重要天气现象的特征和预报技术。作者认为架设先进的卫星通讯系统,以有效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气象资源,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是南极地区天气预报业务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一、信息畅通的必要性 在船舶最佳航线服务中,保持有关信息畅通无阻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输这些信息的通讯枢纽就是气象导航的生命线。如果气导机构不能及时地接受来自世界气象通讯网的各种气象、海洋资料、分析图表和预报产品,就无从计算最佳航线。同样,如果没有迅速可靠的岸、船通讯渠道,就不可能对船进行跟踪服务。所以,气象通讯网和岸、船通讯网确实是气象导航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6.
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伴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微博成为了最亲民的公共气象服务方式之一,在日常的气象信息服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的粉丝数据和2016—2018年热点微博特性进行分析,挖掘用户和热点微博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业务实际和未来发展,探究气象服务微博的制作技巧,提出改进措施,旨在增强业务人员对微博传播机制和引导策略的理解,扩大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的品牌影响力,推动气象服务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回顾我国极地船载气象卫星接收系统的发展历史,从躲避气旋和灾害性天气、冰区导航、指导大洋作业3个方面举例说明了高分辨卫星接收系统在极地航海气象保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我国极地船载气象卫星接收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北京一月十八日电(记者张继民)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一九八四年先后九次在横跨太平洋的几条航线上,进行了气象导航试验,导航效果已接近国外这类导航的先进水平。 气象导航亦称最佳航线。它根据海洋环境要素预报和船舶本身的运动性能,利用电子计算机模拟大量航线,从中优选出航行安全、航程较短、航时最省、人员舒适及货损最小的理想航线;船舶启航后,实行连续跟踪预报服务,提供航行海域未来的环境状况,如风向、风力、风浪及涌浪等,并结合船只及货载的具体情况修正船舶航向,加速或缓行,借以避难就易,提高营运效益。  相似文献   

9.
气象业务网目前对于时钟同步有着较高的要求。山东省气象局基于SNTP协议,结合全国气象业务的统一授时系统,采用client/server模式实现了省内业务客户端的自动对时,保证了系统内时间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沈婷婷 《海洋世界》2014,(12):16-21
<正>人物简介:解思梅中国第一位既到过南极又参加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的女科学家,日本筑波大学理学博士,曾任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极地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东北林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承担南极和北极科学考察航线气象预报和冰区导航,研究极冰与全球气候变化,主持研制了船载气象极轨卫星的接收和应用系统并长期应用于南北极科考的气象和冰区导航,建立了南极海冰立体监测和预报应用系统。获国家级、部委级、司局级科技进步奖15次,其中9次是项目主持人。获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纪中心授予  相似文献   

11.
跨北极海缆以其铺设成本低、海缆传输距离短、信息传输速率高等优点成为多个国家优先选择的海缆线路。文章简要介绍了环北极国家和我国的北极海缆建设现状。探讨了海冰对工程地质勘察区域的限制、海冰对工程地质调查取样的影响、海雾对工程地质勘察进度的影响和北极地缘政治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制约。提出增强调查船舶破冰性能、加速勘察技术革新、提升海冰气象预报能力和深化国际合作等建议,以提升我国北极区域海上综合勘察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洋旅游业的发展与地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海上旅行活动历史悠久,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现代的海洋旅游已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海洋旅游业在海洋产业中具有先导地位,发展潜力很大。为了促进中国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发展条件和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使中国早日跻身于世界海洋旅游业发达国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当前我国各类生态灾害多发、典型生态系统普遍退化、海洋生物资源持续衰退,海洋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海洋生态监测工作面临迫切需求。现有的传统监测技术和手段频率低、数据量小、趋势分析难,难以满足当前生态监测的需求。海洋生态在线监测技术具有实时性、连续性的特点,可以实现全时段、全天候、不间断地获取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及时准确掌握环境质量的变化,具有传统监测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从综合性在线观监测系统、监测平台手段、在线监测传感器/分析仪器不同层次,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在线监测技术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在海洋生态监测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推进我国生态监测业务化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保护我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历史文化,促进南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完善我国国家公园制度建设,文章在概述我国国家公园和国内外海洋公园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相继建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公园,其中国家公园规模更大,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美国等海洋国家公园的建设实践较完善;我国具有海洋公园建设和管理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尤其尚未建立海洋国家公园;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传统文化、管理旅游活动和恢复渔业资源等方面的意义重大,但面临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技术突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挑战;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应以珊瑚礁保护区为基础、以国家公园体制改革为契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并行、发扬海洋历史文化以及建立海洋科研基地。  相似文献   

15.
面向社会需求,建立覆盖南海及周边海域的高分辨率风-浪-流耦合同化数值预报与信息服务系统。系统包含耦合同化数值预报模式、海洋动力环境数据库与可视化平台两部分。其中,耦合同化数值预报模式由中尺度大气数值预报模式、海浪数值预报模式和区域海洋环流数值模式,在C-Coupler耦合器中进行耦合,引入集合调整Kalman滤波同化模块,在耦合预报前进行大气、海浪和海流的同化后报模拟,为耦合预报模式提供更为精确的初始场。预报结果经海洋动力环境数据库和可视化平台处理后,通过二维和三维可视化展示,向用户提供直观的南海及周边海域海洋环境预报产品。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我国海洋科考船的建造和应用水平,促进远洋和极地渔业发展,文章根据国内外海洋科考船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我国海洋科考船在海洋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海洋科考船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海洋科考船发展早、数量多且装备先进;我国海洋科考船发展较快,但仍需提升数量和技术,在建和研发船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在促进海洋渔业发展方面,我国海洋科考船存在远洋和极地调查能力以及集成功能较弱的问题;基于海洋科考船在提高极地作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以及海洋渔业发展需求,我国海洋科考船的建造和应用应加强顶层设计、技术应用和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17.
海岸带是海陆交汇的地带,也是海洋资源富集区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海岸带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服务功能,是生态系统平衡的脆弱地带,但目前由于气候变化、生物入侵、海洋污染和人为开发活动等因素,其生境出现退化。文章简述了我国海岸带生境破坏的主要因素,总结国内外海岸带研究与管理,并给出了海岸带整治修复的技术策略,为整治修复工程项目的更好开展提供依据参考,从而促进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我国海洋管理尤其是海上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实现海上志愿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论述海上志愿者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海上志愿者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和公益性,其身份可认定为非营利性组织中的个体或行政辅助人;我国海上志愿者的具体实践主要是海上搜救志愿者,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亟须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从完善国家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出发加以解决;对于海上志愿者的侵权责任,应充分考虑海上志愿服务的特殊性,以支持其发展为前提,根据现有法律体系,统一司法标准和机制,并加快专门立法。  相似文献   

19.
原位观测是海洋环境观监测与安全保障的基础手段,对提升海洋环境时空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数值预报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实施基于原位观测的海洋环境保障措施存在覆盖范围有限、观测成本高昂,以及非常时期实施困难等问题。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未来国家海洋利益空间将不断拓展,海洋环境保障的立体性、复杂性、未知性将不断增强,这对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海洋环境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有效解决方案之一是通过实施环境适应性保障对有限的原位观测资源布局进行优化设计,最大化海洋环境观测网建设效益。本文系统介绍了美国海军在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方面的成果与经验,通过海上试验展现了实施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措施的必要性和优越性,随后梳理了高分辨率海洋水文环境数值模拟技术、海洋水文环境适应性观测敏感区诊断技术、无人移动平台协同组网观测技术及无人移动平台观测资料同化技术等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现状,最后总结了我国在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将有助于颠覆传统海洋环境保障模式,牵引我国海洋环境保障装备发展,推动相关研究领域理论和技术进步,对我国海洋环境保障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防火隔热材料在海洋船舶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耐火度高且无毒的防火隔热材料,增强船舶结构的防火能力.对于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深入分析了国内船舶防火隔热材料的性能、优缺点及其应用情况.介绍了国外绿色船用材料的研究现状和性能,对船用防火隔热材料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